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什麼,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時間 2021-08-11 17:39:52

1樓:匿名使用者

(1)客觀性原則。

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必須根據稽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採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保證會計核算的客觀性。

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資訊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該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在會計核算中堅持客觀性原則,就應當在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會計工作應當正確運用會計原則和方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資訊應當能夠經受驗證,以核實其是否真實。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會誤導會計資訊使用者,導致決策的失誤。

(2)相關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會計的主要目標就是向有關各方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資訊。如果提供的資訊對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沒有什麼作用,不能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要,就不具有相關性。

資訊的價值在於其與決策相關,有助於決策。相關的會計資訊能夠有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評價過去的決策,證實或修正某些**,從而具有反饋價值;有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做出**,做出決策,從而具有**價值。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相關性原則,就要求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資訊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對於特定用途的會計資訊,不一定都能通過財務會計報告來提供,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如果會計資訊提供以後,沒有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求,對決策沒有什麼作用,就不具有相關性。

(3)明晰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根據明晰性的要求,會計記錄應當清晰,賬戶對應關係應當明確,文字摘要清楚,數字金額準確,以便會計資訊使用者能準確完整地把握資訊的內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明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當準確、清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必須做到依據合法、賬戶對應關係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編制會計報表時,專案勾稽關係清楚、專案完整、數字準確。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不能做到清晰明瞭,不便於理解和使用,就不符合明晰性原則的要求,就不能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需求。

(4)可比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註中說明。

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資訊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使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是保證會計資訊相互可比的基礎。

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資訊能夠滿足決策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應當遵循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在某些情況下,經濟業務的實質與其法律形式可能脫節,為此,會計人員應當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來選擇會計政策,而不能拘泥於其法律形式。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並不總能完全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會計資訊要想反映其所擬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和反映。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承租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所以,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6)重要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對於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單獨、詳細反映;對於不具重要性、不會導致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決策失誤或誤解的交易或事項,可以合併、粗略反映,以節省提供會計資訊的成本。

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資訊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資訊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資訊的收益大於成本。對於那些不重要的專案,如果也採用嚴格的會計程式,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就會導致會計資訊的成本大於收益。

在評價某些專案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面來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性專案;從數量方面來說,當某一專案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7)謹慎性原則。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就是說在資產計價及損益確定時,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時,應選擇使本期淨資產和利潤較低的方法或金額。

需要注意的是,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定各種祕密準備,否則,就屬於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視為重大會計差錯,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等,就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會計資訊的修正。

(8)及時性原則。

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資訊的價值在於幫助企業或其他方面做出經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客觀、可比、相關的會計資訊,如果不及時提供,對於會計資訊使用者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誤導會計資訊使用者。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堅持及時性原則,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資訊,即在經濟業務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二是及時處理會計資訊,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編制出財務會計報告;三是及時傳遞會計資訊,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將編制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傳遞給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不能及時進行,會計資訊不能及時提供,就無助於經營決策,就不符合及時性原則的要求。

2樓:匿名使用者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徵,根據基本準則規定,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其中,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會計資訊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特徵;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是會計資訊的次級質量要求,是對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質要求的補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對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項進行處理進,需要根據這些質量要求來把握其會計處理原則,另外,及時性還是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制約因素,企業需要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以確定資訊及時披露的時間.

3樓:匿名使用者

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謹慎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重要性原則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將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改為「會計資訊質量要求」,共規定了八項原則,即可靠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理解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和及時性原則。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一項資訊是否具有相關性取決於**價值和反饋價值。

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相互可比。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資訊要有用,必須以可靠為基礎。如果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資訊是不可靠的。就會給投資者等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甚至損失。為了貫徹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做到:

(1)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將符合會計要素定義及其確認條件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如實反映在財務報表中,不得根據虛構的、沒有發生的或者尚未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保證會計資訊的完整性,其中包括應當編報的報表及其附註內容等應當保持完整,不能隨意遺漏或者減少應予披露的資訊,與使用者決策相關的有用資訊都應當充分披露。

(3)包括在財務報告中的會計資訊應當是中立的、無偏的。如果企業在財務報告中為了達到事先設定的結果或效果,通過選擇或列示有關會計資訊以影響決策和判斷的。這樣的財務報告資訊就不是中立的。

企業會計資訊化,會計資訊化的概念是什麼?

會計資訊化是copy會計與資訊科技的結合。是資訊社會對企業財務資訊管理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是企業會計順應資訊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舉措。它是網路環境下企業領導者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有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解決會計電算化存在的 孤島 現象。特徵普遍性 會計的所有領域 包括會計理論 會計工作 會計管理 會計教...

多選 屬於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有()A權責發生制B及時性C歷史成本D可靠性

金劍走偏鋒 屬於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有 b及時性d可靠性,會計資訊質量要求包括 可靠性 包括客觀性 真實性 相關性,及時性,實質重於形式,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謹慎性,權責發生制是會計制度或者說是會計核算方法,a錯誤,歷史成本指企業的各項財產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的一項原則,不是會計資訊質量要求。c...

資訊披露指的是什麼,會計資訊披露的定義

註冊會計師 持續資訊披露也稱持續資訊公開,主要包括 發行時初次資訊披露和 交易中的資訊披露,包括年度報告 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會計資訊披露的定義 內部控制指數與內部控制資訊披露質量有什麼區別 會計學堂 內部控制資訊披露是企業資訊披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企業根據內部控制評價的標準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