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對古代中國的利和弊,利大還是弊大

時間 2021-09-07 06:20:39

1樓:裂帛

在當時利大於弊,後來弊大於利。

歷史上很多措施都是這種,像重農抑商,在明清前利大於弊,明清時候就阻礙經濟的發展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優則仕」。有利於社會公平,使很多貧寒出身有擠身上層統治階層的機會;促進文化傳播和發展,若無科舉,相信很多人是不會「十年寒窗」的。就如今招考公務員,總比以前憑關係分配崗位更公平一點點。

古代科舉制度的利和弊

3樓:顧點影

利:科舉制度是為了選拔**而設立的。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任用**的主觀作用,體現出了任人唯才、唯賢,淡化了世族、門第的影響。

弊:由於統治者改變考試內容使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導致官場腐敗

4樓:北雪雪紛飛

利:1.減少任用**的主

抄觀作用,淡化世族、門第的影響;形式上給每個人提供可進入仕途的機會,為封建統治拓寬政治基礎;3.激發了人們的求知慾望,對於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積極作用

弊:1.束縛思想;2。導致官場腐敗

我國古代科舉制的利弊,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利弊與流失

利 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 讀書一考試 做官三者聯絡,把權 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

古代的科舉制,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變遷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1 科舉制的創立 隋朝 1 背景 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此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2 創立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 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2 科舉制的完善 唐朝 完善措施 唐太宗時,擴...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變遷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1 科舉制的創立 隋朝 1 背景 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此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2 創立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 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2 科舉制的完善 唐朝 完善措施 唐太宗時,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