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來歷,石油是怎樣由來

時間 2022-03-06 06:20:04

1樓:聽風之小豬

「石油」這個詞是900多年前我國著名科學家沈括提出來的。關於石油的生產和應用早在漢代就有記載,在沈括以前,石油已有石脂水、石漆、泥井油、火井油等名稱。公元1080—2023年,沈括在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時,曾對石油資源的利用問題進行了科學考察。

那是北宋元豐三年(公元2023年)的一個隆冬季節,沈括途經陝北,來到鄜延境內。他下馬步行進城,只見延河兩岸,炊煙裊裊,熱氣騰騰,這引起了沈括的注意。他想:

此時正值大雪封山,柴禾**艱難,這裡的百姓燒的又是什麼呢?他進一步瞭解,原來是一種黑色液體。這種液體粘稠似漆,燃燒起來比麻杵還旺,發出的熱量極大。

這種黑色液體從**來的呢?沈括決定親自到實地考察,發現這種粘稠似油漆的液體和泉水、沙石混雜在一起,從岩石縫隙中漫漫溢位,漂浮在山澗小溪的水面。這油不是從石頭縫隙裡流出來的嗎?

沈括考察了這種油的產狀、性質以後,斷然把它命名為「石油」。

石油是怎樣由來

2樓:王倩

石油又稱**,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

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即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

**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

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g/cm3,粘度範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沸點範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儘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3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三分之一。

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效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

3樓:手機使用者

石油也稱**或黑色金子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

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今天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由於石油是一種不可更新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的後果。 在中東地區-波斯灣一帶有豐富的儲藏,而在俄羅斯、美國、中國、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儲藏。

石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即42加侖。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一噸石油大約有8桶。

過去認為石油是從動物的屍體變化而成,因此,石油是不可生的能源。不過,根據美國於2023年的一項研究,有不少枯乾的油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棄置以後,

4樓:米粒計劃

石油的用途十分廣泛。石油的形成有兩種說法,一是生物沉積變油學說,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死去後,屍骸沉積在海底。進過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歲月,在高溫高壓的自然條件下演變成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

「石油」的由來?

5樓:石油工業出版社

現代社會,人們對石油及石油產品已經耳熟能詳了,但對於究竟是何人如此形象地把這一重要的能源稱作「石油」卻依然十分感興趣。

從古時候開始,世界上許多民族就已通過地面油苗發現了石油。在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和伊朗的考古發掘中,人們就發現了屬於石油家族的地瀝青或瀝青曾被用於建築、築路、防水、油漆和堵船縫的記載。在日本的越後、法國的佩謝爾布龍、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蘇門答臘以及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地,都有古代油氣苗的文字記載。

在美素不達米亞、埃及金字塔、墨西哥阿支特克族等地的藏書以及樺樹皮上的繪畫中,都曾有過關於石油的描述。

中華民族也是最早認識、使用石油的民族之一。我國迄今已發現的關於石油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東漢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中。

書中寫道:「高漢,有洧水,可燃」。這裡的「高漢」即為現在陝北延安東北一帶的地區;「洧水」就是現在為延河支流的清澗河。

「可燃」,是指水面上有可以用火點燃的東西。這段記載,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在此之後,我國古代關於石油的記載就更多了。

西晉時,張華對古代酒泉郡延壽縣的石油從形態、性質到用途都作了詳細而客觀的描述,他在所著的《博物志》中將石油稱為「石漆」。晉代范曄的《後漢書?郡國志》、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都引用或出現了類似的記載。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石油曾被許多國家稱為「魔鬼的汗珠」,「普魯米修士之血」、「發光的水」等。在我國,除了西晉張華把石油稱為「石漆」之外,唐代李吉甫在所著《元和郡縣圖志》中把石油稱為「石脂水」。他在書中描述道:

「玉門縣石脂水,在縣東南180裡,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極明。」我國古人還有將石油稱為「石腦油」、「猛火油」、「雄黃油」的(圖20)。

圖20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打井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石油」一詞最早見於北宋。現在許多人認為是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2023年)最早提出和使用這個名稱的。據考證,沈括晚年,大約公元2023年前後所著的《夢溪筆談》(卷24)中,不僅使用了「石油」這個詞,而且描述了石油的狀態、用途等,這是很有科學價值的(圖21)。

其實,在此之前,文人李昉(公元925—996年)等人編撰的《太平廣記》中就已出現了「石油」一詞:「石油井在延長縣北90裡,井出石油,取者以雉尾挹(意yì,舀,汲取之意),採入罐中,燃之如麻,多煤煙,為墨雉,更療疾病。」《太平廣記》的編撰工作始於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結束於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沈括是在此書成書後50年才出生的,而他所著的《夢溪筆談》則是《太平廣記》成書以後100多年的事了。

因此,最先為「石油」命名的人應是我國北宋時的李昉。

圖21 沈括(北宋)《夢溪筆談?石油條》人類發現石油的歷史雖然很久,但由於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不可能對石油進行有效的勘探開發和利用。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近代石油工業才緩慢地發展起來。

但是當時僅僅是從石油中提煉煤油,用來點燈照明,煤油燈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時髦、最明亮的燈。比煤油更輕的汽油,由於容易燃燒和**,當時只能白白地燒掉,這一時期被稱為「煤油時代」。

2023年內燃機的出現,2023年汽車問世,它們都需要大量的汽油。隨後出現的摩托車、飛機、汽艇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汽油。這使得以前被大量燒掉的汽油派上了用場,而且還大量需要,迫使人們加大尋找石油的力度、提高汽油的提煉水平,這樣就有力地促進了石油工業的發展。

2023年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噴氣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類進入航空航天時代,噴氣機大量取代內燃機,航空煤油取代航空汽油,壓燃式柴油機大量使用,對各種燃料油、潤滑油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都極大地提高。各國爭先發展化工工業,而石油產品和天然氣是化工工業最優質的化工原料,幾乎所有的化工產品都可從石油與天然氣中獲得。20世紀可以說是石油工業的**時代,不僅它本身獲得輝煌的發展,而且對人類現代文明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一般認為,近代石油工業是從2023年美國人e.l.德雷克在賓西法尼亞州鑽成的第一口油井開始的,其後的90多年中,美國的石油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約佔該時期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70%。

俄羅斯2023年在沙皇時代開始生產石油,十月革命後,由於油氣資源充足和工業化水平高,很快成長為世界產油大國。世界海洋石油的勘探開發是202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海邊開始的。

我國的第一口油井是2023年由當時的滿清**從美國僱來的技師和買來的鑽機在我國臺灣的苗栗出磺坑鑽成的,深度只有133.8米,在約90米處見到油流,每天出油750千克。我國大陸地區第一口油井是2023年在陝西省延長油礦鑽成的,至今仍在出油(圖22)。

圖22 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口油井

怎樣勘探石油

東哥 石油勘探 所謂石油勘探,就是為了尋找和查明油氣資源,而利用各種勘探手段瞭解地下的地質狀況,認識生油 儲油 油氣運移 聚集 儲存等條件,綜合評價含油氣遠景,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找到儲油氣的圈閉,並探明油氣田面積,搞清油氣層情況和產出能力的過程,為國家增加 儲備及相關油氣產品。初步普查 石油以...

石油是怎麼產生的?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成因 一 遠古生物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形成的。這種成因又稱 生物成油理論 認為地球上的石油是古代生物死後埋在土壤中,經過長期壓縮和加熱而形成的。科學家還通過石油的形成原因找到了煤和天然氣的成因。科學家們認為,古代海洋動物和藻類的身體形成了石油,煤炭是由陸地上的植被演化而來的,天然氣是在生物體形成石油後經...

說說石油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7988橙子胃陳 石油專業廣義包含 勘探,化工,石油工程等。狹義的石油專業是指鑽井 採油 儲運等,即廣義石油專業的石油工程。 曉淡 石油類的專業都挺好就業,所以應該是好專業!這方面的專業也挺多,比方說 資源勘測工程,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等,根據你的喜歡選就是了。 沉夜孤星 西北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