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芍藥的詩句,芍藥和牡丹的詩詞

時間 2021-09-05 22:18:57

1樓:愛漂漂淼淼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詩經·國風·鄭風·溱洧》

這首詩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抄下餘冠英先生所譯的文字:

溱水長,洧水長, 溱水洧水嘩嘩淌。小夥子,大姑娘,人人手裡蘭花香。 妹說:

“去瞧熱鬧怎麼樣?” 哥說:“已經去一趟。

”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邊上,地方寬敞人兒喜洋洋”。 女伴男來男伴女,你說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藥最芬芳。

原來這首詩描寫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鄭國溱洧兩河之畔,男女雜集,春遊歡會的情景,有人說古人用芍藥中的“藥”(此字我們這裡方言還念yue)字代表相約,所以芍藥也成為男女間定情的象徵,詩中的男子將一朵鮮媚的芍藥送到女子手中,愛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綻放。

這情景,這詩句,打動著千古以來的痴男怨女。《紅樓夢》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時表現很有點“失態”,一會說《牡丹亭》裡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會說《西廂記》中的“紗窗也沒有紅娘報”,最後又來了句“仙杖香挑芍藥花”,這芍藥花,正象徵的蓬蓬勃勃的愛情。

所以宋人張鎡在詩中讚道:“自古風流芍藥花”。

姜夔有一首詞,說的是揚州的芍藥:

側犯·詠芍藥

恨春易去。甚春卻向揚州住。微雨。正繭栗梢頭弄詩句。

紅橋二十四,總是行雲處。無語。漸半脫宮衣笑相顧。

金壺細葉,千朵圍歌舞。誰念我、鬢成絲,來此共尊俎。

後日西園,綠陰無數。寂寞劉郎,自修花譜。

北宋時揚州芍藥就極為繁盛,蘇軾有詩:“揚州近日紅千葉,自是風流時世妝”。當時每年揚州舉辦芍藥萬花會,官吏搜聚絕品十餘萬株觀賞歡宴,一時熱鬧非凡,揚州芍藥就此名聞天下。

後來蘇軾見太過擾民,曾一度廢止了這種行為,但只禁得一時,揚州芍藥還是“佳種年深亦多變”,品種和數量越來越多。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南下洗劫揚州(2023年)後,城破人亡,芍藥也無復往日之景。姜夔重過揚州時就寫下了我們熟知的“二十四橋仍在”、“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著名詞句。

然而,寫芍藥時,還是不得不提起揚州二字,正像寫牡丹離不開洛陽一樣,南宋大奸臣賈似道有詩:

又是揚州芍藥時,花應笑我賦歸遲。

滿堂留得春如畫,對酒何妨鬢似絲。

玉立黃塵那可到,錦圍紅蠟最相宜。

買山若就當移種,此際誰能杖履隨。

賈似道人壞詩不壞,這首寫芍藥的詩倒也不錯。要說古時做皇帝也不容易,奸臣也不是個個都是大白臉上寫著“奸臣”二字,單看這詩,怎麼能想到他是奸臣庸臣?

元末詩人楊允孚《詠芍藥》裡這樣寫道:

時雨初肥芍藥苗,脆肥香壓酒腸消。

揚州簾卷東風裡,曾惜名花第一嬌。

清代塞爾赫有七絕《白芍藥》一詩:

珠簾入夜卷瓊鉤,謝女懷香倚玉樓。

風暖月明嬌欲墮,依稀殘夢在揚州。

到了明清,揚州芍藥規模雖不如宋代,但卻培育出極為罕見的黑芍藥,此品種花朵色深紫近黑。明末清初的揚州,園林極盛,各園中也都廣泛種植芍藥。

芍藥有養血斂陰,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對於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更是有顯著功效,故有“女科之花”的稱謂。

好為花王作花相

芍藥,和牡丹的形貌非常相近,但牡丹是木本,花大枝粗,有雍容華貴的氣象,而芍藥是草木,顯得嬌小柔弱,所以古人評花時以牡丹為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如宋朝陸佃就在《崥雅》一書中寫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評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宋邵雍有詩:“要與牡丹為近侍,鉛華不待學梅妝”,方回也說:“可止中郎虎賁似,正堪花相相花王”。

所謂“中郎虎賁”,是這樣一個典故,說東漢時的蔡邕(蔡文姬的父親),曾做左中郎將,有一個勇士與蔡中郎長相特別相似。所以後來形容兩人面貌相似,就用“中郎虎賁”。這裡是說芍藥和牡丹的“容貌”相似。

楊萬里有詩:

紅紅白白定誰先?嫋嫋婷婷各自妍。

最是依欄嬌分外,卻緣經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渾無伴,暖豔暗香正可憐。

好為花王作花相,不應只遣侍甘泉。

關於芍藥為“花相”一說,還有以下的來歷: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了“四相簪花”的故事:

韓琦於慶曆五年(2023年)上任揚州太守時,其府署後園中芍藥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每朵花瓣上下紅色,中間圍一圈金黃色花蕊,是一種叫“金帶圍”的新品種,韓琦十分高興,又邀了三人,同來觀賞。這三人為大理寺評事通判王珪、大理寺評事僉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陳昇之,酒至中筵,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朵。

過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後當了宰相。因芍藥中“金帶圍”品種與宰相的金色腰帶相似,從此,芍藥便成了“花相”的代表。

每個朝代的審美標準不大一樣,在盛唐,人們喜歡體態豐腴的美人,所以富貴雍容的花王牡丹更為得寵,劉禹錫在《賞牡丹》一詩中就這樣寫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裡就貶芍藥而重牡丹。

但是漸漸地到了唐代後期,人們對於芍藥也越來越喜歡了,晚唐詩人王貞白有詩道:“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而唐宋八大家中韓愈、柳宗元這兩位唐代人物都不約而同地喜歡芍藥,柳宗元有詩《戲題階前芍藥》: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2樓:匿名使用者

賞牡丹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3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芍藥胡秉言

五月花神麗豔芳, 敢於富貴競春光。

風姿典雅存情愛, 俏媚花仙綻瑞祥。

芍藥和牡丹的詩詞

4樓:愛漂漂淼淼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

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詩經·國風·鄭風·溱洧》

這首詩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抄下餘冠英先生所譯的文字:

溱水長,洧水長, 溱水洧水嘩嘩淌。小夥子,大姑娘,人人手裡蘭花香。 妹說:

“去瞧熱鬧怎麼樣?” 哥說:“已經去一趟。

”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邊上,地方寬敞人兒喜洋洋”。 女伴男來男伴女,你說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藥最芬芳。

原來這首詩描寫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鄭國溱洧兩河之畔,男女雜集,春遊歡會的情景,有人說古人用芍藥中的“藥”(此字我們這裡方言還念yue)字代表相約,所以芍藥也成為男女間定情的象徵,詩中的男子將一朵鮮媚的芍藥送到女子手中,愛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綻放。

這情景,這詩句,打動著千古以來的痴男怨女。《紅樓夢》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時表現很有點“失態”,一會說《牡丹亭》裡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會說《西廂記》中的“紗窗也沒有紅娘報”,最後又來了句“仙杖香挑芍藥花”,這芍藥花,正象徵的蓬蓬勃勃的愛情。

所以宋人張鎡在詩中讚道:“自古風流芍藥花”。

姜夔有一首詞,說的是揚州的芍藥:

側犯·詠芍藥

恨春易去。甚春卻向揚州住。微雨。正繭栗梢頭弄詩句。

紅橋二十四,總是行雲處。無語。漸半脫宮衣笑相顧。

金壺細葉,千朵圍歌舞。誰念我、鬢成絲,來此共尊俎。

後日西園,綠陰無數。寂寞劉郎,自修花譜。

北宋時揚州芍藥就極為繁盛,蘇軾有詩:“揚州近日紅千葉,自是風流時世妝”。當時每年揚州舉辦芍藥萬花會,官吏搜聚絕品十餘萬株觀賞歡宴,一時熱鬧非凡,揚州芍藥就此名聞天下。

後來蘇軾見太過擾民,曾一度廢止了這種行為,但只禁得一時,揚州芍藥還是“佳種年深亦多變”,品種和數量越來越多。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南下洗劫揚州(2023年)後,城破人亡,芍藥也無復往日之景。姜夔重過揚州時就寫下了我們熟知的“二十四橋仍在”、“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著名詞句。

然而,寫芍藥時,還是不得不提起揚州二字,正像寫牡丹離不開洛陽一樣,南宋大奸臣賈似道有詩:

又是揚州芍藥時,花應笑我賦歸遲。

滿堂留得春如畫,對酒何妨鬢似絲。

玉立黃塵那可到,錦圍紅蠟最相宜。

買山若就當移種,此際誰能杖履隨。

賈似道人壞詩不壞,這首寫芍藥的詩倒也不錯。要說古時做皇帝也不容易,奸臣也不是個個都是大白臉上寫著“奸臣”二字,單看這詩,怎麼能想到他是奸臣庸臣?

元末詩人楊允孚《詠芍藥》裡這樣寫道:

時雨初肥芍藥苗,脆肥香壓酒腸消。

揚州簾卷東風裡,曾惜名花第一嬌。

清代塞爾赫有七絕《白芍藥》一詩:

珠簾入夜卷瓊鉤,謝女懷香倚玉樓。

風暖月明嬌欲墮,依稀殘夢在揚州。

到了明清,揚州芍藥規模雖不如宋代,但卻培育出極為罕見的黑芍藥,此品種花朵色深紫近黑。明末清初的揚州,園林極盛,各園中也都廣泛種植芍藥。

芍藥有養血斂陰,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對於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更是有顯著功效,故有“女科之花”的稱謂。

好為花王作花相

芍藥,和牡丹的形貌非常相近,但牡丹是木本,花大枝粗,有雍容華貴的氣象,而芍藥是草木,顯得嬌小柔弱,所以古人評花時以牡丹為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如宋朝陸佃就在《崥雅》一書中寫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評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宋邵雍有詩:“要與牡丹為近侍,鉛華不待學梅妝”,方回也說:“可止中郎虎賁似,正堪花相相花王”。

所謂“中郎虎賁”,是這樣一個典故,說東漢時的蔡邕(蔡文姬的父親),曾做左中郎將,有一個勇士與蔡中郎長相特別相似。所以後來形容兩人面貌相似,就用“中郎虎賁”。這裡是說芍藥和牡丹的“容貌”相似。

楊萬里有詩:

紅紅白白定誰先?嫋嫋婷婷各自妍。

最是依欄嬌分外,卻緣經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渾無伴,暖豔暗香正可憐。

好為花王作花相,不應只遣侍甘泉。

關於芍藥為“花相”一說,還有以下的來歷: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了“四相簪花”的故事:

韓琦於慶曆五年(2023年)上任揚州太守時,其府署後園中芍藥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每朵花瓣上下紅色,中間圍一圈金黃色花蕊,是一種叫“金帶圍”的新品種,韓琦十分高興,又邀了三人,同來觀賞。這三人為大理寺評事通判王珪、大理寺評事僉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陳昇之,酒至中筵,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朵。

過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後當了宰相。因芍藥中“金帶圍”品種與宰相的金色腰帶相似,從此,芍藥便成了“花相”的代表。

每個朝代的審美標準不大一樣,在盛唐,人們喜歡體態豐腴的美人,所以富貴雍容的花王牡丹更為得寵,劉禹錫在《賞牡丹》一詩中就這樣寫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裡就貶芍藥而重牡丹。

但是漸漸地到了唐代後期,人們對於芍藥也越來越喜歡了,晚唐詩人王貞白有詩道:“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而唐宋八大家中韓愈、柳宗元這兩位唐代人物都不約而同地喜歡芍藥,柳宗元有詩《戲題階前芍藥》: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牡丹與芍藥如何鑑別,牡丹和芍藥的區別?如何分辨牡丹和芍藥?

牡丹和芍藥歷來並稱 花中二絕 它們同屬毛莨科,芍藥屬。有人比喻說 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人們常把它倆栽種在一起,花王 花相次第而開,使觀賞期大大延長。牡丹與芍藥外貌酷似,如同姐妹倆,所以不少人分辨不清或誤認牡丹為芍藥,或誤認芍藥為牡丹。其實,牡丹與芍藥是有區別的,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區分 看稈莖...

牡丹與芍藥葉子的區別,芍藥與牡丹的區別是什麼?

中國農業出版社 牡丹和芍藥都是毛茛科芍藥屬花卉,兩者在葉片 花色及植株外形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主要區別如下 1 葉片。牡丹的葉片寬大,葉互生,正面為綠色並略帶黃色,背面有白粉 芍藥的葉子狹長而質薄,在近花處為單葉,葉片正反兩面均為濃綠色,且葉片較密。2 花朵著生位置和花期。牡丹的花朵都是單朵花生在花枝...

芍藥和牡丹是一種花嗎?怎麼區分芍藥和牡丹

中國農業出版社 牡丹和芍藥都是毛茛科芍藥屬花卉,兩者在葉片 花色及植株外形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主要區別如下 1 葉片。牡丹的葉片寬大,葉互生,正面為綠色並略帶黃色,背面有白粉 芍藥的葉子狹長而質薄,在近花處為單葉,葉片正反兩面均為濃綠色,且葉片較密。2 花朵著生位置和花期。牡丹的花朵都是單朵花生在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