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建長50米,寬30米,高2 5米的池塘用於養魚垂釣,建造以什麼材質比較好?適合養什麼魚?年收入多少

時間 2022-01-03 08:24:01

1樓:波音

要建就多建一個池子,一;方便搞釣魚比賽,一個池子養鯽魚,一個池子養鯉魚,草魚,大鯽魚;二;隔開的好處就是魚好養,不會造成大面積**;三;你可以分別以池子釣上來的魚分高低收費;水池的水深度不能低於1.5米,四周用混凝土,底部可以不管,平整就行,水面離岸上不要超過80公分,平時可以把魚的密度降低點,遇到有人來預約比賽的時候,提前一週增加魚的密度就行,年收入我沒有辦法算,看你的魚池所在的城市人口多少和消費水平而定,經常有釣魚活動收入就高,因為釣魚要收費而魚不帶走,就叫練竿,可以收10-20元一天,要魚可以,8-12一斤

2樓:

我不知道你的收費情況是怎麼的,建材以水泥池為好,底下再鋪鵝卵石,深度不一。魚嗎放點大小不一的鯉魚,最大的可放15~20斤的,提高垂釣樂趣,當然鯽魚是主打魚,再放些大草魚。釣友以搏殺大魚為最大的樂趣。

但深度為2.5我覺得太淺了,建個3.8~4.

8m最好,**最深處應該更深點,水深魚便於逃跑,同時手感更好,主要是要放超大型的魚,讓釣友減少魚獲同時能提高情趣,讓釣友們雖有遺憾卻回味無窮,同時也讓你收入更可觀。

3樓:永之輝

可以考慮用塑料的池子吧

怎樣建池塘養魚?

4樓:甄善繼

養魚池建設參考如下:

每年秋冬農閒季節,各地漁農或養殖戶都要對養魚塘進行維護或建造新魚池,據筆者對所在地的十三個縣(市、區)調查得知,維護或建造魚塘普遍缺乏科學規劃,存在著滲漏、塌方、操作不便、成本偏高等問題。眾所周知,養魚池塘是池塘養魚的場所和基地,應有利於滿足魚類正常生活、生長、發育、繁殖各階段的需要,有利於生產管理、綜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因此,在實際維護或建造中,應堅持慎重選址、科學設計、嚴格施工的原則,使新建魚塘或改造的山塘、灘塗、小水庫等能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增產增收奠定基礎。

下面從五個方面系統規範地介紹養魚池塘的建造技術,以供參考。

一、養魚場址的選擇 興建理想的養魚場在選址上必須綜合考慮水源、水質、土質、交通條件以及飼料、肥料**等因素,具體應把握四個方面: 1、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養魚的首要條件就是有水,養殖期內不論豐水期、枯水期都要能夠滿足池塘的最大用水量。

因此最好在河流、湖泊、水庫的附近開挖魚塘,建設養魚場,同時詳細瞭解水質狀況,避免工業汙水、有毒汙水等排放引起汙染。總的來說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池塘水質應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2、土質適宜。

通常將土質分為三種,即壤土、粘土、沙土。通過實踐檢驗得知壤土建池最好,其透水性、保水性適中,築堤時凝聚力和抗剪強度適合。其次是粘土,最差為砂土。

三種土質的保水力、透氣性狀見下表。 土 質 分 類 名稱 粘土含量(%) 含沙量(%) 保水力(%) 透氣性 壤土 25.0~37.

5 62.5~75.0 60.

1 適中 粘土 -- -- 50.0 最小 沙土 12.5以下 87.

5以上 45.4 最大 3、地勢適當。理想的地勢是高度適中且平坦開闊,如在江河、湖泊的附近、水庫大壩下的平坦地區建池,進、排水都可自流,既節省動力,操作又方便。

在實際操作中應考慮:一是地勢較低易被洪水淹沒,高坡地易斷水源而天旱;二是建梯級魚池交通及日常操作不便,且投資大;三是儘量避免佔用良田,充分利用貧瘠的土地、荒丘、庫岔等。 4、交通方便,餌料**較好。

養魚場時常都有物質進出,因此建造地點要求交通便利,有利於養魚物質購入和魚產品外銷。同時餌料(包括飼料、肥料)本源應有保障,儘量能夠就地取材,發揮天然餌料的作用。此外電源必須具備,否則水泵、飼料機等動力裝置無法運轉。

二、養魚場址的勘察 場址選定後,必須進行實地勘察,瞭解其自然條件和歷史背景,必要時組織專家進行研討和論證,力求最佳設計方案。具體須抓住四個環節: 1、測量地形。

就是對所使用的全部土地進行全面的測量,繪製出土地平面圖和縱橫斷面圖,根據圖上顯示的地形、水源、地勢及交通情況,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一般可向當地測繪部門索購場址及其周圍的地形圖,與實測而繪製的地形圖作比較,從節省土方和方便管理出發,提出全面規劃的方案。 2、調查水文資料。

主要是向氣象水文部門和當地群眾瞭解過去25年內最大供水情況和最高水位線(當地防洪堤頂最低限度一般應高出此最高水位線0.5米)。水庫庫區的養魚場要興建在安全水位線以上;山區丘陵地區應瞭解場地周圍的集洪面積、山洪暴發頻率,25年一遇的最大降雨量和暴雨力等有關資料,便於作出相應的排洪設施;平原地區或城市郊區要調查歷年和每月、日最高、最低水位標高和平均水位標高,便於設計時確定池塘堤岸、排水泵房的基礎標高。

3、調查氣候資料。主要是瞭解掌握新建魚場地區全年溫度變化情況以及降水等資料,具體如降水量、洪峰水位、颱風、年平均最高、最低溫度和溼度等。調查以上氣候資料,對於確定魚場適宜放養哪些魚類品種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4、調查土質資料。主要是通過地質鑽探了解掌握興建魚場地區的土壤成分,測定滲水情況及地下水位的標高,避開地層結構不利的因素,減少發生滲漏水等事故。

三、養魚場的規劃與設計 (一)堅持全面佈局與長遠規劃。在具體佈局設計中,要從工程角度、生產要求、管理便利出發,利用地形、地貌、水源、交通等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總體佈局和遠景規劃。在實際工作中應堅持三個原則:

1、合理設計的原則。合理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節省投資以及便於生產管理。因此,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應儘量考慮節省材料、勞動力及施工便利等因素,同時應考慮佈局合理和全面規劃,使所建魚場便於生產操作、綜合經營、提高效率、生活和諧。

2、統籌規劃的原則。統籌規劃是指在興建魚場時綜合考慮規模、範圍、房建面積、土地區劃等因素,使規模大小適宜生產需要和場地面積以及投資力度,規劃範圍符合當地自然條件及便於開展多種經營,房建面積適合人員居住和生產操作,土地區劃有利於開展以漁業為主,全面協調發展的原則。 3、全面佈局的原則。

全面佈局就是魚場的總平面設計圖,要根據建築物之間的關係,全面合理地安排好建築物的位置。一般來說以下幾方面應重點考慮: (1)場房位置。

是魚場生產管理、人員居住的地方,實驗室通常也連在一起。應儘可能居中,便於往返場內各個點。公路要通達門口。

(2)親魚池位置。親魚是生產經營的基礎,位置應離場房近些,便於精心看護。 (3)產卵池、孵化裝置位置。

產卵池、孵化裝置、親魚池應相互靠近,同時儘量接近場房,這樣有利於開展孵化和管理工作。 (4)魚池位置。魚苗池應接近孵化裝置,魚種池圍繞著魚苗池,外圍為成魚池。

如此安排位置,便於魚苗下池、出塘分養、轉池飼養。 (5)試驗池位置。最好安排在實驗室附近,便於試驗以及各種操作。

(6)配套水池位置。通常是指蓄水池、沉澱池、過濾池、晒水池等應依據其功用而合理設定。 (二)魚塘設計。

目前魚塘大多采用機械作業挖土,將土圍成長方形的儲水池,長寬比例一般為2:1或3:2,東西向長於南北向,充分發揮太陽的光照。

在具體設計中應考慮三大方面: 1、魚塘規格。規格大小的確定,依據就是必須適宜池養魚類不同時期的生活習性以及便於生產操作。

(1)配套水池。主要功用是水質處理、儲存備用、產卵孵化、預防疾病、補充用水等,既可以合為一池,也可以單獨建造,關鍵是建好過濾裝置。一般要求深度4-5米,面積則應以全場需要的用水量而定。

(2)成魚池(含親魚池、後備親魚池)。是用來養大魚用的,水面要求相對開闊寬敞,通常面積以2-10畝,池深3-3.5米,水深2.

5-3.0米為宜。成魚池可以用作後備親魚池,不必另建。

(3)魚種池。面積通常為2-5畝,池深2.5-3.

0米,水深2-2.5米。 (4)魚苗池。

面積通常為1-2畝,池深1.5-2.0米,水深1.

0-1.5米。 2、魚塘結構。

魚塘的結構大同小異,都是由堤壩和池底構成,形狀為長方形,長寬比為2:1或3:2。

其構造示意圖見圖1。 (1)堤壩。池塘堤壩為小型壩,高度一般在10米以內。

堤壩頂面的寬度和坡度則按堤的功用及土質的不同情況而異。一般的堤面,寬度為3-4米,坡度為1:1.

5。通行汽車的堤面寬為4-6米,防洪坡堤為4-5米,且需種植草皮或石塊。水泥護坡,以防劇烈震動或風浪衝刷侵襲。

坡度為1:2為宜(見圖2)。 (2)池底。

池底挖掘應平坦,注水一側向排水一側的池底要稍有傾斜,比降通常在1/300-1/200之間。從堤腳線向池**也應有一個漸深的坡度,從注水口向排水口呈一深水線,排水口處為魚池的最深點。如此便於排水和捕撈池魚。

(三)進、排水系統的設計。設計時儘可能利用自然條件,使養魚池水達到自流和自排。具體要求是進水口水源要高出魚池水面,排水口要低於魚池池底。

魚塘進水系統、排水系統應各自獨立,不能兼用或相互貫通(見圖3)。進、排水系統通常由進水渠、排水渠及其附屬建築設施,如渡槽、涵管、跌水、進排水閘門等組成。 1、進水渠。

其分總渠、乾渠和支渠,流量應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滿足需要供給的水量。採用明渠、暗渠或明、暗渠相結合由各養殖場因地制宜。具體設計時應掌握流量、安全流速、縱比降、渠道斷面四個因素。

2、進水閘。通常採用槽式或涵管式,用磚、石、水泥砌成。閘口大小由池塘大小而定,依據是能能夠保證在預定時間內進入足夠的水量。

集洪面積×25年內最大暴雨力 3600秒 3、排水渠。其設計原則與進水渠相同。其高度應深於池底30釐米以上。排水量(流量)= ×經流係數。

4、排水閘。一般採用梯級排水閘,便於開關。閘口大小 應以1-2天內能完全排乾池水為宜。

四、養魚場施工步驟和方法 1、繪製施工平面圖。根據魚場總體平面圖、各堤壩所處位置的地形高度和堤壩坡度,經過計算繪製出施工圖。施工圖上必須標明各地取土線,即坡腳線,堤面中心線,斷面圖需標明各魚池取土深度和堤壩填土的高度。

2、地面放樣。根據地形測量時的標準樁放出與平面圖相對應的中心線,用皮尺在中心線量出各魚池堤面的中心點,釘上木樁,重複校正,使地面各個樁與圖紙一致。用經緯儀以中心線上各木樁中心再畫出各魚池堤面中心線,反覆校對,使之與圖紙完全相符。

以各魚池堤面中心線為基礎,再畫出各池塘的取土線,釘上腳樁。堤壩兩端搭建斷面樣架,高度應高出設計高度的10%。 3、清基。

就是在施工前事先清理場地雜物,有利於施工。 4、埋設進、排水管道。在進土之前埋設進、排管道,避免返工。

5、填土夯實。從取土線開始斜線挖土,土方倒入堤基內,每填一定的厚度應夯實,以防漏水、滲水。 6、分配土方。

魚池土方、挖方和填方要平衡,在施工中以最近距離進土為原則,合理分配土方。 7、坡度整修和池底平整。魚池土方即將完成時,根據設計採用經緯儀、水準儀修整坡度及平整池底。

五、養魚場的驗收 1、準備資料:通常有5項,即批准專案的計劃任務書、總體規劃圖、單項工程施工圖、經費使用情況決算表、工程進度情況及竣工設計說明書。 2、參與部門:

一般由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和上級主管部門共同參與,逐項檢查。 3、檢查內容:主要是池形、堤壩、渠道等工程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工程質量是否達到設計標準,測量方基高程、丈量土方。

4、簽字存檔:如驗收合格達標,則參與驗收有關人員須在竣工設計說明書上簽字,由建設單位存檔儲存。

我的魚缸長50釐米寬30釐米高60釐米,用5毫米的玻璃不用

不算大,5毫米足夠了 誠心為您解答,親 請隨手設為 好評 哦,對您沒有任何損失的哦,謝謝啦! 可以,建議立著的四塊玻璃只磨表面的一條邊,粘和的時候在玻璃邊上打好膠再去合併,這樣牢固度才行 長60釐米 寬40釐米 高50釐米 的魚缸需要拉筋嗎?玻璃厚度0.8釐米 0.8的玻璃要是40寬應該加拉筋,有些...

集裝箱長16米寬2 5米高3米有多重

標準集裝箱尺寸,重量如下 20尺櫃 內容積為5.85米x2.35米x2.38米配貨毛重一般為17.5噸,自重2.3噸 體積為28 31立方米.40尺櫃 內容積為11.85米x2.35米x2.38米配貨毛重一般為22噸,自重3.9噸 體積為58 60立方米.40尺高櫃 內容積為11.85米x2.35米...

高70釐米,寬30釐米,長50釐米的魚缸用6毫米的玻璃可以嗎

有點窄了,主要是太高,這個缸如果不拉筋,最好15毫米玻璃。70 30 50的魚缸用3mm的玻璃可以麼? 至少六釐米 中國的做缸技術達不到那個地步 就是ada的 也只能壓到四釐米 絕對不可以,最少八個的,要是草缸,要十個,可不拉近, 千萬不可以,至少要八個的,安全,本人經驗。長60釐米 寬30釐米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