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喜歡佛教是不是有毛病啊,年輕人信仰佛教有時候會不會顯得有些消極?

時間 2021-08-11 17:19:48

1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佛教會平靜你的心靈,開啟你的智慧,增加你的勇氣。倘若你目前覺得影響朝氣,甚至老氣橫秋,也許是在理解上有些階段性的侷限,這不是毛病。慢慢體悟,逐漸受益,需要一個過程的。

2樓:chen17飄

不必改,我也是90後,我95,學佛為什麼要改?試問一下你行善做好事是毛病?我身邊的也都不信,能引導就引導,引不來的就隨緣他們,他們討厭就儘量不要在他們面前說起鬼神之類,說些禪修禪語,你繼續學下去,你且看他們,你會有收穫。

3樓:海印放光

中國人的祖先們,幾千年來,從小就學習佛教,信仰佛教。難道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們都不正常嗎?

翻開中國的歷史,幾千年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學士、帝王將相,都是佛教的虔誠信徒。翻開我們的唐詩宋詞,裡面充滿了佛理禪意。看看我國古代優秀的畫家,大部分都是佛教信徒。

還有我們的茶文化、梵唄**,建築藝術、壁畫藝術、雕塑藝術、漢語成語……都與佛教文化密不可分。

作為中國人,不能不認識自己祖國的文化,不能不認識自己祖先傳承。作為中國人,如果沒有一些佛學知識,連金庸的**可能都看不太懂的。

4樓:

人家信佛是人家的事,愛咋咋地

年輕人信仰佛教有時候會不會顯得有些消極?

5樓:兆陽珈藍

佛教最積極。

無邊眾生誓願度,還有更積極的麼?

您講的很對,要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支援您多多努力行持善業,為自己和有緣眾生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放下是解脫,放棄是罪過。

需要放下的是貪嗔痴慢疑等煩惱,絕對不是放棄責任,逃避現實。

南無阿彌陀佛!願您吉祥!

6樓:培訓師的培訓

佛的本意是聖賢,在我眼裡,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曉事理、超脫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們由於心性高潔,淡化得失,很少有煩惱。因此,求佛應該是追求一種境界。

那些僅僅靠折磨自己考驗自己來說明決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因為那是著相,是執著、是痴。靈悟在於放鬆自己、無拘無束,更高境界在於放鬆他人。

佛的異化是從佛的神化開始的。

把萬人敬仰的聖賢神化,在認識還不發達的古代,並不是難事。

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這是一種虛質。

後來的佛,被當作人的心裡那塊善良、美好的部分。

佛在心頭坐。

惻隱、熱情、隨順……等等。我們要尊敬這些美德,呵護這些美好。見心見性。

要有著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激之心。

再泛化,佛是萬事萬物中美好的那一面。我們並不需要知道佛是什麼,佛是什麼樣子。

佛在百草頭。佛在萬事萬物,在任何時空。

禮佛,其實是珍惜、讚美、溫存這些好的成分,並堅持「美好始終在」的這種信念。

發現美,並展示美,甚至創造美,這是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

「佛在心中」或「心中有佛」是做人的很高境界,但仍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啟用萬事萬物的佛性,激發萬事萬物的美好。

我們需要對佛虔誠,不僅僅是口頭上說,不僅僅是在心裡默唸,而是讓每一個細胞都有體會,讓美好滲透身心。

不僅僅是思想,不僅僅是感受,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做出這些努力,去實現美好的大千世界。

被稱為佛的先哲,正是這樣通過實現了別人、美好了世界從而實現了自己

7樓:匿名使用者

高二就有如此見解,佩服

其實佛道不是你所說的看談一切,看空一切。你說的空,跟佛教說的空是兩回事。你說的空,大概是什麼都沒有的。

而佛教說的空是那種大概意思是:物來則應,應不以心的那種空。也如道教的無為而無不為。

不知道你看過金庸的倚天屠龍沒,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的時候,到最後問無忌忘記了沒,無忌說大概全忘了,還有動畫片功夫熊貓識讀無字天書武林祕訣的悟性,是一樣的道理的,不知道你明白不

8樓:煩惱即菩提

佛法除了性空,還有緣起法,也就是指導我們如何處理我們的生活的。

9樓:

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故有欲必須不離於無,然後才能有所歸止。早接觸佛法,你就可以利用佛法,讓你在經歷的過程中減少諸多煩惱,那樣才是入世法之大成啊。

愚見希望對你有幫助。我也才十八歲,共勉之!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切有其原因,這一切有其重要原因——靈魂不滅!佛教之徒也是高興地揹著所謂前世的惡因來小心翼翼呵護這一幻想的!

11樓:不汝還者

不要相信世俗的觀點,多看經典用自己的心去了解和認識。

12樓:無我釋淨空

本來無一物何處塵埃。身體都不是自己。學業和事業達到自己的頂峰是自己身見。放下身見隨緣經歷人生的,**有你說的酸甜苦辣啊

13樓:匿名使用者

與世無爭不是消極,能弘法利生更是積極

14樓:昔日法蘭

這裡的空是指不執著,處境而不著境,不是看成什麼都沒有。

建議你看南懷瑾大師所著的書。

15樓:韋青青

消極倒是不會

天真是有點啦

你問問你父母,你將來博士畢業以後打算直接出家當和尚,看他們怎麼反應是不是真的信佛,立見高下

16樓:

佛教怎麼是消極的呢?我也才19歲,不是也在漸進學佛麼?不深入佛法的人,以及外教人,會認為佛教是消極的,迷信的。等你瞭解後就不會這樣認為拉。

17樓:

沒事的我也學過佛

今天高一 皈依道教了哈哈哈

18樓:小草

與世無爭,說的是心態。不是有「無欲則剛」嗎這個說法嗎?而學習佛法後對以後的人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並非消極。我建議你還是應進一步瞭解佛教。阿彌佗佛!

19樓:d調驕傲

正信的佛教徒,不會消極。

我們信仰佛教,更應該去積極的看待問題,這一切都要看你自己。

阿彌陀佛。

20樓:李小小猛

不會 我13 每天都念佛 在班裡成績很好 但不太精進啊

南無阿彌陀佛

21樓:創業

首先我恭喜你這麼年輕就接觸佛法,那是宿世都有的因緣啊。出世間法比世間法好不止萬億倍啊。再說你休學佛法對你以後的路好處那是沒法說啊。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啊!

你卻想等有經驗了再說。現在我告訴你無證駕駛要拘留半個月罰款2千元,你是不是還要說我非要經歷一下享受進去的酸甜苦辣啊?

22樓:李飛鋼琴教育網

是好事啊 正信 不可迷啊

年輕人信佛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23樓:姜子唯

一陰一陽謂之道,佛道本身就是具有陰暗性質的。把握不到平衡點還是不要接觸的好。

24樓:宮盈迎

人不是神,也不是佛,在人世間生活就應該做人應該做的事情,信佛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寄託和歸屬,如果遇到了一些解不開的問題,可以通過佛法來化解,所以,可以信,但是要建立在過好生活的基礎上。

25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怎麼去信。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信仰是有好處的,可以減少成長路上的迷惘。

但是佛教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哲學,信佛首先得有智慧。

只有當你有了足夠的智慧,才能開始嘗試學習、體驗種種不同的道理。

如果只是滿足於參與某些儀式,那是旁門。

26樓:匿名使用者

有點信仰是好的,不一定看年齡.那國外的小孩都信**啊,佛教和**教是一樣的.

27樓:錦綉良緣

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現在的年輕人到底該不該相信佛教

28樓:匿名使用者

信佛的有很多種,就如同樣是上大學,出來有好人有壞人一樣。

佛法本身是無上道,是非常清靜、慈悲的,是純善的,問題在於人,能不能老實學佛,學佛要從做人做起,慈悲、包容、誠實、謙卑、關愛、尊重等等這些是與菩提心相應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是佛法的修行,若不離這些品質,好好修行,必然有所成就;若為求神通、為求與眾不同、為求名利,忽略德行修養,則是學魔,不是學佛。

29樓:匿名使用者

信佛怎麼了?信佛是覺悟

30樓:胡說混日

其實信佛沒啥不好的,別干涉別人就行

年輕人能拔牙嗎,年輕人拔牙是不是不好?

司徒燁城 去正規的國家大醫院,你這個情況最好去口腔科醫院。那裡的大夫相對手法也高明。一般口腔綜合科的大夫都不錯。也不難。最好不要去口腔診所,他們一般會採取保守治法。不能 你的牙病。血小板少,是不是有了小傷口,不愛癒合,我也是這樣,但尊醫囑沒事的。我拔牙看網上說腫得多大,我很擔心。個人的差異不同,回來...

我這樣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啊?還是心理有病

過去不愉快的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引發的情緒仍然鬱積在心中,並沒有宣洩掉。人在不愉快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想起以前不愉快的事情,從而增加了不愉快的感受。所以,我猜想假期和期末考試前你可能感到不愉快。解決的辦法就是將過去事件帶給你的影響 那些留在心中的情緒宣洩掉,那時你就會放下過去不愉快的事情了。可以找專業...

我的心理是不是有毛病啊,我的心理是不是有問題啊。

很多人再談 早戀 可是什麼是早戀?就因為還在上學?未滿十八歲?大人眼中他們什麼也不懂?事實證明這些只是家長老師不願意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為了自已的 無事一身輕 磨滅了他們本應享有的!有誰談過戀愛的好處?它可以讓一個人去思考為另一個人做點什麼 培養出關愛別人,為別人著想的品質。讓一個人更多的思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