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膽囊切除手術,也就是苦膽切除,對身體有什麼影響?我需要具體的!各方面的

時間 2021-08-30 10:12:01

1樓:匿名使用者

膽囊切除後對入體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膽汁排洩功能紊亂

正常情況下,膽囊具有儲存、濃縮膽汁以及調節膽道內壓力的功能,以適應人進餐的生活習慣。正常人肝細胞不斷分泌膽汁,經膽囊管儲存在膽囊內並濃縮約10倍,進餐後膽囊收縮,大量膽汁排入膽道,以利脂肪的消化與吸收。膽囊切除後,膽道內壓力主要由肝細胞分泌壓來維持,壓力使奧迪(oddi)氏括約肌長期開放,膽汁不間斷進人腸道。

使得消化期膽汁量相對不足,非消化期注入膽道的膽汁不能發揮其作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一定影響。若攝入脂肪稍多,由於失去了膽囊,使膽汁相對不足會導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腹瀉、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等。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膽囊切除後,因膽汁返流可導致胃粘膜炎性改變;由於腸腔內膽酸濃度增加導致膽汁性腹瀉;個別情況可能因為膽管內壓持續在較高水平而發生膽汁逆流入胰管,導致膽源性胰腺炎的發生。但這三種情況的發生機率並不大。總的來說,膽囊切除後並不會給人體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帶來太大的障礙。

膽囊切除術後的併發症

(1)肺部感染

主要與手術創傷及全身麻醉有關。術後應多幫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勵病人咳嗽排痰。

(2)黃疸

主要原因可能有:①併發有膽總管內繼發性結石或因手術操作將膽囊內的小結石擠入膽總管所致;②與藥物或輸血、溶血反應有關;③可能有膽管損傷。

(3)膽瘻

常見原因是損傷副肝管、肝總管或膽總管,也可因膽囊管殘端結紮線滑脫等原因造成。一旦診斷明確,應及時處理。

膽囊切除後確實對身體有一些不利,術後的恢復十分重要。除了注意休息外,控制飲食也很必要主要原因在於膽汁排洩功能較之術前發生改變。膽囊切除後近期,病人應忌吃高脂肪食物,飲食宜清淡,以少油、高蛋白(不吃蛋黃)、高熱量為原則。

可以採取少吃多餐的辦法,尤其不宜一次吃太多的動物脂肪食物,如肥肉、豬蹄等。3~6個月後,可以逐漸少量多次新增脂肪飲食,以不出現腹部不舒服和腹瀉等消化不良為標準。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後,對脂肪食物也就不會有任何反應了。

此外,正常健康體檢,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是完全必要的。

遵醫囑。

2樓:惹我阿迪王全文

關於膽囊切除術是否對身體有影響?這個話題有很大的深度。

簡單地說:膽囊切除應用臨床至今已有120餘年歷史,總體來說對身體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否則,早就廢除此手術了。

當然,切除一個身體本應該有的器官,對身體肯定不會一點影響也沒有。

膽囊切除術後的遠期***可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消化不良,腹脹腹瀉:

膽囊除具有儲存、濃縮和收縮等功能外,還具有複雜的化學功能和免疫功能。

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經肝內外膽管沿膽囊管,進入膽囊進行儲存和濃縮。濃縮後的膽汁要比肝臟分泌膽汁濃縮30倍,留作進食高脂肪餐時,排入腸道參加消化。如果膽囊已經切除,就失去了這部分高濃度膽汁,在進食高脂肪食物時身體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而導致腹脹腹瀉。

2.膽囊切除術後十二指腸液的向胃返流,胃液向食管的返流:

近年來這種報導明顯增多,同時亦有相關的實驗對照研究證實。其原因是膽囊切除術後膽汁儲備功能的喪失,導致膽汁由間歇性和進食有關的排洩變成了持續性排入十二指腸,此時返流入胃的機會增多,導致了膽汁返流性胃炎或食道炎,給病人帶來了很多痛苦。

3.膽囊切除術對結腸癌發病率的影響:

近年來,許多歐洲學者發現在患結腸癌的病例中,不少病例都有膽囊切除的病史,有學者指出:膽囊切除術後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較未行膽囊切除病例增加45倍。動物實驗指出:

次級膽汁酸能直接增高動物結腸癌的發生;對照研究發現膽囊切除能增加腸黏膜的增殖活動,從而促使癌變的發生。膽囊切除後膽汁的質和量的改變才是大腸癌變的主要原因。肝臟分泌出的膽酸為初級膽酸,進入腸道後與細菌接觸,而成為次級膽酸量的增加;膽囊切除術後膽囊功能喪失,初級膽酸24h持續不斷地流入腸道與細菌接觸,從而產生大量次級膽酸;結腸內的次級膽酸的濃度,故膽囊切除術後癌種好發於右半結腸。

因此,關於膽囊切除術後促進結腸癌發生的機制普遍認為:膽囊切除術後更多的膽汁迴圈影響了細菌的降解,由此產生膽鹽池中的次級膽酸的含量和比例增高,而次級膽酸具有致癌或協同致癌作用,故易發生結腸癌變。

4. 膽囊切除術後導致醫源性膽管損傷的問題:

在膽囊切除的手術過程中,由於calot三角的重要性,加之區域性組織的粘連影響,膽囊切除術所帶來的合併症總有一定的概率(膽管損傷:0.18%~2.

3%);且有一定的死亡率。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在膽管損傷的病例中絕大多數是由膽囊切除引起。黃曉強統計2566例cbd損傷病例中,1933例為膽囊切除引起,佔狹窄病例的75%。

以美國為例,每年要做膽囊切除約50萬例;如此算來每年將有成千上萬例膽管損傷發生;我國人口眾多,膽囊結石病例應在美國之上;而膽管損傷的併發症是膽道外科的非常疑難的課題。

5. 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

以往「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這一名詞是一個模糊概念;隨著現代影像學診斷技術的進步,已經排除了膽道術後殘餘結石,膽管損傷等診斷,而只有膽道術後發生的oddi括約肌炎症和運動障礙方能稱得上「術後綜合徵」,而這一徵候的**臨床上甚感困難。

6.膽囊切除術後膽總管結石的發生率增高:

在分析cbd原發結石形成的原因時,其中一個重要的學說就是「流體力學」的原理。在膽囊切除以後,膽囊對於膽管內的流體壓力失去了緩衝的作用,導致了膽總管內壓力增高,引起了膽總管代償性擴張,從而又使膽總管內的膽流速度變慢,併發生旋渦或渦流,後者是形成膽石的重要學說。

膽囊息肉病人的膽囊功能絕大多數是正常的,為了一顆小小的良性息肉輕易的切除膽囊,喪失了膽囊功能,招來了膽囊切除術後的種種弊病,這是現代外科的大忌,應慎重行事。

關於膽囊息肉的**方法,在保膽與切膽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內鏡保膽取息肉保留了膽囊的生理功能;切膽取息肉丟掉了膽囊,喪失了膽囊生理功能,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障礙,甚而有引發結腸癌的可能;保膽取息肉術式十分安全,不可能有膽囊切除的那些合併症,至今無死亡率。

切除膽囊後當然無膽囊息肉**可能;但引發了膽總管結石發病率增高的危險;然究竟哪一個合算?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膽囊這一重要的消化器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除了具有濃縮、收縮和調節緩衝膽道壓力的作用外,還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和免疫功能器官。不是可有可無的膽囊,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故不應輕易廢除!

當然,對於膽囊萎縮,膽囊已無功能,或膽囊可疑癌變者,無疑應該切除膽囊,去除病灶。

3樓:肝膽外科孟澤武醫生

膽囊切除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做膽囊切除手術後反覆發燒,做膽囊切除手術後反覆發燒。

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哪些呢?感染,發炎如上呼道感染 俗稱感冒 肺炎 尿道炎 腸胃炎 痛風是常見的原因。其次,腫瘤 自體免疫疾病 中樞神經疾病 內分泌疾病 藥物熱也須列入考慮。若反覆發燒攝氏38.3度以上超過三週,這類的發燒我們統稱之為 不明熱 但仍有10 的發燒以不明熱的診斷入院,也以不明熱的診斷出院。...

人體做膽囊切除手術對身體有那些危害

倘若膽囊因病變而被切除後,這種規律適應消化的功能便喪失,由於肝臟所分泌的膽汁因膽囊的不存在而無法被儲蓄起來 因此,在膽囊摘除術後的早期,個體進食時,膽汁要持續不斷地由肝臟釋放出來 若一時攝入過的脂肪類食物時,膽汁相對的不過,有時亦會導致脂肪消化 吸收的障礙而出現的 脂性腹瀉 的病變,甚至導致脂溶性維...

膽囊切除了有什麼害處,膽囊切除對人身體有什麼危害?

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進食後,膽囊發生收縮,使儲藏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幫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麼,一旦因膽囊病變而切除其膽囊者,會不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和身體健康呢?其實,這種憂慮雖有一定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因為膽囊並不是身體中不可缺少的臟器,不少高等動物,如馬 鹿 象 鯨等,天生就沒有膽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