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是怎樣發現經絡的明確走向和穴位的具體位置的

時間 2021-10-14 22:48:42

1樓:

呵呵,我在**電視臺看介紹中醫的紀錄片,上面對其產生作出了馬克思主義式的解釋:

說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不斷實踐,總結的結果。

但不知道,具體是怎麼樣的?莫非,老百姓得了病,莫名其妙的自己拿針往身上刺。

其實,在考察中醫的起源時,我們是一定不能迴避道教的。所謂醫道一家。中醫包括穴位都是道士們修仙煉丹的副產品。其中我們考察中醫哲學時,就發現與道教哲學有相似之處。

所以,儘管沒有詳細的文獻記錄,穴位是怎麼發現的。但我們還是可以做科學的推測。穴位,是中國古代的職業僧侶本著修道成仙的目的,一步步在自己(或夥伴)身上實驗成功的,與煉丹追求的是同樣的目的。

個人覺得這個解釋比央視說的,更符合事實。因為一個科學發現,需要的目的和時間。而這兩樣在道士那裡都有。

2樓:蒙奇d湯姆

很簡單啊,只要你練習氣功就會發現穴位和筋脈,功力越深,發現的穴位和筋脈就越多,古人就是這樣發現的,多簡單的一件事搞得全世界的磚家都在意淫,有練過氣功的人看到了只會笑而不語!

3樓:

**電視臺是在放屁,經絡和穴位完全是練氣功的人發現的,有些氣血通暢的人一處於安靜狀態時,便容易產生氣感,經常處於這種狀態,必定會積累更多的元氣,然後自動沿著某些路線衝關執行--穴位和經絡便發現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觀點摘自網路,僅供參考:

1、現存於世的文獻資料,都沒記載「經絡」起源的年代。但是,《內經》和《難經》可以證實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內經》確有對「經脈之始生」的解釋,見於《靈樞•經脈篇》,可以證實。

二是《內經》明確指出「六律建陰陽諸經」,見於《靈樞•經別篇》,可以證實。

三是十二經的起源比奇經八脈早,見於《難經》,可以證實。

四是陰陽學說的「三陰三陽」為十二經提供了名稱。

2、「三陰三陽」源於「陰陽」的衍化。

3、中醫學的歷史比陰陽學說的歷史更悠久,曾經相當長的時期,中醫領域沒有「陰陽」的概念。

4、陰陽學說是古代哲學方**,被引進到中醫學領域以後,主要發揮哲學方**的指導作用。

5、陰陽學說是用「陰陽」這個代名詞代表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由「陰陽」衍化出來的「少陰、太陰、厥陰、太陽、少陽、陽明」,只代表「陰陽」衍化的不同階段。

6、《靈樞•經脈篇》表明,人的臟腑、器官、皮、肉、筋、骨、血脈、毛髮等都是在母腹內發育的,但「經絡」不是在母腹內發育的,人出生時沒「經絡」。並且,《靈樞•經別篇》明確指出,十二經是古代醫家按六律建立的,即「六律建陰陽諸經」。

7、賦予「經」的內涵,使之成為十二經,是從建立「根」和「結」開始的。所謂「根」,是「經」的起點,都在四肢末端。所謂「結」,是「經」的另一端,分別在頭或胸腹部。

「根」和「結」之間,構成各「經」最基本的直行主幹。

8、《素問•陰陽離合論》和《靈樞•根結篇》都有對「根」和「結」的記載,可以證明,最初的十二經,都以「根」和「結」為兩端,確實是古代醫家按「三陰三陽 」建立的。比如,岐伯曰:聖人面南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

9、根據十二經從無到有的過程,可以看出,十二經之名,根本不是解剖學概念,

而是從哲學領域引進的概念。

10、十二經和奇經八脈的起止、分佈、走向、循行路線、以及「經」和「經」之間、「經」和「絡」之間的互相溝通、各經與臟腑組織器官的聯絡、歸經的腧穴、歸經的病證、歸經的藥物等,都是在「根」和「結」的基礎上逐漸充實、逐漸修改、逐漸調整、逐漸完善的。

11、《難經》第二十八難確實有記載表明,奇經八脈是在十二經的基礎上補充的。其作用,主要是彌補十二經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奇經八脈也不是人身體上的某種組織或某種結構。

5樓:

沒有人完全知道,應該是自我摸索,自我實驗中獲得的

道教反映了中國古人怎樣的生命觀,什麼是道教中最自然的生命觀

首先是道教的形成炁化迴圈論,承,轉,復,歸,無,承起始,轉沉浮,復自然內,歸往昔,無而永恆,容一切都是炁化轉還的,生死是迴圈,真人守無而長生,生時順天無人,死而無我寂靜,生時積極向上,勇敢面對,戰勝苦難,無人無己全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生時沉淪受苦,死亦萬劫不復,生滅一體。一 清靜無人,目無視人,...

中國古人的生死觀是怎樣的?中國人的生死觀主要是

中國人的生命意識來自於儒家思想的影響最為顯著。儒學思想也一直是中國主流社會的主導思想。儒學精神倡導士子積極入世,讀書人的首要任務是要建功立業,揚名天下。體現在生死觀上,儒家希望在身後留下美名。人所在古代,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佔據了主導地位,而道家把家這些的其實也是佔據了一定的主導地位,但是最影響的還...

中國古詩詞是怎樣分類的,中國古代詩歌是如何分類的?

貿樹枝須水 中國古詩分類因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 1,按創作者可分為文人詩歌和民間詩歌 2,按體裁則有古體詩和近體詩 3,按字數則有偶字句和奇字句之分 4,按創作風格又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別。 伍永芬懷緞 詩可以劃分為古詩 注意不是古體詩 和現代詩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是類似於詩經 漢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