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南美氣候的主要因素,影響南美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時間 2021-10-19 16:26:31

1樓:喜歡地理問題

南美洲氣候特徵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地形、洋流和大氣環流等因素的影響。

地理位置和大陸形狀。這是形成南美洲氣候特徵的主要因素。

第一,海陸位置。南美洲瀕臨大西洋、太平洋。受海洋影響比較顯著,乾旱氣候區的範圍較小。

第二,緯度位置。南美洲大致在北緯12°-南緯56°之間,赤道橫貫北部,約2/3面積位於熱帶地區,在南迴歸線以南全屬**帶與溫帶地區,除山區外,無寒帶氣候。

第三,大陸輪廓呈三角形。北寬南窄,即低緯度地區寬,中緯度地區窄,這是形成南美洲熱帶、**帶氣候面積大,溫帶氣候面積小和大陸南部易受海洋影響的重要原因。

第四,地形。地形對南美洲氣候的影響首推安第斯山。安第斯山是南美洲氣候的重大障壁,對東、西兩大洋氣團進入內陸有一定阻滯作用。

亞馬孫平原西緣、哥倫比亞西岸和南緯40°以南的智利西岸都多地形雨,形成南美洲的多雨地帶。而處於背風坡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由於西來氣流產生焚風效應,水汽消失,很難致雨,則形成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安斯山以東,面積廣闊,平原和高原極利於大西洋氣團向西深入內陸和南北自執行,致使安第斯山東坡的廣大地區形成多雨氣候。

而在赤道南北形成南北對稱和按緯向延伸呈東西排列的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型別。再次,安第斯山脈地勢高峻,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南安第斯山脈緯度較高,降水豐富,容易形成冰川。

第五,洋流。南美大陸的東、西兩岸分別受巴西暖流和祕魯寒流的影響。

東岸北支的蓋亞那暖流沿海岸向西北而流,使亞馬孫河口附近、蓋亞那和委內瑞拉沿海地區天氣溼熱;東岸南支的巴西暖流向南流至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使沿岸氣溫增高,降水豐富。

西岸有強盛的祕魯寒流向北流,幾達赤道附近。使沿岸氣溫下降,出現逆溫,低空多雲霧,不易形成對流雨,故缺少降水,在南緯20°-30°之間形成乾旱的阿塔卡馬沙漠。在南緯6°以北的西海岸受暖溼的赤道逆流影響,水溫較高,這股高溫暖水流與南來祕魯寒流相遇時,則易引起氣流輻合,形成西北沿海溼熱多雨氣候。

此外,西風漂流繞行大陸南端,使智利南部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第六,大氣環流。南美洲的天氣和氣候主要受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赤道低壓四個大氣活動中心所控制。它們的位置隨季節的更替而作南北移動,這就影響著大陸各部分的風向和氣團的活動,形成不同的氣候。

7月赤道低壓北移到北緯10°附近,這時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兩副熱帶高壓勢力範圍擴大,能在阿根廷內陸北部相連,南美洲內陸少雨;1月南美大陸普遍增溫,赤道低壓槽跟隨南移到赤道以南,使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兩高壓分隔,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成為赤道低壓中心,受不穩定的赤道海洋氣團控制,造成巴西、巴拉圭一帶內陸多雨。

在南美洲東部的廣大北部地區,因常年盛行東北風和東南風,主要受熱帶北大西洋氣團和熱帶南大西洋氣團控制。熱帶北大西洋氣團以東北風到達南美洲,已呈不穩定狀態,性暖而溼,帶來豐富的降水。7月,它主要盛行於赤道以北。

1月,越過赤道,以西北風抵達巴拉那河流域,使內際溼熱多雨。熱帶南大西洋氣秉性暖溼而不穩定。7月,該氣團隨東南信風侵入大陸,影響範圍擴及赤道以南,安第斯山以東廣大地區。

在南緯20°以南,該氣團隨東北信風吹向巴西東南海岸,並深入內陸,直抵安第斯山東坡,常與北侵的極地氣相遇形成極鋒降水。1月,熱帶南大西洋氣團的影響僅限於巴西高原東部沿海一帶。南美大陸東部赤道南北廣大地區的熱季多雨,主要是上述南、北熱帶氣團隨季節南北進退聯絡在一起的。

南美洲西部,在南緯3°-30°的西岸,主要受熱帶南大平洋氣團的影響。該氣團源於熱帶高壓區,氣流下沉作用顯著,又經寒流洋麵,涼而乾燥。這裡盛行的東南風為離岸風,故不易降雨而形成熱帶乾旱氣候,成為南美最少雨的地帶。

熱帶南太平洋氣團向北執行至赤道附近,變性為溼熱而不穩定的赤道太平洋氣團,以西南風進入赤道以北沿海地區,並通過地形抬升作用,產生豐沛降水。在南緯30°-37°的西岸,夏季高壓中心南移,受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很少降水;冬季高壓中心北移,吹西北風,帶來溼熱不穩定的海洋氣團,形成冬季溫和多雨和夏季涼爽乾燥的地中海氣候。在南緯37°以南的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風,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海洋氣交綏產生極鋒,鋒面上多氣旋雨,使智利南部的安第斯山西坡多雲雨雪。

當極地海洋氣越過安第斯山到達巴塔哥尼亞高原時出現焚風現象,形成乾旱少雨氣候。

2樓:棠利巽

主要緯度位置、海陸分佈、地形、洋流、信風影響。

南美洲最寬廣的地區接近赤道,溫帶陸地面積較小,以致溫帶範圍小、熱帶範圍大。亞馬孫盆地及蓋亞那高原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

夏季,在廣闊的熱帶太平洋東部,赤道西風不顯著,且由於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暖溼季風對南美洲的熱帶草原氣候區的影響幾乎沒有。但來自陸上的西南季風和西北季風,分別與來自熱帶大西洋上、並掠過暖流上空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在此輻合上升,形成熱帶鋒,多對流雨,氣候溼熱。赤道以北的蓋亞那高原、奧裡諾科河流域和哥倫比亞北部,6月至10月潮溼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內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豐富,形成溼季。

冬季,兩地分別受單一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控制,乾燥少雨,形成乾季。

拉普拉塔平原地區屬於**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夏季受海洋高壓西緣流來的潮溼海洋氣團的控制。由於所處面積小,未形成季風氣候。冬夏溫差比季風區小,降水的季節分配比季風區均勻。

巴塔哥尼亞高原因背西風而形成溫帶沙漠氣候。

南美大陸南部安第斯山脈西側為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南段成因與世界上大多數沙漠成因相似,終年受副熱帶高壓帶及低緯信風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及熱帶大陸氣團,氣候炎熱乾旱。沙漠北段(南迴歸線至赤道附近)的成因有:

沿岸有祕魯寒流流經,起到降溫減溼作用,加劇了乾旱程度;當地位於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屬於雨影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3樓:荀南無雙

上游是熱帶乾溼氣候(亦稱熱帶草原氣候)

下面是它的具體解釋,能從材料中的特點判斷。

南美洲第二大河。發源於巴西高原東南緣的曼蒂凱拉山脈北坡,主源格蘭德河,匯合巴拉那伊巴河後,始稱巴拉那河。自東北向西南,先後流經巴西南部、巴拉圭和巴西、阿根廷兩國的國界,進入阿根廷東北部;至巴拉那折向東南,注入拉普拉塔河。

全長5290公里。流域面積280 萬平方公里,其中約一半面積於屬巴西,餘屬玻利維亞、巴拉圭和阿根廷。

格蘭德河長1290公里,自海拔1500米的源地奔騰而下,穿越巴西高原東南部的桌狀砂岩山地。由於下伏輝綠岩層出露,河床多處發生波折,形成一系列急流瀑布。

巴拉那河分為上、下兩段。上巴拉那河段自格蘭德河與巴拉那伊巴河匯合點至阿根廷的科連特斯,長2800公里。幹流穿行於森林密佈的巴拉那熔岩(輝綠岩)高原區,兩岸崖壁連綿,水流湍急。

過波薩達斯流出高原,河面展寬,河中散佈眾多巖島。沿途自左岸接納鐵特河(長1130公里)、 巴拉那帕內馬河(900公里)、伊瓜蘇河(1320公里)等重要支流,至科連特斯附近,又自右岸接納發源於巴西馬託格羅索高原的最大支流巴拉圭河後,河面寬達3 公里。上巴拉河及其左岸支流在切過堅硬岩層或流經邊緣山地進入平原地帶時,多陡落成急流瀑布,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巴西水力蘊藏量的一半以上分佈於此),其中著名的有伊瓜蘇瀑布和瓜伊拉拉瀑布(又名七瀑布)。

20世紀70年代以來,流域各國開始合作修建大型水電站。巴西和巴拉圭在瓜伊拉瀑布下水修建的伊泰普水電站,裝機容量達1260萬千瓦。阿根廷和巴拉圭在波薩達斯附近合作修建有科爾普斯水電站(600 萬千瓦)和亞西雷塔-阿皮佩水電站。

下巴拉那河段長1200公里,自北向南流貫拉普拉塔平原,河谷寬坦,右岸低窪多沼澤,流速緩慢,(1.1米/秒),在科連特斯下河面展寬至8公里。自迪亞曼特起,主流寬7公里,向東分出眾多汊流所形成的三角洲寬18~70公里,長350公里,面積1.

4萬平方公里(2023年測),沖積物堆積估計每年達16500萬噸,地勢低窪,河網如織。主要汊流巴拉那瓜蘇河,為進入巴拉那河的重要航道。

流域內降水豐富,大致上巴拉圭河以西地區年降水量不及1000毫米,以東地區為1000~1500毫米,區域性地區可達2000毫米,以夏雨為主。主流水量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17400立方米/秒,但季節變化幅度較大,洪水期(10月至翌年2月)流量可達45000立方米/秒,枯水期(8~9月)僅6200立方米/秒。水源的大部分來自東部,巴拉圭河水系只提供25%。

由於巴拉圭河沿岸沼澤廣佈,攔蓄了上游洪水,造成該河與上巴拉那河汛期錯開,故5~6月間幹流還有一次小汛。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中東部重要的內河航道。全年通航里程2700公里,聖菲以下可通海輪,小型船隻可至巴拉圭河上游,承擔阿根廷對外**30%和巴拉圭對外**90%的運輸任務。港口和城市多分佈於下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下游兩岸,主要有阿根廷的羅薩里奧、聖菲、巴拉那、科連特斯和巴拉圭的亞松森。

4樓:匿名使用者

緯度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5樓:匿名使用者

季風,地勢,降雨量,植被,人為因素

影響南美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南美洲氣候特徵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地形、洋流和大氣環流等因素的影響.

地理位置和大陸形狀.這是形成南美洲氣候特徵的主要因素.

第一,海陸位置.南美洲瀕臨大西洋、太平洋.受海洋影響比較顯著,乾旱氣候區的範圍較小.

第二,緯度位置.南美洲大致在北緯12°-南緯56°之間,赤道橫貫北部,約2/3面積位於熱帶地區,在南迴歸線以南全屬**帶與溫帶地區,除山區外,無寒帶氣候.

第三,大陸輪廓呈三角形.北寬南窄,即低緯度地區寬,中緯度地區窄,這是形成南美洲熱帶、**帶氣候面積大,溫帶氣候面積小和大陸南部易受海洋影響的重要原因.

第四,地形.地形對南美洲氣候的影響首推安第斯山.安第斯山是南美洲氣候的重大障壁,對東、西兩大洋氣團進入內陸有一定阻滯作用.

亞馬孫平原西緣、哥倫比亞西岸和南緯40°以南的智利西岸都多地形雨,形成南美洲的多雨地帶.而處於背風坡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由於西來氣流產生焚風效應,水汽消失,很難致雨,則形成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安斯山以東,面積廣闊,平原和高原極利於大西洋氣團向西深入內陸和南北自執行,致使安第斯山東坡的廣大地區形成多雨氣候.

而在赤道南北形成南北對稱和按緯向延伸呈東西排列的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型別.再次,安第斯山脈地勢高峻,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南安第斯山脈緯度較高,降水豐富,容易形成冰川.

第五,洋流.南美大陸的東、西兩岸分別受巴西暖流和祕魯寒流的影響.

東岸北支的蓋亞那暖流沿海岸向西北而流,使亞馬孫河口附近、蓋亞那和委內瑞拉沿海地區天氣溼熱;東岸南支的巴西暖流向南流至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使沿岸氣溫增高,降水豐富.

西岸有強盛的祕魯寒流向北流,幾達赤道附近.使沿岸氣溫下降,出現逆溫,低空多雲霧,不易形成對流雨,故缺少降水,在南緯20°-30°之間形成乾旱的阿塔卡馬沙漠.在南緯6°以北的西海岸受暖溼的赤道逆流影響,水溫較高,這股高溫暖水流與南來祕魯寒流相遇時,則易引起氣流輻合,形成西北沿海溼熱多雨氣候.

此外,西風漂流繞行大陸南端,使智利南部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第六,大氣環流.南美洲的天氣和氣候主要受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赤道低壓四個大氣活動中心所控制.它們的位置隨季節的更替而作南北移動,這就影響著大陸各部分的風向和氣團的活動,形成不同的氣候.

7月赤道低壓北移到北緯10°附近,這時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兩副熱帶高壓勢力範圍擴大,能在阿根廷內陸北部相連,南美洲內陸少雨;1月南美大陸普遍增溫,赤道低壓槽跟隨南移到赤道以南,使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兩高壓分隔,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成為赤道低壓中心,受不穩定的赤道海洋氣團控制,造成巴西、巴拉圭一帶內陸多雨.

在南美洲東部的廣大北部地區,因常年盛行東北風和東南風,主要受熱帶北大西洋氣團和熱帶南大西洋氣團控制.熱帶北大西洋氣團以東北風到達南美洲,已呈不穩定狀態,性暖而溼,帶來豐富的降水.7月,它主要盛行於赤道以北.

1月,越過赤道,以西北風抵達巴拉那河流域,使內際溼熱多雨.熱帶南大西洋氣秉性暖溼而不穩定.7月,該氣團隨東南信風侵入大陸,影響範圍擴及赤道以南,安第斯山以東廣大地區.

在南緯20°以南,該氣團隨東北信風吹向巴西東南海岸,並深入內陸,直抵安第斯山東坡,常與北侵的極地氣相遇形成極鋒降水.1月,熱帶南大西洋氣團的影響僅限於巴西高原東部沿海一帶.南美大陸東部赤道南北廣大地區的熱季多雨,主要是上述南、北熱帶氣團隨季節南北進退聯絡在一起的.

南美洲西部,在南緯3°-30°的西岸,主要受熱帶南大平洋氣團的影響.該氣團源於熱帶高壓區,氣流下沉作用顯著,又經寒流洋麵,涼而乾燥.這裡盛行的東南風為離岸風,故不易降雨而形成熱帶乾旱氣候,成為南美最少雨的地帶.

熱帶南太平洋氣團向北執行至赤道附近,變性為溼熱而不穩定的赤道太平洋氣團,以西南風進入赤道以北沿海地區,並通過地形抬升作用,產生豐沛降水.在南緯30°-37°的西岸,夏季高壓中心南移,受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很少降水;冬季高壓中心北移,吹西北風,帶來溼熱不穩定的海洋氣團,形成冬季溫和多雨和夏季涼爽乾燥的地中海氣候.在南緯37°以南的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風,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海洋氣交綏產生極鋒,鋒面上多氣旋雨,使智利南部的安第斯山西坡多雲雨雪.

當極地海洋氣越過安第斯山到達巴塔哥尼亞高原時出現焚風現象,形成乾旱少雨氣候.

影響南美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南美洲氣候特徵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理位置 地形 洋流和大氣環流等因素的影響.地理位置和大陸形狀.這是形成南美洲氣候特徵的主要因素.第一,海陸位置.南美洲瀕臨大西洋 太平洋.受海洋影響比較顯著,乾旱氣候區的範圍較小.第二,緯度位置.南美洲大致在北緯12 南緯56 之間,赤道橫貫北部,約2 3面積位於熱帶地...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三點

亞洲東部和南部都是世界上季風盛行的地區,被稱為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中國的季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亞季風主要影響中國的西南地區,稱為西南季風。就季節而言,中國季風分為冬季風和夏季風。夏季風是由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組成。中國的季風是海陸分佈 行星風系和青藏高原等地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最很本的原...

影響天氣的因素有哪些,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這個因素比較多 羅列一些 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 受季節的影響 春夏秋冬天氣各不同 第二 受地域影響 越靠近赤道一般氣溫越高 因為受所在地海拔影響 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上氣溫就不高 第三 所在地在山南山北或洋邊 第四氣壓帶 具體的 溫度 溼度啊 風等等 一塊麻巧 第一 受季節的影響 春夏秋冬天氣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