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生活習慣有哪些?還有習俗,侗族的生活習慣有哪些?有哪些習俗

時間 2022-01-01 01:18:02

1樓:

侗族風俗習慣:

「月也」,是這一村 群眾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閒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鹹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群眾常於夏曆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彙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衝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侗族婚禮禁忌:1)忌同姓結婚。2)五行相剋不婚(尤不喜水克火)。

3)屬相相沖不婚(有羊怕鼠、蛇怕虎、龍怕虎、馬怕牛、金雞見犬淚交流之說)。4)忌正月、三月、五月嫁娶、定親。5)忌寅年婚嫁。

6)忌接親時碰見孕婦、喪事。7)新嫁娘忌在半路說話。8)新娘進新郎家門時忌碰見新郎家人,全家要回避,否則不睦。

9)陪嫁的箱子、水桶、盆忌空去,一定要用它物或米充實。10)已嫁之女,回孃家時忌開禾倉、拿炊具。[3]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2樓:匿名使用者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湖南的新晃、靖縣、通道和廣西的三江、龍勝等縣。**於秦漢時期的「駱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木。以生產魚粳稻為主,善用稻田養魚。林業以產杉木著稱。

侗族有自已的語言,多通漢語。原無文字,2023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間戲曲——侗戲。

侗族的簫與笛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侗族還以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致的木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吸收了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建築的部分精髓。

習俗 侗族家裡來了貴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醃製多年的酸魚、酸肉及各種酸菜進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貴客之說。侗族民間用雞、鴨待客時,首先主人要把雞頭、鴨頭或雞爪、鴨蹼敬給客人。客人應雙手接過,或轉敬給席上的長者,以表示主客之間互相尊重,以誠相待。

到侗族家裡做客,食用醃魚時,主人將一堆酸魚塊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塊,以表示「有吃有餘」。 生誕婚喪之日,都要進行不同規模的宴客活動。

在廣西三江地區的侗族民間,婚後婦女頭胎兒女誕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賀之習。「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後十天內,選其中二個單數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選單日,生女選雙日),進行祝賀。

孩子週歲時,還要喝對周茶(有的吃週歲酒)。

食俗 大部分地區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習,即兩茶兩飯。兩茶是指侗族民間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葉、花、炒花生(或酥黃豆)、糯米飯,加肉或豬下水、鹽、蔥花等為原料(有的地方還加菠菜竹蒿),製成的湯狀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飢,故常稱「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豐富,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醃成酸菜。如:酸黃瓜、酸羅卜、酸刀豆、酸蕨菜等。

侗族日常菜餚以酸味為主。不僅有酸湯,還有用酸湯做成的各種酸菜、酸肉、酸魚、酸雞、酸鴨等。相傳醃酸菜始於宋代。

製作酸菜有壇制和筒制兩種,壇制是指將淘米水裝入壇內,置於火塘邊加溫,使其發酵,製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做為日常最常見的菜餚。

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製作。醃魚、醃豬排、牛排及醃雞鴨則以筒製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兩種。製作醃魚以入冬最佳,醃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愛飲酒,所飲酒類大都是自家釀製的米酒,度數不高,淡而醇香。

節慶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絡在一起。

新婚節:每年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節」,常有數十對青年男女在這一天成親,類似今天的「集體婚禮」。貴州劍河縣小廣、化敖等地還保留此風俗。

架橋節:相傳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橋發子發孫,架橋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把這一天定為架橋節。

侗族的生活習慣有哪些?有哪些習俗?

3樓:在怪潭烤牛舌的石榴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湖南的新晃、靖縣、通道和廣西的三江、龍勝等縣。**於秦漢時期的「駱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木。以生產魚粳稻為主,善用稻田養魚。林業以產杉木著稱。

侗族有自已的語言,多通漢語。原無文字,2023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間戲曲——侗戲。

侗族的簫與笛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侗族還以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致的木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吸收了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建築的部分精髓。

習俗 侗族家裡來了貴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醃製多年的酸魚、酸肉及各種酸菜進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貴客之說。侗族民間用雞、鴨待客時,首先主人要把雞頭、鴨頭或雞爪、鴨蹼敬給客人。客人應雙手接過,或轉敬給席上的長者,以表示主客之間互相尊重,以誠相待。

到侗族家裡做客,食用醃魚時,主人將一堆酸魚塊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塊,以表示「有吃有餘」。 生誕婚喪之日,都要進行不同規模的宴客活動。

在廣西三江地區的侗族民間,婚後婦女頭胎兒女誕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賀之習。「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後十天內,選其中二個單數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選單日,生女選雙日),進行祝賀。

孩子週歲時,還要喝對周茶(有的吃週歲酒)。

食俗 大部分地區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習,即兩茶兩飯。兩茶是指侗族民間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葉、花、炒花生(或酥黃豆)、糯米飯,加肉或豬下水、鹽、蔥花等為原料(有的地方還加菠菜竹蒿),製成的湯狀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飢,故常稱「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豐富,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醃成酸菜。如:酸黃瓜、酸羅卜、酸刀豆、酸蕨菜等。

侗族日常菜餚以酸味為主。不僅有酸湯,還有用酸湯做成的各種酸菜、酸肉、酸魚、酸雞、酸鴨等。相傳醃酸菜始於宋代。

製作酸菜有壇制和筒制兩種,壇制是指將淘米水裝入壇內,置於火塘邊加溫,使其發酵,製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做為日常最常見的菜餚。

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製作。醃魚、醃豬排、牛排及醃雞鴨則以筒製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兩種。製作醃魚以入冬最佳,醃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愛飲酒,所飲酒類大都是自家釀製的米酒,度數不高,淡而醇香。

節慶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絡在一起。

新婚節:每年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節」,常有數十對青年男女在這一天成親,類似今天的「集體婚禮」。貴州劍河縣小廣、化敖等地還保留此風俗。

架橋節:相傳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橋發子發孫,架橋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把這一天定為架橋節。

4樓:du一月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男子裝束,近城鎮者與漢族無異,唯邊遠山區略有差別,穿右衽無領短衣,著管褲,圍大頭帕。有的頭留頂發。

婦**束各地互有差別,有著管褲、衣鑲託肩、釘銀珠大扣、結辮盤頭者;有衣長齊膝、襟邊袖口褲腳有滾邊或花邊、挽盤發者;有著大襟衣、大褲管、柬腰帶、包頭帕、挽頭髻者;有著對襟衣、襯胸布、圍褶裙、系圍腰、著腳套或裹綁腿、髻插銀椎者;有寬袖大襟、衣滾繡有龍鳳花卉、長裙過膝,梳盤發者;也有著漢裝者。一般都喜歡戴銀飾。

侗族人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要食物,平壩地區以粳米為主,山區則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貯藏十數年不壞。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種好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區最富有特色。村頭寨尾多蓄有古樹,溪流上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樓聳立其間。住「幹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

侗族有哪些風俗和習慣

5樓:簫灑舞劍

風俗習慣

「月也」,是這一村群眾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閒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鹹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群眾常於夏曆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彙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衝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侗族婚禮禁忌:(1)忌同姓結婚。(2)五行相剋不婚(尤不喜水克火)。

(3)屬相相沖不婚(有羊怕鼠、蛇怕虎、龍怕虎、馬怕牛、金雞見犬淚交流之說)。(4)忌正月、三月、五月嫁娶、定親。(5)忌寅年婚嫁。

(6)忌接親時碰見孕婦、喪事。(7)新嫁娘忌在半路說話。(8)新娘進新郎家門時忌碰見新郎家人,全家要回避,否則不睦。

(9)陪嫁的箱子、水桶、盆忌空去,一定要用它物或米充實。10)已嫁之女,回孃家時忌開禾倉、拿炊具。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日常食俗

四餐之中中間兩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一般在平壩地區的侗族吃魚米飯,山區的侗族鱟食糯米。糯米性粘,多用來做成粽子、餈粑、糯米飯糰。既能抗餓,又便於攜帶,而且不易變餿,倍受侗族喜愛。

侗族地區的糯米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長鬚糯、禿殼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種,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稱,有「一家蒸飯,全寨飄香」之譽。侗族日常蔬菜十分豐富,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醃成酸菜。如:

酸黃瓜、酸蘿蔔、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餚以酸味為主。不僅有酸湯,還有用酸湯做成的各種酸菜、酸肉、酸魚、酸雞、酸鴨等。

相傳醃酸菜始於宋代,歷史上有「南人以老魚為鮓,有十年不壞者」的記載。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製作。製作蝦醬時,先將生蝦與辣椒麵拌合,搗碎,再加粥、豆粉、牛薑末、桂皮和鹽,攪勻入壇,發酵後即可食用。

食用時再以油煎炒,其味鮮酸酥辣,最能開胃佐飯。醃魚醃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製作醃魚以入冬最佳,其時草魚入冬寒後,處於半休眠狀,不再吃食,腹內糞便較少,肌厚肉緊,最適合醃製酸魚。

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特別是在每年放塘時,魚蝦較多,常用草魚做魚羹(侗語更壩)。製作魚羹時,去魚內臟,用茶油煎炒,然後對入適量的清水煮沸,加糯米粉,熬成粥狀時,加鹽,即可食用。

置辦酒宴時,以鮮炒鯉魚、鯽魚為貴。侗族地區還有以稻田養魚之習,每年栽秧後,便把魚苗放入稻田,秋收季節稻穀金黃,魚苗已長成大魚,屆時一面收稻,一面捕魚;並當即在田邊燒起篝火,將捉到的魚洗淨去鱗,用樹枝或竹棍穿起,放在炭火上炙烤,直到色黃飄香,用手撕著魚片,蘸鹽和辣椒食用,不僅鮮香可口,而且別具情趣。

民族禁忌

戶內供奉祖先的神龕,為最神聖之處。一切凶器,刀、鬆、劍、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準放置其上。否則,為對神大不敬,會招致懲罰。

寨內舉行祭禮活動期間,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標誌為用斑茅草打4個結,結成十字,懸於寨子口處。

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哪些?如何培養

摯愛小慧 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 飲食習慣 睡眠起居習慣 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具體來說早睡早起,生活有規律。自己疊被子,疊衣服 打掃房間 洗自己的襪子 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講究衛生也是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會幫忙做家事,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其他習慣 做人的習慣 誠信,禮貌...

香港和內地的生活習慣有哪些差別,深圳和香港人有什麼特有的生活習慣

1.語言 香港人通用廣東話,輔以英語。2.生物鐘 生物鐘要延後幾個小時了,香港人都是1 2點吃午飯,晚上9年吃晚飯,3點左右入睡。3.生活習慣 太多細節上的不同,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磨合和適應 4.教育背景和認識不同 內地人到香港後,對香港一些過於 開放 的東西都是持驚恐的態度,這裡的開放泛指政治...

蒙古族的生活習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搖層這六偉泛稠藥扎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抄是陌生襲人也要問好。bai平輩 熟人相見,一般問du 賽拜努 你好 zhi 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dao的人,則要問 他賽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 不論認識與否 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