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黴飼料中毒有什麼症狀,如何預防

時間 2022-01-16 01:15:08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飼料保管和貯存不善,如雨淋、水泡、潮溼、加工調製不當等,容易使飼料腐敗變質,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如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和細菌毒素等,當豬大量採食後會很快引起急性中毒。長期少量飼餵會引起慢性中毒。

豬中毒後,初期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結膜潮紅,鼻鏡乾燥,磨牙,流涎,有時發生嘔吐。病情繼續發展,食慾廢絕,吞嚥困難,腹痛拉稀,糞便腥臭,常帶有黏液和血液,最後病豬臥地不起,失去知覺,呈昏迷狀態,心跳加快,呼吸困難,全身痙攣,腹下**出現紅紫斑。初期體溫常升高到40~41℃,後期體溫下降。

慢性中毒時,表現為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豬體日益消瘦。妊娠母豬常引起流產,哺乳母豬乳汁減少或無乳。

[防治措施]

(1)禁止用黴敗變質飼料餵豬,若飼料發黴輕而沒有腐敗變質,應經漂洗、暴晒、加熱等方法處理後可少量飼餵。發現中毒後要立即停喂黴敗飼料,改喂其他飼料,尤其是多喂些青綠多汁飼料。

(2)**時可採取排毒、強心補液、對症**等措施。如用硫酸鈉或硫酸鎂30~50克,一次加水內服;用10%~25%葡萄糖溶液200~400毫升,維生素c 10~20毫升,10%安鈉咖5~10毫升混合一次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用土黴素按每千克體重0.03~0.

05克,肌肉注射,每天1~2次;磺胺脒1~5克,加水內服,每天2次。

2樓:養雞技術浩然

中毒症狀:豬沒有精神、打蔫、不愛動彈、不想吃食、全身無勁等

預防:徹底做法是換飼料

如果不能換料的情況下檢視是飼料裡哪些毒素導致的中毒,做好解毒工作。

如何防治雞黴飼料中毒?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

用黴變的原料(如玉米、大麥、小麥、花生、麩糠、燕麥等)做成的飼料,或飲料在貯存、運輸過程中受潮(淋雨、過水等)發生黴變。黴飼料含有多種毒素,如棕麴黴菌、煙麴黴菌、灰麴黴、黃麴黴菌、青黴菌等均可產生毒素。家禽尤其是雛禽對黴菌毒素非常敏感,一旦食入黴變飼料或接觸被黴菌汙染的墊料、飲水等,常會引起發病。

(2)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

幼雞常呼吸困難,氣喘,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體溫升高,拉稀,消瘦,衰竭死亡。

剖檢常可見到氣囊及肺部灰白色或黃白色黴菌結節,有時在腸漿膜、胸腹腔可見到乾酪樣結節,取結節壓片或見到菌絲體。

(3)防治

不喂黴變飼料是根本預防措施,發病群應即停喂黴變飼料,用制黴菌素內服(按每100只雛雞每次喂50萬單位制黴菌素)或在每千克飼料50萬~100萬單位,連用3~4天;也可用克黴唑拌料,雛雞按每隻10毫克,連用2~3天;也可用1∶3000硫酸銅溶液,供雛雞飲3~5天。在飲水中加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有利於病的**。

怎樣防治豬吃發黴飼料中毒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飼料保管和貯存不善,如雨淋、水泡、潮溼、加工調製不當等,容易使飼料腐敗變質,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如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和細菌毒素等,當豬大量採食後會很快引起急性中毒。長期少量飼餵會引起慢性中毒。

豬中毒後,初期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結膜潮紅,鼻鏡乾燥,磨牙,流涎,有時發生嘔吐。病情繼續發展,食慾廢絕,吞嚥困難,腹痛拉稀,糞便腥臭,常帶有黏液和血液,最後病豬臥地不起,失去知覺,呈昏迷狀態,心跳加快,呼吸困難,全身痙攣,腹下**出現紅紫斑。初期體溫常升高到40~41℃,後期體溫下降。

慢性中毒時,表現為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豬體日益消瘦。妊娠母豬常引起流產,哺乳母豬乳汁減少或無乳。

[防治措施]

(1)禁止用黴敗變質飼料餵豬,若飼料發黴輕而沒有腐敗變質,應經漂洗、暴晒、加熱等方法處理後可少量飼餵。發現中毒後要立即停喂黴敗飼料,改喂其他飼料,尤其是多喂些青綠多汁飼料。

(2)**時可採取排毒、強心補液、對症**等措施。如用硫酸鈉或硫酸鎂30~50克,一次加水內服;用10%~25%葡萄糖溶液200~400毫升,維生素c 10~20毫升,10%安鈉咖5~10毫升混合一次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用土黴素按每千克體重0.03~0.

05克,肌肉注射,每天1~2次;磺胺脒1~5克,加水內服,每天2次。

5樓:匿名使用者

飼料原料含有過多水分。收穫飼料原料後,沒有及時進行晾晒,導致含有過多的水分,或者長時間存放,都能夠導致大量的黴菌滋生,從而造成飼料發生黴變。一般來說,飼料原料要求控制低於14%,當達到14%以上時就非常容易滋生黴菌。

例如,谷實類飼料(如玉米、稻穀等)中含有17%—18%的水分,就非常容易發生黴變,特別是原料經過粉碎加工後更容易發生黴變。

飼料管理不當。在飼料加工、運輸以及貯存過程中,如果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採取規範操作,也容易發生黴變。在飼料加工過程中,某些環節操作不正確,如加工後沒有經過有效冷卻就直接裝包貯存;加工時殘留有物料的死角,或者沒有及時進行清理等,都能夠導致飼料發生黴變。

飼料貯存在條件較差的倉庫,如溫度過高、通風不良、漏雨等,或者長時間存放等,都能夠誘使飼料發生黴變。在飼料運輸途中,由於經受曝晒、雨淋等,也能夠導致飼料發生黴變。另外,料槽長時間沒有進行清理,始終殘留有飼料,也容易發生黴變,豬採食後就能夠引起發病。

豬吃了黴變飼料怎麼辦

6樓:冀雪冰天聖

流行病學:

(一)**

自然環境中,含有許多黴菌,常寄生於含澱粉的飼料上,如果溫度(28℃左右)和溫度(80%-100%)適宜,就會大量生長繁殖。有些黴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能產生有毒物質。目前已知的黴菌毒素有百種以上,最常見的有黃麴黴毒素、鐮刀菌毒素和赤黴菌毒素、此外棕麴黴毒素、黃綠青黴素、紅色青黴素酸以及黑穗病、麥角病、鏽病等。

這些黴菌毒素都有可引起豬中毒。

發黴飼料中毒的病例,臨床上常難以肯定為何種黴菌毒素中毒,往往是幾種黴菌毒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二)診斷要點

1.病史調查

瞭解飼餵發黴飼料的情況。

2.臨床症狀

仔豬和妊娠母豬較為敏感。中毒仔豬常呈急性發作,出現中樞神經症狀,頭彎向一側,頭頂牆壁,數天內死亡。大豬病程較長,一般體溫正常,初期食慾減退。

白豬的嘴、耳、四肢內側和腹部**出現紅斑。後期停食,腹痛,下痢或便祕,糞便中混粘液或血液,被毛粗亂,迅速消瘦,生長遲緩等。妊娠母豬常引流產及死胎。

3.病理變化

主要為肝實質變性。肝顏色變淡黃,顯著腫大,質地變脆。淋巴結水腫。病程較長的病例,皮下組織黃染,胸腹膜、腎、胃腸道常出血。急性病例最突出的變化是膽囊粘膜下層嚴重水腫。

防止措施:

(一)**

黴飼料中毒無特效**。發病後立即停喂發黴飼料,換喂優質飼料,同時進行對症**。急性中毒,用0.

1%高猛酸鉀溶液、溫生理鹽水或2%碳酸氫鈉液進行灌腸、洗胃後,內服鹽類瀉劑,如硫酸鈉30-50克,水1升,1次內服。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300-500毫升,40%烏洛托品20毫升;同時皮下注射20%安鈉咖5-10毫升,以增強豬體抗病力,促進毒素排出。

(二)預防

根本措施是防止飼料發黴變質。對輕微發黴的飼料,必須經過去黴處理後限量飼餵;對發黴嚴重的飼料,絕對禁止餵豬。

1.防黴方法

防止飼料發黴變質的關鍵是控制水分和溫度,?使穀物儘快乾燥,並置於乾燥、低溫及通風良好處貯存。

2.去黴方法

目前尚無滿意的方法,對輕微發黴的飼料,使用1.5%氫氧化鈉液或草木灰水浸泡處理,或用清水多次清洗,直至泡洗液清澈無色為止,但經過這種方法處理的飼料,仍含有一的毒性物質,應限量飼餵。

養殖場要如何預防飼料發黴?

7樓:會噴龍珠的小象

一、飼料在儲藏中的質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1.飼料質量的變化,首先,配合飼料在儲藏過程中,如果通風不好,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自身會發熱,導致蛋白質變性。飼料顏色逐漸變深變暗,光澤逐漸消失,魚腥味也逐漸淡薄,商品感官質量下降。

其次,必需脂肪酸很容易發生氧化,降低了脂肪的營養價值,並不利於魚的生長髮育。最後,維生素在儲藏過程中,其營養價值也會逐漸降低。在正常保管條件下,配合飼料的質量一般可保持一年。

2.外在因素影響,低溫、乾燥和密封條件有利於飼料的儲藏。在黴菌適宜溫度、溼度、氧氣等條件下,飼料容易發黴。

此外,鼠類是飼料倉庫危害較大的動物,他們糟蹋飼料、傳染病菌、汙染飼料,所以要注意滅鼠。

二、飼料儲藏和保管方法:

1.倉庫設施,儲藏飼料的倉庫應不漏雨,不潮溼,門窗齊全,防晒、防熱、防太陽輻射,通風良好;必要時可以密閉,使用化學熏蒸劑滅蟲;倉庫四周陰溝暢通,倉內四壁牆角刷有瀝青層,以防潮、防滲漏,倉庫頂要有隔熱層,倉庫牆粉刷成白色以減少吸熱;倉庫周圍可以種樹遮陽,以減少倉庫的日照時間。

2.飼料合理堆放,飼料包裝一般採用編織袋,內襯塑料薄膜。塑料薄膜袋氣密性好,能防潮、防蟲、避免營養成分變質損失。

袋裝飼料可碼垛堆放,堆放時袋口一律向裡,以免沾染蟲雜,並防止吸溼和散口倒塌。倉內堆裝要做好鋪墊防潮工作,先在地面上鋪一層清潔稻殼,再在上面鋪上蘆蓆。堆放時不要緊靠牆壁,要留一人行道。

堆形採用「工」字形和「井」字形,袋包間有空隙,便於通風,散熱散溼,散裝飼料堆放可採用圍包散裝和小囤打圍法。圍包散裝是用麻袋編織袋裝入飼料,碼成圍牆進行散裝;小囤打圍是用竹蓆或蘆蓆帶圍成牆,散裝飼料。如少量也可以直接堆放在地上,量多時適當安放通風樁,以防熱自燃。

3.日常管理,加強庫房內外的衛生管理,經常消毒滅鼠蟲,注意檢查並及時堵塞庫房四周牆角的空洞。飼料原料進廠時要嚴格檢驗,發黴、生蟲原料在處理之前不準入庫;要注意控制庫內溫度和溼度,使之分別為小於15℃和小於70%;採取自然通風(經濟、簡便,缺點是通風量小,且受氣壓溫度的影響)或機械通風(效果好,但消耗一定能源,增加成本),以降低料溫,散發水分,以利於儲藏。

三、飼料應如何防黴、防蟲、防鼠害

a.防黴措施1:引起飼料黴變的三個主要條件是溼度、溫度和氧氣。如果我們能控制這三個條件,即可有效地防止黴變。

(1)控制飼料水分:配合飼料的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在12%以下,如果將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下,則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長;配合飼料的水分含量大於12%,或空氣溼度大,配合飼料會返潮,在常溫下易發黴。

(2)改善貯藏條件:貯藏飼料和原料的倉庫要求乾燥、通風良好。倉庫側壁下方應做防潮、防水處理;飼料及原料不應直接堆放於地板,而應堆放在木板上;貯料倉庫上方和料與牆壁間要留有空隙。

(3)原糧應裝入內襯塑料袋的麻袋,儘量裝滿並紮緊袋口,此後因為原糧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氣,抑制黴菌生長。

b.防黴措施2:縮短飼料成品和原糧的儲存時間,嚴格按照「先進先出」的使用原則。

c.防黴措施3:新增養殖業防黴殺菌劑

d.防止蟲害和鼠害:在適宜溫度下,害蟲大量繁殖,消耗飼料和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熱量,在害蟲集中區域溫度可達45℃,所產生之水氣凝集於配合飼料表層,而使其結塊、生黴,導致嚴重變質,如果溫度過高,也可能導致自燃。

鼠類啃吃飼料,破壞倉房,傳染病菌,汙染飼料,是危害較大的動物。為避免蟲害和鼠害,在貯藏飼料前,應徹底清掃倉庫內壁、夾縫及死角,堵塞牆角漏洞,並進行密封燻蒸處理。從衛生著手控制鼠類的繁殖和活動,把鼠類的生存空間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它們難以找到食物和藏身之所。

藥物滅鼠法比較常用,優點是見效快、成本低,缺點是容易引起人中毒。

殺菌、除黴、防黴、防腐的是飼料生產、運輸、儲存關鍵控制的一環,是確保養殖業出品的品質關鍵。

豬的腦炎有幾種症狀?如何鑑別?如何治療?

豬乙型腦膜炎的症狀及防治 豬乙型腦膜炎是一種突發性疾病,死亡率在發病豬中佔 以上。現將其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 發病規律 豬乙型腦膜炎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以三個月內體重 千克內的中小豬較為常見 從季節上而言,以春秋兩季發病較為嚴重。二 乙型腦膜炎的診斷與 豬乙型腦膜炎根據病理及臨床表現可分為三...

缺鉀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癒,人體缺鉀有什麼症狀?食療如何補

缺鉀低鉀,有以下症狀,1.週期性低鉀血癥,2.甲亢,甲減,3.腎上腺疾病,4.垂體病變。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體一旦缺鉀,不僅精力和體力下降,而且耐熱能力也會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痠軟無力,出現程度不同的神經肌肉系統的鬆弛軟癱,尤以下肢最為明顯,稱...

泡疹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

避雷櫃 皰疹,中醫稱為熱瘡,是一種由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 病。一是指 表面出現的黃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皰,常成片出現,裡面充滿液體。天花 水痘等都有這種症狀 二是指一種 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多發生在上脣或面部,症狀是區域性先發癢,然後出現水泡狀的隆起,內含透明的液體,有微痛,一兩週後結痂自愈。分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