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管的承受重量如何計算,怎麼計算方管的重量

時間 2022-01-25 12:50:16

1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是剪下力還是軸向力,按剪下強度,或抗拉強度或抗壓強度與軸斷面面積相乘,就能得出

2樓:阿古的小七七

回答1、方形管重量計算公式:4×壁厚×(邊長-壁厚)×7.85kg/m。

2、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x壁厚x(邊長-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

提問您好,25*76*1,一根六米,用了25根固定架子,廣告字的重量大約300公斤

回答要是滿意您的贊是對我最大的支援呢親

(۶• ㉨ •)۶♡٩(• ㉨ •٩)

提問是否可以承重

是否可以承重

回答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臺、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定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提問怎麼算

回答0.0246615*(邊長*4÷3.14 - 厚度)*厚度。

提問計算壓應力怎麼計算

回答您按照這個就行了親

提問邊長25*76

更多15條

3樓:吉祥如意

請問8乘8厚1.5 長2米方管承受多少公斤?

怎麼計算方管的重量?

4樓:咋的他還在

方形管重量計算公式:4×壁厚×(邊長-壁厚) ×7.85  kg/m

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x壁厚x(邊長-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

矩形管重量計算公式:2×(邊長1+邊長2-壁厚)×壁厚×長度×密度  kg/m

圓管重量  計算公式:(管直徑-壁厚)×壁厚×0.02466  kg/m

網片重量  計算公式:總絲長×絲徑×絲徑×0.00617    kg/片

擴充套件資料

方管是種方形體的管型,很多種材質的物質都可以形成方管體,它介質於,幹什麼用,用在什麼地方,大多數方管以鋼管為多數,經過拆包,平整,捲曲,焊接形成圓管,再由圓管軋製成方形管然後剪下成需要的長度。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現貨方面以大規格居多在10*10*0.8-1.

5~~500*500*10-25,方管按用途分為結構方管,裝飾方管,建築方管,機械方管等。

參考資料

5樓:x證

1、方管重量計算公式:

重量=×7.85×壁厚×長度。

2、圓形管重量計算公式:

*壁厚*0.02466。

以上單位為kg/m,其中壁厚和邊長的單位為毫米,即mm。

方管它是種方形體的管型,很多種材質的物質都可以形成方管體,它介質於,幹什麼用,用在什麼地方,大多數方管以鋼管為多數,經過拆包,平整,捲曲,焊接形成圓管,再由圓管軋製成方形管然後剪下成需要的長度。方管按用途分為結構方管,裝飾方管,建築方管,機械方管等。

拓展資料:

方管的特性:

1、塑性

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

2、硬度

硬度是衡量金屬材料軟硬程度的指標。目前生產中測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壓入硬度法,它是用一定幾何形狀的壓頭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試的金屬材料表面,根據被壓入程度來測定其硬度值。

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和維氏硬度(hv)等方法。

3、疲勞

前面所討論的強度、塑性、硬度都是金屬在靜載荷作用下的機械效能指標。實際上,許多機器零件都是在迴圈載荷下工作的,在這種條件下零件會產生疲勞。

4、衝擊韌性

以很大速度作用於機件上的載荷稱為衝擊載荷,金屬在衝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叫做衝擊韌性。

6樓:蒯讓寶靜

給你一個與實際過磅相符的計算公式

方矩管每支實際換算重量=3.287*壁厚-(長+寬)*壁厚*0.0942

不要外傳了

7樓:

可以推出公式吧,

假設方管截面的長為a,寬為b,壁後為c,方管長度為l,方管密度為p,則

重量=(ab-(a-2c)(b-2c))×l×p=2c(a+b-2c)×l×p

=2clp(a+b-2c)

將上面的數字代入上式就可求出方管的重量了。但要注意各值的單位因我不知道方管的密度,因此沒法求出最終的重量值。

8樓:匿名

[(20+20)*2-4*1.5]*1.5*1.21*7.85/1000=1.0543335kg

9樓:111尚屬首次

常用方矩管計算公式為:

(長+寬)×2÷3.14-厚度×厚度×0.02466= kg/mkg/m = (oc - 4wt) * wt * 0.

00785其中:oc是鋼管外周長,wt是鋼管壁厚; 正方形oc=4*a ; 長方形oc=2a+2b a,b是邊長 通俗的解釋為:4x壁厚x(邊長-壁厚)x7.

85其中,方管邊長和壁厚都以毫米為單位,直接把數值代入上述公式,得出即為每米方管的重量,以克為單位。

方管的承受力怎麼算

10樓:河傳楊穎

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臺、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定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群樁效應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群樁的側阻力、群樁的端阻力、承臺土反力、樁頂荷載分佈、群樁的破壞模式、群樁的沉降及其隨荷載的變化。

擴充套件資料

方管工藝分類

方管按生產工藝分: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斷面形狀分類

方管按斷面形狀分類:

1、簡單斷面方管——方形方管、矩形方管

2、複雜斷面方管——花形方管、開口形方管、波紋形方管、異型方管

11樓:

1.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2.方管受壓,要計算穩定性。穩定性的計算較為複雜。

要看連線的方式是兩端固接還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鉸接。估計你不只使用1跟立柱,所以可以簡單計算成兩端固接。臨界壓力簡單計算:

p=(4*n*pi^2*e*i)/[(l/2)^2]。n立柱的數量,pi^2就是拍的2次方,e彈性模量,i慣性矩,l立柱長度。

以上計算都是簡單的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安全係數,甚至**載荷。具體的情況不同要自己分析並且請有經驗的工程師計算或者找有專業知識的人計算。

呵呵,小弟獻醜了。

12樓:生活達人

回答方形鋼管承受壓力可簡單參照如下簡易公式計算:

一:以知方形鋼管外徑規格壁厚求能承受壓力計算方法 (方形鋼管不同材質抗拉強度不同)

壓力=(壁厚*2*方形鋼管材質抗拉強度)/(外徑*係數)二:以知方形鋼管外徑和承受壓力求壁厚計算方法:

方形鋼管壁厚=(壓力*外徑*係數)/(2*方形鋼管材質抗拉強度)三:方形鋼管壓力系數表示方法:

壓力p<7mpa 係數s=8

7《方形鋼管壓力p<17.5 係數s=6壓力p>17.5 係數s=4

希望這個答案可以幫到您,如果幫到你的話,記得給贊哦~更多8條

如何計算一個方管的承受的力是多少

13樓:

你的問題不全,還要有受力點,是整個面受力,還是某個截面上,還是自重.

還要有支撐點,是在中間,還是在兩端,還是在兩端面焊接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管厚是多少?標準有4、5、6、7。或者你的是特殊的

方管的理論重量怎麼算

14樓:匿名使用者

計算公式

方管重量計算公式:重量=×7.85×壁厚×長度圓形管重量計算公式:*壁厚*0.02466備註:以上單位為kg/m,其中壁厚和邊長的單位為毫米,即mm。

擴充套件資料方管規格表

方管 規格(mm)

16×16×0.4~1.5

380×380×8.0~14.0

18×18×0.4~1.5

400×400×8.0~14.0

20×20×0.4~1.5

420×420×10.0~14.0

25×25×0.6~2.0

450×450×10.0~14.0

30×30×0.6~4.0

480×480×10.0~14.0

34×34×1.0~2.0

500×500×10.0~14.0

35×35×1.0~4.0

另改拔規格如下

38×38×1.0~4.0

550×550×10.0~40.0

40×40×1.0~4.5

600×600×10.0~40.0

44×44×1.0~4.5

700×700×10.0~40.0

45×45×1.0~5.0

800×800×10.0~50.0

50×50×1.0~5.0

900×900×10.0~50.0

60×60×1.5~5.0

1000×1000×10.0~50.0

70×70×2.0~6.0

75×75×2.0~6.0

80×80×2.0~6.0

85×85×2.0~6.0

95×95×2.0~8.0

100×100×2.0~8.0

120×120×4.0~8.0

150×150×6.0~10.0

180×180×6.0~12.0

200×200×6.0~12.0

220×220×6.0~14.0

250×250×6.0~14.0

280×280×6.0~14.0

300×300×8.0~14.0

320×320×8.0~14.0

350×350×8.0~14.0

1.可執行gb6728-2002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標準。

2.可執行jisg3466-88日本一般構造方矩管適應範圍標準。

15樓:匿名使用者

公式錶板材:厚度*寬*0.00785*長*單價圓鋼:

直徑*直徑*0.00617*長*單價方管:(長+寬)*2*厚*0.

00785*長*單價焊管:(外經-厚)*厚*0.02466*長*單價(熱擴管)鍍鋅管:

(外經-厚)*厚*0.02466*1.06*長*單價方鋼:

寬*寬*0.00785*長*單價 怎麼不來問我呢 呵呵

方管怎樣計算重量,怎麼計算方管的重量

計算公式 方管重量計算公式 重量 7.85 壁厚 長度圓形管重量計算公式 壁厚 0.02466備註 以上單位為kg m,其中壁厚和邊長的單位為毫米,即mm。擴充套件資料方管規格表 方管 規格 mm 16 16 0.4 1.5 380 380 8.0 14.0 18 18 0.4 1.5 400 40...

怎麼計算方管的重量,方管的理論重量計算公式?

咋的他還在 方形管重量計算公式 4 壁厚 邊長 壁厚 7.85 kg m 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x壁厚x 邊長 壁厚 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矩形管重量計算公式 2 邊長1 邊長2 壁厚 壁厚 長度...

pe管每米重量如何計算,PE管每米重量如何計算?

河傳楊穎 pe管重量理論計算公式為 每米重量 公斤 外徑 壁厚 x壁厚x3.14x1.02 1000。比如外徑為110mm壁厚為4.2mm其計算方式就是 110 4.2 x4.2x3.14x1.02 1000 1.42公斤。理論計算公式可能會和實際出現一定偏差。pe材料由於其強度高 耐高溫 抗腐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