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應該怎麼去注意飲食,脾虛的人應該怎樣注意飲食

時間 2022-07-08 22:20:04

1樓:彩色心情

多吃健脾消食的食物,最好問問醫生。以下是網上看到的,選擇幾種簡單又實惠的經常服用。

摘要:脾虛,中醫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

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由此可見,飲食對健脾益氣十分重要。

那脾虛吃什麼好呢?

脾虛食物大棗 脾胃虛弱者宜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

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脾虛食物櫻桃 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名醫別錄》中就說:「櫻桃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亦云:「櫻桃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滋潤**。」凡脾氣虛弱者宜食。

脾虛食物芡實 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虛而大便洩瀉,或脾虛婦人帶下者,食之最宜。

脾虛食物菱角 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本草衍義》中曾說:「煮熟取仁食之,代糧。

」用老菱製取澱粉叫菱粉,也有補脾作用。《唐本草》雲:「菱,脾虛食物作粉極白潤宜人。

」《綱目拾遺》亦載:「菱粉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脾胃氣虛者食之為佳。

脾虛食物蓮子肉 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明·李時珍認為:「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

」《王楸藥解》中還說;「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洩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所以,對脾虛之人久痢虛瀉,婦女白帶清稀頻多者,最宜食之。

脾虛食物黨蔘 性平,味甘,無毒,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本草正義》指出:「黨蔘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蔘不甚相遠。

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蔘,無不可以潞黨蔘當之,凡百證治之應用人蔘者,亦無不可以潞黨蔘投之。可見黨蔘補脾胃作用與人蔘相同,脾虛食物且運用得比人蔘更廣泛。

脾虛食物太子參 又稱孩兒參、童參。能補脾益氣。《本草從新》說它「大補元氣」。

《飲片新參》認為太子參「補脾肺元氣」。《陝西中草藥》中還說它「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虛腹瀉,不思飲食。

」脾虛者宜常食這些食物之外,脾虛之人還宜服食山藥、粟米、高粱、青稞、蠶豆、狗肉、羊肚、雞肉、青魚、鰱魚、烏魚、魴魚、白魚、銀魚、鱖魚、白木耳、花生、黃芪、紫河車、白朮、甘草等 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蔘、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蔔、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蓴菜、髮菜、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

脾虛的人應該怎樣注意飲食?

2樓:

脾虛者宜吃以下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

「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

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因之而強健。」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洩。」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

《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 鍋巴 又稱鍋焦。性平。《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補氣,運脾,消食,止洩瀉」。

凡脾虛不運、飲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虛久瀉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兒常用健脾消食的「鍋焦丸」,治老人脾洩的「玉露霜」。《樑侯瀛集驗良方》中用以**「老幼脾虛久瀉不愈」就是用鍋巴同蓮子肉為末加白糖調服,頗有效果。

西國米 又稱西谷米,西米。白淨滑糯,營養豐富。性溫,味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

《柑園小識》記載:「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

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

」《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

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

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飯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的記載。

明·李時珍還說它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還可同粳米煮飯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

《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洩瀉,暖脾胃。

」《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

」《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洩、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

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

「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故凡久病脾虛、中氣下陷、氣短乏力、大便洩瀉、脾虛浮腫之人,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調料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補虛養脾胃。

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

《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所以,凡脾虛之人,或病後脾胃虛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鯽魚合蓴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記載。《本草經疏》還說:

「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白鯗 為大黃魚或者小黃魚的乾製品。有健脾、開胃、補虛、消食的作用。

《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它「開胃醒脾,補虛活血,為病人產後食養之珍」。《本草匯言》中還說:「黃魚有養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減,不能進厚味者。

以白鯗水煮爛食之,健利腸胃,為腸虛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誠藥食中之良品也。」可見脾胃虛弱者食之頗宜。 鱸魚 性平,味甘,能補益脾胃。

《本草經疏》說得好:「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則五臟無所滋養,脾虛則水氣氾濫,益脾胃則諸症自除。

」脾胃虛弱者宜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

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櫻桃 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

《名醫別錄》中就說:「櫻桃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亦云:

「櫻桃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滋潤**。」凡脾氣虛弱者宜食。 芡實 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的作用。

尤其是脾虛而大便洩瀉,或脾虛婦人帶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本草衍義》中曾說:

「煮熟取仁食之,代糧。」用老菱製取澱粉叫菱粉,也有補脾作用。《唐本草》雲:

「菱,作粉極白潤宜人。」《綱目拾遺》亦載:「菱粉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

」脾胃氣虛者食之為佳。 蓮子肉 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明·李時珍認為:

「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藥解》中還說;「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洩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所以,對脾虛之人久痢虛瀉,婦女白帶清稀頻多者,最宜食之。

黨蔘 性平,味甘,無毒,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本草正義》指出:「黨蔘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蔘不甚相遠。

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蔘,無不可以潞黨蔘當之,凡百證治之應用人蔘者,亦無不可以潞黨蔘投之。」可見黨蔘補脾胃作用與人蔘相同,且運用得比人蔘更廣泛。

太子參 又稱孩兒參、童參。能補脾益氣。《本草從新》說它「大補元氣」。

《飲片新參》認為太子參「補脾肺元氣」。《陝西中草藥》中還說它「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虛腹瀉,不思飲食。

」脾虛者宜常食之。 此外,脾虛之人還宜服食山藥、粟米、高粱、青稞、蠶豆、狗肉、羊肚、雞肉、青魚、鰱魚、烏魚、魴魚、白魚、銀魚、鱖魚、白木耳、花生、黃芪、紫河車、白朮、甘草等 脾虛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鴨肉 性涼之物。

《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云:

「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鹹,有清熱解暑作用。

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

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洩不實,不宜食之。

」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鹹,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鹹寒。

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鹹,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繡還說:

「脾虛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

「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云:「脾虛洩瀉,法鹹忌之。

」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

「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

」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

「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洩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枸杞子 性平,味甘。

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

《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

「脾胃薄弱,時時洩瀉者勿入。」 此外,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蔘、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蔔、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蓴菜、髮菜、蕺 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

脾虛日常飲食中要怎麼調理,脾虛的人可以在飲食上調理嗎?

除了簡單的飲食 和生活方式 還可以去中醫把脈開中藥調理也不錯的 注重喝小米粥,雜糧粥,養脾歸正,恢復運化功能。脾虛的人可以在飲食上調理嗎?很多人一段時間都看起來氣色不好,其實,這有可能就是脾虛了。脾臟是人體運送營養物質,水分以及濾過血液的臟器,與身體健康有很大關係。正因為你脾虛了,你的血液,水分,營...

脾虛平時應該怎麼調理好呢?怎麼調理脾虛比較好呢

一方面可以通過飲食來調整,平時適當吃一些健脾益氣,消食的食物,比如山藥 扁豆 紅棗 土豆 芡實 豬肚等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藥物調整,選擇中成藥要好些。另外自己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吃生冷的食物,適當運動,比如慢跑散步,既可以增體質,又可以幫助胃腸蠕動。宜食用紅棗 山藥 扁豆...

脾虛有什麼症狀怎麼調理注意什麼,脾胃虛弱怎麼調理?

如果出現脾虛現象,真的不可忽視,脾胃影響飲食功能,若不調理好脾虛,怎樣吃也吸收不到營養,因此補脾要及時。那麼,女性脾虛的症狀有哪些呢?脾虛怎麼辦?美食傑小編一一告訴你。一 什麼是脾虛 所謂脾虛是指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