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是白蒿子麼?白蒿和茵陳是同一種名嗎

時間 2023-05-20 10:36:02

1樓:佛山小攀

不是,茵陳即綿茵陳與白蒿子藥性不同,為安全起見最好遵醫生指引。

2樓:南山紅袖

植物白蒿別名「茵陳」煮水,原來價值那麼高?好多人不知它是寶。

白蒿與茵陳外觀非常相似,白蒿和茵陳是怎麼分辨的?

3樓:花女士花捲

兩者外形不同,茵陳是屬於灰白色或灰綠色的外形,全身綿軟;白蒿屬於多年生的小灌木,整體相對堅挺。

葉子不同,茵陳的葉子整體柔軟、皺縮,葉子偏小一些;白蒿的葉子對要大一些,正反兩面都分佈柔軟的短毛。

花朵不同,白蒿的花朵要比前者大一些 。

4樓:井靖荷

茵陳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很多人都會服用它來調理身體,茵陳生長在全國各地,主要分佈在沿海的一些溼沙裡,特別是在降壓、保肝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而白蒿和艾葉幾乎一樣。白蒿的藥用價值低於茵陳,白蒿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應用程式很少。與茵陳相比,白蒿的利用價值還很弱。

茵陳不是白蒿。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如果平時使用茵陳,對預防身體多種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茵陳可以充分發揮其功效,但最好不要服用過量的茵陳。學會正確區分茵陳和白蒿,正確服用,達到最大效果。

白蒿與茵陳外觀非常相似,白蒿與茵陳有什麼區別?

5樓:停下來了壞孩子

茵陳是學名,一般務農的農民不說。在農村,一般老百姓所說的白蒿,其實就是茵陳在二三月剛長出來的時候的叫法,因為白蒿剛長出來的時候,葉子的背面有一層白白的絨毛,所以稱之為白蒿。

白蒿與茵陳外觀非常相似,白蒿和茵陳有什麼能夠分辨的地方?

6樓:小李美死了

它們兩個的藥用價值也不一樣,而且茵陳是一種很重要的中藥,而且呈現花瓣的狀態,而且兩種藥的外觀都是不一樣的,並且顏色也不同。

茵陳和白蒿

7樓:乾萊資訊諮詢

茵陳和白蒿不是一種植物,茵陳為菊科、牛至屬,白蒿為菊科、蒿屬。

在外觀上,茵陳和白蒿的區別主要看葉子和花朵。茵陳的葉子很柔軟而且皺縮,小裂片呈線形、卵形或是倒披針形。白蒿的下部和中部葉為寬卵形或寬卵圓形,兩面長有柔軟的短毛。

茵陳的花朵呈頭狀花序,卵球形或接近球形。白蒿的花朵呈頭狀花序,形狀接近半球形或球形。

茵陳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

茵陳作菜,要採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茵陳有兩個採收期,春季採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的習稱「茵陳蒿」。茵陳入藥,有清熱利溼的藥效。

茵陳

白蒿

白蒿和茵陳是同一種名嗎

8樓:乾萊資訊諮詢

1.不是同一種名,是同一種藥材。

2.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裡、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

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

3.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採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

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採收期,春季採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的習稱"茵陳蒿"。

4.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圓形,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釐米,寬。

5釐米,先端鈍或稍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上面亮綠色,常帶紫暈,具不明顯的柔毛及凹陷的腺點,下面淡綠色,明顯被柔毛及凹陷的腺點,側脈3-5對,與中脈在上面不顯著,下面多少突出;苞葉大多無柄,常帶紫色。

冰粉是不是涼粉,冰粉粉和白涼粉是同一種東西嗎?

是的,一個北方叫法一個南方叫法。冰粉是一道著名的漢族小吃,屬於川菜。冰涼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作為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 透明 冰爽 美味 價廉而倍受人們青睞!據考察,冰粉始於明清時期的武陽 今彭山縣 創始人為王味緣,史稱 味緣冰粉 最初僅在彭山縣內販賣,後來逐漸傳到周邊市縣,到了清...

豆白和黃豆有區別嗎?和黃豆一樣的白色豆子是什麼

兩者有區別的。1 用途不同。黃豆用來作豆漿 豆腐,也是做豆油的原材料,白豆是白色的,有的地方也叫白芸豆,一般是用來煮飯 煮粥 2 功效不同。黃豆對脾有好處,白豆對肺有好處 3 顏色不同。黃豆是黃色的,白豆是白色的 4 大小不同。白豆比黃豆大 5 形狀不同。黃豆呈球形,白豆呈球形或扁圓。1.用途不同 ...

芋頭和香芋一樣嗎?芋頭是白的,那香芋呢

香芋,又稱地栗子 菜用土圞兒,還稱 香參,地栗子,土欒兒。豆科,纏繞草本植物,土圝兒屬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一般作一年生栽培。塊根呈球狀,形似小馬鈴薯,直徑2 7.5釐米,表皮黃褐色,肉白色,是人們栽培所求的食用部分。因其肉似薯類,但味道既非山芋 芋艿,又非馬鈴薯,好似板栗,甘而芳香,食後餘味不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