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臺形成的主要階段
1樓:12345a幫助
地臺 platform
大陸上自形成以後未再遭受強烈褶皺的穩定地區。曾稱陸臺。1885年由e.
修斯提出。在地槽地臺學說中,地臺是與地槽相對應的地殼穩定構造單元,以含有未變質的沉積蓋滑逗簡層區別於地盾。
地臺具有雙層結構,即由基底和蓋層構成。信褲基底由前震旦紀或前寒武紀的巨厚已變質的沉積岩系與火山岩指沒組成,構造複雜,一般遭受過較強的區域變質作用。基底岩石建造序列屬地槽型。
蓋層由震旦紀或寒武紀以來的沉積岩系組成,其厚度一般不超過1000~2000公尺,未經受區域變質作用。其沉積物組成地臺型建造序列。蓋層與基底以角度不整合接觸。
(一)臺地沉積的基本特徵
2樓:中地數媒
碳酸鹽臺地(carbonate platform)是指低海平面以下的、分佈面積巨大的平坦狀淺水型碳酸鹽沉積古地理單元。現代碳酸鹽臺地沉積的典型例項就是位於佛羅里達海岸以東的大巴哈馬臺地(圖5-22)。
圖5-22 現代大巴哈馬碳酸鹽臺地沉積物分佈橫剖面示意圖。
據劉寶珺,1980)
大巴哈馬臺地南北長約700km,東西寬約300km,臺地位於佛羅里達海峽(海水深達850m)和廣海(海水深達2500m)之間,臺地內部水體較淺,海水深度不到10m。但從臺地邊緣向外,在直線距離不到2km的範圍內,海水深度可迅速加深至200m,因此,大巴哈馬臺地實喚早際上是乙個位於深水盆地中的孤立碳酸鹽臺地。位於大巴哈馬臺地北緣的小巴哈馬臺地發育情況也差不多,僅是臺地分佈面積較小而已。
大、小巴哈馬臺地之間被普羅維登斯海峽所分割。巴哈馬臺地由更新世碳酸鹽沉積和現代較薄的碳酸鹽沉積構成,臺地的基座為古近紀和新近紀甚至是白堊紀碳酸鹽巖地層。
巴哈馬碳酸鹽臺地內的沉積物分佈與水動力能量密切相關。在臺地邊緣地區,由於風浪作用發育,具備較強的水動力條件,沉積物發育以鮞粒灰巖和骨骼碎屑為主的生物碎屑灰巖,沿臺地邊緣呈南北向帶和激雀狀分佈,寬數百公尺到數公里。臺地內部由於水體較淺,面積較大,地形較緩,因此,波浪作用不發育,主要受到潮汐流作用的影響,臺地大部分地區發育著沉積能量較低的碳酸鹽灰泥和團粒狀泥晶灰巖,區域性也發育淺灘相鉛殲生物碎屑灰巖等。
與現代大、小巴哈馬臺地相類似,我國上揚子地區晚震旦世燈影期、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二疊紀,以及華北地區寒武紀—奧陶紀等時期都發育大型碳酸鹽臺地沉積。
形成1地河谷的主要地質作用有哪些
12345a幫助 河流的地質作用 河流憑流水的機械衝擊力 化學溶解力以及攜帶的碎屑物質對河谷的組成岩石和地形的破壞和建造作用的總稱。河流的地質作用過程包括侵蝕作用 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者前後銜接,互相聯絡。河流地質作用以機械作用為主,伴有化學作用。河流在大陸上分佈極廣,是塑造大陸形態和建造大陸沉積...
天是怎麼形成的,天和地是怎麼形成的?
簡單給你描述一下 宇宙大 然後宇宙中的塵埃物質由於引力或者碰撞作用而吸積在一起,形成無數個星球,我們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太陽 金星 水星等其他星體也是一樣。地球雛形形成以後是一個熾熱的星球並仍然不斷接受宇宙中星體的撞擊,那個時候,火山噴發 打雷閃電等現象頻繁。地底的岩漿噴發出來冷去之後形成了地殼...
著名的地方是怎麼形成的,天和地是怎麼形成的?
夏末微涼 天的形成是空氣自身的密度漲落等對陽光的散射形成。地的形成是由地球陸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範圍內的岩石 礦藏 土壤 水文 大氣和植被等要素構成的。1 天,地球的大氣層,通常看起來是藍色的。19世紀中葉,英國物理學家泰德 索爾認為,短波藍光很容易被懸浮在空氣中的粒子阻擋,散射到四方體上,這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