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的主要內容和觀後感,巴金家的主要內容讀後感

時間 2021-05-07 19:59:06

1樓:野草蒼茫

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爺,封建**,頑固不化。

長房長孫覺新,為人厚道,卻很軟弱,原與梅表姐相愛,後屈從於老太爺之命而與李瑞珏結婚。覺新的胞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從而和馮公館的馮樂山成了死對頭。覺慧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經過一個寒假的時間,我終於將巴金的《家》讀完,這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家》以巴金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是舊社會、舊體制的積極的擁護者;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老三覺慧那邊,但他並不像覺慧那樣衝動,有著沉穩的性格,對於進步先進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堅定,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這七十多個人物,各有各的鮮明特點,他們中大部分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擁護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像覺民和覺慧這樣少部分的舊社會、舊制度的批判者,進步先進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這些人,才使「五四」後中國人民慢慢覺醒,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2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12月,巴金髮表長篇**《家》,這是作者《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以作者自己的家庭為素材,描寫「五·四」時期,一個正在崩潰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發展的主要線索是圍繞高家長房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愛情,了高公館內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勢力對青年一代的**和新舊兩種思想鬥爭的描寫。覺新本是個有理想的聰慧青年,因高老太爺想早抱重孫,讓他成婚。

覺新本與表妹梅芬戀愛,由於姨媽反對,加上兩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最後由父親用抓閹辦法,決定與不相識的瑞珏成婚。這樣戀愛三方都陷入痛苦之中。

不久梅芬抑鬱而死。覺民、覺慧比大哥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也更具有反抗精神,覺民不服從高老太爺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與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戀愛,取得了勝利。覺慧愛上了善良純潔的奴婢丫頭鳴鳳,高老太爺卻把17歲的鳴鳳送與60歲的豪紳馮樂山「做斜,致使鳴鳳投湖自殺。

從此,覺慧更加仇恨這個家庭,萌發了離家出走成家庭「叛徒」的思想。高家第二代克安、克定又私蓄娼妓,變賣家產,賭博閒蕩,致使高公館坐吃山空,露出分崩離析的徵兆。高太爺在絕望中死去。

服喪期間,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把瑞珏趕到城外一座破房裡生產,結果雲兒出生,瑞珏卻葬送了性命。一系列殘酷的打擊使覺新對自己「不抵抗主義」的孱弱態度有所省悟,更使覺慧鼓足勇氣,憤而出走。高家在沉沒,而新一代在崛起。

巴金家的主要內容讀後感

3樓:獅子座小丟丟

讀後感:讀過《家》,一部很好的作品,借寫讀後感機會,我深感巴金先生前幾年的仙逝,是中國文學界的大損失。

《家》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是如果將這種偉大僅僅是歸結於如巴金所說的:讓《家》和讀者再次見面,也許可以幫助人瞭解封建社會的一些情況的話,那麼這部作品的存在也許也就失去了他可以跨越時代的優秀作品的光環。

巴金在後記裡寫道:「我承認,我反封建反得不徹底,我沒有抓住要害的問題,我沒有揭露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我對自己批判的人物給了過多的同情。」如果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作品的遺憾之處的話,那麼從另一方面來說,不徹底和作者認為的諸多的問題的存在,恰恰是《家》不同角色靈魂和對人物矛盾性格最真實的寫照,或者說,作者對人物慾望與渴求的內心的刻畫,構成了人物愛與恨,情與理的衝突之間最能深入人心的人性的流露,令人回味無窮。

文章以時代中最年輕的一代為主線,著意表現了與靠著封建一套循規蹈矩而殘存的上一輩人之間的衝突與矛盾,然而令我讚歎的是,作者恰恰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能夠最大限度的展示各個階層,不同人赤裸裸的心聲。關於情,關於理,關於一個壓抑時代下「奴隸」與自我的鬥爭,還關於那些與時代中最容易為讀者和世人所忽略的小人物的內心世界。巴金的妙筆毫無保留的回春了一個真實的時代和真實的人。

關於家,冠冕堂皇,氣勢巨集偉,作者曲折的筆下從硃紅大門前座落的石獅,穿過疊嶂的園林,踏著木拱橋下潺潺的溪水,和著眼前豁然開然湖泊,似乎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你漫遊了一次夢的國度。他端莊,優雅,瑰麗,浪漫,你似乎還可以想象這奢華的背後是怎樣的一戶雍容,高貴的人家。然而,就像看著落葉,看似飛翔卻在降落,讀完《家》的心情是沉重的,這種沉重在於那樣美麗而令人陶醉的家卻處處洋溢著窒息的浪漫。

希望與絕望在兩代人之間化成模糊的界限,或者說是希望恰恰帶來了毀滅,它似乎理直氣壯的矇蔽著有著封建權威的高老太爺的雙眼,卻麻木了克明克定的一代人,他們有著寶貴的經驗,那就是理所當然的遵守為他們設計的這一切,甚至於感恩所有即將沉沒的榮譽。

如果說覺新是封建制度下是無反抗主義著的話,那麼不如說他是殘酷現實下承受了巨大痛苦的勇者。覺新的時代註定是十字路口上最艱難的徘徊者,時代的犧牲者,他上承高老太爺的威嚴,下啟羨慕著覺新的勇敢與追求。即使文章中對覺新並不是正面的表達這一個犧牲者,但其細膩的心裡刻畫讓人感受的到這是一個承受這非人痛苦的弱者。

在隨遇而安的「懦弱」者身上,他無疑是把生活處理的最好的一個,他深愛著梅表妹,卻從不辜負瑞鈺的感情,面對兩個深愛的女人,任何一種選擇都是痛苦的,而這種痛苦卻深沉的藏在一顆受傷的心裡,想著麻木這不再屬於自己的世界,卻放不下身邊愛著他和他愛著的女人;而孤獨月夜,偶然的思念,卻化成深深的自責。在現實社會下,他可以放棄追求新潮的夢想,可是卻放不下兩個女人之間的愛。對於毀滅的夢想,他擁有著下一代人最後的底線,那就是沒有隨風漂流,而是用詮釋愛的這種極端的苦痛變成了對封建社會提出挑戰的最後利刃,是悲壯的離去,無聲的戰鬥。

關於鳴鳳,是感受最深刻的人物。作為高府任人使喚的丫鬟,並不是說她有著與其他丫鬟不同的的一面,恰恰是她的共同性,把整個社會的帶入了人權的黑暗中。刻畫鳴鳳的深刻性,代表整個封建時代最底層人的生活和痛苦。

作為高府中的小角色,抑或是歷史中的小角色,鳴鳳所代表的底層人的命運和思想很難為後人所察覺,而《家》卻很深刻的敘述了一類人的掙扎,然而,這種掙扎最悲劇性的表現在這是一場在現實中毫無意義的鬥爭中鳴鳳久久等著希望的火光,她單純的以為和覚慧的愛情可以改變她的命運,儘管他們的愛情深沉而持久,但也沒有換來鳴鳳死後覺慧撕心裂肺的「殉情」之念,而是漸漸的淡忘,如同生命中一次心曠神怡的登高遠望,成為了記憶,也淹沒在記憶之中。但是,鳴鳳又是熱烈的,她早就察覺現實殘酷的一面,夜深人靜,在燈光下的痛苦;苦苦等待和培養的愛情最終還是變成了欲罷不能處處躲著的奢侈品;婉兒的出嫁,更令她敏銳的感覺到死神來臨的恐怖。她一秒鐘一秒鐘的等待心愛人的到來,也一秒鐘一秒鐘的等待死亡。

當希望徹底的破滅後,她走向死亡,選擇抗爭,壓抑的死去,喚起一大批人的起伏心靈。

《家》的人物內心或矛盾,或壓抑的袒露,是拋卻了時代溝壑的表達,是一道心靈的長廊,走著不同的人,相同的感受。 主要內容:故事簡介:

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爺,封建**,頑固不化。

長房長孫覺新,為人厚道,卻很軟弱,原與梅表姐相愛,後屈從於老太爺之命而與李瑞珏結婚。覺新的胞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從而和馮公館的馮樂山成了死對頭。覺慧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

老太爺又為覺民聘定了馮樂山的侄孫女,但覺民與琴久已相愛,在覺慧的鼓勵下,覺民離家出走。老太爺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色之徒,在外胡**發,以致闔家不寧。繼又發生家產之爭,老太爺在氣憤中去世,陳姨太以封建邪說為由,強迫瑞珏去鄉間分娩,致使瑞珏難產而死。

至此,覺新才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關於巴金的《家》的主要內容和人物評價

巴金的《家》簡介和讀後感800字,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進步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2023年,旅居法國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滅亡》,此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長篇**和中、短篇**。《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2023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覺新是這部**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

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

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

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

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

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

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強化了全書主旨。《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家春秋》簡介(主要內容),巴金《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采采柔逸 1 巴金作品 家 春 秋 合稱 激流三部曲 主要內容是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寫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 抗爭並與這種家庭決裂。2 作品以 五四 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 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

巴金《家》的思想內容,巴金《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米八的脖子 思想內容 家 以 五四 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 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 用作家自己的話說 他 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 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遮掩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

巴金的家主要內容是什麼500到,巴金的家主要內容是什麼500到600字

家 是巴金的第一部長篇 在 家 之前發表的 滅亡 只是一箇中篇 它是在一九三一年作為 激流三部曲 之一寫成的。所以最初發表的時候用了 激流 的名字。家 裡面不一定就有作者自己,可是書中那些人物卻都是作者所愛過的和他所恨過的。許多場面都是親眼見過或者親身經歷過的。作者言 我寫 家 的時候我彷彿在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