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弘揚優良傳統,從我做起 為主題的作文

時間 2021-05-07 19:58:58

1樓:baby速度

弘揚傳統美德從我做起

——讀《揚傳統,樹美德,獲新知》有感

讀了《揚傳統,樹美德,獲新知》這本書以後,我想起了很多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許多的傳統美德,覺得心頭一暖,很是為自己能夠生活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可是,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鬥爭,我們過於冷漠,而這種冷漠和荒誕所催生的新聞,被報紙不停地放在頭版,無奈地成為現有的社會現狀的詮釋。看到網路、報紙上的各路新聞以後,又覺得有些惶恐,女孩扶孕婦回家卻被殘忍殺害;男子停車時與人發生口角遂把兩歲嬰兒摔死;女童被車撞後因路人冷漠耽誤了最佳**時間而死亡……

越來越多這樣的醜聞充斥著版面,讓人目不忍視,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新聞折射出傳統美德正在逐漸喪失的現象,這種現象著實令人感到痛心。社會的不和諧會引發許多問題,人與人之間會產生隔閡,因為那些「詐騙老人」的存在,使得關愛孤弱老人的優良美德在人們對社會的失望中消逝殆盡,因為善良女孩被孕婦坑騙最終至死的事情,使得人們把從小就樹立的助人為樂的精神丟棄到一旁,換上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面孔,於是,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冷漠,在這樣一種惡性迴圈的社會風氣中,那些傳統的真善美是很難傳承下去的。

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弘揚正能量,使人們瞭解我們的中國夢,並以此來使人們對這個社會重拾信心。

令人欣慰的是,確實還是有許多人對這個社會充滿信心,對我們的中國夢充滿信心,他們以實際行動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了正能量。農民工郭鐵山不忍看七旬老人揹著麥秸趕路遂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下了老人所有的麥秸。但願他這一次對老人的體恤,能喚醒這個社會「老有所養」的情懷,能夠弘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傳統美德,能夠傳承尊老愛幼的民族文化。而人賣麥秸讓自己生活自立,這件事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美好品德。我們該感謝他們,庇護了中華民族的美德。

由此可見,我們的這個社會尚且存在著一些傳統美德,也有很多善良的人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去傳承這種美德,而並非是讓如今功利社會中的貪婪毒蛇吞噬掉原本那顆熱忱的心,或是讓周圍人的冷漠冷凍自己的善心。

這本書中所宣揚給我們的正是「揚傳統,樹美德,獲新知」。我們需要有哪些作為;正是點醒我們,讓我們主動承擔起揚傳統,樹美德的責任;正是教會我們該做什麼才有讓這個病了的社會**,讓社會更加美好,讓大家的中國夢能夠早日實現。

這本書更是讓我明白,作為一名積極向上的中學生,決不能讓自己變為魯迅筆下的麻木者,在我們的中國夢實現的路上,我們也許並不一定為了那些空泛的大詞,並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事情,可能只是為了弘揚從兒時便受教的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可能只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我想雖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可是隻要我們恢復我們中國人血液中所流淌著的美德,以實際行動來詮釋傳統文化,那麼中國夢就一定可以實現,中國定可以成為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我想,只要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儘可能地以自身的行動來詮釋傳統文化,那麼中國夢就一定可以實現,中國定可以成為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我知道,我們的中國夢一定可以實現,可還是希望它能夠早一點實現

2樓:

讀了這本書,一定要注意安全。

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禮儀」為主題的作文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傳統美德立足於現實的人、立足於你我他組成的社會。中國人從來相信,每個人都要講道德,道德跟每個人有關;天道與人道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人能夠「與天地合其德」。例如,孝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這一方面賦予道德極高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將道德深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能夠通過加強自身修養,做到「盡心知性」,甚至可以「知天」。

這就樹立了人的道德主體意識,增強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中華傳統美德以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係為基點,認為「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在承認人不能離開「利」、應當「義利雙行」的同時,強調要「義以為上」「重義輕利」;強調守住「以義制利」的紅線,做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如此「重義」,最根本的原因是「義為利本」「義以生利,利以豐民」。

中華傳統美德強調,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別是政治家,都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興天下利」「利濟蒼生」。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處理個人與集體、公與私的關係,認為「公私相背,善惡所由」。也就是說,一切道德上的問題都是由於公私的對立引起的,「善惡生於公私」。人們道德水平的高下也體現在處理公私關係時的不同態度,所謂「君子小人趨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

此外,如何處置公私關係還決定著個人甚至國家事業的成敗,所謂「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耳」。中華傳統美德一直認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聖賢至公」。因此,人也應「至公無私,大同無我」。

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應堅持「破私立公、克己遷善」原則,通過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輕,公而後私」,達到「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這種集體主義精神貫穿於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系列道德準則和規範中,如仁義禮智信、勤儉誠敬和等。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視道德認知的同時強調行,認為「口說不濟事,要須實踐」。也就是在重視人的道德教育和培養的同時,努力促進道德意識的實踐和力行。這不但是因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更重要的是實踐是檢驗真假對錯的標準: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

綜上可見,中華傳統美德充滿了真善美,教會了歷代中國人怎樣立德做人、怎樣治國理政,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不但如此,中華傳統美德還為今天的倫理道德建設奠定了深厚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精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到不隨物流、不為境轉、不為名利而動心、不被假象所迷惑?從道德修養的層面來說,需要我們從中華傳統美德中汲取豐富營養,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

以弘揚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的作文700字

4樓:月和晴

弘揚中華傳統節日

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龍鳳成祥,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迴,世代不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係開始,靠的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

幼兒從小就感受到親情的薰陶:

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並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她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她作為文化的基因,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中國人和自己的後代。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又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實相聯,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 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繼承是前提,創新才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恆動力。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

惟有創新,才能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

它始終是發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無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建設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的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

正是這種閃爍著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並頑強奮鬥精神的傑出人物:林則徐、譚嗣同、瞿秋白、方誌敏、魯迅、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為振興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動了歷史發展和民族進步,深刻地改變著時代的面貌,他們高揚著鮮明的時代精神,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漢唐氣象,時代華章。與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種昂揚向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揚。

一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氣長存正氣磅礴的絢麗詩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不斷有正氣人物,正氣故事出現。在我們巨集偉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蹟也是層出不窮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社會公德,也張揚著浩然的民族正氣和民族精神,這些是我們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他們身上有沒有優秀的民族精神,是關係到社會主義千秋大業的大事。因此,我們一定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動教材。只有不斷弘揚和培育符合時代特徵的民族精神,並用它來哺育下一代,我們的民族振興才會有希望。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優良傳統從我做起有關的作文600個字哪些。

以弘揚傳統文化學會感恩為主題寫篇作文

5樓:薄荷天微涼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裡,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裡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裡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裡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

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共譜文明家風,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以弘揚禮儀文化,倡響文明交通為題目寫作文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

慶國慶弘揚民族精神作文,以迎國慶,慶國慶為主題的800字作文

以前,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拋頭顱,撒熱血,自強不息,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用自己的生命鑄造了新中國,他們那種不怕苦,不怕死,堅貞不屈的精神,這些不就是民族精神了麼?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的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幫助貧苦窮困的人民 身殘卻意不殘的張海迪 為了祖國的榮譽在幕後艱苦練習的奧運健兒。這些難...

水滸傳描寫了北宋徽宗時,以什麼為首的108名好漢在什麼聚義,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豪舉

來自波爾多生龍活虎的青花菜 水滸傳描寫了北宋徽宗時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泊聚義殺富濟貧的好句 九白亦 以宋江為首的108名好漢在梁山泊聚義 水滸傳描寫了北宋徽宗時,以宋江為首108名好漢在梁山泊聚義,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豪舉 承書語 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在水泊梁山義。 以 宋江 為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