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覺知是怎麼回事我們平時就在覺知無時無刻都在覺知那些佛法高僧說覺知是順其自然可我們平時就拿

時間 2021-05-07 19:59:27

1樓:

應該是觀照,

大自在從**表現?從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楞嚴經》說「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眾生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大自在,一絲毫障礙都沒有。

應化在世間,就像《普門品》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什麼身,是眾生的感,常寂光法身如來的應,沒有起心動念,法爾如是,是自然的。

像我們敲鐘,一敲它就響,敲得重,聲音就大,響的時間長,輕輕敲,聲音小,時間短,自然的。它沒有想一想,我敲它,它要怎樣來應,它沒有,沒有這個念頭。

於是我們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住世八十年,好像跟我們生活是一樣的,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如果起心動念,他不是佛,他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學佛從**學?就從這學,完全正確。眼見色,耳聞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這是觀,觀照。

觀照就是沒有分別執著,高階的觀照沒有起心動念,佛與法身菩薩沒有起心動念,聲聞、緣覺、三乘菩薩,別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乘菩薩,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真修行在**修?在六根、六塵修。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覺有觀,覺是不迷,觀是明瞭,知道所有相是幻相,是高頻率,我們用科學的話來說,高頻率振動產生的幻相。

這個幻相包括心理現象,念頭波動的現象,從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物質現象,物質是這麼來的,精神是這麼來的。佛家的術語叫阿賴耶的業相,業相是頻率,從頻率裡面生轉相,轉是能變,物質現象是所變。

清淨心在什麼地方顯現?在日用平常生活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在這個裡面看看你是不是生清淨心。清淨心不是找一個山洞裡頭打坐面壁生清淨心,那個不管用,那個佛不許的。

清淨心應該在廣大人群裡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那叫真清淨,這就符合《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這是佛心,這是菩薩行。「生者,任運而生。」任運就是自自然然,沒有一絲毫勉強,有一絲毫勉強,就是攀緣,就是執著,自自然然的。

「無住,無妨隨緣而住,雖住而實無所住。」這個境界很深、很難懂,我們可以舉個比喻來說,來看無住的樣子。譬如我們在外面旅行,旅行每天都要找個旅館來住宿,這就是隨緣而住。

雖住而無所住,旅館是別人的,不是我的,明天就走了,這就對了。我們要辦事,辦事心裡頭要不要放這個事?要,就像住旅館一樣的。

事情辦完了,心裡頭乾乾淨淨的,一點牽掛都沒有,要把它放得乾乾淨淨。

事情來的時候要辦事,事情去的時候就很乾淨。古人在這裡還有個比喻教給我們,教我們像照鏡子,我們的心,用心就要像鏡子一樣。鏡子有用嗎?

我們照它的時候,裡面就現相;我們離開,裡頭就沒有了,它就不住。其實我們正照它的時候,它住不住?不住,諸位體會這個意思。

我在生活當中不住相,工作上不住相,處事待人接物統統都不住相,像照鏡子一樣。一切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地清淨沒有染著,所以是用的清淨心。凡夫不會用清淨心,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就執著,他有分別、有執著,於是心裡面起貪瞋痴慢,這個他喜歡的,那個他討厭的,他起這個東西。

如果是清淨心,面對這個絕對沒有這些七情五欲,六根接觸六塵不會生七情五欲,不會生妄想分別執著,不會。這就是你用心如鏡,像一面鏡子一樣,這個就對了。

2樓:大雄

你能做到時該存覺知亡妄想,就解脫了!

3樓:佳佳開心我開心

你說的對,我們都在覺知中,但是我們也在習氣中,一念不覺即為迷,你吃飯時候覺知你在吃飯呢還是吃飯心裡還幹著其它的事兒呢,你讀書的時候,腦子裡都是妄想紛飛的雜念呢還是覺知自己看書這件事情,記得了書中的主要意思,生活中,我人的雜念太多了,事上,我們一直都在覺中,但不自知啊,即真的知道了,不還是隨著妄念而往嗎,但沒有正念持見時,即使你知道了有覺這回事,知就是一定是正確的嗎,不一定,當它變成你的妄念,你的習氣,你的執著的時候,你的覺就再也不是你自己了,是你的執著和習氣,是你的妄想紛飛所形成的世界,現在的你已經讓妄想作主了,覺知又怎麼樣,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覺知過;所以理論的覺知只站在參考的高度,不在驗證的體驗中,是不會真正覺醒的,那是別人的境界,卻非我們的理論, 想真正達到而非知道的話,那是需要一番功夫的,所以,謹祝福,願您成就!

關於佛法中的自性的功能「見聞覺知」,這個和第六意識的差別在**?

4樓:匿名使用者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意識只不過是外部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充滿了貪嗔痴慢疑。

5樓:永恆神韻

無所謂汙染的,就像電視螢幕和裡面的影像,你不能說影像汙染了螢幕。只是眾生執著於影像才會有所謂清淨和染汙。本性無所謂見聞覺知,說見聞覺知是對迷惑的人來說的。

見聞覺知,是指六根的功能,只是4個字說起來比較方便。第六識當然也包括在裡面了。詳細的看看 慧律法師《楞嚴經》講解。

南無阿彌陀佛

6樓:引導者

自性的功能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識、阿賴耶識,都是自性的功能,第六意識的作用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佛教用語}覺知心是什麼,妄想心理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覺知,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從感受辨別而認知物件,凡人都會。凡人通常不會的是,遠離五毒的覺知。原因是凡人通常處於妄想境界(或者說現代語言,心理狀態),沒有遠離五毒,其能覺知的心被五毒所障,就象人們常說戴了有色眼鏡,偏見而無正見,不是眼盲。

8樓:加內沙

原始佛教中的覺知是指感覺和知道,這是一個禪修用詞。 把心專注(覺知)於某些部位或者全身。 在唯心論派系中,這個用詞是指覺悟的『心』。

妄想是指受到汙染的『心』而產生的念頭,包括從六根汙染,五取蘊的汙染等等。 在唯心論派系中的解釋也差不多是類似,但他們是指受到三毒汙染的『心』。 兩者說法接近,只是進入點不同罷了。

9樓:煩惱即菩提

所有的思想都是妄想,沒有思想的心為覺心。

10樓:畫家曲林旭

覺妄即真,離妄無真 。有我之心即妄,無我之心即真

佛法講覺知,覺察,覺醒,覺照是什麼意思

11樓:諦觀如幻

拿這些詞所在的**章句來**,莫要斷章截句。讀經聞法,不是在學語文。把佛法當文字知識來學的,是學不到佛法法義的。

佛教覺知是什麼意思

12樓:迦洛帝尊者

覺是覺悟的覺,是心靈上的光芒,可以照亮未知。正是這種覺性,人類才不斷開闢未知,消除矇昧。乃至悟法義,成大道;知,簡單地講就是認識了一件事物,並可以用語言表述出來。

所以,「知」字是一個」矢+口「,說話就如同射出一支箭,必定擊中,得出確定性的結論,這就是知見。

請教一個佛教方面的問題,人昏迷中有沒有見聞覺知? 20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可以看看江本勝博士的《誰知道答案》一書,水有見聞覺知,人體大多都是回水分,所以肯定有答見聞覺知,不僅是人,一切礦物都有見聞覺知,不過反應靈敏程度不同罷了。

我們正常人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來見聞覺知的,昏迷的人,雖然不能通過眼耳鼻舌身意來體會見聞覺知,但是還有根,就是《心經》上講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根,這個不好講,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疏》中的舍識用根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人本身有涉及到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和第八阿賴耶識,你所知道的知識自己的第六意識,而深層次的第

七、第八識則需要非常的定功才能見到了。

至於樓主所說的助念,基本上靠助念往生的就很少了,因為臨終能自己唸佛才行,也就是說臨終意識不清醒,很難往生,但是助念多少會讓亡者得到些利益罷了,類似於超度一樣。不過不是覺得沒有,中陰身得度往生的也是有的,不過很難

14樓:了義居士

如果是中陰,必有中陰身出來。一般死亡後兩天半後,有中陰身出來,這回時就像突然睡醒後答,恢復了見聞覺知的功能,但這見聞覺知的功能不是依託身體,而是本性的顯現。

有過瀕死體驗的人,他們是昏迷後,中陰身馬上出來,思維和見聞覺知一直在進行中,並沒有停止。一直到回到身體中,再恢復身體的心跳,思維活動一直沒有中斷過。可見這個具有見聞覺知功能的心,它的功能並不需要依靠身體,可以脫離身體而不影響見聞覺知。

不知對否?

短暫的昏迷,沒有死亡跡象的,一般沒有中陰身。死亡跡象,如心臟停止跳動等。

一切修行人,修學一切法門,臨終前如果昏迷不醒,則能否成就,很難定論。

這個問題目前還有爭議,還沒有結論。末學也是在瞭解之中。

南無阿彌陀佛!

15樓:匿名使用者

楞嚴經中有講這個問copy題。比如說,睡覺時,有沒有見聞覺知?有。

其人雖寐,聞性不昏。見覺知也是這樣。但是,一般人都是以明為見,以動為聽。

認為黑暗時見的能力也沒有了,認為靜的時候聽的能力也沒有了。實際上不是這樣,暗的時候我們仍然能見到黑,靜的時候仍然能聽到靜。如果靜的時候聽的能力真的沒有了,怎麼又能知道是靜還是動呢?

生生世世以來,我們都迷物質為自己真實的心性,隨物質的生滅流轉,妄見生死。實際上見聞覺知性本無生滅,只是十二有為相於自性中有生有滅。昏迷或者明白,二相自有生滅,覺知沒有變化。

比如天空無論是晴空萬里一望無餘,還是雲霧濛濛伸手不見五指,都是這晴或霧兩種相自生自滅,天空不會變。楞嚴經講,由此四纏為視為聽為覺為察。所以死亡時,四大未分離之際,仍有見聞覺知的能力。

這個四大分離的時間的長短也因人而異。這四大是指精神上堅暖溼動四相的分離,與身體有沒有呼吸心跳沒有直接關係。這四大因因前業所纏,業盡而分。

中陰身時,四大也是因業而聚,業盡而分。

16樓:空空空

南無阿彌陀佛!人命終斷氣 神識離體 至轉世投胎前之歷程 稱之為 中陰身。昏迷五分鐘 是暫時失去神識功能 故無見聞覺知!

17樓:瑜花木朵朵

人死後,中陰身會有神通,智力也會增長,家人念你名字,很遠的距離也會聽到,版所以應該權能感知周圍的開示助念聲。但是七七四十九天中(但有人作大善大惡業者直接上升或下墮,沒有這麼多經歷,還有的臨終一念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了),中陰身不是每天都清醒,有時會昏迷。我們學佛的人,講究修福惜福,不講究享福,為的就是臨終一念,往生淨土,所以不宜在中陰身時拖太久,恐業力使然,或冤親債主幻化成惡境將我們誘到惡趣中。

18樓:李承道

我不管是什麼來

宗不宗的,源但我知道 人是有過去和未來的,只是凡人有幾個知道呢,那些不信神鬼之說的人,他們只是沒有神佛保佑而已,但是按照我的看法,運氣還在鬼神之上,每個生物都是有運氣的。

你說人有『聞覺』?其實任何時候每個人包括生物他們都有,只是看強弱而已,好了我解釋的不清,但是人有靈魂和過去未來我親生經歷過。

19樓:手機使用者

見聞覺知是根

復性,永遠都有,制世間的物bai體都存在見聞覺du知。昏迷是你的精zhi神意識上出現了問題,dao並不代表見聞覺知不存在了。淨土往生是靠自己的念力和佛的願力。

助念是幫助你提起往生的正念。如果功夫夠的話,見佛接引,一瞬既到淨土。不助念也沒有影響了!

但想我們這種凡夫俗子,還是助唸的時間越長越好。詳細的你可以看淨空法師的書,講的很明瞭!

晚上渾身燥熱睡不著覺是怎麼回事

法眼一恵 可能是因為現在天氣太熱了,如果屋子裡沒有空調或者風扇,是真的燥熱難以入睡的。不過也可能是本身有些失眠的情況,可以嘗試以下助眠方法 1 睡覺前先洗個澡,使身體放鬆,因為洗澡可以提高體溫,使人睏倦。睡前洗澡要養成習慣。2 睡覺前要保持情緒穩定,不要胡思亂想,有事情可以留到明天討論。3 可以溫水...

吃完牛排晚上睡不著覺是怎麼回事

吃補腦食品試試 1 大豆及其製品。大豆含大腦所需的優質蛋白和八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能增強腦血管的機能,抑制膽固醇在體內的積累,預防心血管病。2 芝麻與核桃。這兩種食品,均有補氣 強筋 健腦功效。3 龍眼與紅棗。龍眼含有磷脂和膽鹼,有助於神經功能的傳導。紅棗能健脾開胃,理氣解鬱,對防治神經衰弱有明顯療...

莫名其妙的睡不著覺,怎麼回事,晚上睡不著覺是怎麼回事

小玉觀世界 晚上睡不著覺怎麼辦? kk職場經驗談 睡不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平常也會大晚上躺在床上就是睡不著,出去跑一會兒累的不行回來繼續睡,還是睡不著很鬱悶,就問了下能睡得安慰香甜的祕訣,終於get了幾招,還真是沒有那種睡不著的情況了,每一天就是期待著晚上睡覺得時候。好多人都會失眠睡不著,也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