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科學《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教案

時間 2021-05-07 19:59:28

1樓:我的課堂我的兵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案

教學目標

1、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 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教學難點:觀察蠟燭燃燒過程中的變化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合作**。

教學準備: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 一 根銅絲、一根小棒、一個篩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師出示銅絲,我不管怎麼扭、彎,這還(銅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改變了銅絲的形狀。師出示一張紙:

撕成兩半,舉半張紙問「這不是紙麼」跟原來的紙相比,只是什麼不同(大、小)

二、觀察混合後的沙子和豆子的變化。

(1)觀察沙子和豆子、

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看清楚它們的特點了嗎?不要動它。

(2)我們把杯裡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實驗。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裡進行攪拌)

師:混合後的豆子和沙子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有什麼證據說明沒有發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生變化?(攪拌產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子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徵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三、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

(1)、每組一包白糖,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中。

(2)、**: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3)、講解給白糖加熱的方法和注意點

師演示:師先點燃蠟,問:「蠟燭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

(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並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白糖在加熱的過程中,首先會發生物理變化,即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繼續加熱 ,白糖的顏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漸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聞到焦味,這時發生了化學變化。如果繼續加熱,黑色的炭還會燃燒。)

狀態變化:白色----褐色-----黑色

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麼?(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板書:產生新的物質。

在白糖加熱過程中還有一種物質也在發生變化你們發現了嗎?(蠟燭)蠟燭燃燒後又有什麼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庫。

四、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師講述: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那樣會產生新的物質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

而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混合沙,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板書:物理變化

出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讓學生閱讀:

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你們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五、課外延深:

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1)、固體的白糖變成 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 有什麼區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也可以這麼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希望同學們都做個有心人隨時發現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

板書: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沒 有 新 物 質 產 生————物 理 變 化

有 新 物 質 產 生————化 學 變 化

2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目標

1、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 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教學難點:觀察蠟燭燃燒過程中的變化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合作**。

教學準備: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 一 根銅絲、一根小棒、一個篩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師出示銅絲,我不管怎麼扭、彎,這還(銅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改變了銅絲的形狀。師出示一張紙:

撕成兩半,舉半張紙問「這不是紙麼」跟原來的紙相比,只是什麼不同(大、小)

二、觀察混合後的沙子和豆子的變化。

(1)觀察沙子和豆子、

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看清楚它們的特點了嗎?不要動它。

(2)我們把杯裡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實驗。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裡進行攪拌)

師:混合後的豆子和沙子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有什麼證據說明沒有發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生變化?(攪拌產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子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徵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1)、每組一包白糖,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中。

(2)、**: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3)、講解給白糖加熱的方法和注意點

師演示:師先點燃蠟,問:「蠟燭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

(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並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白糖在加熱的過程中,首先會發生物理變化,即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繼續加熱 ,白糖的顏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漸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聞到焦味,這時發生了化學變化。如果繼續加熱,黑色的炭還會燃燒。)

狀態變化:白色----褐色-----黑色

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麼?(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板書:產生新的物質。

在白糖加熱過程中還有一種物質也在發生變化你們發現了嗎?(蠟燭)蠟燭燃燒後又有什麼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庫。

四、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師講述: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那樣會產生新的物質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

而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混合沙,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板書:物理變化

出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讓學生閱讀:

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你們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3樓:匿名使用者

教案發生了化學變化拿不回來了

別生氣……

教科版小學六年級科學《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教案及教學反思

4樓:啥名字好呢呢

在物質變化後有新物質產生嗎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的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第2課內容。

關於物質的變化,從是否產生了新物質的標準去區分,可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本單元主要研究的是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本質:產生了新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判斷產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尋找足夠的證據,作為判斷產生了新物質的依據。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這一課讓學生通過觀察物質的現象及特點、作出假設、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研究各種化學變化,總結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徵:產生了新的物質。

從學生認識的角度,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變化的型別和生成的具體新物質,但要求學生能夠從種種變化現象出發,推斷是否產生了新物質,然後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達到提升科學**能力的目的。

本課有二部分,分別是「把豆子和沙混合」 「用燃燒的蠟燭給白糖充分加熱」 。兩個**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從實驗中瞭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並根據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絡進行生活中的物質變化的判斷。促使學生認識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質的變化,為今後更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科學。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教學設計

5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內容】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的第二課。本課內容分為「混合沙和豆子」、「觀察白糖的變化」兩部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混合、分離沙和豆子,加熱白糖的實驗使學生懂得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學習用篩網分離沙和豆子的混合物和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養成細心觀察並及時記錄的習慣。

②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緻並實事求是地彙報觀察到的現象,對於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教學重難點】

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不是產生了新物質

本課以教師引導啟發為主,講解示範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則以合作**,小組實際操作、交流、討論等為主的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

沙、豆子、篩網、攪拌棒、記錄紙、白紙、火柴、蠟燭、小鐵勺、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鐵絲變彎,壓癟的易拉罐,燃著的火柴。它們都在發生著變化,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師邊說邊演示) 這節課老師與你們一起研究我們身邊的物質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二、混合沙和豆子

1.觀察沙子和豆子

請學生從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子放在紙盒中,用自己的各種感官觀察沙和豆子,之後把各小組觀察到的結果用文字記錄下來。

2.猜測:如果我們把杯裡的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會發生變化嗎?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會或不會),然後進行實驗。

3.實驗一:混合沙和豆子:

讓我們把用於觀察的沙和豆子繼續留在白紙上,將杯子中的沙倒入裝有豆子的杯中進行混合,用自己的方法攪拌。(學生分組實驗)在混合沙和豆子的過程中,沙發生變化了嗎?(沒有)豆子呢?

(也沒有變化)

4.實驗二:分離混合物:

既然大家都發現了沙和豆子沒有什麼變化,那麼為了更進一步的觀察清楚現在的豆子和沙子與沒有實驗前的豆子和沙子是否相同,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分離它們?可以用篩網分離豆子和沙的混合物。現在大家用分離開的豆子和沙子與原來的豆子和沙子進行一下比較,看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5.小組交流觀察到的情況並彙報。

小結:沙和豆子的特徵和性質都沒有改變,沙還是沙,豆子還是豆子。它們的混合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三、觀察白糖的變化

是不是其它物質的變化也和混合沙和豆子的變化類似呢?下邊我們在來做個白糖變化的實驗吧!

1.觀察白糖:每組用藥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白紙上,從白糖的狀態、顏色、氣味等方面仔細觀察白糖的特點並記錄在**中。

2.**:現在我們要用金屬湯匙給白糖加熱,大家**白糖會發生哪些變

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3.教師講解並演示給白糖加熱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給白糖加熱的方法:手握湯匙頂端,用藥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湯匙上用蠟燭外焰加熱;觀察不能靠湯匙太近;加熱時手不能摸加熱部分;加熱結束後,把湯匙放在盤子中冷卻;記錄下白糖在加熱中的變化過程。

注意事項:學生概括 4.分組實驗:學生分工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並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教師分小組引導)

5.學生分組交流、整理觀察到的現象。教師先請學生將實驗得出的記錄展示給大家看看,學生彙報:白糖加熱過程中的狀態變化:

顆粒狀---液體狀---糊狀---固體狀;顏色變化:白色---褐色---深褐色---黑色;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 6.集體交流:

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物體還是白糖嗎?(引導對比狀態、顏色、氣味的不同得出結論:不是)也就是說加熱後的白糖產生了新的物質。

四、對比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1.總結概念:我們發現前一個實驗中混合後的沙和豆子並沒有變化。而後一個實驗中我們發現加熱後的白糖變成了新物質;所以我們說兩個實驗的變化是不同的。

我們可以把混合沙和豆子的實驗變化稱為物理變化,因為它們的變化僅僅是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並沒有產生新的不同物質。

像加熱白糖那樣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因為它們的變化有新物質的生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由學生根據實驗情況來先談,儘可能讓學生找出兩實驗的不同之處,然後教師做適當的概括總結。)

2.找區別:大家說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有沒有

新物質的產生。沒有新物質的產生是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的產生是化學變化)

五、拓展與應用

1.根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你能說說下列物質變化中哪些屬於物理變化,哪些屬於化學變化嗎?(玻璃打破,鐵器生鏽,木柴燃燒,溼衣服晾乾)為什麼這樣判斷?

2.說說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一些物質變化是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由學生舉例進行說明)

3.說說這節課你都收穫了些什麼?(鞏固、昇華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理解,引導學生圍繞本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活動經驗、感受來談。)

小學六年級科學,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課本

陶家張勇 自制放大鏡的三種方法 1 找一個透明的玻璃珠做放大鏡的鏡片,再用鐵絲做把柄。2 在一塊透明的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放大鏡。3 找一個圓柱體的透明的瓶子,再在裡面裝滿水。再把瓶子橫著對著觀察的物體,也是一個簡單的放大鏡。4 老花眼鏡的鏡片也是一個放大鏡。5 把冰塊磨成中間厚,邊緣薄...

小學六年級科學試卷(人教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期末試卷

石家莊監獄 小學六年級期末學情調查 科學試卷及答案 50分鐘完卷 一 二 三 四 五 總 分 一 我能找出 24分,每空2分 1 下列工具各應用了什麼簡單機械原理 1 啤酒開瓶器 a 2 汽車方向盤 b 3 螺絲刀 b 4 螺絲釘 e 5 剪刀 a a 槓桿 b 輪軸 c 滑輪 e 斜面 2 右圖中...

小學六年級科學作業本答案,六年級上冊科學作業本答案(人教版)

廢水通過濾池時,填料截留廢水中懸浮物質,並把廢水中膠體物質吸附到自己的表面,其中有機物使微生物迅速繁殖,微生物又進一步截留吸附廢水中懸浮物及膠體物質,逐漸形成具有生物化學活性生物膜。廢水流過生物膜時,液相底質濃度較高,邊界液層及生物膜內底質濃度較低,加上流動液體與邊界液層相互結合,廢水的底質及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