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口音難改語言學,語言學為什麼難學

時間 2021-05-07 20:00:15

1樓:是三國周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割裂成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關原始口音的習得,第二個問題則是有關大腦對語音的感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們在關鍵時期之前習得的母語在我們大腦中的烙印是最深刻的,之後習得的語言,包括方言在內,都不可避免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前提是我們的母語被完全習得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以較高的頻率使用)。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人腦對語音的感知是具有主觀性的。

正確理解語音的主觀性對於最終解開對口音的困惑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謂主觀性,是相對於客觀性而言的,我們這裡把語音的客觀性暫時理解為可以用儀器測量出的物理數值,如頻率、響度。假設,我們的大腦就是一臺儀器,將符合特定物理引數的發音和音素相對應,而將不符合這些具體數值的發音歸到「不予處理」的噪音。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處於一種混亂的自相矛盾的境地,那就是在我們的發音器官無法達到儀器般精準、穩定的發音的時候,我們的接收端,也就是大腦,卻具有儀器般挑剔和刻板的工作模式。就像人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一個人也無法同時發出同一個語音。更不用說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其使用涉及許多物件,許多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齡、不同性別,擁有不同口音、不同說話習慣、不同生理條件的個體。

這使得儀器般精準地測量和處理語音變得不理性和無意義。此外,人類自然語言的音位系統中並不存在一個具體的音素和音高和對照表。

既然「客觀地」接收和處理語音成為不可能,主觀地、相對地接受和處理就成為我們接下來的選擇:我們就通過判斷音和音之間的相對位置、音和音之間的關係,來鎖定他們在音位系統中的位置,進而判定它們分別對應哪一個音素。說到這裡,就不能不補充一下音位和區別特徵的知識。

在音位學上我們把能夠區分不同意義的語音劃分為不同音位,把能夠表示同一意義的語音歸到同一音位。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這麼劃分這麼歸類呢,一個音一個位就不好了嗎?大家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發音器官,或者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發同一個音,在音高音強和音長方面都會有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差別,如果一個音一個位,那麼我們的音位系統就無窮大了。

一個好的音位系統,要經得起兩條標準的評價:系統的經濟性和表音的準確性。如果系統無限緊縮,那麼就會失去表音的準確性,反之亦不可行。

那麼如何在這兩者之前尋找一個平衡點?那就是看能否區分不同的意義。在不同的語言中,同樣音素的音位地位會有這很大的差別,原因就是符號和意義之間的對映在不同語言中是不同的。

很多西方人念漢語的「窩們歪果人」這樣的聲調是因為什麼? - 拾荒少女的回答

到了研究語音認知的階段,音位這樣一個單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細分,細分到區別特徵(distinctive features)。要講區別特徵,就要講自然分類(natural class)。這裡我且不,就告訴大家所謂的區別特徵,是比音位更小的,分辨不同語音的單位。

它跟音位一樣,是抽象的,但是也根植於不同語音的聲學特徵。通過這樣的區別特徵,雜亂無章的語音就隨著他們在區別特徵上的相似程度聚攏成群。這裡是漢語的聲母,韻母相似度聚類群。

很多西方人念漢語的「窩們歪果人」這樣的聲調是因為什麼? - 拾荒少女的回答

到這裡,我相信大家大致可以明白什麼叫做語音的主觀性了。但是還有最後一塊拼圖:參照系。

即使是「主觀地」接收和處理語音,大腦也需要一個現有的語音系統作為參照系,而我們所有人最初的參照系,都是我們在關鍵時期之前習得的母語。

人之初,特別在嬰幼兒階段,我們的大腦中有著極為豐富和敏感的神經突觸,使得我們具有強大的語言習得能力。

實驗證明,人類紋狀皮層的神經突觸生髮最旺盛的時期是在2-4個月,在8-12個月的時候達到頂峰,這個時候嬰幼兒的神經突觸比成年人要多50%左右。神經突觸的減少發生在8個月到11歲之間,在這段時間我們會喪失40%的神經突觸。這些喪失的神經突觸,研究者認為是被大腦自動修剪掉的、不經常使用或者從不使用的部分。

從這些研究成果中我們大致可以窺見,關鍵時期之前和之後人腦,或者是人腦語言中樞發生的變化導致我們對語言材料的感知能力和建立連線的能力減弱,進而使得語言學習變得不那麼容易、自然。我們剛出生不久時,可以根據聽到的語言來學習我們的母語,為什麼長大後就喪失了這種技能? - 拾荒少女的回答

我們大腦修剪掉自動修剪掉的部分,從語音層面上講就是我們的母語音位系統中不會用到的部分。此後,我們大腦中存留的和母語音位系統相匹配對映也就是今後大腦接受和處理語音訊號輸入時參照的「主觀」地圖。

講到這裡,大概可以收尾了:有關口音,或者任何語音,嘴巴說不出,說明耳朵聽不出;耳朵聽不出,說明大腦中沒有相應的對映。在嬰幼兒時期,我們的大腦會自動替我們修剪掉不需要的神經突觸,留存下來的是和母語音位系統相適應的、能夠準確識別母語音位系統範圍之內音素的神經突觸和連線。

這個系統是如此的強橫,以至於我們後來想要建立起不受其干擾的新連線和新對映如此困難。

但也只是困難,並非不可能。

2樓:聚焦點觀察

口音,形成於自己的故鄉,往往是在一個人幼兒語言學習階段形成的一種口音,這種口音一旦形成,後期非常難更改。需要通過長時間有意識的去訓練和學習才可以。另外需要脫離口音形成的語言環境,比如一個人到外地生活很多年以後,慢慢的家鄉的口音就不那麼重了,但是如果想徹底改掉,也確實不太容易。

建議可以通過一些軟體進行練習普通話,比如:口音

3樓:魯迅先生不說

從小學拼音開始練習吧,孩子現在剛上一年級,我跟著又學了一遍拼音。

還是有改善的。口音記錄美好聲音

語言學為什麼難學

4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是因為這門課程理論和實際生活結合地比較緊密,而那些理論性的東西,老師上課講得無論多麼好,我們都需要很多時間去理解和消化。其次,雖然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語言,但是對於語音的詳細劃分、定義,在記憶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還有一個難點是語法方面,我們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很順暢的交流如果用語言學的理論來解釋,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最後一點,雖然難學,但是還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最重要是理解,不僅理解概念,還要理解概念下所包含的實際的語言問題;必要的記憶也是需要的,但是對於相近的概念一定要區分開來,比如用例子、用順口溜什麼的來幫助記憶;還有一個是可以買一本語言學的配套練習的書,如葉蜚聲、徐通鏗《語言學概要》那本書就有配套的練習,裡面既解答了書後練習,也對重要概念進行了再一次的分析。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能有一點幫助,祝你進步。

既然語言是約定俗成,那為什麼語言學家會改有些字的

5樓:涼薄女子一

如果你指的是字母表順序以a開頭的話:很多語言的字母表都是從腓尼基字專母演變而來,順序屬基本不變,都以a(alif)開頭。腓尼基字母中沒有母音字母,字母a最初並不代表母音a,而是喉塞音(glottal stop),後來希臘字母把a作為母音使用。

如果你指的是母音a在母音表裡排在前面的話:a(啊)的發音舌位最低,發音時嘴脣處於放鬆狀態,容易發音,是連線子音串的自然音,在一些音節結構死板單調的語言中會出現多個a,如阿拉伯語,梵語,日語,南島諸語,西班牙語詞受阿拉伯語影響也會出現『guadalajara』這樣的詞。這與「爸爸媽媽」的發音規律在各語言中頻繁出現的道理相似。

東方的字母表普遍會參照音韻學排序,如南亞和東南亞的字母系統。像韓國,日本的自創的字母表也是根據本族語言的音韻學排序,把母音放在字母表中的子音之前,也以a開頭。因為a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音,當然也不排除在某些語言中的例外。

總體來說,以母音a開頭是表現語言使用人群語言習慣的結果,古代也有語言學家,在創制字母表時,會根據已有的思維習慣和發音習慣為字母排序,並且和別的字母系統互相借鑑。可以參照母音發音部點陣圖,你也會把a放在開頭。

當兵為什麼這麼難,創業為什麼這麼難?

朋友,您好!世事往往都是如此!人生本就無常。要成就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是非常艱難的!或許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要堅持到底地不懈的努力。其實現實很多這樣的情形,像你弟弟沒能去當兵一樣,通過正常途徑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當然我們不應該去鼓勵不正當的手段,因為做人要做得堂堂正正的。這個時候,你應該多些和你弟弟溝通,...

為什麼掙錢這麼難 掙錢為什麼這麼難尼

有個成語叫做與狐謀皮,也就是去跟狐狸講要用它的皮做衣服,除非傻瓜,否則是沒人去做的!因此,就有了無商不奸!商人都是知道這一點,即使有良知的商人也知道這一點,沒辦法想掙錢就要先學會騙人,或者技巧!比如當把普通的杯子說成是太空杯的時候,並讓人信服比普通的杯子更有益於健康,然後賣出更高的 的時候,離成功的...

為什麼春晚小品裡的農民大多是東北口音

化蝶飛 小品是東北人的特長,東北人產小品,不僅產量大,而且幽默詼諧,為什麼很多小品都用東北人 東北話? 不認可李家思朋友所說的第三條。東北小品通過春晚的主持人標榜為全國人都喜歡的小品。但其實這是極為主觀的個人或是小範圍見解,粵港澳百姓其實有9成的人都不看東北小品的,東北口音和東北獨有的詞彙使得他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