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幾篇的高中讀書筆記(讀後感),求幾篇800字的高中讀書筆記(讀後感)!

時間 2021-06-03 22:53:04

1樓:匿名使用者

愛的教育》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裡,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裡,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資訊。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悽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樑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

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儘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儘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裡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複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

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裡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溼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儘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

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訊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

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溼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裡,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汙漬,頭髮凌亂,......”,“從幼兒園裡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

再見!請再來呀!夫人!

”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

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

’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

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湧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 ...

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新學期,這本書一定要成為我們**班孩子們首選的愛的教育的引領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讀完全書,該多好啊!或者,在上學期,這本書的內容就已經深入孩子的心中,學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會有很大變化了呢?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學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著什麼.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裡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脫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先生將這麼一個善良的童話描畫的這麼悲傷,先生出生在19世紀初, 在當時,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剛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下結束了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統治,又正處於軍閥混戰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戰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動亂的年代裡,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群眾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後,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樸美麗的土地,這些溫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總在想,取名邊城,在先生心裡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著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也許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城以隨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尋我的邊城,尋心靈的那份寧靜,我想我是會有一座邊城的.

求高中生一篇名著讀後感800字

3樓:傷獨自承受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裡,很想找人和自己**,很想讓它澄清。書裡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裡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著幾個點,說說我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裡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假如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的,你對它佈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裡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假如你想刺痛那些**,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

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巴黎聖母院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漂亮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漂亮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汙垢,她是沒有被汙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

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裡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漂亮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著我們的眼睛,振盪著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魯迅《彷徨》讀後感,讀書筆記,魯迅《彷徨》的讀後感

馮小姐 1.魯迅 祝福 讀後感 沁涼如水的夜風如鬼魅一般劃過城市的夜空,悄無聲息,卻驚醒了我沉睡的夢。迷惑懵懂的心還藏著昨日的憂緒與愁絲。一團一團,剪不斷,理還亂。讀完魯迅先生的 祝福 我有種壓抑是說不出來的。在我這個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紀,我常常會不由得讀別人的故事哭自己。擔這次,我卻是壓抑得落不下淚...

寶蓮燈讀書筆記,書《寶蓮燈》的讀後感

不長不短又是三年 我看了 寶蓮燈 這本書,它是一個民間傳說的故事。故事講的是王母娘娘賜給了三聖母娘娘一個寶蓮燈。當時,王聖母娘娘還不知道這是個寶燈。只要把寶燈一點,燈光就可以把外面的東西全部照得燈火通明,裝扮成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但是王聖母娘娘和一個凡人結了婚,違反了天上的規矩,結果被她的哥哥二?神...

匆匆朱自清讀後感,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讀書筆記

這學期的第二課是朱自清的 匆匆 讀完了這一課,我才感受到時間的珍貴,真正懂得了時間會一去不復返的意思。朱自清先生寫這篇文章時,只有二十 四 五歲,我從文中 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從我手中溜去 知道的。雖然朱自清先生只有二十多歲,但他已經是大學裡的教授了。在當時,他已經是國內的名人了。可文中,他卻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