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時間 2021-06-30 10:14:1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叛逆會有不同的特點和表現。

只有瞭解孩子的心理髮展規律,找出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表現,更好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

如果我們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並能針對孩子的不同問題和矛盾,找到恰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理性應對,就可以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在經歷叛逆期時,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長怎麼做都沒用,拿孩子一點辦法沒有。

2-4歲,雞蛋碰上石頭

第一「反抗」期

反抗:顧名思義就是說一方對另一方不滿意,從言行上給予對方有聲或者無形的反對。

拿到家庭教育中來,就是孩子情緒反作用在家長身上,在家長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張力。

對於2—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經常會看到他們有不聽話現象,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有時弄的家長急了,就吼孩子兩嗓子。

甚至還有性急的家長,在指揮命令無效狀態下,給孩子幾巴掌,結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還有的家長一安排孩子做什麼事,孩子馬上說不,或者乾脆堅持自己的想法,任憑家長怎麼講道理,怎麼說勸都無法改變孩子的想法,氣急之下的家長不是批評就是乾脆暴打一頓。

看到這些現象,我經常會想到:

孩子有時像「雞蛋」,家長抓在手裡,任憑你怎麼用力,雞蛋都不會破——家長拿孩子一點辦法沒有。

而有時看到一些家長那種強行想改變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覺更像「石頭」——冰冷、無情、生硬。

追究現象背後的本質,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實際上並不難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

我要表達,我有想法

對於2—4歲左右的孩子,從最初的吱吱呀呀對大人們來說所有點不知所云,到清晰說出來話來想表達他們的內心世界,這絕對是一個質的飛躍。

這說明寶寶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他們的話有時更傾向於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儘管有時很「誇張」,有時還會向大人們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和要求——儘管有時無法「兌現」。

但是由於寶寶們掌握的字、詞彙量很少,無法真實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有時一些家長缺乏耐心,又不認真觀察,不瞭解孩子心理特點的家長便會錯誤理解孩子的本義,孩子本來說向東,家長理解成了向西,這難免讓寶寶不滿意,甚至鬧情緒了。

而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特別是很多自我意識比較強烈的家長,哪能任憑寶寶們不「聽話」呢。

這還了得,這不壞了我們中國家庭教育的傳統——我是你爹你娘,不聽話還了得!

在勸說無效下,結果是非打既罵,企圖逼孩子就範,可是已經有了表達能力的寶寶們,此時已經不再情願受爸爸或者媽媽「擺佈」了。

當一方要求:

你必須聽我的。

另一方卻是我要說我的,我要做我的。

呵呵,再看,親子矛盾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吧?

原因之二:

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遊戲心理

家長們常常會忽略2-4歲的孩子們有一種遊戲心理。

當大人們經常制止的事,他們反而會認為很好玩兒。

比如大人說:

那個加電的插座很危險,千萬別動,當心電著你,可是有的寶寶偏就在家長的提醒下非要關注一下,要麼用手去捅一捅,要麼用小棍什麼的去動一動。

還比如,當大人強調:

快點吃飯,別磨磨蹭蹭的了,再看寶寶,就在那給你拖拉啊,磨蹭呀。有時氣得大人恨不得給兩巴掌。

可是又怕孩子吃不飽,一點辦法也沒有了。有時大人乾脆就在孩子身後追著餵飯,弄的一頓飯吃的雞飛狗跳牆。

這樣的例子很多,家長們可以環顧四周去觀察,在此不多舉例了。

原因之三:

孩子的「單向思維」不容忽視

「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思維是屬於單向的。

孩子們經常會大腦不轉彎,想什麼就是什麼,不管你怎麼勸,總會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幹。

面對這種不可逆轉的想法,家長只需要冷處理,或者裝看不到,或者採用延遲滿足要求的方法,便可以擺脫眼前的困境了。

比如:孩子走到樓下了,把玩具忘家裡了,這時如果你說:

我們已經下樓了,下次再拿吧,可是看看孩子偏就不,就讓你上樓去拿,怎麼辦?

還比如幾個寶寶在一起玩,你的寶寶護自己的玩具,別人動哪件都不行,別的小朋友一動,他就要、爭、搶,結果弄的哇哇大哭,場面很不好控制,怎麼辦?

對於「第一反抗期」裡孩子們的表現,不管頂嘴也好,還是遊戲心理也罷,都需要家長們冷靜面對,用不著去和孩子們著急,也不用去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

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告訴孩子「我需要幫助」

當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只需要提醒或者鄭重告訴孩子一遍或者兩遍就夠了。

如果他們仍在自顧自地做著手裡事,或者在專注於玩兒時,請不要再說第三遍了,如果你這樣做了,就等於白白浪費你的感情。

因為孩子壓根就沒聽你說啥,更沒有去執行的意願。如果你喋喋不休的話,就等是廢話了。

面對充耳不聞的孩子,請家長冷靜地走到孩子身邊,不妨蹲下來,靜靜地看著孩子,這時你會發現專注於手裡事情的孩子,會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你的身上。

抬起頭望著你,這時做為家長,

當能和孩子進行目光交流,表情交流時,意味著你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告訴孩子你要做什麼的時候了。

但如果你命令孩子「

你馬上去幹某某事

」時,孩子可能會反駁「

憑什麼是我去,為什麼不是你去?

,呵呵,一句話,便會讓你哭笑不得。

制定家庭規則,少去嘮叨說廢話

很多家長忽略制定家庭規則這點,這對於引導孩子遵守家庭教育秩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不利的。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關注規矩,讓孩子清楚,規矩是大家都共同遵守的,不是給你小孩子一個人用的。

當我們的父母都來做遵守規矩的模範時,孩子便也習慣於遵守了。

對於處於遊戲狀態下的親子溝通,比如孩子越制止越不聽,越追越不老老實實吃飯的寶寶們,請家長們乾脆還是不要做無謂的叮囑了。

比如對於吃飯,實行分餐制,一人一份,飯前做好就餐規定:

當孩子真看到因為磨蹭而被收走眼前的碗筷時,下一次,他自然就有了經驗和教訓,不用多說,自然就會老實多了。

如果孩子還拖拉,如法,幾次後,孩子便自覺了。

家長全然不用擔心孩子會餓壞了,只要飯後不給零食,不去給孩子驕縱,好的飲食習慣很快就會養成的。

用簡潔的話,合適的語調,走到孩子身邊,在目光交流的前提下告訴孩子,你想要做什麼,或者讓孩子做什麼,這就足夠了。

巧妙運用注意力轉移法應對孩子的單向思維

對待「第一反抗期」的寶寶們,家長無需急三火四地給他們講道理,更用不著武力來制止孩子,只需要冷靜一些,用注意力轉移法,將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實現的想法給轉移了,便可以讓孩子順著你的思路走了。

有時一些家長非要給孩子講一番道理,來證明孩子是錯的。

這種方法不可取

,對孩子來說,一方面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對於**語言並不會完全理解,這時對孩子講道理,試想,正處於情緒裡的孩子,哪能聽得進去呢,相反家長會越講心裡火氣越大。另一方面孩子的單向思維僅關注事本事,並不會一定要實現,只是想法罷了。

比如:有個三歲寶寶晚上要吃餅乾,天已經黑,不方便去買,這時家長何不採用想像的方法來和寶寶「畫餅充飢」呢,可以和寶寶一起想像,對我們要買一個大大的餅乾,我們要買好多好多的餅乾,我們要那種巧克力的餅乾……

當和孩子一起豐

富的想像時,過一會兒再看寶寶,基本上就會忘記買餅乾這件事了,也不再鬧著要餅乾了,一切都在快樂的想像氛圍中解決了。

注意力轉移法,家長要靈活運用,在寶寶們鬧情緒的時候,不妨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暫時給自己一個尋找方法的間隙,同時也避免了激起孩子的倔強的心理。

2樓:陽光明媚老師

當孩子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以責備的形式來教育。可以說故事,讓孩子自己去體會。

3樓:不晚很晚

首先不要打罵孩子,因為孩子會更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可以找個好的機會和孩子談談,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有時候得到了,解決掉了反而就不會逆反了。

4樓:永老師解答

要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不能夠和孩子做敵人,要和孩子做朋友,和他認真交談。

5樓:長沙縣誌和培訓學校

第一、多和孩子溝通,要了解他們的問題,並及時為他們解決;

第二,要適當給孩子歷練的機會,讓他們展現自我,適當滿足他虛榮心;

第三,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多誇讚,多鼓勵,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不要斥責,打罵和埋怨,要多誇獎和鼓勵他們。

第四,要避免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不要用嚴肅的語言批評責備,進行語言上的攻擊。

第五,要多關愛孩子,多花時間陪他們

6樓:e時光再燃

家長進行教育的時候,應該多一些耐心,並且語氣一定要溫柔。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

7樓:柯貞教育

在叛逆期的孩子其實也是比較迷茫的,這時候家長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能夠平穩度過叛逆期。

父母要要學會接受和麵對孩子的叛逆,不要把它視為猛虎,過度強調叛逆期的危害,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暗示,從而加重叛逆行為。

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適當的選擇冷靜,而不是脾氣跟著孩子一起來,畢竟作為成年人,是比孩子更懂得控制情緒。孩子看到我們沒有發脾氣,在以後的生活中他也會冷靜處理很多事情的。

把握好與孩子溝通的話題和態度,經常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尊重孩子,不要總是認為他只是個孩子,應該用公平、尊重人格的方式來處理。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進行教育?

8樓:潤仁教育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

9樓:匿名使用者

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那麼一段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在家長眼中總是那麼的不可理喻,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孩子還對自己發火簡直就是大逆不道,有時候甚至拿出棍棒教育使在孩子身上,這是萬萬不可的,打罵是最極端的教育方式。我覺得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用溝通的方式,開啟孩子們的心結,瞭解他們內心的煩悶之事,這樣才會讓孩子們對家長敞開心扉,漸漸就會走過這段叛逆期的。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大家都說孩子是家長的第二面鏡子,從孩子身上我們能夠看見家長的影子,所以說家長的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有時候我們不能說棍棒教育不可取,適時的時候,一些熊孩子真的是要他們長點記性。

但是叛逆時期的孩子是十分脆弱的,家長更加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溝通是最好的搭建在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橋樑,往往溝通能化解很多的矛盾。孩子在叛逆期時是十分脆弱的,有時候稍微有點差池孩子的心理就會受到打擊,家是最溫暖的的地方,有時候家長只要耐心的聽孩子們說出心裡事,孩子其實心裡很迫切的希望有一個聆聽者。但是也有些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小祕密,這個時候家長切忌逼著自己的孩子說出來,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難以啟齒的事情很正常,家長們要學會理解。

在叛逆期的孩子往往都十分敏感,做家長的要學會有眼力見兒,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學會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是解決家長和孩子之間矛盾的最好方式,傾聽是最好的老師,打罵往往會讓孩子更加叛逆,甚至有時候走上歧途。

叛逆期孩子要如何教育,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進行教育?

知識力 孩子的叛逆期怎麼辦?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不要求孩子,不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自己做主。 北京銳元華章教育 叛逆是表象,根源是背後的教育和親子關係 家庭關係。思圖教育會從這些角度幫助家長看到問題,改善孩子行為與思想困擾 射手座的 多跟孩子溝通。叛逆期孩子主要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叛逆時的情緒波動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兒,說明孩子正在有自己的想法,不只是一味地聽從家長的話,那麼在這一時期,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呢?第一,積極與孩子溝通 首先要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可以選擇在吃飯或者孩子每天完成作業休息時與孩子進行溝通,要...

面對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才好?

面對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才好,孩子如果一旦是到了叛逆期的時候,這時候家長還是要和孩子多溝通交流,真正瞭解他們的內心想法。父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通過打罵或者是暴力的方式來面對孩子,一定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平時也應該主動關心和照顧孩子。家長應該多和孩子去溝通,不要對孩子強加管制,用一些溫和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