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樑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算出來這個配筋是配在底還是面的

時間 2021-08-11 16:20:48

1樓:匿名使用者

那首先你算的是跨中的正彎矩還是支座的負彎矩呢?

如果是跨中的正彎矩,就應該配在樑下部;如果是支座的負彎矩,就該配在樑上部。

什麼叫配筋率?對樑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有什麼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構件截面上鋼筋的總面積與構件面積的比值,配筋對樑的受彎破壞形態有3種情況:少筋,適筋,和超筋破壞,一般混凝土設計規範要求破壞形態為適筋破壞,最小配筋率就是保證樑的破壞不要出現少筋破壞,超筋破壞時脆性破壞,在結構設計中應該不允許出現。簡單介紹下3中破壞形態的原理:

1 少筋,是指在混凝土達到抗拉強度之前鋼筋就被拉斷(指受拉區配筋),2 適筋,上部受壓區混凝土達到抗壓強度時受拉區鋼筋達到屈服強度,這是適筋破壞的界限,這種事塑性破壞。3 超筋, 混凝土受壓區被壓碎,鋼筋沒有達到屈服強度,不產生塑性變形,屬於脆性破壞,工程中極力避免此種情況。

3樓:旁人

樑的計算配筋率:

對樑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所需要的鋼筋截面積÷樑的截面寬×截面有效高度)×100%。

樑的實際配筋率不得小於規範規定的最小配筋率0.2%;樑的實際配筋截面積不得大於界限受壓區高度×樑寬×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否則,樑的受壓區破壞在先,就屬於脆性破壞,這是抗震概念設計所不容許的。

根據框架樑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出的支座配筋,通長筋屬於這一跨的左右支座的哪個

4樓:匿名使用者

在單跨下左右相等的,連續的情況下不不相等了。

請問板的正截面受彎和樑的是不是一樣的啊

5樓:匿名使用者

板其實就是截面高度很小的樑,單向板與樑非常類似,只是最後計算控制的條件可能不同(承載力極限狀態控制或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控制)。但板的計算模型跟它的支承條件有直接聯絡,當出現雙向板的時候,與普通樑就不同了,可以看成是兩個方向的樑組合在一起。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抗彎截面模量不一樣,一般強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如果是用板焊接成某種形狀的截面的樑的話,哪就不能按板一個個算了,現在好多軟體都能自動算出這個模量的,有些截面,要是用積分的方法去算,哪是很複雜的,很麻煩,呵。sw這個軟體就能自動計算強度。我用過,很方便快捷。

樑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中的問題

7樓:振翼凌雲

一排縱筋時近似取值35mm;二排縱筋時近似取值60mm。

建築結構中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的計算問題~~例題如下~~~求解。

8樓:匿名使用者

設樑截面為200mm×450mm,

樑混凝土自重:          0.2×0.45×25=2.25kn/m;

樑抹灰:(0.2+0.45×2)×0.02×20=0.44kn/m;

樑恆載:                                         9.50kn/m;

合計:                                           12.19kn/m;

活荷載:                                         8.0kn/m;

樑跨中彎矩設計值:m=(12.19×1.2+8.0×1.4)×4.86²÷8=76.26kn-m;

樑剪力設計值:       v=(12.19×1.2+8.0×1.4)×4.86÷2=62.76)kn

樑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書

1 已知條件

樑截面寬度b=200mm,高度h=450mm,受壓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受拉鋼筋合力點到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計算跨度l0=486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40,縱向受拉鋼筋強度設計值fy=360mpa,縱向受壓鋼筋強度設計值f'y=360mpa,非抗震設計,設計截面位於框架樑樑中,截面設計彎矩m=76.26kn·m,截面下部受拉。

2 配筋計算

查混凝土規範表4.1.4可知

fc=19.1mpa        ft=1.71mpa

由混凝土規範6.2.6條可知

α1=1.0             β1=0.8

由混凝土規範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極限壓應變

εcu=0.0033

由混凝土規範表4.2.5可得鋼筋彈性模量

es=200000mpa

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

ξb=0.518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450-35=415mm

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

ρsmin=0.0021

受拉鋼筋最小配筋面積

asmin=ρsminbh

=0.0021×200×450

=192.43mm2

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彎矩

mcmax=α1fcξbh0b(h0-0.5ξbh0)

=1.0×19.1×0.518×415×200×(415-0.5×0.518×415)

=252528160n·mm >m

由混凝土規範公式(6.2.10-1)可得

αs=m/α1/fc/b/h20

=76260000/1.0/19.1/200/4152

=0.12

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ξ=1-(1-2αs)0.5=1-(1-2×0.12)0.5=0.123

由混凝土規範公式(6.2.10-2)可得受拉鋼筋面積

as=(α1fcbξh0)/fy

=(1.0×19.1×200×0.12×415)/360

=544.03mm2

as>asmin,取受拉鋼筋面積

as=544.03mm2

框架樑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書

1 已知條件

樑截面寬度b=200mm,高度h=450mm,縱向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緣距離as=35mm,計算跨度l0=4860mm,箍筋間距s=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40,箍筋設計強度fyv=270mpa,非抗震設計,豎向剪力設計值v=62.76kn,求所需鋼筋面積。

2 配筋計算

查混凝土規範表4.1.4可知

fc=19.1mpa        ft=1.71mpa

由混凝土規範6.3.1條可得混凝土強度影響係數

βc=1.0

截面面積

a=bh

=200×450

=90000mm2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450-35=415mm

截面腹板高度

hw=h0=415mm

由混凝土規範6.3.1條可知截面允許的最大剪應力

τmax=0.25βcfc=0.25×1.0×19.1=4.78mpa

剪力產生的剪應力

τv=v/b/h0

=62760/200/415

=0.76mpa

剪應力τv<τmax,截面尺寸滿足條件。

由混凝土規範可知混凝土的抗剪承載力

vc=0.7ftbh0

=0.7×1.71×200×415

=99376.92n

由混凝土規範6.3.13可知

v/b/h0=0.76mpa

vc/b/h0=1.20mpa

則可不進行承載力計算,取

asv=0

取箍筋最小配筋率

ρsvmin=0.0009

同一截面最小箍筋面積

asvmin=ρsvminbs

=0.0009×200×100

=18.87mm2 >asv

取箍筋面積

asv=18.87mm2

3 計算配筋面積簡圖

9樓:江楓

你自己會算彎矩跟剪力嗎,如果會算,把算出來的結果去查那個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計算手冊,上面這些都有。很簡單的。

10樓:宋成雨

用彎曲正應力的計算公式來計算

一榀框架樑,比如1層ab跨 跨中斷面7-7的配筋圖,上部鋼筋是指支座a還是支座b的配筋?

11樓:謝什鬼

①跨中斷面沒有支座負筋,樓主沒有上傳圖,不知其它斷面位置在**

②計算出的ab跨鋼筋是樑ab跨的下部縱筋

③計算出a支座鋼筋是a支座負筋,b支座負筋,都放在樑上部,各伸出的長度為樑的淨跨/3

關於鋼筋框架樑和柱錨固長度,關於鋼筋框架樑和柱錨固長度

最強大腦花 根據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gb50010 2010的規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 a fy ft d。式中 fy為鋼筋的抗壓設計強度 ft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係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直徑。演算法另外,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

框架樑上直接懸挑鋼樑的做法,框架樑上直接懸挑鋼樑的做法

原框架樑肯定需要加固處理,原框架樑的配筋肯定是不足的,上端部二級鋼4根16,下部二級鋼4根16能夠滿足最小配筋率嗎!發詳細施工圖幫你看看。 卓興富 計算一下樑的扭矩,然後算出樑所需的扭筋及箍筋與原設計對比一下。拓展介紹 1 樑頂面的縱向受力筋應按計算確定,而且不少於兩根。鋼筋沿樑角配置,其伸入支座的...

框架樑第一排加筋的長度怎麼計算,框架樑上部鋼筋第二排鋼筋的長度和規範

永遠的開心鬼 一般樑的第一排加筋的長度是樑的淨跨的1 3,此時,若鋼筋的兩邊的樑淨跨不一樣長,取較長的樑淨跨的長度,在加上柱子的尺寸,第二排與第一排同理,只是取樑淨跨的1 4.鋼筋 rebar 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 帶肋鋼筋 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