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學生就業難,給個具體的定義

時間 2021-08-30 11:13:06

1樓:

擴招16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從2023年時的85萬人,飆升至今年的765萬人。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這個社會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認為,這實際上是個被渲染、炒作出來的偽命題。考慮下中國的人口基數、國土面積和經濟發達程度,再與目前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數量進行對比,就會發現跟美國、日本等存在很大差距,中國的高校數量反而是嚴重不足的。

他建議,學生在就業時要明白想做將軍必須先做士兵,當下手也是成功,把經歷過的苦累當做難得的經驗。

對於大學生就業難,近年來社會一直存在爭議,社會**普遍認為,大學生就業確實難,而有關部門和高校卻總是堅定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業並不那麼難。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差呢?其實是因為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大學生就業。

有關部門和高校認為大學生就業不難,是完全從「數量」角度。理由通常有二,一是我國大學生數量並不多,尤其是佔國民人口比例還比較低,雖然我國到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0%,但是,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資料,我國具有大專學歷以上的人口,只有1.2億,也就是說,每10萬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到1萬人;而在美國,每10萬人口中,具有本科學歷者有2.

4萬,與之相比,我國的大學生實在「太少」。這也是我國教育部門和高校堅持擴招的理由,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數量,與我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吻合。

但問題是,這只看到大學生數量的差異,沒有看到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結構,以及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總體而言,美國的高校,定位比較清晰,辦學各具特色,不像我國高校,所有高校千校一面,學校辦學缺乏自主權,人才培養缺乏個性。另外,美國高校,不論是綜合性名校,還是社群學院、職業學院,只要是得到認證的高校,都實行「嚴出」教育模式,學生很難混到文憑,這和我國高校的「嚴進寬出」模式也有很大差異,一些學生雖獲得大學畢業證書,可能力和素質無法得到社會用人單位認可。

再就是,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服務業的附加值只佔gdp的47%,這和美國gdp中服務業的附加值佔gdp的80%以上相距甚遠。而這與人才的創新、創造能力密切相關,如果缺乏創新創造人才,在產品研發、設計、營銷、技術服務上沒有話語權,我國就將一直處於價值鏈最低端,這既影響經濟的增長,又反過來制約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服務業是吸收大學生最多的產業。

認為大學生就業不難的另一個理由是,現在有相當數量學生是「有業不就」,只要大學生放低身段,立足「普通勞動者」,就不難找到工作。

大學畢業生當然需要根據社會需求情況,合理定位擇業目標,但是,教育部門和高校必須意識到,如果大學畢業之後只能找一個高中畢業甚至初中畢業就能勝任的工作,且很難看到未來職業發展的希望,這樣的大學,對受教育者會有吸引力嗎?高等教育回報給受教育者的,不能只是一紙文憑,而應該是高質量的教育,包括完善受教育者個體,同時提高受教育者的就業競爭力,以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換言之,大學畢業生不但要就業,還要高質量就業。

因此,從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角度看,大學生就業難並非偽命題,而是必須直面的問題。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完成規模發展,要從重視數量轉向重視質量,我國高校不能用大學生比例還不高、社會存在「招工難」來掩飾大學生就業難背後的質量問題,必須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教育回報。這一方面需要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讓學校有自主辦學空間,另一方面,應在高校內實行現代治理,讓學校擺脫行政和功利因素影響,辦出學校的個性與特色。

2樓:蟈蟈國國

首先要明確一點,社會上好的崗位好的待遇畢竟是少數崗位,相對於所有崗位。不然都有錢誰都不用幹活了。這個不現實。

所以只能是少數高學歷佼佼者才可以,崗位是有限的,畢業的大學生是無限的,每一年畢業一批次,供過於求。人家在那個好崗位不出意外的話能幹到退休,流動性弱s說白了社會好的崗位不需要那麼多的大學生。

國家現在的決策有些轉向了,社會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好的崗位吸納的都是重點大學的學生。那麼大家沒必要都往大學裡擠破頭,耽誤人生。與其大學畢業失業沒有理想工作,還不如趁早打算學個技能,學精通,也有出路。

不然到時候高不成低不就的。

記住一句話,國家倡導的決策宣傳,對國家整體佈局優化有利,對普通人不見得。只能說適合國家選擇標準的人有利。 其他人不要飛蛾撲火。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原因是什麼?

大學生就業最主要的困難是什麼?

3樓:手機使用者

體制上去bai

看,是體制限du制了提供給大學生就zhi業的崗位數量還是崗dao位的竟爭和就業後內的發揮難度。如果是數量容,那個和觀念就無必然的關係。若是竟爭難度就和觀念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竟爭不了適合的崗位,又不想做不適合自己心態的,那就是觀念了。

從觀念上去看,如果觀念限制現有體制下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的選擇而無視提供的數量。那就是將主要的觀念問題轉嫁給為體制竟爭性不公和體制的約束。

兩者的關係是可以相互推導的,不過是觀念先行,體制後發制約還是體制先行,觀念後發制約。

體制先行,就是體制,沒有提供給絕對適合大學生就業的崗位,那大學生就業就一定難了。而不是觀念先行的可選擇任何就業途徑而體制卻在處處制約著我途徑中的發揮,就是體制讓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性問題。而觀念只是在最初的選擇上解放就行了,如果不解放的話,就是在多的崗位,再好的體制都不可能在等著你去坐享其成。

得出就業難,觀念是限制其就業跨出的第一步,體制是就業跨出後的第二步實際發揮而使就業夭折率高。在一個既定的現實能提供給合適的就業崗位數量前,觀點是第一步的。如果說竟爭的公平性限制大學生能力的話,那第一步是體制。

4樓:喝可樂的了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國家目前的高增長、低就業增長模式。

二、職業能力欠缺 職業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自我/社會的認知、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目前,「大學生職業能力欠缺」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最不滿意的問題之一

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

5樓:

6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也是3500的報告......

自己搜尋過後,看見很多人的意見...

現在發覺自己的前程更迷茫了~~~~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挑三揀四 這點不難理解,很多大學生們自恃讀了這麼多年的書,總感覺自己是所謂的 知識分子 他們覺得自己是文化人,受過了高等教育,所以心氣都比較高,對工作的要求自然也高。找工作的時候,工資太少的工作他們不願意做,這也到是人之常情 公司所在地比較偏的城市他們不願意待 加班比較多的工作...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我愛左梓承 還是因為經驗比較少 大學生就業最大的難點就是缺乏經驗。 沒有如果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 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 熟人介紹 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 人才或就業 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幹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 報考公務員受專業 志趣 是否黨員限...

大學生就業政策有哪些?大學生就業政策是什麼

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每個城市每個區的政策扶持不一樣,具體要諮詢你所在區的這個勞動人力資源部門,那就我而言很多的城市他有這個創業 啊,有這個資金的減免,所以都可以多諮詢多問一下每個區的這個政策,然後選一個合適的辦公場所和經營種類。自己進行創業,會有很多的補貼包括貸款以及房租的補貼。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