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和意義

時間 2021-08-31 02:01:54

1樓:dd丁丁租琴

小孩子對形狀各異、能發出不同音色的樂器遠不就充滿了好奇心的,樂器學習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發的熱情與興趣,但是這種好玩的興趣很快被樂器學習中家長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轉移。大多家長將樂器學習的關注點放在結果上,不斷地要求孩子學會演奏曲子,於是孩子漸漸地在枯燥、機械的訓練中甚至是在家長的逼迫下對樂器學習失去了興趣。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學樂器的熱情呢?

方法1:興趣

在樂器學習中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利用孩子喜愛的故事遊戲,如一首樂曲在練習之前配上一個動聽的故事,孩子在練習中彷彿走進故事情節,讓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練習。樂器能發出奇妙的聲音,帶給孩子快樂與好奇心。

方法2:激勵法

家長和老師要認識到,樂器學習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會彈多少樂曲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樂器學習增添孩子對**的喜愛,甚至是保持一生的愛好與興趣。在樂器學習中善於運用鼓勵與激勵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對樂器學習的興趣。

方法3:遊戲法

樂器學習要講求方法與策略,不要讓樂器學習變成機械式的訓練,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在遊戲中去嘗試與體驗。如家長和老師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讓樂器發出聲音。也可以一起即興玩奏創編新的節奏等,在積極地探索中獲得更多的**經驗。

方法4:因材施教

1.對性格倔強的孩子,引導他學習樂器時,家長和老師可能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家長和老師要與孩子共同商討決定建立學習的規則,什麼時間練習,練習多長時間,並且嚴格執行。

2.對於好動的孩子,引導他學習樂器時,要仔細發現他們在樂器學習中的長處,並進行具體的鼓勵,如:這一小節演奏起來很難,你卻練得很好,很認真。

要經常鼓勵他們的長處,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欣賞。性格好動的孩子玩性太大,學習樂器的時候,很難長時間堅持,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經常陪同孩子進行樂器學習。

2樓:翰林學庫

孩子學習鋼琴過程中家長常見問題

對於所有正在學琴以及準備讓孩子學琴的媽媽而言,用快樂的心態陪伴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幾乎所有媽媽都認同,學琴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並非刻意讓他們成為**從業人士。即便有這樣的認知,但當孩子練習達不到要求時,急躁和失望還是在所難免。讓自己和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這樣才能發現學習的真正意義和樂趣。

問題一:如何培養和維持孩子對彈鋼琴的興趣

剛開始孩子對發出動聽聲音的鋼琴有著無限的好奇和嚮往,而真正開始學習後,才發現鋼琴並不像原來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好玩的大玩具。短時的興趣激發對孩子來說很容易,難就難在保持興趣的穩定性並堅持下去。

快樂法則:懂得孩子心理是關鍵除了用生動的語言循序漸進地引導或者表揚,懂得一些幼兒心理學的知識很重要。

要想產生不間斷的興趣,實在是很難,但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辦法。對於大部分小孩而言,適當的表揚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增強小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對鋼琴學習更有興趣。比如晚飯後,讓孩子給大家彈一段新學的曲子,在掌聲中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

還有一個好辦法是利用競爭意識,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自我表現需求,希望自己是突出的。媽媽不妨讓自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練習,讓其中一個看另一個彈奏,有了競爭者,小孩子就有了想要超過另一個的想法,練習時就有了動力和目標。

問題二: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練習達不到要求,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媽媽犧牲了逛街、做美容和健身的時間,陪孩子練習,在琴凳上一坐二三個小時卻看不到成績,通常會開始不耐煩,然後就會說出一些自己都無法控制,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打擊小朋友學習興趣的舉動。可是媽媽是否意識到,孩子同樣犧牲了自己玩耍的時間,在做一件符合你意願的事呢?

又或者想想小朋友蹣跚學步時的憨態,再想想他們現在居然能彈奏鋼琴了,又有什麼好抱怨呢?

快樂法則:降低要求和嘗試自己彈奏是控制情緒的好辦法

當孩子的表現遲遲不能達到要求時,持欣賞的態度進行表揚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激勵,並且最大限度地保護小朋友的自尊。積極的心態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情,而批評和冷眼則容易產生對抗心理。

很多媽媽小時候都沒有學琴的機會,這時不妨自己動手試著彈孩子正在練習的曲子,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的話,家長和孩子的心態上就會形成平等的狀態,並且會構成一種共同面對困難的聯盟關係,這樣在無形中抵消了孩子對家長的抗拒情緒,此時再巧妙地給予一定的指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問題三:如何有效提高單位時間內練琴的效率

孩子天生會用很多小花招逃避自己害怕的事情,比如讓孩子練習時,他們會說「媽媽你等一下,我還有一點點事情」,「我先吃點東西,喝點水」等等,其實是故意拖延時間。等到坐上琴凳後,也不時找各種藉口開小差。

快樂法則:給孩子開小差的空間和時間是集中孩子注意力的好策略學齡前孩子注意力穩定性不強,這與生理條件有關,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當他們提出要喝水或者上廁所,明知道是小小詭計,也不妨讓他們快樂地去做。科學研究表明,短暫的注意力的分散更有利於高強度的注意力集中,反而會提高練琴效率。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快樂,所以適度地給孩子空間,也是對他自控能力的培養。

問題四: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對**的敏感和迅速糾正錯誤的能力

快樂法則:讓孩子學會聆聽,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

自我糾錯作為陪練,媽媽應從多方面引導孩子學會聆聽,比如購買適合孩子聽的c d,作為孩子在睡前、起床、吃飯時的背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對**的敏感度。別看孩子年齡小,其實小朋友已經有了鑑賞**的能力了,只是需要加強訓練。

他們能夠通過這種方法來發現自己的不足。

問題五:陪練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麼?

快樂法則:教給孩子學琴的方法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是最為重要的。

識譜是重中之重,這個問題解決了,再加上一些彈奏技巧就可以稱為演奏了。

很多家長經常問孩子:「記住老師講的內容沒有,清不清楚?」事實上,當時孩子可能明白了,但人的記憶力是需要不斷重複來加深的,在學琴過程中,教會孩子預習和複習的重要性,學新課前,簡單預習一下;學完新課後,很快進行復習。

加深印象。「陪練是為了不用陪」,想要有這一天,媽媽就必須要有好的方法和心態。

如何跟家長溝通擔心孩子學習鋼琴堅持不下去

3樓:樂人樂器

學鋼琴的好處,父母的態度決定

孩子學琴的質量-琴**

學鋼琴的好處,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學琴的質量,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安靜乖巧的小姑娘,如她的名字一樣「善美」。爸爸媽媽陪她一起來上課,下課後爸爸遞給我一張記錄密密麻麻的紙,上面詳細描述了寶貝的性格特點,所掌握的文化知識,上課的表現情況以及對老師的建議與期望。

教學多年第一次遇到如此用心的家長,滿滿的感動,我們也希望通過在這裡的學習寶貝不僅有了特長,內心也可以變得柔軟,感性,善良。感謝家人們給予我們的信任與建議,我們會繼續一路奔跑,再創輝煌!

再忙,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

快節奏,讓生活丟失太多。現如今的家庭教育實則是「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教育,以前的培訓班很少,但是父母都有足夠的閒暇時間呆在家裡與孩子共享天倫之樂,然而言傳身教也較細緻!反觀現在,培訓班琳琅滿目,父母則把寶全壓在培訓班上,這樣就竊以為萬事大吉,藉口工作忙、奔波勞碌,這是理由嗎?

是藉口!教育的核心在家庭教育,而學校教育則只能起輔助作用。

再忙,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如果因為工作忙、快節奏的生活就疏於對於孩子教育**時段的缺席,將後悔終生,對於孩子的傷害也是不可估量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無論古今中外學者均把家庭教育排在第一位,縱使你拿錢請世界名師也抵不上父母這第一任老師的一句鼓勵。

所有的用心,都是對孩子未來的負責

家長,用心教育孩子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所有的用心,都是對孩子未來的負責!很多家長覺得不惜金錢為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這就是為孩子做最好的投資,這樣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你的錯誤觀念已經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就如跑步一般,別的父母用技巧(家庭教育)而自己則蠻跑,明智的家長一眼便得知孰贏孰輸。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慢火而不是拔苗助長!

用帆皮心的父母,善用技巧,會在教育過程中總結經驗,成功的、失敗的!同時也會改良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或者表揚。其實孩子也會對父母單一的乏善可陳的教育厭煩、有些父母總是會說:

「我父母就是這麼教育我的,我也能這樣教育好我的孩子。殊不知世界上無兩片相同的樹葉,孩子縱然與父母再怎麼想象,也是有區別的,萬不可照搬自己父母的那一套教育孩子,這就需要父母依據孩子各個成長階段來規劃出適合的教育手法。

上面那一封琴童父母的信,或許會給你一些提示,看過之後是否慚愧?終於明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知不覺中輸在了起跑線上?教育的投資本不是金錢的投資,而是父母的用心投資,這是無價的,同時這也是最有效的投資!

陪練絕非可有可無的環節家長需要參與度

孩子上完課,回到家父母藉口忙則讓孩子自個兒練習,又或者客廳裡家長在看電視、臥室裡孩子在練琴,堂而皇之曰:「我不懂琴、陪他練習打擾他倒不如讓他自個兒安安心心練琴!

難道每一位琴童家長都涉獵過鋼琴?難不成讓孩子學習任何才藝,家長都要學會?陪練並不是非得懂**的人才可勝任,陪練的目的更多的是讓家長成為一個參與者,你的一句鼓勵、你的一個笑容都將成為孩子的動力以及提升興致。

陪練不僅可以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而且久而久之還可以讓孩子養成練習的習慣,或許你聽不出孩子哪一段彈錯,可是你可以成為一個稱職的觀眾為孩子加油、你也可以成為孩子的情緒引導師!

人們常常認為學琴的主體是孩子,老師的指導是關鍵,而常常忽略家長的作用。孩子、老師、家長,其實家長在其中不是邊緣角色,而是起著決定性作用。

父母的態度=學琴的質量,這是一個直等式,而非約等!用心教育、成就孩子一生,父母的態度,決定著孩子的態度。鋼琴教育中,雖說孩態褲差子、老師、家長缺一不可,純卜可是家長這一關節則是決定鋼琴教育的品質。

郎朗是因為有名師指導才會有如此成就?在多個場合郎朗提及最多的不是他的恩師,而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在郎朗學琴期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朗朗的父親是郎朗的第一任鋼琴老師,這遠非郎朗恩師格拉夫曼所能比擬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避免「虛偽式尊重」

永老師解答 應該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讓孩子真正懂得尊重的意義,這樣他就會變得更加尊重別人。 陽光明媚老師 避免虛偽式的尊重,那麼就是父母從內心上來說要真心實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表裡不一。 難掩的喜 我覺得應該完全放下自己作為家長這種高高在上的身份,這樣才可以有機會平等交流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哪些愛之其實害之的行為

比如說有些家長因為心疼孩子,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使孩子喪失了自理能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犯錯誤,不能及時的批評,讓他改正,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對他以後成長沒有好處。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分的溺愛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做了錯事了,也不願意責罰孩子,會讓孩子失去明辨是非的能...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哪個更加重要呢

小曉侃娛樂 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當然是父母更加重要,原因很簡單,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老師,但是孩子沒有辦法選擇家長。有人拿一張白紙來形容一個孩子,孩子哇哇墜地,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乾淨來到這個世界上,在這張白紙上書寫上什麼就是什麼,可是誰是在這張白紙上的執筆之人呢?當然是他的父母,這就像是一個人的開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