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 介詞以和連詞以的區別,怎樣區分介詞 以 和連詞 以 ,舉例說明 從古代漢語的範圍來說明

時間 2021-09-01 02:50:59

1樓:匿名使用者

介詞「以」是由動詞虛化來的。動詞「以」基本義為「用」,引申可據上下文靈活譯為「使用、憑藉、任用、認為」等。例如: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慄」(論語·八佾)

子曰:「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論語·子路)

公以告臧孫,臧孫以難,告郈孫,郈孫以可,勸。(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連詞「以」可以連線動詞、形容詞及其片語,也可以連線分句。所連線的前後成分有多種意義關係。 1)手段和目的關係 「以」字前項是手段,後項是目的,可譯為「來」「用來」。例如: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五年

2)原因和結果關係 有前因後果和前果後因兩種情況,「以」可譯為「以致」「因為」等。例如:

象有齒以焚其身3)連貫關係 「以」字前後的動作行為一先一後,或者前項是後項的方式、狀態。例如:

餘折以御。(左傳·鞌之戰(左傳·襄公二十四年)4)並列關係 「以」字前後成分分不出先後,「以」相當於連詞「而」。例如:

其為人也,善射以好思。(荀子·解蔽)

5)偏正關係 「以」字前項用作狀語修飾後項。「以」或不譯,或可譯為「地」「著」等。例如: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

2樓:斯詩柳

介詞後接賓語 而連詞後有主謂

古代漢語:介詞以和連詞以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兼有介詞、連詞兩種用法。學習「以」要注意它在詞性上的區別。

「以」是介詞時,它後面總要有個名詞或片語,組成介賓結構,來修飾動詞謂語。

「以」字是連詞,它總要有被連線的兩個部分,而這兩部分中後一部分往往是前一部分的目的或結果。如果「以」字後面緊接著「上、下、往、來、內、外、東、西、南、北」等方位詞,它一定是連詞。

怎樣區分介詞 以 和連詞 以 ,舉例說明.從古代漢語的範圍來說明.

4樓:厲龍微生虹穎

1.譯成中文,看譯成連詞順還是介詞順

2.連詞主要是用於連線前後兩者的關係,因此在表達上往往會具有詞性的相似性,或者表達方式上的承接關聯性;至於介詞,多用於補充說明一種狀態或者方式,在應用上多具有狀語的意味,另外介詞以字前後的詞句往往也沒有承接的關聯,反而是一種使用於被使用的感覺

例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處如果用介詞是不能解釋的,由於介詞沒有承接(包括順接和轉接)的意味,只能把「物喜」看作是一個整體的內容(動作),或者是一個切割開的兩個內容,用以字表示一種行為的方式,以「物」作用於「喜」.

相反,如果用作連詞解析,就可以表示一種承接關係,譯作:因為「物」而「喜」.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此處的以是介詞,表示一種行為方式:「把,用來」的意思.若看連詞,其前後的內容一般有相似或邏輯上的承接關係,這裡把「以」字分情況討論:

(1)以的前邊是」必「,後邊是」分人「,不具有相似或聯絡性,故沒有連詞性質

(2)以的後邊為」分人「,是譯作分給其他人的意思,是一個動作,不是兩個內容的邏輯承接關係,因此也不能譯作連詞

綜上,此處的以字是介詞的意味,譯作:把,用於.

在文言文中如何區分介詞以與連詞以

5樓:匿名使用者

1.譯成中文,看譯成連詞順還是介詞順

2.連詞主要是用於連線前後兩者的關係,因此在表達上往往會具有詞性的相似性,或者表達方式上的承接關聯性;至於介詞,多用於補充說明一種狀態或者方式,在應用上多具有狀語的意味,另外介詞以字前後的詞句往往也沒有承接的關聯,反而是一種使用於被使用的感覺

例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處如果用介詞是不能解釋的,由於介詞沒有承接(包括順接和轉接)的意味,只能把「物喜」看作是一個整體的內容(動作),或者是一個切割開的兩個內容,用以字表示一種行為的方式,以「物」作用於「喜」。

相反,如果用作連詞解析,就可以表示一種承接關係,譯作:因為「物」而「喜」。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此處的以是介詞,表示一種行為方式:「把,用來」的意思。若看連詞,其前後的內容一般有相似或邏輯上的承接關係,這裡把「以」字分情況討論:

(1)以的前邊是」必「,後邊是」分人「,不具有相似或聯絡性,故沒有連詞性質

(2)以的後邊為」分人「,是譯作分給其他人的意思,是一個動作,不是兩個內容的邏輯承接關係,因此也不能譯作連詞

綜上,此處的以字是介詞的意味,譯作:把,用於。

由於本人文言一般,而且也畢業有段時間了,只能憑記憶回想,如果有誤,請原諒以及指正~

怎樣區分介詞 以 和連詞 以 ,舉例說明. 從古代漢語的範圍來說明.

6樓:杏章佳堅白

1.譯成中文,看譯成連詞順還是介詞順

2.連詞主要是用於連線前後兩者的關係,因此在表達上往往會具有詞性的相似性,或者表達方式上的承接關聯性;至於介詞,多用於補充說明一種狀態或者方式,在應用上多具有狀語的意味,另外介詞以字前後的詞句往往也沒有承接的關聯,反而是一種使用於被使用的感覺

例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處如果用介詞是不能解釋的,由於介詞沒有承接(包括順接和轉接)的意味,只能把「物喜」看作是一個整體的內容(動作),或者是一個切割開的兩個內容,用以字表示一種行為的方式,以「物」作用於「喜」.

相反,如果用作連詞解析,就可以表示一種承接關係,譯作:因為「物」而「喜」.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此處的以是介詞,表示一種行為方式:「把,用來」的意思.若看連詞,其前後的內容一般有相似或邏輯上的承接關係,這裡把「以」字分情況討論:

(1)以的前邊是」必「,後邊是」分人「,不具有相似或聯絡性,故沒有連詞性質

(2)以的後邊為」分人「,是譯作分給其他人的意思,是一個動作,不是兩個內容的邏輯承接關係,因此也不能譯作連詞

綜上,此處的以字是介詞的意味,譯作:把,用於.

文言文中 「以」字作連詞和介詞的區別

7樓:哥哥想寶寶

「以」作介詞,它後面總要跟名詞(或短語)組成介賓結構,來修飾動詞謂語。「以」作連詞,它總要有被連線的兩個部分,而這兩部分中後一部分是謂詞性成分。

以拼音:yǐ

釋義:1.用;拿:~少勝多。曉之~理。贈~鮮花。

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3.因:何~知之?。不~人廢言。

4.表示目的:~廣視聽。~待時機。

5.於;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廣~深。

7.姓。

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後。縣級~上。長江~南。五千~內。二十歲~下。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以期[yǐ qī]

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說希望達到的目的:再接再厲,~全勝。

2.予以[yǔ yǐ]

給以:~支援。~警告。~表揚。~批評。

3.難以[nán yǐ]

難於:~形容。~置信。心情~平靜。

4.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半山~石級更陡。縣級~幹部。

5.以還[yǐ huán]

過去某個時期以後:隋唐~,方興科舉。

6.以來[yǐ lái]

方位詞。表示從過去某時直到現在的一段時期:自古~。長期~。有生~。改革開放~。

7.加以[jiā yǐ]

「加以」跟「予以」不同之處是「予以」可以用在一般名詞之前,表示給予,如「予以自新之路」,「加以」沒有這種用法。

8.以及[yǐ jí]

連詞。連線並列的詞或短語,語義上一般前重後輕:這裡種植麥子、高粱、玉米、穀子、棉花~其他大田作物。

9.藉以[jiè yǐ]

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把上半句所說的內容作為憑藉,以達到某種目的:略舉幾件事實,~證明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8樓:隨風飄散

1、介詞「以」的功能是介進賓語,組成介詞結構。即使賓語省略,一般來說是可以補出賓語來的。

例如:「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羹)遺之。」——「以」後面省略賓語「羹」,在理解時要補上(請允許我把羹送給她吃)。

如果不補上的話,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會感到句子成分的殘缺。

2、連詞「以」則不然。有時看起來,好象在「以」的後面也可以補上賓語,但是這個補上的內容其實在「以」的前面已經出現,補上所謂的賓語,反而會覺得累贅。

例如:「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以撞」似乎可以補成「以之撞」,即用盾來撞。

但是補上的內容「盾」在「以」的前面剛剛出現,因此這裡的「以」其實是連詞,也不需要補什麼「賓語」。

注意:連詞主要是用於連線前後兩者的關係,因此在表達上往往會具有詞性的相似性,或者表達方式上的承接關聯性;注意:承接性

介詞以字前後的詞句往往也沒有承接的關聯,反而是一種使用於被使用的感覺。還有一點就是介詞後只能帶名詞(名詞性短語)或代詞,不能帶主謂短語。

9樓:想象天宇

本人認為光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主要是要找到規律,連詞在兩個並列動詞之間,介詞在名詞前。(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你就分析句子成分就行了。

古代漢語中如何區分介詞「與」與連詞「與」,請舉例說明?

10樓:唐衛葉冬蓮

區別:1

、介詞「與」帶賓語,組成介賓結構,通常在動詞前作狀語;連詞「與」用在聯合關係的成分中構成名詞或動詞性片語,「與」字本身不充當語法成分.2

、介詞前可用副詞修飾,連詞不能.

你匿名提問,回答限字數

古代漢語中如何區分介詞「與」與連詞「與」,請舉例說明?

11樓:尚萌印蓮

區別:1

、介詞「與」帶賓語,組成介賓結構,通常在動詞前作狀語;連詞「與」用在聯合關係的成分中構成名詞或動詞性片語,「與」字本身不充當語法成分。2

、介詞前可用副詞修飾,連詞不能。

你匿名提問,回答限字數

古代漢語中連詞與介詞的用法比較,寫一篇1500字議**。

12樓:牛渡栽

介詞是標記動作相

抄關的語義角襲

色,和名詞短語一bai

起合成介詞短語,比如在昨du天,用這個,跟他,zhi為了母親,裡dao面的在,用,跟,為了都是介詞

連詞是用來連線詞和句子的,比如我和你,痛並快樂著,真實而偉大,這裡的和,並以及而是連線詞的;因為努力,所以成功,這裡的因為和所以是連線句子的

除了忌**行的行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佔兩行半,頂多不能超過三行半。視覺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古代漢語中的介詞“以”和代詞的類別,求下列問題的答案

丷霜笙子乀 用,因此,在,用,因為,感覺以是這幾個意思 廣泛興趣愛好者 代詞主要分為三種 人稱代詞 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 一 人稱代詞 吾 我 予 餘 朕 孤 寡人 臣 僕 妾等詞,代說話或寫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 我 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在。其餘的在現代漢語中都不...

以與 作介詞和連詞的區別,文言文中 “以”字作連詞和介詞的區別

雨中漫步 文言虛詞 以 與 作介詞和連詞的區別 作介詞。3 4 兩句 與之 與其妾 構成介賓短語,分別作 爭 訕 的 謂語,這裡的 與 都作介詞,因為前面的成分可以省略,所以第 4 句 與 出 現在了句子開頭,而並列短語任何一部分都應同時出現,則連詞 與 不能出現 在句子開頭。總之,與 是連詞還是介...

漢語“的”有哪些用法,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介詞用法有哪些

友雲德岑君 了 的用法 1.名詞 名詞短語 數量短語 了 冬天了,要注意別感冒。三年了,你一點也沒變。2.形容詞 形容詞短語 了 現在的房價便宜了。形容詞 了 數量 了 晴了一個星期了。形容詞 了 數量 上個月一直下雨,只晴了三天。這塊布短了兩公分。3.動詞 了 事情有了變化 這個問題我懂了。事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