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

時間 2021-09-03 02:06:04

1樓:昌澤教育集團

學生良好品行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學生的品行習慣養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品行好壞關係到學生終身發展,學生良好品行教育、養成是小學德育的中心環節,是《品德》課程的主要任務,《品德》學科落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非常重要,它可以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需要。下面,我談一談一年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後是非常愉快的,養成的過程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克服許多困難,經過許多磨練。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剋制壞習慣才能形成好習慣,做到課堂訓練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如課堂文明用語與課外文明用語、課堂表現與課外表現,如學生正確的立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等. 在訓練中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每一課的知識點,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

訓練要從每個細小之處著手,從站、立、行走開始,隨時都要給予指導。另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學生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就及時教如何說,如何做,教學生如何保持衛生,擦桌子、掃地等。學生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是很難形成良好習慣的,所以培學生良好的習慣必須具體指導,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裡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二、榜樣引路、正面引導與說服教育相結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範,是行為規範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

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課程教材中的榜樣和學生身邊的榜樣來引導學生,加強正面教育和說服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動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正面引導,如講故事、看**、創設情境、評價判斷等激發學生情趣,提高認識。說服教育要注意藝術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動激發動機。

、三、課堂評價、課外評價與日常品行綜合評價相結合

做好評價環節是對學生課堂與課外、品行養成情況的評判、檢測、導向。只要求沒檢查,就跟沒說一樣。因此檢查評價工作必須堅持並落實,根據每一課的知識點設計評價方案,還要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對學生的要求,結合班級開展「班級小明星」、五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

對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評價、評比終究是外力,養成好行為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把評價、評比的形式多樣化,把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結合起來。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協同班主任每月認真進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考核。

通過做好評價和品行比考核,對學生品行為發展起導向作用,是學生進步的力量源泉,成為規範、養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強大動力。

總之,我們的教育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學生成將來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進行有效手段,培養學生各種良好品行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2樓:自主招生教研團

如果您是家長,則需要您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做示範

如果您是老師,則需要您加以規範,約束孩子的日常行為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3樓:四套領導班子

小就開始抓習慣 1.從吃飯睡覺這些日常小事著手。 古人有訓,勿以善小而不為,好的習慣需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養成,不斷的重複和強調,直至在潛意識裡紮下根。

2.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寶寶的終身導師,他們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從模仿雙親而萌發的,因此作為大人一定要以更嚴格要求來約束自己,萬萬不可說是一套做是一套。

3.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不能僅是粗暴。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並不適合文明開化程度飛速發展的今天,科學育兒才是持久之計。

通過遊戲的方式教授道理可能更利於讓孩子接受。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基本無法消化那些空的概念,因此學會循循善誘才是關鍵。此外,家長一定要多讚揚孩子,肯定每一次進步,你的褒獎對他們來就是最大的動力。

簡單粗暴只會把孩子和良好習慣越推越遠。 4.持之以恆。

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作為積累和沉澱。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攻讀,久而久之才能不用刻意為之,融入生命之中。

小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4樓:

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主要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1)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 (2)認為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人的活動和行為的一個部門,要求心理學必須放棄與意識的一切關係,提出兩點要求:第

一、心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差異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異;第

二、必須放棄心理學中那些不能被科學普遍術語加以說明的概念,如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極力要求用行為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第

一、不借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藉助於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

二、口頭報告法;第

三、條件反射法;第

四、測驗法。斯金納則屬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他只研究可觀察的行為,試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函式關係,認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事件不是客觀的東西,應予以排斥。斯金納認為,可以在不放棄行為主義立場的前提下說明意識問題。

斯金納對有機體的行為的分析

斯金納對有機體的行為的分析劃他的行為科學研究的重要部分,他的關於操作條件作用的原理就是他的行為分析的核心觀點。 斯金納用他自己設計的"斯金納箱"對動物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他把條件作用分為兩種,一種是應答性條件反射,即巴甫洛夫的古典式的條件反射;另一種是操作性條件反射,即他自己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那種條件反射。

前者是由一種可以觀察到的刺激引發起來的,而後者則是在沒有任何可以觀察到的外來刺激的情境中發生的,後者比前者在學習過程中更為重要。 1、習得律 行為主義

斯金納認為,塑造動物行為的過程就是動物學習的過程,他把學習公式概括為:"如果一個操作發生後,接著給予一個強化刺激,那麼其強度就會增加。"這裡所說的強度的增加並不是某一特定的反應,而是使這些反應發生的一般傾向。

他認為使條件作用的速率增加,關鍵的變數是強化,練習不會使反應速率上升,只是為進一步強化的發生提供機會而已。 斯金納還對不同的強化程式的效果進行了研究,認為不同的間歇、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的時間安排對行為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 2、條件強化和泛化現象 斯金納指出,當用強化物強化某一動作時使用某一刺激,這一刺激最終會成為一個條件強化物,和以前的強化物一樣,可以用來強化這個動作其他一些操作。

如果一個條件強化物和許多初級強化物發生聯絡,那這個條件強化物就被泛化了,如金錢就是最好的泛化強化物。 3、消退和遺忘 斯金納認為,消退是由無強化引起的,而遺忘則是隨時間消逝而逐漸衰退的。

斯金納的操作強化原理在教學上的應用

行為主義

斯金納出於對現有教學方法的不滿,根據操作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設計和製造了為學生安排有效學習程式的教學機器,在他的倡導下,不到一年,機器教學便在美國風行起來並波及了全世界。 他的關於機器教學的理論,也是貫穿著他的行為主義的觀點:學習就是行為,任何學習,甚至最複雜的學習都可以分解和編製成為詳細的行為目錄。

正是由於這一點,在他的機器教學中,忽視了社會語言刺激對人的影響的複雜性。他的機器教學主張由於這種侷限性而受到了批評。

5樓:匿名使用者

總結一個小學生學習好的三個關鍵要素是:1、學習的動力,就是愛學2、學習方法,就是會學習3、勤學習,就是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勤學習是學習好的保障。

小學生要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八個:

1、 明日學具,準備齊全

我在西城區一所比較不錯的小學做過一個調查,這個學校有一千個孩子,我在學校大門口站著看遲到情況,一千個學生竟然一個遲到的都沒有。等上課鈴聲一響,我就看見有八個孩子慌慌張張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攔住他們問他們幹什麼去。其中一個小男生說:

「我媽沒把我的語文書裝我書包裡,我得回家取書」。我又問另外一個:「你幹嗎去?

」答:「今天有體育課,我忘記穿運動鞋了」。我問你們都是幾年級了,他們說是四年級了。

我就說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們自己應該準備好的。你們早應該在

一、二年級就養成這個習慣。

2、今天任務,今天完成

3、發現錯誤,及時改正

有一個小男孩,挺聰明,但是數學總是80多分,沒得到一回滿分。我就覺得奇怪。後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個小男孩到四年級的時候,班上剛換了一個男班主任,這個班主任老師看了這個小男孩的數學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邊來,說:「過來過來,我考你一道題」。老師問:

「7×8=?」小男孩說:「這太簡單了,7×8=58啊」。

同學聽了都哈哈大笑。老師說:「你錯了,你都錯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個8相加是多少?

」孩子演算完了說:「怎麼7×8=56啊,我一直以為7×8=58呢。」就是這麼一個小故事告訴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錯誤的時候,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及時地幫助孩子糾正,所以孩子才會一直把錯的當對的。

學習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識上的錯誤,所以家長和孩子不要怕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錯了要馬上改過來。

4、專心學習,珍惜時間

六一節前我給孩子的家長諮詢發現家長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孩子學習磨蹭。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寫作業提出三個要求;數量、質量、時間。

以前家長和老師只對孩子寫作業有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但是現在不要忽視學習效率,重視學習效率就要重視學習的時間掌握。

5、讀書寫字,姿勢端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現在北京的小學生近視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視情況非常嚴重。我們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讀書寫字姿勢端正,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6、課前預習,單元複習

小學生要從二年級開始培養這個習慣,這個對學習非常重要。我這裡提倡單元複習,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往往掌握的知識是分散的知識點,掌握系統的知識才會對學習的應用個更為有用。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注重單元的複習,學會把零散的知識組織成系統的知識。

我給大家介紹三個複習方法:正向複習法、橫向複習法、重點複習法。

7、讀書看報,查詢資料

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其實讀課外書有四點好處:學會做人、增長知識、學會寫作、有助於課內知識的學習和鞏固。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學生要閱讀145萬字。對一年級小學生沒有要求,對二年級小學生要求看5萬字,三、四年級小學生各看20萬字,五、六年級小學生各看50萬字。學會查詢資料最好的辦法就是上網查詢,正是為了適應這個要求,我們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

8、學有計劃,學有目標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龍源期刊網 做作業是小學階段少不了及提高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於鞏固課堂和消化課堂學習的有效成果,是培養和鍛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國教育家洛克曾說 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而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為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使...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nn 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業成敗的關鍵。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和其它課程一樣,必須養成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收集資料等多種學習習慣。但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從學習和掌握語言的角度來...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社交習慣,如何培養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一 培養社交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 1.充實教育內容,增強學生對社會交往的認識。針對小學生社交的現狀和特點不斷補充有關社交教育的內容作為思想品德教材,讓學生懂得社交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更有特殊意義,在交往中反映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可以及時地瞭解和改變,還可以從中學到社會經驗,掌握社會規範,使自己的個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