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赤交角變大 變小時,度數為0時 時,會有什麼地理現象

時間 2021-09-07 00:24:56

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自轉同它公轉之間的這種關係,天文學和地理學上通常用它的餘角(23°26′),即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來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則表現為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並被稱為黃赤交角。

1.地球自轉產生的赤道面與地球公轉產生的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為黃赤交角。由於地球公轉時斜著身子,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66°34′)基本不變,地軸的空間指向(指向北極星附近)基本不變,故黃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變。

(1)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到達的最北界線是23°26′n,即北迴歸線;最南界線到23°26′s,即南迴歸線,也就是太陽直射點在 23°26′s~23°26′n作週年往返移動。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來

假設黃赤交角變大,那麼太陽的直射點的位置也會相應變動,直射點會超過現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同樣極線(66°34′)也會向赤道靠近,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從而使溫帶範圍縮小。既然極地範圍的擴大,那麼極晝極夜的範圍也會相應增大。

2.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不同經度的地方時是不一樣的。

而區時是以每15°經度間隔劃分為一個時區,以每個時區**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為本時區的區時

比如北京與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但地方時是不一樣的,北京的時間要比天津的晚。但為了方便兩地都會統一採用東八時區的區時即我們所說的北京時間。

3.地球上每15°經度範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經線東西兩側各 7.5°範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刻。「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

因為時區的劃分使每個時區之間只相差一小時,所以時區差就等於時差了。

4.算出**經線的作用很多,就拿時間來說,算出**經線就可以推算出所在時區

2樓:匿名使用者

黃赤交角變大時,熱帶和寒帶就擴大,溫帶則縮小;變小時,熱帶和寒帶就縮小,溫帶則擴大。

3樓:匿名使用者

黃赤交角為零:無四季交替現象,全球晝夜等長,南北極無極晝極夜現象!

黃赤交角變小:全球熱帶面積增大,寒帶面積縮小;

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和寒帶就極晝極夜天數增多!

如果黃赤交角變小,為什麼極圈範圍會變小

極圈的範圍與黃赤交角的大小相關。南北兩極的獲得的熱量是與獲得太陽輻射量相關,與極圈的範圍不是直接相關。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極圈範圍會減小,則地球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與現在相比並不會減少,只是在地球表面的獲得的太陽輻射量會重新分配 那麼氣溫應該比現在相比 赤道附近會更熱,而兩極會更冷。那麼南北極冰雪範圍應該...

為什麼「假如黃赤交角變大了,那麼熱帶範圍會變大」

量子海洋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移動規律,決定南北迴歸線的度數。由於目前黃赤交角為23 26 南北迴歸線的緯度即為23 26 南北極圈的緯度為90 23 26 66 34 地球上五帶的劃分正是以這兩條線為界,即 南北迴歸線之間因其有太陽直射機會,為熱帶。迴歸線與極圈間為溫帶,是過渡地帶...

會變大變小的書包,作文,會變大變小的書包,350字作文?

我每天揹著沉甸甸的書包去上學,時常感到肩膀痠痛。我想發明一款電子書包,以後上學背上它就再也不會有這種困擾了!這款電子書包可以自主變換顏色和形狀,在貼著人背部的那一面有一個電子顯示屏,但揹著它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這款電子書包既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它可以像錢包那樣小巧,放在兜口袋隨身攜帶,也可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