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這句話

時間 2021-10-14 20:51:43

1樓:媛媛聊影視

現在很多父母,總會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好,但是他們總是卻忘記這只是他們自己的思想,根本沒有問過孩子真正的意見。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自己的孩子,沒有考慮過孩子自己的想法的。其實真的就是這樣,最好的教育,就是放開手,不要去過多的教育孩子。

尹柯家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小媽媽就替他安排好了一切,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完全都是有時間計劃表的,而且還要一直按照這個時間進行的。尹柯一直對棒球都很感興趣的,但是她的媽媽卻不同意,為此她們還大吵一架。這些都是教育的體現,現在很多媽媽就像尹柯的媽媽一樣,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以後孩子的未來都很好。

但是卻忘記了孩子不是自己,他需要的教育不是你安排的這樣的。

前段時間我在一家畫室裡面學習畫畫,同時和我一起畫畫的還有一個小孩,他才六年級,但是卻比一個上班的人都還要忙碌。我覺得他是很抗拒週六周天的,這兩天還不如沒有呢。

因為他每天從早到晚都被補習班佔有了,完全沒有自己的一點時間,就連來畫畫之前,都是上完英語補習班才來的。這樣的教育真的有用麼,真的是對孩子好嗎。這些都是值得家長去思考的問題,其實放開一切,讓孩子自由一點,這些才是最好的。

2樓:寶貝書豪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教是為了達到不教。

現在我們的學生,靠我們來指導進行學習。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不僅僅是我們所教會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

教育專家們曾經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為給人幾條魚,只能夠養活她幾天,如果教給他捕魚的技巧與技術的話。靠著這些技巧與技術,他就可以在有魚的地方生活一輩子。

如果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與技巧,通過自身努力與實踐,慢慢地形成了自己地個性化理解,達到了掌握知識的目的。這就不需要我們教師再逐人逐字地教育學生。因此,在教育界許多人都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放棄教育。

但是放棄教育的前提是讓他們懂得自我教育,會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進行自我實踐與努力。舉個例子,在農村許多孩子都沒有請假家和進入補習班學習的經歷,但是這些學生中,有很多都通過自身的努力,順利地考上了名牌大學。有意思的是,有的家庭大學生一個挨著一個地考走,但是其他的家庭,卻沒有這樣幸運。

經過調查,這些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除了天姿聰穎之外,基本上是自己從小就養成了自學的好習慣,家庭裡面,老大影響老二,老二影響老三,最終,他們在沒有管理和輔導的狀態下,都如願以償地考上了知名的大學。

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放棄教育。

3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你以為對孩子好的教育,其實是無形中框定了他們,要學會放手,給他們空間去自由發展」。

曾經的我就是被父母這樣子要求的,所以我特別懂這種感覺,無比的想要自由,想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而不是這個不許,那個不可以。我想父母要做的應該是在孩子探索未知時做堅強的後盾,給予孩子正確的三觀,而不是不由分說的阻止他。

4樓:千泡泡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放棄教育」這句話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想必有其既定的道理。這裡的放棄教育並不是指對孩子不管不顧徹底撒手,而是掌握好與孩子相處教育的度。就像這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度在衡量著,物極必反。

不要把自己幾十年的認知和看法強行灌輸給孩子。

不要讓你的教育壓制孩子的天性,扼殺一切可能的造化搖籃。很多孩子都會有比大人們強烈的好奇,他們喜歡問東問西,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興趣,「為什麼」是他們靠近知識接觸世界的鑰匙,我們大人需要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即使自己不清楚也不要糊弄搪塞孩子,更不要用一句「你不懂,等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扼殺他們的提問愛好,更更不要因為孩子不當的好奇打罵他們,他們是敏感脆弱的,會因此關閉自己的內心變成所謂大人喜歡的「安靜懂事」的孩子。

除非孩子自願,請不要把大人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很多大人都喜歡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或者羨慕喜歡的職業強加在孩子身上變為孩子的目標,尤其是母親們普遍這樣。孩子本身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志願,大人們給了他們生命不見得就擁有決定他們未來的權利。

就像《爸爸去哪兒》裡邊杜江妻子霍思燕總是在兒子身旁說「媽媽希望你以後能成為畫家」,還有人會追捧著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醫生,其實孩子的世界對各種職業哪有這些歧視。

教育是因為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時大人們給的輔助,是孩子在成長中走向錯誤方向時大人給予的糾正,他不是大人管制孩子實現自身理想的工具。放開你的孩子,他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對嗎?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沒有對錯,就比如說數學老師教要有耐心,某些老師認為學生數學不好基礎差對他就沒有希望的,於是就把精力投在學習好的人身上。所以老師有錯學生也有錯,但老師覺得自己沒有錯。

6樓:踩白痴

曾幾何時,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響遍大江南北,傳為名言佳句。順之,我們來推理。1, 教不好是老師不會教。

2, 只要老師有能力,肯動腦,會教,不管是什麼樣的學生都教的好。3, 只要老師力量足夠強,方法對上路,學生都可以達成老師的目標。4, 只要老師手段高強,學生可以被改造成任意既定模式。

5 只要教師足夠「很」,學生不是泥巴也必須是泥巴最終必定是泥巴,他們可以任意被改造。。。。。。。。

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人肯定是深受文革極權的毒害,頭腦裡的極端思想嚴重,形成:只要有。。。就必定,,,,的套路,哪怕是石頭,只要。。。也可孵小雞,哈哈。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大的問題是:1, 否認事物發展具有不可逆性,如時間不逆,又如米煮成飯。

2, 否認學生的已生成性或現實性,學生再也不是白板,他是有幾年十幾年的成長與生成(他獨特的一切)的人,思想個性大部分已定性定型,難以改造或不容改造。3, 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是過濾網與反射鏡。4, 教師權利有限,精力有限,水平有限,能力有限。

5, 學生受方方面面的影響,老師的影響被大眾社會氧化。。。。。。。。

套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引伸:1, 沒有教不好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家長。2, 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之的醫生。 3,。。。。。。。。

訛人唬人糊人害人哪。。。。。。

7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是整個社會體系的問題,而不是某一個環節的問題,它包括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學生在學校裡主要是接受文化教育的,也就是說學校的主要責任是授業解惑,那麼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方式方法的問題,也會涉及一些學生的道德問題,老師是左右不了的

而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則更多的是在孩子的道德和品行上起作用的。

學校、家庭、社會互為補充,才是最好的教育。

而現在教育體系就是把太多的教育責任拋給了學校和老師,讓老師倍感壓力,學生這麼多,很多你都無法顧及到的。

所以你還是順其自然吧,把能教好的較好,教不好的努力教好,彆強求,你一個人改變不了世界,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的意義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

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雅斯貝爾斯

教育是每個時代亙古不變的文化傳播手段,沒有教育的國家,缺乏教育的國家就是過家家。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教育就是家庭幸福,穩定安康的前提,沒有教育,就好比石縫中的枯草,缺乏養分,難以遍地開花。

可見人跟教育之間的關係,好比魚離不開水,花草離不開土壤,萬物離不開陽光。

網上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說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當我們看到一群鳥在湖面飛過的時候,

能夠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鳥!在我們去戈壁旅遊、騎著駿馬奔騰之時,心裡默唸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在那喊:

哎呀媽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這當然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

教育還是應該回到像孔子說的,孟子說的,包括蒙田說的,「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提高個人修為,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從而認知自己,並不斷提高自己。我認為,這是教育賦予重要價值和意義,也是指引我們前行。

9樓:樓主的老王

教育是每個時代亙古不變的文化傳播手段,沒有教育的國家,缺乏教育的國家就是過家家。

我們的教育還是應該回到像孔子說的,孟子說的,包括蒙田說的,「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教育就是家庭幸福,穩定安康的前提,沒有教育,就好比石縫中的枯草,缺乏養分,難以遍地開花。可見人跟教育之間的關係,好比魚離不開水,花草離不開土壤,萬物離不開陽光。

擴充套件資料

教育孩子的方法

1、給孩子隨星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愛。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排滿各種活動。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隨性的時間。

2、鼓勵多運動

陪孩子一起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她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的生活狀態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能夠讓孩子喜歡自己。

3、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和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4、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和金錢來獎勵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那些獎勵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發現自己最好的朋友其實是損友怎麼辦

那你還不立刻遠離他?雖然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但也沒有什麼不好。愛交際才真正是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流氓惡棍倒總是喜歡社交 這更為不幸!一位品質高尚的人,並不從與他人的交往中得到快樂。他越來越寧願獨處,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認識到一邊是孤獨,另一邊是粗俗,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地球上擠滿了密密麻麻的...

女人對你怎麼說話,其實是把你當成備胎的表現

情語呢喃 感情中,每個人都害怕被人欺騙感情,受到傷害不說,還會浪費時間和金錢。但是,你遇到的人,並不一定是真心愛你的人,有可能是衝著某種目的來到你身邊,或是利用你的好感,在找到下一個更有利用價值的人時就離開。碰到這種人,誰都知道遠離,可陷入到感情中的人,有時並不能看穿對方的目的,直到分手才恍然大悟,...

最好的不管友情還是愛情,怎麼理解這句話?「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你來,我熱情擁抱。你走,我坦然放手。」

愛情分類,第一種分類,愛情情感,願望,慾望等。愛情倫理關係,愛情承諾關係。愛情倫理關係的理論奠基人是曹菁先生,愛情有時也指愛情倫理關係。第二種分類,兩個獨立智慧生命體間的愛情以及其它如愛國,父愛,母愛,愛家等等。怎麼理解這句話?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你來,我熱情擁抱。你走,我坦然放手。表現你的大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