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正確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糾紛呢

時間 2021-10-15 03:00:10

1樓:花樹枝鞠春

當孩子之間出現糾紛時,家長們應首先管教自己的孩子。這有利於讓孩子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錯誤和不足。即便完全是對方的過錯,也可以坐下來協商,協商解決不了的,還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家長以武力參與孩子糾紛,無助於孩子之間的和解,反而會激化家長之間的矛盾,使原本孩子們之間的糾紛,變成了大人之間的恩怨。

從另一個角度講,家長時時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不利於培養他們直面糾紛的勇氣和解決糾紛的能力,反而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肆無忌憚。家長能「保護」孩子一時,但不能「保護」他一世,所以,讓孩子自己面對糾紛、解決糾紛,在與同伴的吵吵鬧鬧中學會如何與人為善、如何化干戈為玉帛,才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2樓:葉秀英習鸞

家長要正確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使孩子健康地成長,必須注意:①首先要有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作風,弄清楚孩子發生糾紛的原因,才能從實際出發,進行實事求是的處理。特別是對平時比較頑皮的孩子,不應持有偏見,認為惹事的都是他。

主觀武斷往往會導致作出錯誤的決定。②處理問題要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一方面。對自己的孩子要嚴格一點,但也要講理,對別人的孩子要多體諒,但也不能放棄教育。

因為不論對那一個孩子的錯誤縱容和姑息,都是對下一代成長不負責任。但應講究方法,特別不要引起對方家長不滿意。③要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耐心引導,講清道理,使孩子知道他們錯在那裡,應該怎樣做。

粗暴的責罵和毆打不是教育,不能使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性格粗暴或怯懦.④父母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事事講理,對人態度和藹親切,是感染教育孩子少與別人爭吵的最好辦法。同時,還要經常對孩子進行友愛教育,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樂意分給別人共享,從小培養孩子友愛謙讓的品德,孩子之間的糾紛自然就會減少。即使偶而發生了問題,也能用講道理的辦法來自己解決。

如何解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衝突?

3樓:血刺

當家長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發生衝突時,家長首選會採用強制和懲罰的方法管教孩子。懲罰能控制不良行為,但是不能教給孩子正確行為,甚至不能減少他們做壞事的念頭。只能使孩子在犯錯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錯誤,如何避免被察覺。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有沒有別的非懲罰性的方法更能激勵我們的青少年,讓他們變得更有責任感呢?

當家長和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我們不應該把精力用來對付對方,爭誰是最終的勝利者,看誰是最後的失敗者。作為家長需要冷靜,將彼此力量融合到一起,共同尋找解決矛盾衝突的方法,使孩子和大人各自的需求都得到滿足,都得到應有的尊重。更關鍵的是,我們告訴孩子,出現衝突、矛盾或者困難時,應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這一點到關重要。

1. 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需求;

2. 家長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需求;

3. 與孩子一起耐心商量,共同找出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法;

1. 孩子不是不想補課,只是不願意全天都補課,只想上午補課,下午休息;

2. 家長擔心孩子不補課,將來考不上大學,沒有更好的出路,心理不舒服;沒有鄰居家孩子學習好,沒有面子;

3. 家長想全天補,補數學和英語;孩子想上午補,兩個小時英語,兩個小時數學等等;

5. 最終達成共識,孩子願意去做,家長適時監督。

這五步不難,難的是家長管教觀念的轉變,以及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模式的改變。我們不能把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不加分明認為是錯誤的,我們只是糾正錯誤的使者。更不要認為,我們大人的想法一定是正確,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

如何正確處理小孩子之間的矛盾?

4樓:清溪看世界

1、學會去表揚孩子。當孩子做了一件他們覺得很好的事情來與父母分享的時候,在父母分析了孩子事情的正確性後應該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應當給孩子一個正面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做不但可以給孩子帶來自信心,而且對於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2、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孩子的思想往往是稚嫩的,但同時也是最為純真的,因此有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矛盾來自於對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比較幼稚無聊等等,這是非常錯誤的,也會直接造成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父母必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但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更加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終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難管教,殊不知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錯而已,因此必須要會去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

3、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許多家長會自行給自己的孩子來規劃其人生,完完全全的替孩子作選擇,其實這種不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出來的判斷,即使在最開始的時候孩子會順從,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也會越來越質疑自己父母的判斷和選擇,從而與父母產生衝突和矛盾。

孩子從最開始是一張白紙,有的家長就覺得可以順著自己的想法隨意描畫,但是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也會有著自己的判斷和思考,因此家長必須要學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一起去思考作選擇,不能將自己的選擇完全凌駕於孩子的想法之上,這樣的情況下最終一定會造成未來無法挽回的惡果。

5樓:嬾rc讎駢

班裡成績很不錯又乖的一個小女生竟然和班裡有名的調皮鬼竟然打架了!

當班裡的同學來告訴我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簡直是控制不住的語調上揚。

網路**

隨後,小男生來到了我的辦公室,竟然眼角紅通通的,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我記得上次因為調皮數學老師那麼罰他他都沒有流一滴眼淚,現在竟然出現這種情況。我看了一眼,他身上沒有任何的傷痕,我不禁有些好笑。

「你去把跟你打架的那個女孩叫過來。」我覺得還是找齊他們兩個人一起處理比較好。

過了一會,小女孩來了。五年級的女生,個子已經很大了,關鍵她還長得很漂亮。

「你倆怎麼打架啦?誰來說說。」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後又各自低頭。女孩的眼眶開始溼潤潤的,男孩的眼睛裡也是溼噠噠的。

「你倆誰先動手的呢?」這一問不得了,兩人開始互相來勁了,互相扯皮。

我默不作聲,聽著大概也就知道是什麼情況了。

其實小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在大人眼裡看起來很簡單甚至有些可笑,可是在他們眼裡這些都是「大事」,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他們同學之間的感情,還會對老師產生牴觸,從而影響老師的「權威」。

我聽完整個過程後,開始梳理經過,然後指出兩人各自應該道歉的點。很明顯女孩開始服軟了,但是男孩子還是捏緊拳頭,看樣子很是不服氣啊!

這或許就是這個年齡階段男女生的區別,女生不僅身體發育的比男生快,心裡上也成熟得比男生好。所以我只能多花點精力去說服小男生。

後來,我讓他們就自己的錯誤點向對方道歉。為了激勵他們我只能使用「激將法」。

「我看看你們誰的度量更大點,誰先道歉啊?」然後我一臉笑意地看著他們。

男生已經從開始的委屈、氣氛開始變得有些繃不住想笑了,可是這個階段的男生啊,都是「面子」第一。

果不其然,小女生竟然一低頭向他鄭重地說了聲對不起,這一刻我很是感嘆,果然能屈能伸的不一定只有「大丈夫」啊。

我也是個奇葩老師,這一刻我竟然直接對著小男生髮出笑聲,:「哈哈,你的肚量竟然沒有人家小女生的大。」

原諒我的不厚道,確實是我知道這個男孩平時雖調皮但也很討喜。

我明顯感覺到他的神經緊了一下,然後捏緊的拳頭開始鬆了,竟然也似模似樣的學者女生低頭道歉,女孩子也是個要強的,很直接地回了句:「沒關係。」

看著他倆,我實在忍不住笑了,他們看著我笑也開始嘴角上揚,然後兩人就那麼樂呵呵地走了。

網路**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問題真的很好處理,首先家長和老師要重視他們的問題,然後家長和老師要秉承著「以大化小」的原則,我見過很多家長明明只是小孩子之間很小的問題,然後雙方家長過來為孩子出頭,然後倆孩子就開始「老死不相往來」,將問題擴大化。我也見過很多老師將小孩子間的問題上綱上線。這樣的處事原則會直接影響到這個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和處事能力。

我覺得真的沒必要。

家長要如何合理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

6樓:哆啦a夢是夢想家

孩子之間出現衝突要注意:家長不要隨意介入進來、出現暴力行為要制止、引導孩子積極處理。

1、家長不要隨意介入進來

如果不是太嚴重,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可以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處理衝突的能力。如果介入不恰當,就會造成不好的結果,比如:如果你護犢子,那麼孩子就會變得蠻橫、無理、理直氣壯。

如果你責怪孩子,孩子會認為你幫助別人傷害他。

2、出現暴力行為要制止

如果出現可能造**身傷害,那麼家長就要及時制止了。

3、引導孩子積極處理

在孩子向你求助時可以介入,但要問孩子希望為他做什麼?儘量引導孩子學會用積極的方式處理衝突,比如:握手言和、不打不成交等,千萬不要鼓動孩子報復。

擴充套件資料

家長過度介入孩子間衝突的壞處

1、會讓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

小孩之間的矛盾通常都不會是什麼大事,但如果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做出過激的反應,在讓孩子在感覺上覺得這件事特別的嚴重,所以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孩子就會變得不敢和其他的小朋友們盡情的玩耍,膽子也會越來越小,對於探索和冒險表現得退避三舍。長此以往,對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發育傷害是非常大的。

2、孩子性格會變孤僻,他不懂得如何交友

孩子在學校難免會與其他的同學發生碰撞甚至衝突,如果家長因為一些並不嚴重的衝突而覺得自家孩子吃了虧,立馬去學校理論或者言辭警告發生衝突的同學,這會讓孩子在同學中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長此以往,孩子的夥伴會越來越少,性格可能也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3、孩子遇事好走極端,不會適當的處理矛盾

遇事就為孩子擺平,這樣只會培養越來越多的「媽寶」。殊不知,讓孩子自己處理一些矛盾衝突,能夠鍛鍊孩子心智,也是他社會化的一個過程。

另外孩子為人處世的方法很多是從家長那學習的,如果家長一遇到矛盾就採用極端的方式處理,那麼孩子以後也可能會用「暴力」手段處理人際問題。

7樓:荔菲恩霈

理解孩子發洩情緒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

為什麼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這是由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導致的。

孩子的心智相對不成熟,表達方式也不成熟,他們不像**那樣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他們面對著「擔心、無奈、不滿、憂慮」等等情緒都會很直接的表現出來。可是在**眼裡那些是不理智、不可理喻、太幼稚的行為,但這也許正反映了孩子處於最無助、最脆弱的時刻。

家長們需要思考的是,孩子產生情緒背後的原因或者具體事情是什麼?

記住,發散情緒是正常的,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情緒需要去發散。如果孩子正在安全的前提下發散的情緒,被強行壓下去了,表面上恢復了風平浪靜,而事後如果再不去彌補的話,有可能孩子當時的強烈情緒會壓抑到潛意識裡面,在若干年以後被類似的情景激發,對孩子的未來生活造成更深的影響。

2家長不要立即反應

孩子和家長衝突就好像兩輛行駛的車撞在一起。如果兩輛車都沒有剎車的話,那個撞擊力是非常強烈的;如果有一輛車沒有剎車,而另一輛車有剎車的話,就能夠讓撞擊力減少,還不至於帶來那麼大的傷害。

所以,當孩子給你任何刺激的時候,千萬不要立即反應,要把反應的時間拉長。

在這個拉長的過程當中,記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樣東西:一個叫做「良知」,一個叫做「幽默」。你和孩子的「良知」及「幽默」都能用在這段拉長的時間裡面。

也就是說,孩子有「良知」知道剛才發脾氣是不對的,他很可能用他「幽默」的方式和家長說:「哦,不好意思,剛剛我說的那句話,我一定是還沒有完全想好,才那樣說的。」也很有可能做家長的「良知」發現,不能將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裡,而去傷害孩子的情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人,都有鬧情緒的時刻,當情緒上來的時候,理智下降而衝動的因素上升,這時人們的氣話很容易傷人,互相誤傷的同時矛盾會輪番升級,針尖對麥芒,甚至到了已經忘卻了當初為了什麼而爭吵的地步,只是為了爭一口,最後弄得不可收拾。

當我們延長反應時間的時候,情緒緩和下來了,理智上升,自我覺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良知」與「幽默」能緩和氣氛,是親子關係的複合劑。

3衝突是為了建立更好的情感連結

很多的家長害怕跟孩子衝突後,會破壞和孩子間的感情,所以他們一再縱容,縱容孩子做些不應該做的事情。被太過縱容的孩子,時間長了會養成亂發脾氣、亂摔東西,甚至打人的不良習氣。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衝突發生本身是具有意義的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既要寬容又不能太忍讓。得看是什麼矛盾。是誰的過錯。錯的要勇於承認錯誤。同學之間的矛盾家長該怎麼教育孩子 有這麼則故事 一個小男孩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回來跟父母訴苦,他爸爸說你可以打回他,說著他就去欠收拾行李,他兒子問爸爸,你收拾行李幹嘛?爸爸說,你把人打了爸爸只能去看守所了。先通過各事例進行分析,各不...

如何正確處理婆媳之間對孩子的養育分歧

禹萌雜貨鋪 這種問題,永遠沒有正確的答案,如果都是婆媳生活在一起的話,真的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的答案,都是為了孩子好,生活觀念生活習慣不同。我是沒辦法不工作去全心全意的帶孩子,所以乾脆走得遠一些,眼不見為淨,不說也就沒有矛盾,隨便他們養了。 孩子的教育問題,主要還是要以父母的教育理念為主。其實每一代人...

如何應對幼兒之間的矛盾衝突,家長正確如何對待幼兒之間的衝突

愛漂漂淼淼 在幼兒園,幼兒的好動 爭奪 打鬧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從每個幼兒老師出發,幼兒間發生矛盾是普遍性的。但對於家長而言,他們會覺得幼兒發生矛盾是關及自身的利益問題。用通俗的語言來講,就是 是否吃虧 在幼兒發生的矛盾中,若雙方家長在場,第一時間關心的就是自家寶寶在吵鬧中有沒受傷,有沒吃虧。如果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