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考兒子送飯100天不重樣,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嗎

時間 2021-10-24 21:30:17

1樓:你是什麼血統

曾經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母親為了慶祝兒子喜獲一項吉尼斯記錄,決定去另一個城市看兒子。她帶了很多兒子愛吃的東西,還有當地的特產。老母親想兒子很爭氣,我也不能落後,為了鼓勵兒子再接再厲,老母親決定走上去。

當記者知道吉尼斯記錄的打破者的母親來了,紛紛要採訪她。他們看到這個不足80斤的老太太,在80多歲的高齡下,帶著比她體重還重的東西,走了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距離。他們驚呆了,老太太在無形當中破了兩個吉尼斯記錄!

讓我們在把視角拉回到題目上來,一個父親給高考的兒子每天堅持做飯,這是愛。一個父親,每天用心做不重樣的飯菜,這是毅力。一個父親給孩子100天不重樣的做飯菜,這樣的父親為數不多。

教育分很多種,有一種是言傳,他說你聽。這樣的效率不是太高,有的人說一套,做一套。還有一種教育方式是身教,他做你學。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記一輩子。

俞敏洪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小時候家裡沒有雞窩。父親每次出去,會把撿來的半塊磚頭隨手扔在角落裡。有一天角落裡有了一堆或整個或半個的磚頭,父親就開始壘雞窩。

後來就有了一個整齊的雞窩。這樣的身教給後來,俞敏洪學習英語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俞敏洪就是用這樣點滴積累的方法學好了英語。

這位給兒子不重樣做飯的父親,和俞敏洪的父親,和破吉尼斯記錄的老母親是何等的像。虎父無犬子,是因為父母給子女做了好榜樣,造就了孩子的出色。怎麼說孩子會有壓力呢?

這不應該是促使孩子上進的動力嗎?這不是父母無形中給做出的榜樣嗎?

」孩子我能做到,你也能行!「這是父母能送給孩子的最大寶貴資產,而且這資產可以伴隨孩子的一生。

2樓:時光匆匆

若是我的父親在我高考的時候,給我送飯還天天不重樣,我會覺得亞歷山大,畢竟上高中這麼多年了,都沒有這麼積極過,會覺得是因為高考我才有這樣的待遇,所以每天吃著飯我都得想著好好高考。

3樓:那些繁花落幕

這樣並不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反而是給孩子的動力。孩子知道父親為了他的飲食每天不重樣,自己也會下決心好好考試。

4樓:清春不打烊

個人覺得不會,父母對我們的愛更應該轉化為動力,而不是壓力。如果父母對孩子高考有很高的要求的話,確實會讓孩子有壓力。

5樓:30秒不

不會給孩子形成壓力。

像這種家庭相信平時也是這個樣子的,他們已經習慣了享受這種生活了,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會形成無形的壓力,但是在這種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會習以為常的。

6樓:喜歡吃瓜八卦的我

那肯定是會有壓力的。父母對孩子越好,那麼孩子就越想回報他們,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高考考得好。所以他們就一直想著考好試,心理壓力自然大。

7樓:素花體育

會的,高考雖然很重要,也不要天天給孩子送飯,這樣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在無形之中肯定會造成壓力的,讓孩子自己吃飯豈不是更好,隨心所欲一些。

8樓:牛筱辰

我覺得沒什麼壓力吧,就是吃個飯而已,又不是一邊吃飯一邊嘮叨高考多重要了什麼的。就算不是高考在家裡也是要吃飯的啊。

9樓:沙河不是流沙河

這個肯定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的。孩子心想父親這麼辛苦給我做飯我一定要好好考試報答父親,這個無疑是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

10樓:薛無依

我只想說這考生他爸是在添亂,表面上看他是在盡心盡力的照顧兒子,實際上他只是在秀自己!可能這句話說的不來好聽,但他的目的真的就是讓每一天的菜色不一樣而已,這對考生兒子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考生能夠專心讀書,就不會有閒心關注每天吃了啥?

而如果考生關注了,他在飯前的那段時光腦子裡應該只有一個念頭:今天老爸回給我燒啥好菜?請問在這樣的思緒下如何能夠安心複習?

如何正確對待高考?

11樓:匿名使用者

考生參加考試時,要以平常心對待,這樣考試就會發揮得最好。 適度得平靜自己的心裡狀態。 儘量不要想著會有多麼多麼的恐怖。

多麼的壓抑。 可以適當的放鬆一下自己。 相信自己。

希望在高考取得優異的成績。

12樓:晴兒

一、沉著冷靜不慌亂

一些家長在孩子備考過程中,內心充滿了擔憂甚至恐懼,經常寢食不安,心慌意亂。這種在家長身上表現出的「考試焦慮症」,不僅會直接感染學生,影響他們的情緒,而且,會使家長失去冷靜,不能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幫助。所以,家長必須保持情緒的穩定,注意用自己的積極樂觀去沖淡孩子內心的緊張不安,避免因家長的慌亂帶給孩子「高考很可怕」,「對高考沒把握」的消極資訊或暗示;家長要學做「暖水瓶」,內心火熱,外表要沉著,家長以平常心面對待高考,平和的心態會感染孩子,為他們適度減壓。

二、適度期望不苛求

一些家長從自己的意願出發,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要他們「一定」要考上××大學,或者希望他們考上××大學。這些期望往往使考生的頭上,使他們承受巨大的壓力,難以在考試時輕裝上陣,也就難以發揮最好水平。家長高要求,高期望,以及行動上有意無意地催逼、威脅、強迫和施加種種壓力,只能導致心理緊張和考試失利。

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家長應該消除一切強加在孩子頭上的心理壓力。做父母的對子女有期望、有要求,但不能不切實際地人為拔高。脫離了現實狀況、脫離了考生實際水平和能力的過高期望值,常常會造成事與願違、適得其反的結果。

不要在子女考試前給孩子「立軍令狀」。應多鼓勵、開導,消除考生的緊張情緒,並幫助確定合適的奮鬥目標。

三、信任鼓勵不攀比

有些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談論別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媽媽說某某學習特別勤奮,每天晚上學習到深夜」或是「聽說某某學習效率特別高,你向人家學著點」,「某某的孩子去年考到了××大學,你要得比他更好呀!」等等。這樣容易讓孩子受到精神打擊而喪失信心。

父母應該要明白,人與人是不同的,硬拿自己的孩子與人家相比,很多時候可能會把自己孩子的優勢、長處也比沒了。這讓孩子沒有了信心不說,家長也很容易心理受挫。而冷靜地與孩子分析自身的長處及缺陷,多肯定以鼓舞士氣,並讓孩子確定近期複習策略,以揚長避短,考出自己的水平,這才是我們家長最應該做的。

四、剋制情緒忌嘮叨

越是臨近高考,一些家長越覺得對孩子不放心,所以總想對孩子多叮囑幾句,諸如「十年寒窗,在此一舉」,「離高考還有xx天了」,「你看人家***……」或者是:「你可要努力抓緊啊,要是考不上大學……」,「你可要為父母爭口氣」,「你可要好好複習呀!」「我這可都是為了你好!

」等等。有些家長一說就失去了「剎車」,不管孩子現在在幹什麼,不管現在需不需要說,只管從「考試」講到「就業」,從「分數」講到「前途」,從「學業」講到「良心」……只講得孩子心煩氣躁,難以靜心。有些家長不停地督促孩子學習,施加壓力,使得學生產生牴觸情緒,容易和家長髮生矛盾。

這樣顯然是不行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父母也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們自己又何嘗不想考個好成績,一舉金榜題名,進入一所好大學呢?

所以,在短短的十幾天裡,過分「叮囑」只會對考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後果。家長不要過多地干涉考生的行為,給他們一個比較寬鬆的學習環境。

五、後勤服務要有度

孩子迎接考試,家長做好後勤保證,多關心和愛護孩子,這本身沒錯。但精神上的關心和物質上的關照都要適度。一些家長對孩子關懷備至,一會兒給孩子送杯牛奶,一會兒削個水果,這些做法形成的壓力同樣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心理,影響孩子的情緒。

六、行為自然忌反差

因為高考,有的家長總是小心翼翼,不敢大聲講話,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驚動了孩子;有的家長變得比平時更嚴厲,有的變得比平時更親切;家裡的飯菜變得更加講究、更加豐盛;媽媽請假在家,專門來服侍要高考的兒子。這一切變化,都會使孩子內心不安、緊張和無所適從。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主體的一種適應過程。

孩子在家庭環境的這種變化中,也得主動或被動地適應。這種適應過程往往引起人生理心理上的一些變化,包括精力的消耗。更何況,如果孩子不能適應或沒來得及適應,對考試就會有不良影響。

所以,家庭環境或氛圍的改變不宜太大。除了像家庭不和、夫妻吵架、搓麻打牌、賓朋不斷這種必須改變的之外,保持原樣未嘗不好。這會有利於孩子情緒穩定,精力集中。

七、保持溝通少衝突

在高考複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他們在心理上情感上都需要關愛與幫助、理解與支援。父母不經意之間的心靈慰藉往往會給考生更多的感動,也就能夠帶給他們更多的動力。父母尊重孩子,充滿愛意與期望的溝通,能給孩子信心與力量,幫助他們戰勝自己的恐懼與不自信,以積極的狀態面對壓力。

當然,保持溝通除了一份愛心和誠意之外,還需要家長動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而不露痕跡地和孩子交流。「有一次,我考的不怎麼樣,回家沒跟他們(父母)說,但是他們通過學校的公告欄知道了這件事,但是他們並沒有就這件事當面跟我問原因,而是給了我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你是我們最為驕傲的女兒!

」武漢大學的王利霞同學在回味父母的理解時對此印象深刻。不經意為孩子所作的行為,既不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也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拳拳之心。要知道,此時的強迫是無力的,講空洞的大道理也是很難奏效的,一定要靠耐心的溝通、善意的說服和方向正確的引導;家長的寬容、理解和傾聽的態度才是開啟子女心靈之門的鑰匙。

13樓:巴霞姝雍滌

高三複習應做到日清、周總、月結

高三的迎考複習階段,學習重點應放在夯實基礎知識、提高知識綜合能力上。因此,複習過程中應做到「日清」、「周總」、「月結」。

「日清」就是當天的學習任務當天完成,做到「三不」

—「不等」、「不靠」、「不拖」,嚴格按教學進度複習。晚上6點到8點是大腦記憶的高潮期,要利用睡前這一兩個小時,把當天各科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梳理一遍,看還有哪些學習任務沒有完成,趕緊利用睡前時間補上。最後合上書,回憶一天所複習的基本知識內容的重點、準點,回顧與之相關的典型例題、習題,增強記憶效果。

如果有的知識點回憶不起來,要利用第二天早晨起床後的一段時間翻看教材恢復記憶。不看書,僅通過想像就能夠回憶起來的知識,才是真正記憶牢固了的知識。

「周總」就是利用週末時間,把一週內複習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歸類整理,形成知識體系;把典型習題分類整理,力求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同時,也要把一週來落下的學習任務補上。建議同學們採取「知識強化記憶」的方法:

看著課本目錄回憶基本知識,確實想不起來的內容可以翻看課本,重新記憶。

「月結」是對自己每月學習情況的總結和反思。進入高三複習階段,大部分學校會一個月安排一次「月考」,檢測一個月的教學情況。因此,月考後,同學們要認真總結和存在的問題。

對一個月來的學習要進行「查缺補漏」,屬於反思這一個月的學習情況,找出階段學習和考試技能方面知識沒有掌握牢固的,要制定計劃,再「回頭看」;屬於考試技能技巧的要汲取教訓,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轍。考試技能技巧的培養要從平時做起,而不能僅靠考前的幾次模擬考試訓練。

根據艾賓浩斯對遺忘規律的研究,記憶的知識在一小時後遺忘56%,八小時後遺忘64%,兩天後遺忘72%,四天後遺忘速度不再有大的變化。因此,就恢復記憶來說,「當日複習」和「週末複習」非常重要。

另外,為了充分利用時間複習,建議同學們除了在學校按照學校規定的課程表複習外,自己還要制定一個合理利用課外時間的計劃表,以提高對零星時間的利用率。

總之複習階段,我們一定要督促自己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高考最後100怎麼創造奇蹟,高考最後30天,如何創造奇蹟

隔水觀望眼淚 這是一個曾經給我力量的故事,或許你可以借鑑下!預祝你金榜題名!記得最刻苦的時候是高中。我們學校是寄宿制的,但是我硬是讓老爸搞到了回家睡覺的證明。晚上9點四十下課,在家裡看書到11點。早上六點半老爸給我送到學校,在我老爸的摩托車後面看手抄版的英語單詞或者筆記。一路看過去。12點中午午睡,...

距離高考還有100天能提高多少分

您好。如果平時是五百分的話,最後的一百天如果每天都努力學,基本上不放鬆自己,堅持堅持能考六百二十分左右。您好,這個看你的基礎 學習方法。如果你的底子不差,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且能在這100天內持之以恆地學習,高考時成為一匹黑馬沒有問題。最多見過一模和高考差300多分的。總而言之,只要你想,就有實現...

求離高考最後100天的學習方法,高考前100天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秉燭求學 首先,要學會聽課 1 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 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 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 聽 的旁觀者,而是 聽 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 回答問題的好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