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兩,三歲孩子的叛逆期,孩子2至3歲的叛逆期,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對待?

時間 2022-01-09 16:15:04

1樓:cissy育兒思考

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適合所有的孩子, 在看了大量的育兒書籍後,那些教育上的技巧在剛開始被建立,後來又逐漸被推翻,比如在《超級育兒師》系列節目被頻繁用到的"time out"(愛的暫停)方法曾經紅極一時,後來又出現大量的理論和例項去推翻這種做法,因為有這種經歷的孩子為了避免失去爸爸媽媽的愛而唯命是從,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孩子也不會特別顧及周圍的環境和氛圍,更不會考慮。

有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我不體罰孩子,但孩子做的不好我會懲罰他。也許這種方式避免教孩子"打,擊,踢",但是我們在給孩子傳授"製造痛苦是運用力量的合理手段",其結果是同等程度地削弱孩子的同情心和社會公益心。

還有"輕懲罰"的版本-"自然後果",這時法國思想家盧梭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主張讓孩子通過體驗過失的不良後果去認識錯誤、吸取教訓,學會服從"自然法則",自行改正。這種教育方式我在開始接受的時候也非常贊同,但是讀到書中提到"當你袖手旁觀,對孩子的困境坐視不理時,孩子就會產生雙重失望感,在失望自己做錯事的同時,也會對你看起來漠不關心,沒能出手幫助自己阻止意外發生的行為更加失望"後,也改變了對自然後果的看法,就像在《遊戲力2》作者說的那樣,在孩子遇到焦慮時,我們要學會輕推

在瞭解到這些之後,我對心理學家berlyne 所說的這句話越來越感同身受:"每多獲取一分資訊,就會讓我們對未來的複雜、沮喪或無助多一分保障。"

我們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用這種長遠眼光去看待現在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更有意義。書中提到的建議,坦白來說,不是更簡單,而是更難,確認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比僅僅愛他們更難;針對孩子複雜的身心因素做出反應,比僅僅關注他們的行為更難;試著與他們共同解決問題,向他們解釋正確處事的理由要比用"胡蘿蔔加大棒"去控制他們更難。

"並肩作戰"要求我們做的要比"實施手段"更多。

但再難,也值得我們去嘗試。

從深遠意義上來說,選擇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是在截然不同的人性觀之間做選擇。相比我們對孩子有何感受,孩子如何經歷這些感受以及如何看待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才更重要。

有個簡單有力的原則在我們面對孩子的教育上會有指導意義:我剛才對孩子的所做所為,是否可能與我的需要、我的恐懼和我的成長經歷有關,而無關他們的真正興趣和需要?

比如你的孩子因為想要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別的小朋友不願意分享,你的孩子急了,上前就推了他一下,結果把他推到了,那個小朋友很委屈哇哇大哭,面對這樣的情況,怎麼辦?

大部分家長會因為自己家孩子把別人家孩子弄哭了,自己孩子還推了別的孩子一把,都會覺得不好意思,會馬上拉著孩子跟別人的孩子道歉,如果孩子不願意道歉,大部分家長也會礙於面子,強迫孩子跟別人家小朋友道歉,殊不知強迫性道歉只會訓練孩子心口不一,為以後說謊也埋下了伏筆。

2樓:傅行雲時代

第一步,講道理,三遍。當孩子要做一件事情或者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跟他慢慢說,如果他不聽,說三遍,第三遍的時候,告訴他,「媽媽生氣了,如果你再不聽話,媽媽可能就會打手手了」。這是第一步,無論什麼事情,大人先不要生氣,平心靜氣很重要,首先講道理,古人云,先禮後兵。

第二步,孩子仍舊不聽,仍然只願意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我會打一下手。這個時候不管孩子有沒有被打痛覺得被打了,就會大哭。此步的作用是說出就要做到,不管獎勵還是懲罰,都不能失信。

第三步,如果是一個比較嚴重的事情,我會讓他在一個房間裡哭大概5到10分鐘,等他平靜下,我也平靜下心情。如果事情不是那麼嚴重的話,我就直接進行第四步。這是一個孩子和大人的冷靜期

第四步把她抱過來,告訴他剛才做的不對的地方。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告訴他,媽媽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

比如剛才打你是不對的。這一步的作用主要是共情,告訴他錯誤大家都會犯,媽媽也會犯,犯錯不是大問題。此步的作用主要是擔心孩子以後怕犯錯而養成畏手畏腳的毛病。

第五步,大家相互認錯。孩子和父母都認錯,孩子對犯的錯誤認錯,媽媽對打他這件事情認錯,告訴他以後媽媽不打了,只要你不再犯類似的錯誤。看吧,媽媽犯錯也會認錯,改正了一樣是好媽媽是吧?

第六步,示愛。告訴她,媽媽仍舊愛他,媽媽非常喜歡她,媽媽非常愛她,爸爸也是。犯錯誤的寶寶媽媽也喜歡,只是有些規矩我們要遵守。

孩子2至3歲的叛逆期,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對待?

3樓:古今流浪兒

作為將來學前教育中的教育者,我需要對學前兒童有足夠的瞭解,將來為人妻為人母的我,更需要懂得孩子該如何教育,現在我試以一位母親的身份來討論孩子2~3歲的叛逆期,該如何對待。生活就如一盞茶需要慢慢品,教育孩子就如一本書需要慢慢讀,讀得透徹才會於己於人受益一生。

4樓:zjjjjj雙魚

個人覺得,如果孩子在叛逆期時,父母就應該更加的尊重她個人的意願和想法,不要去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她的身上。

5樓:皇曉馬

這個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情緒的不穩定的情況,對於苦惱的孩子,要多一份耐心與寬容,同時,鼓勵孩子與他人之間進行很好的合作。

6樓:記得可樂加冰喲

作為父母首先應該要有耐心,其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循循漸進,不能過於急躁,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7樓:做個愛吃的瘦子

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直接用言語,或者是用自己的威嚴就可以治得了他,因為2到3歲,他根本就不算叛逆,他是孩子的一些毛病表露出來的情況。

如何正確對待2~4歲孩子的叛逆期?

8樓:木蓮媽媽

孩子的成長必然會經歷叛逆期,家長們對於孩子叛逆期的態度,幾乎決定了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經常能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越大越調皮,到了兩歲還不打他能給你把屋頂掀了。

還有家長說,孩子到了兩歲左右能動手的年紀,很自然就學會了打人,當媽的天天伺候這個小祖宗,還要時不時被打,委屈啊!,這孩子不打能行?

有些朋友也會聽到很多朋友說: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熊孩子又犯熊?打一頓就好。

可是,家長們,2-4歲的孩子真的最好不要打

2-4歲是孩子最初的一個叛逆期

事實上,孩子十八歲之前有三個叛逆期,2-4歲,7-9歲,以及12-18歲,可以說孩子成年之前,至少有十年都處在叛逆期。

而第一個叛逆期幾乎可以說是奠定了孩子性格的基礎,這個階段若讓孩子靠打罵度過,對孩子未來的影響真的會很大。

2-4歲的孩子常常被打罵會有什麼影響1、孩子越打越自卑

叛逆期經常被打的孩子,對於家長的打罵會形成條件反射式的害怕,看起來是孩子變乖了,其實是孩子在本能性的逃避,孩子在打罵過程中慢慢知道怎麼做不會被打,怎麼做能夠規避被打,越長大就越害怕捱打,就算做錯了事也不敢告訴家長,不敢尋求幫助。

其他的小朋友一旦稍微比孩子強勢一點,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害怕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害怕就會變成諂媚式的心態。

孩子在面對其他人時,很自然的就會認為自己矮人一頭,不敢說話,不敢行動,被欺負了也不敢還手,默默忍著,自己記著,沒機會報復就得過且過,回家也不敢告訴家長自己受了欺負,他會覺得就算告訴家長了捱打的也是自己。

日積月累,孩子的自卑心理會越來越嚴重,長大後更會因自卑限制發展。

2、孩子越打越調皮

有些孩子,天性相對開朗,也比較強硬,在叛逆期的調皮,相比性格文靜的孩子表現得更加過分,這類孩子的家長很容易就被氣的暴跳如雷,然後採取「打一頓就好」策略,卻不知,這類孩子越打越跟你對著幹,你越打他,他越覺得自己沒做錯,過分的甚至會跟家長對著打。

於是憤怒的家長更是發了狠,不把這孩子打服不停手。

等到最後孩子明白,認個錯就不捱打了,或者不反抗就不捱打了,孩子今後也會採取類似的應對措施,但是等到家長不打時,孩子該怎麼調皮還是怎麼調皮,就像很多網友說的:「對不起,下次還這麼做」。

3、孩子越打越沉默

很多孩子對於家長的打罵是有認知的,尤其是叛逆期孩子,更敏感。

孩子做錯了事,或者調皮的過了頭,讓家長氣急,抬手就是一巴掌。

孩子心裡不服氣,表面上站在那安安靜靜的被家長打,讓家長不忍心繼續,心裡卻是在奇怪,為什麼家長要打自己,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我就是想那樣做,就是想那樣玩一下,為什麼要打我等等很多想法。

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理解,孩子對家長的行為更難以理解,可是家長一旦對孩子採取先打再問話的策略,孩子更加不可能積極的與家長溝通,更加不可能告訴家長自己這麼做的原因以及自己真實想法,甚至心底還會產生更叛逆的情緒。

長期積累,得不到家長理解,覺得自己做什麼都錯的孩子,會變得更加沉默,本來說話就不怎麼熟練的小孩子,更加不願意開口。

這時很多家長就要問了,叛逆期的孩子一旦調皮起來,不打他,要怎麼管?總不能完全放任,讓他瞎鬧吧?那怕是要把家都給造沒了。

其實,對於2-4歲的孩子,家長們可以採取這樣的策略應對

一、提前溝通,限定規則

家長們總是會覺得孩子太小,不懂時間多久,可能覺得跟孩子溝通時間、規則有點說不通,因為孩子根本不明白一分鐘是個什麼樣的概念,但是家長可以這樣做來讓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1、規定好孩子每天的作息時間,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是外出玩耍的時間,什麼時候是在家玩耍的時間,什麼時候應該洗澡,什麼時候應該睡覺。

為孩子每天必須要做的事分配好時間段,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將時間觀念融入孩子的生物鐘,這一點需要家長們一起陪著孩子作息,如讓孩子睡覺,家長也需要關掉家裡所有的燈、手機、電腦等,這樣對於孩子的作息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家長準備帶孩子出門玩、陪孩子做遊戲等等,可以提前先與孩子商量好,規定好外出的時間,到時間一定要回家,超出時間會有什麼樣的懲罰。

如晚回家不能玩某樣玩具,晚回家多久就少玩多久玩具等等,回到家裡家長也一定要嚴格按照自己定的時間來執行,時刻提醒孩子,你在外面多玩了多久,你現在要少玩多久。

等到需要吃飯、睡覺等時間,嚴格按照規則執行,讓孩子心裡有一個對等的時間觀念。

二、孩子哭鬧,先安撫,後溝通

孩子對於小動物的喜愛是一種天性,這一方法基本能起作用。

2、孩子走極端,滿地打滾或怎麼轉移注意力都起不到作用時,家長基本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措施,讓孩子自己哭一會兒,等到孩子自己意識到家長不會再理自己了,哭不起作用了的時候,自己就會被其他東西吸引注意力,停止哭泣。

但這種辦法不推薦家長經常使用,這樣對孩子的內心其實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害,家長們要牢記,轉移注意力、排除掉孩子是真的難受或有其他情況之後,才能採取這種辦法,儘可能將對孩子的傷害減到最小。

三、尊重孩子,引導孩子

叛逆期其實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獲得認可,希望通過物品的接觸判斷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希望自己可以有自主權利,家長們要注意尊重孩子,適當的引導孩子,這樣做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1、當孩子試圖自己動手時,不要一味的阻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行動,儘可能給孩子充分證明自己的機會。

2、當孩子不願意將自己手中的物品(零食、玩具等)與他人分享時,可以鼓勵孩子分享,但是不要強制,讓孩子自己判斷,自己決定是否要分享。

3、當孩子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表現自己的存在感時,或哭鬧時,採取前面提過的方式安撫孩子,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孩子2-4歲的叛逆期是極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家長們需要用最大的耐心去應對孩子的每一個舉動,要知道,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耐心只有更多,沒有最多,實在是耐心耗盡了,就到避著孩子的地方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再面對孩,彆著急發火。

如何應對十二三歲孩子的叛逆期,怎樣面對孩子13歲叛逆期

靜心閣 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需要多關注他的心理髮展,只要不要太出格,就不要發生比較激烈的對抗,不過我哥的孩子也是進入叛逆期了,跟父母的關係都比較緊張起來,上個月他送到一個心理輔導機構去了,還挺好的,起碼親子關係比較好一點了,好像叫什麼婦女兒童服務中心,你有需要的話,可以上網查一下,在惠州麥地那邊的。 ...

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叛逆時的情緒波動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兒,說明孩子正在有自己的想法,不只是一味地聽從家長的話,那麼在這一時期,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呢?第一,積極與孩子溝通 首先要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可以選擇在吃飯或者孩子每天完成作業休息時與孩子進行溝通,要...

如何應對叛逆的孩子?如何對待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應對方法。1 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他。孩子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往往是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的時候,如果家長動不動就對他們進行一番說教,孩子不但不會聽,反而會往家長所希望的反方向走。家長當然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教育也要選對方式,選對時間,家長不要帶著惡劣的情緒去批評他們,家長要冷靜,語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