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明禮儀的古文詩詞,關於「文明禮儀」的詩句有哪些?

時間 2022-02-19 09:45:03

1樓:hd凱

①不學禮,無以立。

②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③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④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關於「文明禮儀」的詩句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1、《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代·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2、《絕句》

宋代·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飢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飢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3、《禮記·經解》

商朝·荀子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晒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4、《孟子.離婁下》

春秋·孟子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君子把仁儲存在心裡,把禮儲存在心裡。仁人愛人,有禮的人尊敬人。愛人的人,別人就一直愛他;尊敬人的人,別人就一直尊敬他。

5、《禮記.曲禮上》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譯文:禮崇尚往來。施人恩惠卻收不到回報,是不合禮的;別人施恩惠於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

3樓:代云溪貢媚

1、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

2、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3、禮貌和文明是我們共處的金鑰匙。

4、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將更加進步。

5、關心學校,我們的職責;愛護學校,我們的義務;熱愛學校,我們的心聲。

6、學校是學習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集體,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8、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9、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10、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汙漬,淨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11、高高興興做遊戲,和和氣氣在一起。不打不鬧不追逐,安全二字不忘記。

12、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13、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塊汙漬,淨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4樓:陸航雙子

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

1、《經》

唐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譯文:漢代學術之風盛行,朝廷大義當道。五千個人都能闡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講好禮儀。

學士們身穿各色衣服,籠子裡裝滿了**,大家也不理睬。誰的學識最淵博呢?大家一起來吟詩作對。

2、《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 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3、《絕句》

宋 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飢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飢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4、《禮記·經解》

商朝 荀子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晒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5、《絕句》

宋 王大烈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

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譯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溫習一遍舊時的禮儀,郎君又寫下了玉麟兒這樣的佳作。耐心地從頭看完,確實讓人讚歎不已。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文明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文明禮儀。實際上文明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文明禮儀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文明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文明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的古詩有哪些

5樓:小飛蛾飛太高

李白的「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白居易的「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蘇軾的「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另外,也有些古文是描寫文明禮儀的,比如說:

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

6樓:碧蓮盛曹醫生

還是有很多的,具體如下:

李白的「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白居易的「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蘇軾的「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另外,也有些古文是描寫文明禮儀的,比如說:

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

張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7樓:著迷

額小孩子,蠱汗("▔㉨▔)汗

8樓:陸航雙子

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

1、《經》

唐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譯文:漢代學術之風盛行,朝廷大義當道。五千個人都能闡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講好禮儀。

學士們身穿各色衣服,籠子裡裝滿了**,大家也不理睬。誰的學識最淵博呢?大家一起來吟詩作對。

2、《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 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3、《絕句》

宋 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飢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飢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4、《禮記·經解》

商朝 荀子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晒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5、《絕句》

宋 王大烈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

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譯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溫習一遍舊時的禮儀,郎君又寫下了玉麟兒這樣的佳作。耐心地從頭看完,確實讓人讚歎不已。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文明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文明禮儀。實際上文明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文明禮儀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文明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文明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文明禮儀。

9樓:灰色代言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誰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關於文明禮儀的古詩有哪些?

10樓:楓橋映月夜泊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君子憂道不憂貧。

3、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4、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5、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7、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9、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10、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11、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

11樓:閻晨漫漾漾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2樓:陸航雙子

1、《經》

唐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譯文:漢代學術之風盛行,朝廷大義當道。五千個人都能闡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講好禮儀。

學士們身穿各色衣服,籠子裡裝滿了**,大家也不理睬。誰的學識最淵博呢?大家一起來吟詩作對。

2、《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 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3、《絕句》

宋 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飢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飢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4、《禮記·經解》

商朝 荀子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晒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5、《絕句》

宋 王大烈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

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譯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溫習一遍舊時的禮儀,郎君又寫下了玉麟兒這樣的佳作。耐心地從頭看完,確實讓人讚歎不已。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文明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文明禮儀。實際上文明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文明禮儀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文明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文明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文明禮儀。

關於文明禮儀的,關於文明禮儀的資料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 禮儀之邦 孔夫子曾說過 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 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總書記提出了 以德治國 ...

有關文明禮儀的 辦小報用 有關文明禮儀的資料 辦小報用

注重我們的禮儀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 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 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 禮儀之邦 講文明 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 展示民族精...

關於文明禮儀的事例(以上),關於文明禮儀的事例(50字以上)

福特的故事 美國有個 福特公司 福特是一個人,他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面幾個人面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彎腰撿了起來,發現是一張漬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