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談教育,我想問的是,到底家長要如何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因為這不是學校和老師能完成的

時間 2022-07-28 23:35:07

1樓: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有幾點可以參考注意:

"1.攀比行為。與其和其他的孩子攀比,不如幫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標籤行為。孩子本不是粗心,但家長卻在他面前反覆強調""怎麼這麼粗心"",給孩子貼上了標籤,長此下去,孩子自然會變得如家長所說。

3.刀子嘴豆腐心。對於孩子,家長要多關心,但要減少壓力,管教孩子的時候,儘量採用溫和的語言,避免在憤怒或者失望的情緒下對自己的孩子發洩。"

2樓:包工頭想出國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成功,而孩子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孩子的品格和道德教育得好與壞,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很多中國家長愛孩子無度,這樣的愛很容易變成寵愛和愛,就像給花施肥過度,反而會把花給害了。家長都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但即便把所有的一切——生命、財富、地位全部給孩子,孩子也未必會獲得終身的幸福。

只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成功的人,教會孩子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學會享受達到目標以後的幸福感和滿足

感,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俞敏洪《換個角度做父母》

3樓:匿名使用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我一身正氣,+對小孩鼓勵)+愛心=ok!!!

孩子以鼓勵為主,要有耐心,和他(她)們是朋友。

如何做一個懂教育的家長

4樓:匿名使用者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理念應該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的理念。

(1)由「以智育人」觀念向「以德育人」觀念轉變。作為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而忽視孩子的德育,是非常不可取的。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是家長對孩子教育成功的所在。

(2)由「家長制」觀念向「民主制」觀念轉變。家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加信任家長,願意與家長溝通,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家長,與家長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3)由「經驗型」觀念向「科學型」觀念轉變。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只依賴自己的經驗,要有科學的育人觀、成才觀、發展觀,家長要善於從多種途徑獲得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思想上正確了,才能在行動上正確地面對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才的關鍵之一。所謂「良好」,並不是指家庭有多富有,而是指家長為子女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長應當從自己做起,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1)建立溫馨、和諧、親切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首先,要搞好夫妻關係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其次,處理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家長在生活作息方面的一些習慣,往往會成為了孩子的習慣。因此,家長要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做到生活有規律。

家長首先要做到按時起床、睡眠,科學地分配一天的學習、作息時間,完成各自分擔的家務。其次,注意培養孩子按時入睡的習慣。要培養孩子按時起床的習慣,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喚醒的。

(3)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情趣。家庭中的文化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薰陶作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熱愛科學、愛好文藝、參加體育活動、注重文化修養和語言文明等。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教育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才能獲得孩子的信賴和尊重,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建立友好的親子溝通關係。家長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溫暖、關心,更重要的是感到被尊重和被欣賞。平等尊重、換位思考、積極傾聽、友善關注是開啟孩子心扉、構建親子溝通橋樑的重要基石。

4、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學會做人。如果人做不好,學問也很難做好,事業成功就無從談起。

一些孩子人格上有缺陷,比如心理問題突出,厭學情緒嚴重,自主意識淡薄,抗挫耐力脆弱,道德品質低下,罪錯比率上升等,就是家長不注重人格教育的結果。

5樓:家教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個性、品德、愛好、才能等。但很多家長都說這個「老師」太難當,教育孩子不容易!

做一個稱職的家長確實不容易。但是不是就真的不能改善這種狀況呢?做一個好家長有沒有捷徑可走呢?

捷徑或許沒有,但規律還是有的。 正確的做法是: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建立友好的親子溝通關係,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只有遵循這四原則,才可能成為一個「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長。這也是本書的宗旨和主要內容。 原則一: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現在大多數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但他們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卻不到位,往往是熱情有餘、急功近利,結果卻事與願違、事倍功半,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滯後,甚至有些教育理念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律,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理念應該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的理念。下面的一些教育理念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和借鑑。

由「以智育人」觀念向「以德育人」觀念轉變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長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重視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無論孩子喜不喜歡,一律強求、逼迫孩子就範。家長捨得精力、財力和物力,買大量的輔導書,報大量的補習班,搞得孩子精疲力竭。相對比,家長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肯在德育方面花費心思和時間。

例如,有不少名牌大學的學生做出了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事情,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向黑熊潑硫酸,虐貓事件,馬家爵**地殺害同學等,給人們留下的思考是很深刻的。作為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而忽視孩子的德育,是非常不可取的。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是家長對孩子教育成功的所在。

由「家長制」觀念向「民主制」觀念轉變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喜歡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對待孩子多訓斥、說教,少傾聽、溝通,對孩子的辯解一概置之不理,扼殺孩子的申辯權利。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家長的威嚴固然重要,但家長的威嚴並不是要讓孩子事事都得聽從家長的,對家長要絕對服從,而是要在平等交往的基礎上,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尊重、信賴的情感。家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加信任家長,願意與家長溝通,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家長,與家長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由「經驗型」觀念向「科學型」觀念轉變 有一種說法值得家長們警惕——「現在做什麼工作都要考證上崗,而唯獨做父母不需要考證。」這說明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只是憑藉經驗教育子女。有些經驗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但也有很多經驗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

例如在對孩子性知識的教育方面,中國的父母要麼是避而不談,要麼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地打發孩子的問題;還有的父母編了一些謊言來搪塞孩子,說孩子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等等。這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對性知識的瞭解產生神祕感,或者是誤入歧途。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只依賴自己的經驗,要有科學的育人觀、成才觀、發展觀,家長要善於從多種途徑獲得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思想上正確了,才能在行動上正確地面對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原則二: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才的關鍵之一。所謂「良好」,並不是指家庭有多富有,而是指家長為子女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但在現實中,不少家長對此不太重視,或者不知道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致使不少的孩子生活在很差的家庭環境中。例如,有的家長對孩子動不動就又打又罵,有的家長彼此之間髒話不斷,有的家長霸道蠻橫,不孝敬老人,等等。所有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家長應當從自己做起,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建立溫馨、和諧、親切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

首先,要搞好夫妻關係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父母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體諒、相互愛護。有經驗的父母都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發生爭吵時儘量避開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儘量不帶回家中。

其次,處理好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父母要尊重孩子,儘量不板面孔,不隨意呵斥、打罵孩子。父母還要信任孩子,這是保持相互友愛的必要條件。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不僅愛他的家人,而且愛周圍的人,愛老師、愛小夥伴,這就為他健康成長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家長在生活作息方面的一些習慣,往往會成為了孩子的習慣。因此,家長要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做到生活有規律。

家長首先要做到按時起床、睡眠,科學地分配一天的學習、作息時間,完成各自分擔的家務。其次,注意培養孩子按時入睡的習慣。要培養孩子按時起床的習慣,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喚醒的。

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情趣 家庭中的文化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薰陶作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熱愛科學、愛好文藝、參加體育活動、注重文化修養和語言文明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說謊話,偷東西,愛罵人等,這些不良的習慣往往來自家長的感染你一再要求孩子不要說髒話,你卻在平時滿口髒話;你頻繁地要求孩子有時間就多讀書少看電視,而你自己一有時間就看電視或打麻將;你千叮嚀萬囑咐地要求孩子要誠實守信,而你自己卻經常不守信用……怎麼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呢?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言傳,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教育孩子,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獲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是教育專業的學生。老師叫我們每個人都上講臺發言三分鐘。明天

手機使用者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 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 保羅之口,話語中的 你 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傑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裡環境骯髒 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

上天對每個人是公平的嗎,上天對每個人都公平嗎

央央烅坅 我覺得是的,上天創造每個人都有他的用意,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小飛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得到的和你失去的是成正比的。有些人經常會感嘆,上天對我如此不公,讓我失去了那麼多。其實也不盡然,人們總是會認為,我得到是理所當然的,我失去就是吃了一個大虧。所以,很多人雖然得到了很多,但還是總是抱怨...

為什麼要選擇忙碌的生活,為什麼,每個人都在忙碌的生活?

斜陽紫煙 應該說,不是選擇了忙碌的生活。而是生活需要忙碌。當有房租要交,貸款要還,老人要養,孩子上學。就不可能有閒的生活。忙碌更多是生活所迫。 因為忙碌是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 奔波是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 疲憊是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充實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的生活,其實只是身體上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