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大學生活,如何看待大學的生活?

時間 2023-07-25 20:57:51

1樓:是yu也是

<>1.難以走出舒適圈。

關於大學生狀態的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只有40%的人有自主學習的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大部分大學生大學生活處於相對舒適狀態。的確,大學是夢開始的地方,對於願意走出舒適的40%的大學生來說,夢的實現依靠努力學習;相對舒適的30%,站在走出舒適與沉浸舒適的邊緣觀望;而對於剩下的30%,只能依靠白日做夢。而這種舒適則限制大部分人的大學生涯,成為當代大學生面臨的最大挑戰。

對於上課,選擇一種“佛系”的生活態度,但這裡的佛系並不是順其自然,而是刻意的擺爛。比如,阿立上每節課都踩點到,甚至有的時候在點完名之後匆匆衝進教室,找一個老師看不到的座位落座,然後就熟練的開啟手機,或是戴上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世隔絕,杜絕聽課,杜絕交流。

對於生活,衣服必須堆到一定程度再洗,而且必須用洗衣機,如果排不到,甚至可以將衣物放在洗衣房,等到回憶起來,發現自己沒衣服穿了,再匆匆的去排隊洗衣,洗完就聽之任之,往往過了幾天,才想起來自己還有衣物在洗衣房,再去拿回來晾曬。

2.不重視體育鍛煉。

對於體育鍛煉,在大學選體育課前就向學長學姐請教,哪位老師的課很少點名,自由鍛鍊時間佔比大,然後每次上課做完準備活動,就直接溜回宿舍,無論是打遊戲或是補作業,總之跟體育沾邊的事情在體育課上都不幹。等到體測,面對岌岌可危的體測成績,又痛心疾首,抱怨自己為什麼沒有好好參與鍛鍊,讓及格都成為奢侈,讓良好的身體素質成為奢望。<>

3.隨波逐流的羊群心理。

參加活動,參加組織,必須問舍友,同學,如果沒有人和自己一起,就也不打算去,甚至放棄一個自己很喜歡的組織,但是別人不一樣,當舍友同學都進入了自己心儀的組織,你卻發現你自己什麼都沒參加,什麼都沒進,當舍友出去參加活動的時候,你便搖身一變,變成了孤獨的“守舍人”。接下來便又是熟悉的自怨自艾環節,指責自己為什麼要盲目從眾,可是事已至此,各大社團組織都已經招滿了,你只能去一些質量不高人員短缺的社團,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2樓:飯盒狂神

無論你的大學如何度過,不要瞎說大實話:當覺皇、打遊戲、談戀愛,日子過得昏天黑地,學業搞得一塌糊塗;或是抱怨學校太差,課程陳舊,老師不行……

人永遠有選擇的權利,即便上了一所爛學校,你也可以選擇大學生活如何度過。面試官最關注的是你的勝任能力,時敘述的重點是:一,你在大學“學到了什麼”;二,你在大學“會做了什麼”。

的兩個要點。

一,學到了什麼。

通過對學校和專業的介紹,從入學到畢業你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你的收穫和成長,讓面試官瞭解你大學期間到底學到了什麼。注意,聽過課不代表學會了,學了什麼和學到了什麼區別很大,可著重說下你擅長的專業課以及你的學習經歷。

學到了什麼,是學習意識和思維模式的問題,這是展示你所具備的職業技能。

二,會做了什麼。

大學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學做人。在此期間,通過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你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積累了什麼樣的工作技能?

具備了什麼樣的職場經驗?其實換一個角度來說,這個面試問題也是體現你的個人能力、突顯個人優勢的好時機。

會做了什麼,是職業心態和綜合素質的體現,這是展示你所具備的職業素養。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出題者的意圖,面試官通過這樣的問題,想看到的是你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而不是你的抱怨和後悔。

另一個大學生的典型面試問題:“為什麼不從事本專業的工作?”

職場新人的穩定性是個大問題,你要表達:自己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而不是臨時起意的想法。如果一出發就錯了,將錯就錯只會錯上加錯,放棄本專業所學是一個艱難但堅定的選擇,對於選擇應聘的職業是一個想法成熟的決定。

如何看待大學的生活?

3樓:擁有八億的千千

大學生活首先應該是精彩的,豐富的,開闊你的視野和人脈的。

大學是個多元包容,自由度高的舞臺。它不再像高中生活那樣被死板教條主義束縛,而是允許你的奇裝異服,期待你的創新創造,鼓勵你的前進潛能。所以,在大學,我儘可能認識更優秀的人,從更有深度有學識的前輩身上學習汲取專業知識,人生經驗之類的。

大學也是發揚你的個性與魅力的劇場。琳琅滿目的社團,發展能力和社交的學生會,多才豐富的展示特長愛好的校園活動,不會是每個同學加入,但總有人能找到他們的長處從而發揚展示出來。

其次,大學也應該是你培養專業能力的地方。大學是學生銜接社會的重要階段,我們想要在就業時掌握主動權,就必須看準下手,早早認識到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並將這門本領做到極致,做到非他人能及。

至於談戀愛、培養興趣愛好、旅遊逛街在大學也是屢見不鮮的。但一定要平衡好這些和學習的時間,不然四年過去會發現自己,腹中空空沒有那得出手的能力,那麼出了象牙塔也就無處可去了。

4樓:蛋仔仔

德國哲學家在談及大學觀念時,明確地強調這一點。他說:“大學應始終貫穿這一思想觀念:

即大學生應是獨立自主、把握自己命運的 人。他們有選擇地去聽課、聆聽不同的看法、事實和建議,為的是自己將來去檢驗和決定。真正的大學生能主動地替自己訂下學習目標、善於開動腦筋,並且知道工作意識著什麼……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召喚成為最偉大的人。

由此觀之,大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步入這個環境的大學生,理當樹立一個全新的意識:即獨立自主,自己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再也不能依賴於“事事有人管”的環境,要變“有人管”為“自己管”。

5樓:曬太陽的番茄醬

大學生活應該做的事情。

1. 學會獨立生活。

2. 儘可能的探索世界。

3. 遇見學習的夥伴。

4. 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

5. 擁有面對未知的勇氣。

反過來說,也有幾件事情是我到現在一直後悔的,如果時間可以重來,這幾件事情我一定會回去提醒當時的自己。我也把它們列進去大學應該做的事情裡面:

6. 重新定義「學習」

學習的型態,不只有在教室裡聽老師上課,讀書考試。你還可以多聽業界講者的講座、申請實習、打工… 從實作裡面得到的,往往會比單純用聽的還多。所以,讀書考試不等於學習,你可以不喜歡考試,但一定要喜歡學習。

7. 尋找自己的天賦熱情在**。

雖然我知道英文是我的優勢,可是語言其實只是工具,工具要拿來用,才能發揮效果。可是我並不知道要把英文用在**?做哪些事情會讓我很開心,樂此不疲?

6樓:黑6麒9麟

大學,作為純粹學習的初高中校園和競爭激烈的社會之間的過度,是一個讓我們充分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展現自我的舞臺。

大學是我們進入社會前最後可以專心學習的地方,也是步入社會前充實自己的絕佳平臺。因此,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之中,既應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有應抓住一些機會提高自身能力、培養自身內在修養。

大學是完善自我品格,個性思想逐漸成熟的最佳時光。對於大學,首先是以學習為重,不光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思考的方式,認識事物的方式,學習的方法。

7樓:北月

大學畢竟和高中不一樣。大學裡 的同學。

都來自全國各地,性情愛好各不一。

樣,相處時候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

備。擺正心態,用一個簡單的心態去面。

對未來的大學生活。

你們怎麼看待大學生活

盛瀅鎖琳瑜 看現今的社會有很多大學生出來工作,很難找到一份好的職業 成績好就是讀書好 讀書好的人不一定有出息,讀不好書的不一定沒出息 讀書好但出到社會沒出息的人是因為他們讀讀讀,一味地死讀書,他們缺乏的是靈活地學與實踐 只能說他們是 考試狀元 我們不能否定筆試的重要,但我們仔細想想單憑筆試就能測出一...

怎麼看待大學生的生活?如何看待大學生的生活?

在大學裡做乙個對自己負責的人。了解並運用自己內在的力量和潛能,找到自己真正擅長的方面努力去發展,找到自己不擅長的方面,也就是自己的短板,盡量去克服。比如在學習上,對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學科,爭取拿到最好的水平,因為這將來會幫助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擅長或者不喜歡的學科,也不能放棄,要保證及格,因為...

大學生活的利與弊,如何看待大學的生活?

利 1.在大學裡我們可以盡情的釋放自己,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違法 以前的任何的你放棄的興趣,都可以撿起來。你可以去旅行,你可以彈吉他,你可以學習程式設計,不會再有人來看管你。2.你可以在大學裡盡情得感受社會的冷暖,你會在這裡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們可以在大學裡一起暢談人生理想。弊 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