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個人的成就並非取決於大學的學習成績,也不在於嬰幼兒時期的智商,而與其成長過程的性格形成有更大的關係。完全憑藉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並不能保證乙個人一生的成功。一位名人曾經說過 :
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一種超乎書本之外的,只有通過細心觀察體會才能獲得的處世智慧。」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就是這個道理。
大學教育的確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知識水平,但這種知識常常是理論性的,並且其獲得常常是以犧牲人的活力和個人意志為代價的。有時候,書本教育反而會阻礙個人的實際能力和心智的發展,使人自身的潛能被扼殺。之所以主張全面系統的教育,在於這種教育能使人變得更富有方向感,以至於仿旦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境都能應付自如。
將大學教育僅僅當成獲得工作的一種途徑,這是一種低階、淺薄的職業觀和教育觀,它沒有考慮到教育對人人性格發展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到學習經歷對乙個人成長過程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教育意味著一種投資,一種個人力量的投資。年輕人從這種投資中獲得一種人生力量--一種知識創造的力量。
這種力量包含兩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評叛大學教育是否有必要的標準就在於,是否獲得了這種力量,或者說是否獲得了這種能力。
思考問題的能力是任何成功者都必須具備的。我曾經詢問過美國一些大公司人力資源主管,他們最希望找到怎樣的人才,或者說在眾多應聘者中間最難發現什麼樣的人才,絕大多數人都是:具有正確的思考能力的人。
大學最獨特的功能在於,通過教育和輔導,開發受教育者的思維能力,它使年禪拆輕人變得善於思考而且思維開闊,同時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學識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服務。對於年輕人來說,大學教育實現了從乙個自我到另乙個自我的轉變,就這一觀點,羅斯金曾發表過乙個著名的評論:「賀大棗教育並不意味著教人們知識他們原本不知道的東西,而是要教導人們去做他們原本不會做的事。」
2樓:冬夏
3、學習基礎知識,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如同蓋大樓要先打好地基。但僅僅守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敬攔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能夠運用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知識才有意義。所以說,知識學習是出發點,而能力提高是歸宿。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才能抓好知識學習與能力提高呢?
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在充滿樂趣的情境中學習,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在教學的實施上,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徹底改變「教師說、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形式團稿褲,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使學生變得有生氣、有活力、有能力。
最後,在教學實施的具體操作上,應該「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當然,應用資訊科技絕不是改進教學的唯一方法。要使塌簡教學更加豐富多彩,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簡述高校的基本教學原則
3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教學原則是依據已發現的教學規律和一定的型派銷教育目的,卜遊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對高等教育而言,是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羨拿原則;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統一的原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大學教學理念
4樓:小馬哥
1.蔡元培:大學要純粹研究學問。
1918年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長的第三年,他正式提出了「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的理念。在蔡元培的眼裡,學生們上大學就是該鑽研學問,而不該把學校僅僅看成是拿畢業證的地方,更不能把大學看成是賣知識的地方。
他批評的兩種傾向恰恰正是我們時代的問題,應試教育的思路在大學依然很普遍,很多學生與家長仍然過分看重成績,而忽視了學問本身;或者把學習知識當成了根本任務,卻不明白知識不過是表面的東西,還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內化為自己的學問。
學習的時候專注一點,結果絕不會差;相反,學習的時候若是夾雜著太多功利的目的,往往最後什麼都不好,就像一名手術檯上的醫生是絕不會邊做手術邊算錢的。真要那樣做,不說錢沒有了,自身也難保。
2.陶行知: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是鄉村教育實踐的先驅,他的這一教育理念卻可以貫穿大學四年始終。傳統的教育學習方式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與記,這樣的學習方式效率能有多高?關於這一點,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做過一張「學習金字塔」,這個「金字塔」有七層,聽講在最上面一層,效率最低只有5%。
而陶行知推崇的「教」與「做」,即金字塔圖上的「教授給他人」與「實踐」兩項分別在金字塔的最底下兩層,效率分別為90%與75%。優秀的教育理念都是相通的,陶行知的理念與美國的這張**就絕非巧合,而是高效率學習的真諦。如果大學期間我們帶著這樣的理念學習,其結果有多好,實在難以想象。
3. 梅貽琦:德智體美群,五育並重。
梅貽琦於1931-1948年間任清華大學校長,他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基礎之上,提出「德、智、體、美、群」五育並重的理念,同時還把德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們現在也一直講「德智體美勞」,最終真正能做到的確是寥寥無幾,如果說大學之前由於種種無奈做不到,進入大學再不關心實在是可惜了。梅貽琦的五育思想與當代的只有一字之差,可見教育前輩們對學生均衡發展的重視。
德育」助人知善惡,「智育」助人分是非,「體育」助人強健體魄,「美育」助人辨美醜,「群育」則助人融入社會。而我們現在講的勞動教育則重視實踐,可以讓我們避免變成空談主義者。梅貽琦的「五育」加上今天的「勞動教育」都值得認真對待。
大學教育的基本內涵
5樓:小馬哥
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德育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協調發展的、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高階專門人才。
大學生素質教育包括四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
大學教學的重要性
6樓:冬夏
1。大學將賦予你足夠的時間和實踐去認真思考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將重新樹立你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大學四年,和一幫與你差不多優秀的、比你更優秀的或是不如你優秀的人在一起,使你加深了對自己的真正瞭解。
由於大學環境的寬鬆,你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象中學生那樣只知道學習。 你瞭解了自己究竟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你瞭解了自己擅長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
你瞭解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能集中解決很多困惑,從而形成自己的原則,開始學會拒絕。
2。你的大學同學及朋友,將是你人生當中的寶貴財富。可以說,你的同學對你的重要性,僅次於你的親人。無論何時何地,你都有可能獲得來自同學的友情、幫助與安慰。
很多大公司的崛起,都是一幫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很多人的一生的成功,都是因為乙個志趣相同的優秀同學。知道做個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並非好事,有人反對,有人支援,然後自己做出決定才是精彩的人生。
甚至你可能還會收穫愛情,收穫你的另一半,而愛情,是人生中與事業同等的兩件大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諭。
3。大學教育讓你有機會釋放自己的能力,用實踐去檢驗你大膽,新奇甚至瘋狂的猜想。
各家長對於孩子上大學應當有所期待。單從上大學的經濟效益看,有過大學教育背景的人,通常比沒有上過大學人的掙得更多。當教育產業興旺時,我們將帶動房地產業的興旺,房地產業又將帶動建築業興旺?
而該產業從業者都是那些沒有學位的人。
我覺得各家長肯定不願意看到自己孩子錯過下乙個教育產業興旺期。
從學習主體的角度看,大學教學過程有哪些特點
7樓:啥名字好呢呢呢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每個個體的認識,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基本**。直接經驗是每乙個個體認識、探索、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在自身活動中體悟、感知和概括出來的經驗,這是個人的經驗。在課堂中我們應讓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能力相統一。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能力相互存、相互促進,二者統一在同一教學活動中。
三、教學過程中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
<大學教學論》中的大學新教學模式有哪些特點
8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講課不要長篇大論,多讓學生參與討論。
現實: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很少關心學生到底聽懂沒有,只管把內容講完。學生也不希望老師關心自己是否聽懂,能聽懂的學生自然沒什麼可說,聽不懂的學生就在消磨時間。
乙個學期下來,學生感到沒有多少收穫,除了能回憶起老師講課的一些幽默插曲。
評述:授課應該是互動的,這個道理誰都懂,而且有些老師自己也強調這一點。但是就是做不到,老師們寧願辛苦地不停地講課,也不願和學生互動。
改進:老師講課不需要長篇大論,只要簡要介紹這次課的內容,然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挑出一些難點進行講解。對於一般的內容,讓學生課前自學就行了。
老師講完課程概要和難點後,就開始鼓勵學生提問,學生根據課前的準備和老師的講解提出疑難問題,老師進行解答,其他同學也可以參與到其中來一起討論。這樣,課堂就維持這樣一種良性互動的氛圍,直到沒有人在提出問題為止。上課時間的長度不一定要固定,只要大家都沒有問題,就可以下課。
有的人可能會說:「要學生養成課前預習,上課積極提問和討論的習慣談何容易?」我認為,只要學校和老師重視起來,對學生進行反覆的強化,學生的積極性是一定能夠調動起來的。
講課效果的好壞主要在於老師,而不在於學生。
簡述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內涵,學記中的 教學相長,長善救失 什麼意思
1.教學相長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出處原文 禮記學記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譯文 學習的人有四種毛病,或者是不足之處,教育別人.傳授知識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
公共關係的基本內涵,應怎樣把握公共關係的基本內涵和特徵
德里克林 公共關係的基本內涵是由英文 public relations 翻譯而來的,中文可譯為 公共關係 或 公眾關係 不論是其字面意思還是其實際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組織機構與公眾環境之間的溝通與傳播關係。公共關係學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新興專業,開設大專 本科至最高碩士的課程。關於公共關係...
仁 德的基本內涵有哪些,道德有哪些基本內涵?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仁字始見於儒家經典尚書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其核心是愛人。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 互助 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儒家把仁的學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