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地理 地殼為什麼厚度不均 請詳細解答,謝謝 8 13 48 9

時間 2025-04-29 14:10:02

1樓:真宮寺小喬

板塊因素是主要的,因為全球地殼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存在七大板塊和很多小板塊,次級板塊,因此板塊之間的活動會使得地殼上公升或下降,擠壓或分開,當板塊分離時,地幔溢位的岩漿冷卻形成玄武岩,由於離地幔很近,且板塊分離一般發生在海洋之中,所以海底的地殼是較薄較新的,而板塊擠壓時,乙個板塊會抬公升,乙個板塊下沉,使得此時板塊厚度較大。因此大陸之上的板塊一般較厚,且年代都比較老。

此外,外界力量的作用,比如水流,風等都會侵蝕地表,這些物質在遇到適合條件時,會沉積下來形成沉積岩,這也會使得部分地殼厚度發生變化。

2樓:網友

當然,陸地和海洋的地殼厚度差是很明顯的(乙個裝滿水,高度自然下去了~)

本來呢,厚度應該是一樣的,可是後來地球上後來出現了水,由於受到沖刷,就形成了厚度不同的海洋和陸地!

3樓:匿名使用者

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

4樓:網友

實際上地殼都是分層的,而又有地殼運動這一說,兩塊地殼相聚時,相聚線處收橫向壓力,而縱向沒有束縛(地殼下面是地心,上面是空氣所以上面實際上沒有束縛)因此會隆起形成高山,不如喜馬拉雅山就是最好的證明,當年喜馬拉雅還是海洋,就是因為運動而形成了世界之巔,因此考古學家可以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生生物的化石;而地殼分離時,在分離線上會變薄,又因為水往低處流,所以形成了湖泊海洋,由因為水對地殼的壓力,地殼會變的更薄,當薄到一定程度時,會被熔岩頂破,再次形成新的地殼。子子孫孫無窮虧也。大地也在繁衍聲息。

5樓:網友

形成之初就是這樣,而且之後有遭受風化等。

地殼陸地部分為什麼厚度不均

6樓:曦祺

板塊因素是主要的,因為全球地殼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存在七大板塊和很多小板塊,次首廳級板塊,因此板塊之間的活動會使得地殼上公升或下降,擠壓或分開,當板塊分者鬥隱離時,地幔溢位的岩漿冷卻形成玄武岩,由於離地幔很近,且板塊分離一般發生在海洋之中,所以海底的地殼是較薄較新的,而板塊擠壓時,乙個板塊會抬公升,乙個板塊下沉,使得此時板塊厚度較大。因此大陸之上的板塊一般較厚,且年代都比較老。

此外,外界力銷洞量的作用,比如水流,風等都會侵蝕地表,這些物質在遇到適合條件時,會沉積下來形成沉積岩,這也會使得部分地殼厚度發生變化。

高一地理題,高一地理選擇題

b我國地屬北半球,太陽的直射角最大時為夏至日。此時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晝長夜短,太陽直射北半球,地球處在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高一地理題 高一地理題 c點地方時間是6點,經度是135 w。45 w與135 w經度相差90 地方時間相差6小時。45 w地方時間是12點,就是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

高一地理,急,謝謝,高一地理 求解 謝謝 急

按溫度變化科學家將大氣層分為5層 對流層 從地面到大約10 16千米處 極地大約8 9千米,赤道15 18千米 是大氣層的最底層。這一層集中了約整個大氣的四分之三的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氣的對流在這一層十分發達,氣溫隨高度的上 升而均勻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 在11千米附近溫度下降到...

高一地理,急,關於高一地理知識。急

1。環境承載力又稱環境承受力或環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環境狀態下,某一區域環境對人類社會 經濟活動的支援能力的限度。2。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資源和知識 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通俗的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