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獎懲的基本要求
1樓:網友
關於學生獎懲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獎勵制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績顯著者。模範遵守校紀校規,維護學校利益;大公無私、助人為樂、尊老愛幼、拾金不昧者。
積極參加各項公益活動。積極參加各次競賽活動,成績優良。有其他先進行為者。
二)獎勵辦法:口頭表揚。通報表揚。頒發獎狀、獎品。授予「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各項積極分子等光榮稱號。報請上級機關給予嘉獎。凡受獎勵的一律填入學生檔案。
二、懲處制度:(一)批評教育,凡發現不尊重師長,不遵守本校制訂的在校行為規範和其他校紀校規的都應及時給予批評教育。學生每次犯有較明顯的不良行為所進行的批評教育,由班主任同意記錄在班級日記和學生手冊「批評懲罰」上。
並由學生寫出檢討,影響較大者要在全班或年級會上作檢查。
二)警告,批評教育本學期累積超過10次以上仍無收效者;發現惡語傷人,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等不良行為經教育野衝幫助仍不願意改正者;損壞公物而隱瞞不報者;**不健康的書報和影早悄視錄影者;本學期曠課累計六節以上者;
三)記過經警告後仍無效果者。打架鬥毆致他人傷殘者或者發生較嚴重的偷竊行為被治安部門傳訊者。不遵守社會公德,造成社會上不良影響者。
傳播不健康書刊,影視錄影者。學期內曠課累計十五節以上者。記過以書面形式進行,由班陸脊渣主任上報材料,年級組長簽署意見,並書面通知學生家長。
小學生獎懲激勵制度
2樓:鹿歌深嶼
小學生獎懲激勵制度:
首先強調,制度不再多,而在落實,獎懲要嚴格,必須及時兌現,才會有效果。乙個班級,紀律好,則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地上去,相反,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不良風氣的逐日影響下,則精神萎靡不振,成績每況愈下。
由此可見,如何規範班級紀律,對乙個班主任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下面,我就班級管理上談兩點心得姿卜:一、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有一句話「習慣是養成的」,也就是說,習弊冊侍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尤其是好的習慣。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好的習慣呢?
1、從「小處」抓起。著重規範學生穿拖鞋,留長頭髮或染髮,對這些「小」細節,絕不姑息遷就。遇有穿拖鞋進教室的,立刻沒收並銷燬;遇有長髮或染髮的學生,規定乙個期限,否則由老師來為他理髮。
吃零食等方面也在「打擊」範圍,決不輕視「小處」。
2、從「三個課前」抓起。早自修前二十分鐘,午自修及晚自修前三十分鐘,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到校則租吵應進教室,不準亂跑;在教室則桌上必有書,不準吵鬧、喧譁、走動。如有違者,當眾受罰。
這樣就能基本杜絕了遲到現象,並使其它違紀現象明顯減少。
3、做通學生思想工作。作為老師,乙個很關鍵的問題是,不是不能處罰學生,但罰了以後,應該疏通學生的思想,讓他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並讓他逐漸有這麼乙個認識,即做錯了事,你就該負責。
獎懲制度在學生教育中有什麼作用?
3樓:那都不是事
第一,獎勵是為了不獎勵對學生進行獎勵的終極目標是幫助他們完成良好行為的內化,最終不需要獎勵。很多時候,學生為了獎勵才表現好或取得好成績,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認識到這些行為的內在價值。
第二,使用獎勵的最佳時期孩子往往根據短期的可預見結果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在培養學生養成乙個新的習慣,有必要在學生每次表現出好習慣時給予獎勵。一旦他們養成了這個習慣,就可以變每次獎勵為間或獎勵,以鼓勵他們把好習慣保持下去。
第三,不宜用食物作為獎勵根據學生的行為和成績來提供食物,使食物跟情緒之間有了連線,這會鼓勵孩子在沒餓的情況下進食,並使他們養成用食物來獎勵或安慰自己的習慣。如果使用不健康的食物對學生進行獎勵,還會助長學生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第四,什麼時候獎勵不管用行為主義有關強化與獎勵的基本原理雖然起作用,但發生在有限的條件下,尤其限於不是特別有趣的行為。為什麼會這樣?研究者給出的解釋是:
獎勵會促使人們目光短淺,求快而不願擔風險。乙個人如果感到某事是他要獲得獎勵所必須做的,那他在這件事上就不會表現出太多的創造性。因此,關鍵是獎勵帶給受獎勵者的感受。
如果讓人感到他為了獲得什麼才去做什麼,那麼他就感受不到這件事本身的價值了。任何任務,無論曾經使人感到多麼愉快,一旦被當作手段而非目的後,就會被「貶值」。有研究者讓幼兒園的孩子必須玩乙個遊戲後,才能玩另乙個他們喜歡的遊戲。
雖然孩子們原本對兩個遊戲都同樣喜歡,但後來他們變得不喜歡那個被當作前提條件的遊戲了。對於創造性的工作,要淡化獎勵的重要性,不能把獎勵視為一種控制性措施。創造性工作只能被允許出現,而不能強迫產生。
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應該如何教育
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們當然就要給他相應的懲罰,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是不能讓這個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生物老師就要去教育人教學,把學生教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去給他一點懲罰讓他指導指導學生就該做學生的事情。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我覺得想要教育他們,其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在一個生活...
大學生創業與學習的關係,對於大學生,創業與學習,哪個更加重要
它們之間有著很好的互促性。創業本身也是一種嘗試,一種探索,因此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同時有些同學自身存在錯誤的認識,錯誤地認為只要創業成功了,學業就不那麼重要了,自己當老闆了,畢業也用不著拿畢業證去找工作了。其實這樣的認識看似有些道理,但是隻能說明他過於短淺。從大學畢業,滿足學校的最低標準,這個要求一般...
對於大學的學生會,你有什麼意見,對大學學生會部門可以提些什麼意見和建議啊?
猴59408睹譾 從學生會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上來看。一開始熱烈討論的學生會之間的上下級關係,實際上我也是不認同的,在學生會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上級與下級關係,應該是經驗的豐富與不豐富的關係,處理學生工作的時候,實際上也是看誰處理工作時的應對能力更強,處理工作的經驗更加豐富而且在學生會旅行功能的過程之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