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軍事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哪些,先秦軍事思想的發展概貌及其特色是什麼?

時間 2021-07-04 11:07:09

1樓:易書科技

更具體地說,先秦時期軍事思想的發展,先後呈示了四個依次交替,邏輯嬗變的階段性特色。一是以甲骨卜辭以及《周易》為代表的披著神祕迷信外衣的前理性文化階段。它藉助占卜筮問的方式,開展原始的軍事**活動,並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人們相對膚淺甚至臆斷的軍事認識。

二是以《軍志》、《軍政》、《令典》、古《司馬兵法》等典籍為主要載體的創始與初步發達階段,也即以「軍法」為主體的初始階段。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學,其載體形式主要表現為「軍法」,還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兵法」。所謂「軍法」與「兵法」的區分一也即「廣義的軍事藝術」和「狹義的軍事藝術」之別。

「兵法」主要是指「用兵之法」,而「軍法」則多帶有條例與操典的性質,包括軍賦制度、軍隊編制、軍事裝備、指揮聯絡方式、陣法與壘法、軍中禮儀與獎懲措施等等,它一般屬於官修文書的範疇。由於它是西周禮樂文明在軍事領域內的集中體現,所以又可以稱之為「軍禮」。這一階段軍事思想的主要特點是在戰爭觀、治軍理論、作戰指導原則上,反映和貫徹「軍禮」的基本精神,提倡「以禮為固,以仁為勝」;主張行「九伐之法」,「不鼓不成列」,「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服而舍人」;貴「偏戰」而「賤詐戰」,「結日定地,各居一面,嗚鼓而戰,不相詐。

」這就是班固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序》中所總結揭示的:;「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

三是以《孫子》、《伍子胥》、《范蠡》的出現為標誌的轉折發展時期,其後《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以及諸子論兵之作屬於這一階段的延續。換言之,即以「兵法」形成並占主導地位為標識的高度成熟繁榮階段。隨著整個戰爭環境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原先反映奴隸制社會軍事禮樂文明的「軍法」、「軍禮」傳統漸漸趨於式微而代表新興勢力兵學訴求的「兵法」則蓬勃興起,成為軍事思想領域中的主導力量。

這決定了該階段兵學的基本特徵是軍事思想擺脫「軍禮」的束縛,對過去那種「鳴鼓而戰」的堂堂之陣戰法予以了堅決的否定,確立了「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的基本原則,更準確地體現了軍事鬥爭的自身規律和特點。對此,東漢班因也曾有過洗練而準確的揭示:「自春秋至於戰國,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並作」(《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序》)。

四是以《六韜》、《管子》成書為顯著標志的綜合融會、全面總結階段。在戰國中晚期,中國古典兵學的發展又出現了一次新的飛躍,呈現出嶄新的特點,這就是當時的兵書戰策充分汲取諸子百家的政治倫理學說,並開始進人兼融綜合的階段。考察《六韜》、《管子》等典籍後可以獲得這樣的認識,即學術綜合傾向在其身上表現得十分顯著,兵學本身不再侷限於單純的「軍法」或「兵法」,而是大量汲取了儒、墨、道、法的政治倫理觀念,呈現出政治主導軍事的時代特色。

換言之。講求軍事理論體系構築上的完備性、系統綜合性,凸顯當時會政治思潮對兵書的廣泛滲透和高度規範,乃是這一階段的基本特徵。

軍事思想經歷了怎樣的歷史發展演變過程?

2樓:龍源期刊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02-01

軍事思想是關於戰爭、軍隊和國防等基本問題的理性認識,是人們長期從事軍事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軍事思想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既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制約和影響,也影響和作用於其他社會意識形態。軍事思想是軍事科學的綜合性基礎理論門類,對軍事科學其他門類的研究與發展具有總體指導作用,又從軍事科學其他門類中汲取營養,使自身不斷髮展。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指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西周至清朝)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寶庫中,是別具異彩的珍貴遺產,它不僅曾經哺育了無數精兵良將,而且影響和指導了歷代軍事活動。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根植於中國社會土壤,有其鮮明的特徵:1、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早、發展快,內容博大精深。

西周時期的《尚書》、《軍志》、《軍政》是中國最早的兵書,它們雖然早已亡佚,或僅存隻言片語,但已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一些有關戰爭指導的理性原則。春秋末期出現的《孫子》兵法,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素有「兵家聖典」、「世界第一兵書」之稱,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至戰國時期,又誕生了《吳子》、《司馬

論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的演變和啟示,1500字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軍事乃一國之本,軍事乃國之保障。自古以來,國家出現以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就日益密切,且時常出現摩擦。隨著社會的生產力進步,許多偉大的戰略家和軍事家提出了豐富的軍事思想,反映時代的要求,藉以固國強兵。

所謂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就是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其演變過程十分複雜且多變,大體分成以下階段:

1.產生時期 夏商西周時期。夏時期,此時戰爭成為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

儘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階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當時奴隸主貴族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該國人民,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保障軍隊士氣高昂,奮勇殺敵。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軍隊的發展日趨集團化了。

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鬥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此時期樸素軍事的唯物主義觀念,實現了軍事思想的一個重大變革。

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等著名軍事著作。

2.迅速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隨之軍事思想也出現了變革。

它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時代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湧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軍事理論思想在百家爭鳴的背景中迸發了新的活力。

其中著名的《孫子兵法》,標誌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並提出,軍事鬥爭運用權謀斯先後,即「上兵伐謀」,「必以全爭於天下」,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軍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戰爭結局。

它打破了奴隸社會的天命觀,以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思想,指出戰爭獲勝不取決於鬼神,只要能夠做到「知彼知己」。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兵法》,更主張拋棄「責仁義,式禮樂」的思想,要求用戰爭手段解決社會混亂局面;其作戰思想則特別強調「貴勢」和以奇制勝。這些主張,都是對《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此時期的軍事思想是時代迅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走向轉型的需要,有的軍事思想迎合了建立強有力的統一國家的需要,諸侯各國鹿死誰手,只看誰的軍事實力更能壓倒群雄。趙國的胡服騎射,率先對少數民族的方式做出了借鑑,並吸收進來自己趙國的本身的軍事理論,使之昇華。此時期無論在經濟,政治,甚至在軍事上都是中國最特殊的年代,思想的開放與發展,思想意識運動的開展,軍事思想也隨之借鑑並吸收融合,成為更強的一股生命力。

3.豐富和提高時期 元代之前。總體上,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鬥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1)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2)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兵器裝備,士兵數量有了較大的變化。

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各兵種緊密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鬥爭經驗的兵書。

中國最強大的軍事帝國秦國,它依靠強有力的**統治和強大的帝**隊,南征北戰,擴張領土,是典型的軍事帝國,在中國古代上都是一顆輝煌燦爛的明珠。它的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上,它的發展需要武力去維持,它短命的原因或許也有此吧!但是它的輝煌成果還是值得當今借鑑的。

例如,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對當今的構築防禦體系理論有大量的借鑑的意義。

在著名的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決策,收攬民心,取得了戰爭勝利。見證了戰爭的勝利不能只靠武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正是如此,戰勝困難,建立了新中國。

其中兵書《六韜》,針對頻繁的戰爭,提出了愛惜民力、休養生息的思想。兵書《三略》,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這些對當時乃至後世是具有極其進步意義的。

以後的軍事思想呈現出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相結合的特點。

其中,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晉滅吳之戰,東晉苻秦的淝水之戰,以及隋滅陳之戰最為著名。《李衛公問對》一書,聯絡唐代初期的戰爭經驗,對以往兵書進行了**,對《孫子兵法》提出的虛實、奇正、攻守等原則及其內在聯絡,作了比較辯證的論述。李筌的《太白陰經》認為,戰爭的取勝決定於國家政治的優劣、力量的強弱以及謀略的運用。

到了遼、宋、西夏和後來的宋與金、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並立的統治時期,互相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戰爭頻繁。這時期,隨著生產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出現了火器和複雜的裝備器材,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軍權由皇帝絕對控制,軍隊作戰能力低下,造成屢戰失利。統治者為了教習文臣武將熟悉軍事,命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總結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這時,許多軍事家均對皇帝絕對控制軍隊指揮權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議。

其中南宋名將岳飛提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軍」突破皇帝「欽定」的作戰旨意,突破時代束縛,採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

軍事思想的形式和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公元前21世紀 一說公元前22世紀 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此時,儘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階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 違天命者 弔民伐罪 敬天保民 相號召,並用占卜手...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太公兵法,武略,等等,基本就是訓練,行軍,作戰,兵種配合,天時,地利,士氣這些要素。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如下 1 戰爭觀 以人為本,師出有名。2 指導原則 重戰 慎戰 備戰 善戰。3 指導思想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4 戰略佈局 不戰而屈人之兵...

軍事思想包括哪些內容,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kexmrqlp418466 古代軍事思想中西方對比 1 古代中國十分強調防禦地位,而古代西方更加註重進攻 古長城 2 古代中國的軍事非常重視安定內部,西方則主要著眼於對付 3 古代中國重視戰爭道德,通常用道義之爭掩蓋利益之爭。古代西方無視戰爭道德,對利益直言不諱。4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