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何加密電文,二戰時密碼原理

時間 2022-09-30 19:40:03

1樓:

一般來說都是把訊息的詞語替換成預先設定的暗語,解讀時只要對照密碼本即可破譯,美國電影《風語者》一片中美國人就是訓練了一些會說印第安土著語的印第安人來傳遞密碼,日本人儘管截獲了電文,但是無從下手。有時發報之前還會在電文內新增一些無意義的詞句來增加敵方的破譯難度(這裡不得不說一件這個操作引發的趣事-----在二戰的最後一次海上大戰聖克魯斯海戰時,當時的美軍海軍司令尼米茲給艦隊指揮官哈爾西發報詢問他的位置時,就加了一句會引發歧義的話----「全世界都想知道」,弄的哈爾西火冒三丈,以為尼米茲在嘲笑他,因此不顧一切的去追殺日本艦隊,險些把日軍全殲)

實際操作時為了節省時間,報務員會使用密碼機,他只要正常輸入電文,密碼機就會自動輸出加密好的電文,然後再拿去發

2樓:龍趾之之

通過各種密碼加密機自動轉碼,比如德軍著名的英格瑪。唯一的破解鑰匙就是加密碼的轉子。

密碼本也被廣泛使用,並且各種洩密。比如山本五十六被擊落,錢壯飛拯救上海局。。。

3樓:光榮的小蜻蜓

二戰中的加密電文主要還是密碼本和密碼機兩種

二戰時密碼原理 130

4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時都用密碼機的。發報方用密碼機加密,收報方用密碼機解密加密的話是由密碼機完成的,過程極為複雜,可以是改變字母順序,比方b變成a,c變成b(這還是最簡單的),也可以是改變字母排列,比方講abc變成cab。。。

總之,在經過極為複雜的加密後,收報方由於使用的是同樣型號的密碼機,加密方法都是一樣的,所以可以很輕易的將加密的資訊解碼。

至於破解的話只能是猜,沒其他辦法,要不就是竊取對方的密碼機,就像英國人截獲德軍u艇西格瑪密碼機那樣。有了對方的密碼機就可以輕易破解對方密碼了

5樓:玉米田de小孩

柵欄,重組,維吉尼亞,凱撒。

戰爭時期如何傳送電報?

6樓:墨陌沫默漠末

通過發報電鍵和音響振盪器傳送電報。

採用莫爾斯電碼的人工電報機由發報電鍵和音響振盪器等組成。發報時,人工按動電鍵使電鍵接點啟閉,以形成點、劃和間隔訊號。

這樣的訊號經報路傳輸到收信端後控制音響振盪器,產生「嘀」(點)「嗒」(劃)聲,供人工聽抄電報。自動印字的電報機以電傳打字電報機(簡稱電傳機)的使用最為廣泛。這種電報機採用起止式工作方式。

在5單位電碼訊號的前後分別加有一個起動訊號(空號)和一個停止訊號 (傳號)。電傳機的收報器收到對方發來的起動訊號即開始一個字元的接收過程,其中對應於5個單位訊號依次產生5次取樣操作,然後停頓等待下一次起動。

5個單位訊號取樣接收完畢,便自動進行譯碼和印字。由於收報器有一段停留時間,當收發兩端電傳機的通報速率(波特值)不完全一致時,停留時間有所增減,但仍能保持字元上的同步關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速率差的積累效應。

電傳機因採用起止式工作方式而能容忍一定的速率差。此外,字元之間可以有任意的時間間隙,故允許自由按鍵發報。起止式電碼訊號的傳輸又稱非同步傳輸。

為適應資料通訊的需要,現代化的電傳機使用8單位電碼,已由機械式過渡到電子式。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主人公李俠緊張發報的鏡頭:

報務員坐在機器前,頭上戴著大大的耳機,時而右手按著電鍵,嘀嘀嗒嗒發出一串電碼,時而聚精會神聽著電報碼,把它們翻譯成文字抄錄下來……

電報,曾經作為世界範圍內最有效、最可靠的即時通訊方式,在**尚未普及的年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傳機、發報機都已變成了展櫃中的歷史,電報業務急劇萎縮,發電報的人也已是屈指可數。

新事物不斷誕生,老事物漸行漸遠。如今,已經成為歷史元素的電報只能停留在人們的記憶深處。

7樓:k特警

1、軍方傳送的電報一般是通過電臺傳送。

2、發報中的明語是指所發電報不涉及軍事祕密,沒有經加密處理而進行傳送的內容為明語(即明碼電報)。所發電報如果涉及軍事祕密,需用密碼本將所送內容進行加密,那麼傳送的加密內容可稱為暗語(即密馬電報),這個暗語普通人看不明白,必須通過譯電員用密碼本將它翻譯過來,才能看懂。

3、它們的區別主要是指一個是明密傳送,一個是加密傳送。

8樓:匿名使用者

發電報當然是電臺發

明文:就是傳送明碼形式的電文,比如要傳送adgj,1234那就是發adgj,1234

密文:根據密碼本對報文轉換實現加密,比如a對應m,d對應p,g對應t,j對應w…1對應5,2對應6…,原文adgj,1234,發時為jmpt,5678,收方根據密碼本,翻譯回原文adgj,1234

9樓:森學博

高低電平

例如,點選按鈕的時候一個點選就有一個黑點在白紙上,比如1個黑點表示a,兩個連續的黑點表示b,等等,當然每個軍方的表示方法是不相同的,避免被劫取了資訊,

最後根據受到的電平資訊,翻譯為明文!

方法百種千樣!

10樓:

「滴」代表短音,「噠」代表長音。

11樓:的人

發中文電報,傳統的方法是:先將漢字譯成數碼,再把數碼變成電碼。比如要發一份電報,首先在電報紙上寫好報文底稿,電報局的譯電員就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標準電碼本》,把報文中的一個個漢字,轉換成一組組由四個阿拉伯數字組成的碼,再添上報頭,報務員就可以拍發出去了。

印碼電報機(莫爾斯電報機)是最早用來收發電報的工具,是電報機家譜中的第一代。拍發電報時,報務員要根據電碼組合按放電鍵。

印機,由於結構簡單,維修方便,雖已問世140餘年,直到今天,在電報量不大的電路上,仍然在使用它。當報務繁忙時,印碼電報機往往應接不暇,這時就得應用電傳打字機了。

電文進行加密

12樓:匿名使用者

public class test1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cs));

}/**

* ** @param c

* @return

*/public static char change(char c) else if (c >= 'a' && c <= 'z')

return c;}}

二戰時候他們發的電報就一直點著一個鍵是怎麼打

13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是莫bai爾茲碼,也有的說是du莫斯電碼,實際上是相同zhi的。作用dao原理是利用電流的通

回與斷來形答成「滴」與「嗒」的電訊號。26個英文字母外加數字0~9和一些符號都有固定的對應,就是說,如果進行監聽確實能聽到一連串的滴答聲,也可以相應的翻譯,但由於各個國家比如國外大多是通過各種加密方式,所以並不知道到底在說什麼。比如國內以4個數字來對應漢字,那麼如果沒有密碼本就像依據這一連串基本沒有規律的數字翻譯出電文內容並不容易。

還有,電視劇還有大部分電影中的發報方式都是錯誤的,他們大多是使用右手食指敲擊發報,這樣確實會比較好看但並不適用,發報員要長時間的工作,這樣很容易造成疲勞。正確的方法是使用右手(左撇子可以用左手的)中指的第一個關節(也就是距離指甲最近的那個關節)敲擊發報。

14樓:匿名使用者

利用發報機手動上下觸點時間的長短組成的**作為訊號,由嘀和嗒兩種訊號組成,原理跟電腦的0和1是一樣的,最簡單的就是摩斯電碼,全世界通用,也叫明碼,軍事上大部分是用其他的組合來作為加密訊號**

15樓:無聊君

通過訊號長短來確定內容。。都是規定的~電報員在聽時要幾下聲音的長短等組合特點然後對照**進行翻譯。

16樓:赫仔怪叔叔

你說的那是發報機的電碼鍵吧。發報員用電碼鍵傳送莫爾茲碼,通過特殊的密令加密,接收後有密碼本相對應解密就成了要發的內容了

評價二戰時綏靖政策只要評價,評價二戰時綏靖政策????只要評價

以張伯倫為代表的綏靖政策實際上是反映了當時對於民主對於真理和正義的認識程度,當時的世界風氣還是大恥笑,爭地盤,建立殖民地的風氣,遠遠沒有現在這麼的人性和更高階一點。這種政策對於德國的發展和壯大其實本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德國在一站戰敗後,本身實力並沒有削弱。當時在西線還有200個師沒有用,東現佔據了蘇...

二戰時德國的擴張,二戰時德國進攻各國的出兵順序

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1940德進攻西歐北歐,佔領丹麥挪威,同年,德對英發動不列顛之戰,後入侵巴爾幹和北非,繞過馬其頓防線進入法國 二戰時德國的擴張 慕尼黑陰謀以後德軍不流血佔領了很多小國家的領土,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然後打法國,蘇聯,南斯拉夫,挪威,北非等地方1943年以後德國佔領區...

二戰時的德國飛碟,德國在二戰時是否造出了飛碟

似的有這麼回事,在二戰末期的時候納粹德國的飛碟已經很強勁了,爬升率比我們的三代機還要快,可以1分鐘之內飛到12000米高空。在1943年,2戰前,納粹德國組織了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 都是綁架來的 研究這個玩野,在二戰末期,曾經有盟軍飛行員目擊這個納粹飛碟,上面印著納粹的 鐵十字 標誌,他們成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