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為什麼自長平之戰後而一蹶不振?

時間 2023-02-09 01:25:02

1樓:秀瀚然

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滅趙軍45萬人, 秦軍取得了巨大勝利,大大地削弱了趙國。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繼續和秦國對抗的實力,秦國統一的形勢已成不可逆轉。

2樓:小美18672境臀

長平之戰後,趙國一直在戰爭中消耗。長平之戰後,趙國實力及其地位一落千丈。各國都蠢蠢欲動,首先動手的是燕國,燕國趁機聯秦攻趙,雖沒有成功,但同樣耗費了趙國的軍力。

此後趙國成了其它諸侯國的必爭之地,戰亂頻仍,在其他各國的夾擊攻戰之下,雖能生存但滅亡似乎是難以逆轉了。

3樓:秒灰度

趙國最高指揮者趙孝成王、平原君等人沒能制定確定的戰略,徘徊於和戰之間,目標模糊,手段綿軟,甚至聽信謠言,臨陣換將。而前敵指揮的趙括過於稚嫩,面對這樣一場空前未有的全面戰爭,沒有做好相應的戰略思考,又得不到**的有力支援,最終失敗。

4樓:摯懷互

趙國在戰爭中不僅失去了眾多的兵馬,而且消耗了巨大的物力和財力,此後,無論是國內的經濟建設,還是軍事上的休養生息,趙國都很難再調整恢復到長平之戰前的情況。

5樓:大小是個樓主

這還用說,全國幾乎所有的男性青壯年都戰死了,只剩下李牧北方的一點邊軍,還怎麼撐?想組建新軍也沒人了,更不用說經濟上的問題了。

6樓:修正果

邯鄲之戰不是打贏了嗎。

7樓:金世遺

誰和你說趙國一蹶不振的?

戰國時期趙國為什麼會滅亡

8樓:up向上

戰國時期趙國是因為秦國使用了反間計使趙幽繆王殺掉了李牧、司馬尚,使得趙國沒有大將導致了趙國的滅亡。趙國滅亡時藺相如和廉頗已經去世。

戰國時期趙國疆域非常遼闊,極盛時期版圖跨越了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四個省區以及河南、山東兩省的部分地區。趙氏立國之初,趙襄子甫一即位便實施北進戰略,並逐漸將大部分代戎之地兼併,開始了對該地區的經營。

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司馬尚。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

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前226年曾與燕軍合兵於易水之西會戰秦軍,戰敗後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軍滅代,俘虜趙嘉,趙國亡。而秦終於在滅趙之後已無國可抗秦,遂統一中原。

9樓:網友

趙國自持文武雙全,所以不思進取。秦國有危機感,條件會轉化。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素太多。再說趙國被滅時,藺相如、廉頗都死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秦國把其它國來得差不多了。所以便開始把矛頭指向趙國。

與趙國當時的實力肯定是不敵強大的秦國的。因此,趙國的滅亡是大勢所趨。

結合秦王幼年在趙國受到的委屈。於是秦王對趙國的百姓的降兵全部活埋讓他們集體殉國。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不滅掉趙國?

長平之戰後,趙國為何沒收復上的而是被韓國收復了?

12樓:月平寒霜經驗之窗

韓國把上黨送給趙國,但趙國消化不了怪不得別人。趙國以自己弱微之能,貪圖上黨17個城邑而不能消化,是不是有點無自知之明呢?

戰國七雄的實力該如何排名,為什麼這樣排?

13樓:稻草先生

戰國時期,秦朝的實力是最強大的,其次就是趙國而楚國和齊國的能力也是相當可以的。相對後面,一點就是魏國,韓國和燕國。

四大名將《大秦賦》裡出現了三個,為啥唯獨沒提白起?

為什麼選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作為戰國四大名將

14樓:網友

實際上,真正的歷史書並沒有「四大名將」為白起、廉頗、王翦、李牧四人的說法。民間有這種說法,源於蒙學經典《千字文》一文「起翦頗牧,用兵最精」一句。但是《千字文》並不是歷史學著作,其說法只是一人只見。

何況按照該文前後語可知作者也是說戰國末期秦趙爭奪統一天下的戰爭中這四個人是用兵最精的,而不是說整個戰國時期,更不是說整個歷史上。很多斷章取義者或者胡謅吹牛這就把這句話說成整個歷史就他四人打仗厲害了。其實,從歷史記載看,在茫茫八千年的東方戰爭史上,按照能力和戰績綜合排名,最偉大的實戰軍事家(實戰家包括當了帝王的實戰軍事家,但是不含只出謀略不率領軍隊組織戰爭的策謀家如孫臏、趙衰、張良、張賓、王猛、孔明、范文程等等),前面三十六位如下:

1軒轅、2孫武、3趙雍、4李靖、5顓頊、6姜尚、7蚩尤(雖敗猶榮第一人)、8吳起、9管仲(歷史上真正而學者與武帥都拔尖的全才)、10樂毅、11檀道濟、12趙奢、13田單、14霍去病、15岳飛、16韓信、17鐵木真、18趙匡胤、19商湯、20李牧、21慕容恪、22忽必烈、23徐世績、24王翦、25衛青、26少康(打敗后羿勢力重建夏朝)、27劉秀、28木華黎(真正讓鐵木真扭轉乾坤的第一戰將)、29徐達、30拓跋燾、31阿保機、32阿骨打、33石勒、34速不臺、35哲別、36項羽(雖敗猶榮第二人)。這些才是真正稱作用兵最精的偉大軍事實戰家。

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不乘勢滅了趙國?

因為長平之戰以後,秦國也消耗了很多的戰鬥能力,在軍隊上也有所損失,如果這個時候強行滅了趙國,對自己的軍隊也會消耗很大,再說戰爭以後最主要的就是休養生息,所以這個時候最不應該再發起戰爭。長平之戰秦國也軍隊也有損失,也需要休戰養兵。囤積糧草。如果繼續滅趙國,恐怕是打沒有準備的仗,未必能夠將趙國滅掉。經過...

長平之戰後慘重損失的趙國,是如何贏得邯鄲之戰的

因為邯鄲之戰不僅僅是趙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而是六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所以說趙國之所以能贏得邯鄲之戰也是因為有其他國家的幫助。如果是秦國單獨地和趙國打起戰爭,或者說秦國挑戰其他幾個國家都沒有問題,但是在這之前秦國經歷了一場長平之戰,讓秦國元氣大傷,所以秦國才在邯鄲之戰中失敗了。這場邯鄲之戰其實並沒有讓...

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什麼用趙括而不是大將軍李牧呢

因為長平之戰時,李牧年紀還不大,只是20歲左右,還在抗擊匈奴,沒有什麼軍功。而且,趙括的爹是趙奢,在軍中很有威望。趙括可以利用他爹的威望,把控住十萬大軍。而且,趙括確實在兵法與軍事理論上有非常深厚的造詣。在趙軍被白起困住的情況下,趙括依然可以帶著士兵們衝殺,可以看出,趙括在掌控軍心方面還是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