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不使用德國空軍來阻止諾曼底入侵呢

時間 2023-05-30 06:24:04

1樓:百解怪

因為一戰過後德國被限制了發展空中力量,所以德國空軍並不發達,他們比較發達的是陸軍。

2樓:乾煸新鮮事

因為德國空軍並不是很強的,同時也在忙於對付英國的空軍。

3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當時德國空軍已經所剩無幾,再加上主要戰場佔據絕大多數空軍力量,所以根本無法阻止。

如德國事先知道盟軍登陸的地點,德軍能守得住諾曼底嗎?

4樓:go我的世界誰懂

德軍守得住。因為當時的德軍是非常有實力的,軍事實力非常的強,所以在當時的這個水平也是比較高的,所以是可以守得住諾曼底的。

5樓:小阿星

不能。這是因為德軍本來代表的就是法西斯,所以代表的是不正義的一方,還有就是打不過美國,所以根本守不住諾曼底。

6樓:韓諾諾

我個人覺得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這個時候德國的國力已經不行了,抵擋不住盟軍的總攻。

德軍為什麼抵擋不住盟軍在諾曼底登入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是德軍認為盟軍會在加萊登入,諾曼底防守太弱。

第二是盟軍為了登入,做了大量準備,**的炮火打擊,傘兵騷擾等,德軍的後續部隊不能有限增援。

第三是德國失敗已是定居,力量懸殊太大,沒能力逆轉了,就算判斷對,也擋不住,最多是盟軍登入**很大,但大方向不會變了。

諾曼底登陸戰中德軍為什麼失敗

8樓:微笑感媣街頭

德國失敗原因有幾個:

1.法國是德國的大後方(即使他處於在皇家空軍的作戰半徑內)甚至被稱作東線部隊的療養院(和蘇聯人作戰打殘廢的部隊來此休整)其駐守的守軍大多是『國民兵』(就是中國的民兵)和外國志願兵,很多守軍都不是德國人,作戰熱情低下。

2.海岸線很長,各地守軍不足(除了加萊之類的重鎮)比如大名鼎鼎的奧瑪哈海灘,其實只駐守了1個不滿員的雜牌團。而像猶他海灘之類駐軍還不到500人。

海岸工事不全,大西洋壁壘只是個未完成品。由於缺乏**(也有說是迷惑盟軍)海岸炮大量是假的,只能用來嚇唬人。(法國游擊隊把這一情報提交給了盟軍)

3.將軍思想僵固,(自從隆美爾將軍逝世後,恩,就是那個沙漠之狐隆美爾,北非回來後任職法國地區的防務工作。)新上任的將軍採用了『教科書式的』部署,把強大裝甲部隊部署在巴黎,讓步兵守海灘,以不變應萬變(原本這是正常思維啊,可惜開戰後盟軍的空軍把大部分裝甲部隊死死釘在路上,使得一開始裝甲兵毫無建樹,卻都損失過半)

4.盟軍情報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假檔案欺騙,公眾人物在加萊對面露面,在加萊做出發起攻擊的準備架勢,讓飛機帶著假檔案墜毀等等,成功迷惑了德軍指揮部。

5.最關鍵點就是盟軍的空軍,遮斷式轟炸,不斷地騷擾德軍行軍,把大多數德軍託在了路上,無法趕往海灘。

無論是軍事據點,還是小股德軍,空軍見到什麼就幹掉什麼,除了2架德軍fw-190曾經『路過』諾曼底,若長的海岸線,竟沒有德軍飛機支援。

6.傘兵的作用:控制了主要橋樑,並分散了德國的守軍力量。

德軍其實幹的也很不錯了:1.在這種規模轟炸下,鐵路除前線外基本暢遊通(轟炸後鐵路6小時內修復,鐵路橋3天內修復,這得益於德國技術精湛的鐵路工人和發達的鐵路網)相比下公路就糟糕多了。

2.德軍的小股部隊作戰頑強,在缺乏情報,得不到可靠命令時(指揮部一團亂,命令反覆更改),僅僅依靠戰鬥經驗,給盟軍造成很大的損失(波卡基噩夢等戰例)

9樓:匿名使用者

最重要的原因:2023年的德軍開始走下坡路了,不論是兵力規模還是兵員素質都遠遠不如2023年那麼強悍精銳了,而盟軍卻為諾曼底登陸精心準備了很久。尤其西線地區是德軍的大後方,部署在這裡的德軍都是在東線蘇德戰場被打殘或者重創過的殘兵敗將,或者是剛剛接納了大量新兵正在訓練磨合的新編部隊,真正的精銳基本上都在東線和蘇軍死磕呢。

一個最好的例子,比如防守諾曼底的德軍部隊中竟然補充了許多超齡兵員甚至是強迫服役的外國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出奇不意,還有德軍主要兵力都在東線,西線兵力匱乏。

諾曼底登陸戰中德軍為什麼失敗

11樓:匿名使用者

戰略防禦的重心不在這裡,受到了假情報的影響。

12樓:匿名使用者

希特勒被盟軍欺騙了認為會在加萊登陸。

1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大意了!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的!

諾曼底登陸中,德軍有取勝的可能嗎?

14樓:虎踞江南

從戰術上來說,德軍有取勝的可能。可前提是德軍必須掌握第一手準確的情報!

通過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實際程序來看,德軍顯然是被盟軍故意施放的假情報所誤導,將重點的防禦區域放在了加萊地區。等到諾曼底登陸場被盟軍開啟之後,雖然德軍隨即立即組織了20多個師的兵力進行增援,但卻已經於事無補。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德軍在諾曼底能夠成功阻止盟軍登陸,但那也只是拖延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時間而已。以當時交戰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德軍並不佔優,況且其大西洋壁壘防線漫長,兵力處於分散狀態,這樣極其不利於防禦。一旦其中某一點被盟軍突破,就很可能造成全線「崩盤」的後果。

第三,從整體戰略上來說,當時的德軍,在東線幾乎已經處於全線潰退的狀態,軍心渙散,士氣低迷。西線雖然也比較重要,但只要東線不保,整個戰爭的後果就依然無法改變。由此可見,二戰德國的最終失敗,從軍事的角度看,是整體力量向反法西斯同盟國方面傾斜的結果。

這種結局並不是通過。

一、兩場區域性的戰役所能徹底扭轉的。

15樓:美麗大自然中的一分子

理論上德軍有戰術取勝的可能。

隆美爾為了防止對盟軍登陸地點出現誤判,建議希特勒把裝甲部隊集中使用作為預備隊,以便第一時間把盟軍趕下海去。但是希特勒考慮到盟軍當時已經掌握了制空權,因為擔心被轟炸,情願分散風險。事實上這樣一來豈不是更加難以阻止盟軍登陸?

等到德軍增援部隊慢吞吞趕到的時候,盟軍登陸場都已經擴大的差不多了。

二戰中後期完全打成了消耗戰,即使盟軍一次登陸不成,還可以阻止第二次。而德軍這一次消耗完了裝甲部隊,下一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投入裝甲部隊了。當時戰事打到了那種程度,德國不僅失去了制海權和制空權,連陸地部隊也開始被蘇聯壓制,這種情況下已經沒有打勝,甚至說求和的可能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理論上什麼都有可能,實際是完全沒有可能。盟軍登陸本來就是在有絕對實力優勢下進行的,防禦上德國實力本來就是絕對劣勢,戰略上又被盟軍成功吸引到了加萊,諾曼底區域的德軍只能抵抗一時,時間一長盟軍後繼部隊登陸後德軍就扛不住了。

17樓:布衣商販

德軍取勝的幾率很小,大勢所趨,那時的德軍已不是39年那樣的有鬥志了,而且英倫三島沒有拿下,就等於給自己身邊安放了一顆定時炸彈,即使沒有諾曼底登陸,也會有其他的登陸。

18樓:匿名使用者

德軍反擊取勝的可能非常小,即使採納隆美爾的「血洗海灘」策略,諾曼底地區的防禦也達不到他的要求。事實上,直到戰鬥開始,諾曼底的防禦工事也沒有完工。更何況德軍已經失去了制空權,而且他們一直以為盟軍的主攻方向是加萊海岸。

19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隆美爾判斷準確,能多殺點盟軍,不過改變不了戰局,早晚的事。

20樓:匿名使用者

盟軍聲東擊西,德軍喪失時機,

如德國事先知道盟軍登陸的地點,德軍能守得住諾曼底嗎?

21樓:

摘要。那肯定守的住,諾曼底地區那就是一片懸崖峭壁海岸,就幾個小口子而已,絕對的易守難攻,要是德軍提前知道盟軍進攻的是諾曼底,那絕對把盟軍打下海。而且海岸不設防都可以,只要在諾曼底附近放十幾個師,等盟軍登陸成功再反擊都能輕鬆把盟軍打下海,因為盟軍的重型**很難通過幾個小口子,迅速大量的越過海岸附近懸崖地帶,最初幾天爬上高地的盟軍都是些步兵,遇到大規模反擊有鳥毛抵抗能力,盟軍需要至少2個星期時間才能把足夠數量的重型裝備運上高地,也就是登陸成功2個星期以後,才能建立起鞏固的灘頭基地。

如德國事先知道盟軍登陸的地點,德軍能守得住諾曼底嗎?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那肯定守的住,諾曼底地區那就是一片懸崖峭壁海岸,就幾個小口子而已,絕對的易守難攻,要是德軍提前知道盟軍進攻的是諾曼底,那絕對把盟軍打下海。而且海岸不設防都可以,只要在諾曼底附近放十幾個師,等盟軍登陸成功再反擊都能輕鬆把盟軍打下海,因為盟軍的重型**很難通過幾個小口子,迅速大量的越過海岸附近懸崖地帶,最初幾天爬上高地的盟軍都是些步兵,遇到大規模反擊有鳥毛抵抗能力,盟軍需要至少2個星期時間才能把足夠數量的重型裝備運上高地,也就是登陸成功2個星期以後,才能建立起鞏固的灘頭基地。

德國輸的冤不冤,德國為什麼輸了?

其實不冤。雖說本屆世界盃,德國的進攻勢頭一直很猛,是目前進球最多的球隊。但是可以仔細分析一下德國已經打的6場比賽,兩場0 1輸球,分別輸給了塞爾維亞和西班牙。一場1 0擊敗迦納,其餘三場德國打入四球的比賽,4 0勝澳大利亞,4 1勝英格蘭,4 0勝阿根廷,這三支隊伍其實後防線都不行,唯一好一點的英格...

德國的汽車為什麼這麼先進,為什麼德國車在中國口碑那麼好?

一夢一壺酒 大家都知道車是人類必要的代步工具,但是買車的時候總要考慮個三六九等。大家都在追求德系車的皮糙肉厚和高保值率 日系車的省油節能,說到買車,大家寧願買那些美系車比如說別克 雪佛蘭還有福特,那麼德國車的品質那麼好,買的人卻不是那麼多呢?德系車無論從做工還是細節都可以堪稱一流,畢竟德國製造不是吹...

德國為什麼沒有發明原子彈,德國為什麼沒有第一個發明原子彈

巖間聖母 歐洲的猶太人自19世紀中期起都已經融入了各自的民族國家,成為了各個國家的優秀的愛國者。在德國更是如此。在一戰期間,許多猶太人與德國人肩並肩地走向了戰場。直到希特勒上臺,德國猶太人都深深地愛著他們的 德意志祖國 希特勒上臺後同時追隨著兩個政治目標 一個是建立德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另一個是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