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配筋等同於按最小配筋率配筋嗎

時間 2021-05-07 20:00:36

1樓:暴走少女

不等同。

構造配筋是指不需要計算,按構造配筋的鋼筋!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樑的配筋率ρ很小,樑受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據mu=mcy時確定最小配筋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2樓:匿名使用者

構造配筋沒有最小配筋率的限制,構造配筋按照規範要求進行配製。

受力鋼筋按**規範計算進行配的,有最小配筋率限制。

3樓:旁人

構造配筋的意思是不經結構計算就要配置的鋼筋,包括一般構造和抗震構造措施中的規定。

最小配筋率意思是指的鋼筋量多少,無論結構計算也好,構造也好,都必須達到規定的數量。

例如板,經抗彎計算的縱向鋼筋面積若為板截面積的0.16%,而規範規定了不得小於0.2%就得配0.

2%,這就是最小配筋率;單向板的分佈筋不得少於受力筋的15%,且不得小於板截面積的0.15%,這就是構造配筋,也有最小配筋率的限制。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等同 還包括規範上規定的最小配筋

請教什麼是構造配筋???

5樓:匿名使用者

構造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照構造需要設定的鋼筋。

相對於受力鋼筋而言,構造鋼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維護、拉結、分佈作用。

構造鋼筋的型別有:分佈筋,構造腰筋,架立鋼筋,與主樑垂直的鋼筋,與承重牆垂直的鋼筋,板角的附加鋼筋。

1、鋼筋的力學效能應符合規定:hrb335,公稱直徑6-25mm,335mpa。

2、鋼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δgt不小於2.5%。供方如能保證,可不作檢驗。

3、根據需方要求,可**滿足下列條件的鋼筋:

a、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b、鋼筋實測屈服點與上表規定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由於鋼筋常常需彎曲成型以後使用,已經產生了塑性變形,如果材性變脆,結構就不能承受使鋼筋再產生塑性變形的外加荷載(如**),所以國內外都將反彎試驗作為一項重要技術要求列入鋼筋標準,同時對鋼的氮含量予以限制(不超過0.012%)。

6樓:匿名使用者

構造配筋就是在混凝土結構構件中,不經計算而按規定要求設定的縱向鋼筋或箍筋。 例如:g字母打頭的鋼筋還有抗扭鋼筋用n字母打頭,都是不需要計算,按規定配置的。

7樓:

可以這麼理解,有些時候構件受力比較小,小到可以忽略或者是比最小配筋率還小,這時候構件的配筋就是最小配筋率控制,按照最小配筋率配筋就是構造配筋了。

同時也應該注意的是,比如說受力鋼筋的最大間距,比如說350寬的樑,可能最小配筋率2根25的也夠了,但是350的樑箍筋要求4肢箍,那麼最少就得4根鋼筋,這時構造配筋就要滿足最小配筋率和結構體系兩個方面~

構造配筋查什麼標準,當計算配筋很小時,要進行構造配筋,那構造配筋查什麼標準,就是怎麼進行構造配筋?

8樓:旁人

"當計算配筋很小時,要進行構造配筋" 這句話不是規範上的用語。規範中關於板、樑、柱、牆在相應的章節裡對不同情況都有最小配筋率的限制的條文。例如板,板的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為板截面積的0.

2%;板分佈筋的最小配筋率為受力鋼筋截面積的15%且不少於板截面積的0.15%等等。不叫構造配筋,叫最小配筋率。

對於不需要計算的構件如圈樑、構造柱等,規範規定的配筋、配箍值叫構造配筋。

9樓:開心悠悠樂

如果你說的是樑或者板的話,受力鋼筋最小按最小配筋率取值,一般為0.2%,混凝土規範上有個表可以查到最小配筋率。構造鋼筋具體如何取是看你設計的構件,不同構件有不同要求,基本上每個構件都有自己的構造要求,這個你去查《建築結構構造資料集》,一套手冊,上面都有

在房屋結構設計中,按構造配筋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按照同條件下的構造鋼筋配置鋼筋,在結構中不受力,起構造作用。

1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要滿足規範要求,滿足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面積之類的要求。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起固定作用的。。但看用在什麼地方的。。有的地方也有承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