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的定義是什麼啊,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時間 2021-05-07 20:00:36

1樓:匿名使用者

鋼筋製作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複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製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效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範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淨,粘著的油汙、泥土、浮鏽使用前必須清理乾淨,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鏽。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區域性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儘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4)鋼筋彎鉤或彎曲:

①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不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

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2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②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④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2樓:匿名使用者

鋼筋翻樣;鋼筋加工;鋼筋綁紮;鋼筋焊接;鋼筋驗收。

建築工程框架樑中的鋼筋中有一個名詞叫架立筋,請問它的定義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的架立筋就是對構件箍筋起到架立作用的構造鋼筋。在構件的某些部位不再需要受力鋼筋時可箍筋支數沒變,這時就要設定構造鋼筋架立箍筋。這種鋼筋就是你說的那個「架立筋」

4樓:匿名使用者

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鋼筋,其實在小樑裡面這個鋼筋也是受力的,如果是大梁裡面的架立筋,一般是為多肢箍筋構造的,起個架立固定的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kj樑中寬度過大時,一般大於或等於350時,樑中配四肢箍筋。而此時樑上部通長鋼筋僅有二根時,在跨中部分有二個箍筋的角部無鋼筋,箍筋無法正確定位。所以應用架立鋼筋。

可參考03g101第54頁圖名下的注。

6樓:

樓上都說了,沒搶到啊 頂起!!!!!!!!1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7樓:匿名使用者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長度=淨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淨高hn/3+首層樓層淨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淨高hn/3+max(二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樑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樑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樑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樑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樑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樑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樑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樑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淨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樑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樑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樑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樑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樑高-保護層,

樑樑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註-

1、 樑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樑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註

7、 樑支座上部筋

8、 樑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淨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淨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淨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淨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淨跨長/4+支座寬

注:淨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淨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注: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淨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淨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樑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淨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樑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樑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定。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淨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淨跨長-0.1*2*淨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淨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樑寬-保護層*2 +樑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樑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樑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樑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樑高》800mm a為60度

主樑高<=800mm a為45度

板底筋長度=淨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淨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淨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淨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淨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淨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淨長+右淨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淨長-2*50)/間距+1

分佈筋長度=淨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註/間距+右標註/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淨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淨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淨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裡)=淨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裡)=(板厚-2*保護層)+淨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紮連線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線(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紮連線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線(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樑寬 + 樑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樑;暗樑縱筋長度=暗樑淨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樑寬+暗樑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樑淨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樑

連樑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樑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樑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樑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樑箍筋的長度=(樑寬 + 樑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樑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樑、連樑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淨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樑、連樑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線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線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淨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佈鋼筋根數=牆身淨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佈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佈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佈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樑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係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佈筋;拉筋直徑:當樑寬≤ 350時為6mm,樑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樑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建築工程中受拉鋼筋是什麼,在建築中,鋼筋中的,受力鋼筋,什麼叫做受壓鋼筋,什麼又叫做受拉鋼筋?

最強大腦花 拉鋼筋 在結構中以力學方向起到拉伸的鋼筋。相反則為受壓鋼筋。一般鋼筋多為受拉,很少受壓。對於樑來說,根據樑的受力特點,在樑跨中部,樑的中和軸下部為受拉區域,樑的中和軸上部為受壓區域,但是在樑的支座處一般來說樑的上部受拉下部受壓,因此,在樑的跨中樑上部的鋼筋為受壓鋼筋,樑下部的鋼筋為受拉鋼...

建築工程用的四級鋼是什麼鋼筋,建築用鋼筋是一級鋼筋好還是四級鋼筋好?

即新標準名稱為hrb500的鋼筋,四級螺紋鋼為舊稱,為熱軋帶肋鋼筋的一種。 級鋼筋 其強度級別為55 85公斤級,用中碳低合金鎮靜鋼軋製,其中除以矽 錳為主要合金元素外,還加入釩或鈦作為固溶和析出強化元素,使之在提高強度的同時保證其塑性和韌性。級鋼筋表面也軋有縱筋和橫肋,它是房屋建築工程的主要預應力...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是什麼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 鋼筋長度 根數 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 淨長 節點錨固 搭接 彎鉤 一級抗震 柱基礎層 筏板基礎 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 基礎層層高 保護層 基礎彎折a 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 3 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 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 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 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