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人人都有佛性,我的佛性在哪兒找

時間 2021-06-08 15:36:36

1樓:青竹遺風

人人都有佛性,你能問話、你能思考,就是佛性在起作用;有佛性你就是有情,無佛性便是無情。草木、磚瓦無佛性,叫做無情。佛性是你的清淨自性,你向外尋找,猶如騎驢找驢,是不可能找到的。

2樓:8萬4千法門

那你要按照佛經修行啊,迴歸佛性,自性啊,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可以了學佛要看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不要自己亂看一些不知道出處的學佛資料,很多錯誤或不圓滿,壞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修淨土法門。網路上很好找到淨空法師講經的「認識佛教」,無量壽經,十善業道經,等,

佛陀教育終極目標是什麼?是叫你迴歸自性,跟他一樣,他迴歸了,幫助我們迴歸,就這麼一個目標。迴歸自性之後,他的功能就是應化,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感應絕不失時,立即的,也就是剎那之間的感應,來幫助一切沒有入境界的眾生,就十法界眾生。

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千處祈求千處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該說什麼法自然就說,沒有想過的,他沒有妄念。應化在世間,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這叫妙!

我們在《還源觀》上講的四德,性德,應化在六道、應化在三途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怎麼會應?我們以前總有這個疑惑,到我們看到江本博士做實驗,才恍然大悟,我們跟水不是感應道交嗎?

我說我愛你、我喜歡你,這個資訊它接受,它就有反應。水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

水尚且沒有,何況自性!我們才明瞭這自性的功能不可思議。

佛經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所有代表著什麼,這個虛妄又意味著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說了半天,好像你明白了,差的遠,別自以為是!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偈子只說了一半,叫做斷章取義,**會獲得圓解?後面二句: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如來,才是見第一義諦。相是虛相,而實相不離虛相;佛告訴你,虛假中有著真實的存在。

諸相非相,即是諸法空相,是空相也是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想要契入此空性見,光理論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做一番,實修實證參究工夫,明心見性,才有此許著落,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說的就是這個。

4樓:漸醒靈魂

你好,你理解的是錯誤的,這個世界極少數人,真正理解佛法的是不看佛經的,你這一世靈魂還沒有成熟,到成熟的人,是進入實修。「凡所有相,皆為虛幻」,這裡的相,應該是指通常人肉眼看到的物質「相」,因為物質在整個宇宙的比例是很小的,又是頻率低的,處在宇宙邊緣,不是主流,壽命也短,這樣稱為「皆為虛幻」,很合理的嘛。

5樓:匿名使用者

娑婆世界的一切相,都是幻化而成的虛幻之相,不是真實的。眾生的本性即是佛性才是真實的。眾生因為心迷,不見本性。佛陀說法,是化導眾生自見真實本性之法。

6樓:陸過人間

阿彌陀佛!

這位師兄,你這不是學佛,是在搞「佛學研究」,這也是很多一大部分信佛修行者誤導的例子!

金剛經裡,佛說一句擦一句,就是怕後人執著於「佛所說法」,而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區別是,佛所講的是「道」「理」,大道之理,是真理,而真理是不生不滅的,是無為法!

世間人執著「有為法」,這有為法是第六根「意"根產生的」法塵「!

有為法是有生滅的,是無常的!

佛所」說「 的 」法「,是道理,真理,而道理和真理不是佛」說「了才有,而是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不會因為佛說了而多,也不會因為佛不說而少!

佛只是在悟道成就之後,站在宇宙的頂點,看明白了宇宙生命真實運轉的情況,」轉述「告訴我們 」而已「!

那位匿名的師兄說得對,你把這四句偈子分開來,搞什麼第一義,第二義,這就是斷章取義!

佛法是心法,你心能明白就是懂了,你心不明白,在搞這些逐字逐句的」分解「,反倒離真相越來越遠!

佛法裡沒有是非,沒有對錯,是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見解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看待問題角度不同,所在利益關係不同,而產生分歧。

但是,大道分陰陽,沒有對錯是非,並不代表沒有善惡陰陽!你這句大錯!

自古以來,陰派和陽派,善和惡,佛和魔,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止過!

凡事相對而存,對立而統一!

這個世間的存在是三維的,是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的!

而真實的世界真相卻是四維空間,那裡沒有空間時間的限制,而人來世間輪迴得到人身的時間,相比失去肉體的時間猶如一滴水和大海的比例!

(汝曾做夢否?夢裡的你,山河大地不能為礙,出沒往來自在神通,有沒有?在夢裡夢到」未來"發生的事,而後在現實生活裡出現「夢的場景」,是穿越時空,不受時間限制的「預感」嗎?)

得到人身來到世間,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而不是那些 」世智聰辯的「 在世間權力金錢勢力都能 」如魚得水「 自在逍遙,憑藉前世福德營護,今生造業,歸去無期!

如果佛菩薩來世間也那樣享受福報,還會有出離的心嗎?

而這個世間的所有都是因緣和合,眾緣和合的」一合相「,一合相者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你自己的容貌,從出生就走向死亡的無常,車子房子,山河大地都不能長久不變的存在,所有有相的事物,都是虛妄的,而在這虛妄世界裡卻認假作真,認賊作父,貪戀不捨,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看不破放不下這些假相,若見諸相非相,這是以心來」見「,看到那真實的實相,才能見到如來,才能見到自性真實,本來面貌!

金剛經是禪宗見性的基礎,破相的金剛,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學佛修行也要依靠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深入經藏,常親法師友,善知識的引導,大德高僧的經講,才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處而從之,其不善處而改之「!

7樓:佳佳開心我開心

說了,是善業,但卻未必變成你自己的修行,如果自己的了悟利益別人的知解也算是修行的話,那麼世間的老師可謂佛法第一人了,是嗎?理悟與解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是讓你真正了達自己的兩條不一樣的路徑,但是兩者的結合卻是修行的真正要義,不管是第一義諦還是非第一義,重要的不是解,而是悟,所謂悟後起修,悟了的路修,道路還遠著吶,所謂見修行果,正見是重要的,後面的修呢,真正的修行人,不是積累自己的功德,而在行住起念中看到自己的修行,是否以正見串習其中,讓生命真正地具有修行者暇滿人身的意義,所以,佛經上金剛經講了什麼不重要,我們真正地讓自己修到,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要不然自己也不是流入了一種認同感的派別了嗎,祝福你,其實這樣的了悟已經不錯了,但是如果有更好更高的修行的功德的話,不是就特別好了嗎?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心一淨土,一人一佛陀什麼意思

8樓:初夏的塵埃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心一淨土,一人一佛陀的意思: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片葉,每片葉都有自己的綠意。在花將凋零時,在葉將枯萎時。我們都應該在最後一刻將一切歸還給大地。

一花而見春,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尋常細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珍藏於有限之中。懂得見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開啟這個世界的門。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9樓:芬芳的年華

此句可以從多角度來理解;

科學式的一些解答:

1.佛教認為一粒沙可見三千大世界,現今科學叫做宇宙全息論;佛教認為人可以修出百千萬化身,科技現今可以有初級的所謂"克隆人";最有趣的是科學對物的最基本組成物質的認識,曾經認為它是原子,後來又認為是粒子,再後來又認為是質子等等。

事實上等於是說現在最前端的認識也是不徹底的,而佛教早在兩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無量光年前就認為"萬物無自性、無本質"!一個字--空,說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學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2。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片葉,每片葉都有自己的綠意。在花將凋零時,在葉將枯萎時。我們都應該在最後一刻將一切歸還給大地。

3.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細節構成。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蝴蝶振翅吸引起龍捲風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4.一花而見春,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尋常細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珍藏於有限之中。懂得見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開啟這個世界的門。

5.在浩瀚宇宙中,我們宛若恆沙微塵,雖然渺小,卻也自成一世界。

6.生命永恆存在亙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7.表現對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表達有限與無限的轉換,短暫與永恆的共同死亡。

8.一朵野花雖然渺小,但是對於蜂蝶來說卻是一個天堂。

9.一件很小的東西里也可能隱藏著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裡也可能隱藏著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點滴,只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都會發現其所蘊含的獨特的美。

珍惜點滴,把握細節,生命便能如同蓮花一樣清瑩脫俗。

10.《華嚴經》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這也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11.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拓展資料;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不要說話所著**,**於起點中文網。

第一最好不想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想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10樓:w大惡魔

就是:一切法 皆是佛法,諸法 唯心所顯 ,眾生 皆有佛性,的意思。

用通俗的語言,簡單講:

1、由於 客觀事物 是依靠和通過 主觀意識 來反映的,所以 不同的主觀意識的自身情況 就會影響 客觀事物在主觀意識反應中的情況,從而產生不同的客觀反應,出現不同的情況。這叫做:諸法 唯心所顯 ,也就是:

一心一淨土。

2、世間大小事物 有其共性和共通的 發展運作規律,也就是,一切法皆是佛法,也叫做: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3、一切眾生的本性(這個本性不是性格的意思,是原本的心性的意思),是一樣的,與佛相同。所以從本性的角度說,就是:一人一佛陀。

為什麼人人離不開手機,現在人人都離不開手機了嗎?

6050滅韓驕刃 就是因為現在我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需要使用手機,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性太強了,手機上有我們需要捕獲的知識和資訊。 充傲蓉 因為手機是人們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許多的社交軟體,個人資訊,工作資訊等都記錄在手機上,平時的休閒娛樂也依靠手機。 王倩 因為隨著手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在無論做...

人人都是老闆的企業,會是什麼樣,為什麼說人人都是領導者會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核心文化

幸福千羽夢 人人都是老闆的企業,從正面說,就是以主人翁的姿態對待工作,也就是 共享式創業 從負面來說,就是爭權奪利,議事不決,權力分散,扯皮不斷。卡地亞的 共享式創業由四部分組成 共享式創業分為共享領導 共享所有 共享合作及自由四部分。其中,自由 是通過前三部分表達出來的核心價值觀,在整個組織起到創...

釋迦牟尼被尊為佛陀,為什麼說他是老子的徒弟

點滴生活坊 在道教著記裡,有一本經書 老子化胡經 這本書裡講述的是老子西出函關,化胡的經歷,說老子是釋迦牟尼的老師。老子最後出了西關,不知所終。而釋迦牟尼居住在印度,在中國的西邊。老子之所以不知所終,其實是去教誨釋迦牟尼了。其實不僅 老子化胡經 有這個說法,早在漢代的時候,就有佛教徒提出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