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為什麼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可增加晝夜溫差

時間 2021-08-16 19:02:33

1樓:終點yyz輪迴

鋪沙之類的可以減少大氣逆輻射 鋪沙或鵝卵石本身間隙大易散熱 白天光照充足夜晚易散熱 從而增加晝夜溫差

2樓:宇平

沙和鵝卵石的比熱容小,白天吸收熱量快,使得地面溫度高,地面輻射就強,使得近地面的空氣增溫,到了夜晚沙和鵝卵石散熱快,使得地面溫度驟減,地面輻射就弱,使得近地面的空氣降溫,從而增加晝夜溫差

3樓:依舊空白

相對土壤,它的比熱容減小了。。所以溫差大了。。。

4樓:念想時光

1,大氣的熱量是直接**於大地,這一點毋庸置疑。那麼需要分析的就是鋪了沙子或鵝卵石之後和沒鋪的差別。

2,差別在於撲了沙子或鵝卵石,大氣的的直接熱源就是它們了,不鋪就是土壤。那麼就需要分析土壤和沙子或鵝卵石的性狀差異。

3,土壤由固體顆粒(無機物)、有機質、水分、空氣組成(50%左右)。

沙子或鵝卵石,固體顆粒凝結的塊狀物(無機鹽)。

4,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沙子和鵝卵石的比熱容遠遠小於土壤,這個性狀決定沙子或鵝卵石他的溫度升得快,降得快。同時沙子或鵝卵石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大,空隙大,便於散熱。

5,進而就得出了為何果園中鋪沙子會增加晝夜溫差!

為什麼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

5樓:小山村情懷

1、可增加雨水的下滲,增加地下水儲量;

2、減少裸露在地表的水分,減少蒸發。

3、沙或鵝卵石是用來吸收太陽輻射,降低土壤溫度的。

乾旱(arid),是一種水量相對虧缺的自然現象。通常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乾旱使供水水源匱乏,除危害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外,還危害居民生活,影響工業生產及其他社會經濟活動。

乾旱後則容易發生蝗災,乾旱是自然現象,乾旱並不等於旱災,乾旱只有造成損失才能成為災害。

通常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一般是長期的現象,乾旱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它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乾旱地區的擴大與乾旱化程度的加重,乾旱化趨勢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

6樓:

還有 增加晝夜溫差利於糖分積累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上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大氣中A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增加B

b是正確的。精 a 是短波吸收,其中就包括臭氧層吸收掉的紫外線,所以若臭氧遭到破壞,那 吸收也減少了。b 是長波吸收,主要是靠空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若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則 減少。銳 c 可吸顆粒物對太陽輻射具有散射作用,也可以理解為削弱了太陽輻射,所以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了,也就減少了 教 ...

關於高中地理的問題,高中地理問題?

第一題 上海是屬於 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你這裡不理解的原因是此時陸地為亞洲低壓,海洋上形成副高,但上海靠近海洋,30 n左右的副高會延伸到大陸的邊沿,即在長江中下游附近的地區都會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氣,但 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是指整個夏季,還包括5,6月份,9月份,總體來說降水集中在夏季,...

高中地理的問題,高中地理問題難題,進來試試

4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交替 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 晨昏線 圈 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 太陽高度是0度 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地方時差 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5 地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