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中,應如何選擇基準

時間 2021-09-01 20:00:4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要看圖紙,零件不同,加工位置不同基準不一樣。

2樓:安禕

機械加工過程中,定位基準的選擇合理與否決定零件質量的好壞,對能否保證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以及對零件各表面間的加工順序安排都有很大影響,當用夾具安裝工件時,定位基準的選擇還會影響到夾具結構的複雜程度。因此,定位基準的選擇是一個很重要的工藝問題。

一 粗基準的選擇原則

選擇粗基準時,主要要求保證各加工面有足夠的餘量,使加工面與不加工面間的位置符合圖樣要求,並特別注意要儘快獲得精基面。具體選擇時應考慮下列原則:

(1) 選擇重要表面為粗基準 為保證工件上重要表面的加工餘量小而均勻,則應選擇該表面為粗基準。所謂重要表面一般是工件上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表面,如床身的導軌面,車床主軸箱的主軸孔,都是各自的重要表面。因此,加工床身和主軸箱時,應以導軌面或主軸孔為粗基準。

如圖1所示。

粗基準選擇

(2) 選擇不加工表面為粗基準 為了保證加工面與不加工面間的位置要求,一般應選擇不加工面為粗基準。如果工件上有多個不加工面,則應選其中與加工面位置要求較高的不加工面為粗基準,以便保證要求,使外形對稱等。如圖2所示的工件,毛坯孔與外圓之間偏心較大,應當選擇不加工的外圓為粗基準,將工件裝夾在三爪自定心卡盤中,把毛坯的同軸度誤差在鏜孔時切除,從而保證其壁厚均勻。

(3) 選擇加工餘量最小的表面為粗基準 在沒有要求保證重要表面加工餘量均勻的情況下,如果零件上每個表面都要加工,則應選擇其中加工餘量最小的表面為粗基準,以避免該表面在加工時因餘量不足而留下部分毛坯面,造成工件廢品。

(4) 選擇較為平整光潔、加工面積較大的表面為粗基準 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夾緊方便。

(5) 粗基準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 因為粗基準本身都是未經機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複使用將產生較大的誤差。

二 精基準的選擇原則

(1) 基準重合原則 即選用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以避免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而引起的基準不重合誤差。

雖然說方法是一大堆,但是還是像之前那個朋友回答的,主要還是看圖紙,選擇的基準都不一樣

機械加工主要加工內容有哪些?

3樓:喵喵喵

1、生產過程

將原材料轉變為成品的全過程,稱為生產過程。生產過程包括:原材料運輸和儲存、生產準備工作、毛坯製造、機械加工、熱處理、裝配、檢測、除錯,以及油漆和包裝等。

生產過程可分為:整部機械的生產過程,一個零件或部件的生產過程;一個工廠的生產過程,一個車間的生產過程等。

2、工藝過程

生產過程中,直接改變生產物件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工藝過程是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部分。

機械加工車間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部分(即採用機械加工的方法,使毛坯成為合格零件所進行的全部過程),稱為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裝配車間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部分(即將零件裝配成部件或整機的過程),稱為裝配工藝過程。

擴充套件資料

適用範圍:

1、 各種金屬零件加工;

2、 鈑金、箱體、金屬結構;

3、 鈦合金、高溫合金、非金屬等機械加工;

4、 風洞燃燒室設計製造;

5、 非標裝置設計製造。

6、 模具設計製造。

4樓:匿名使用者

機械加工主要是加工我們所需的零件,如:自行車的組成零配件,汽車的組成零配件,飛機等一切我們想得到的零件都屬於機械加工的範疇,當然機械加工只是實現最終產品的過程。

常用的機械加工裝置有數顯銑床、數顯成型磨床、數顯車床、電火花機、萬能磨床、加工中心、鐳射焊接、中走絲、快走絲、慢走絲、外圓磨床、內圓磨床、精密車床等,可進行精密零件的車、銑、刨、磨等加工, 此類機械擅長精密零件的車、銑、刨、磨等加工,可以加工各種不規則形狀零件,加工精度可達2μm。

生產過程

機器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材料(或半成品)製成產品的全部過程。對機器生產而言包括原材料的運輸和儲存,生產的準備,毛坯的製造,零件的加工和熱處理,產品的裝配、及除錯,油漆和包裝等內容。生產過程的內容十分廣泛,現代企業用系統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組織生產和指導生產,將生產過程看成是一個具有輸入和輸出的生產系統。

能使企業的管理科學化,使企業更具應變力和競爭力。

在生產過程中,凡是改變生產物件的形狀、尺寸、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它是生產過程的主要部分。工藝過程又可分為鑄造、鍛造、衝壓、焊接、機械加工、裝配等工藝過程,機械製造工藝過程一般是指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機器的裝配工藝過程的總和,其他過程則稱為輔助過程,例如運輸、保管、動力**、裝置維修等。

工藝過程又是由一個或若干個順序排列的工序組成的,一個工序由有若干個工步組成,一個工步由若干次走刀組成。

工序是組成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基本單元。所謂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臺機床上(或一個工作地點),對同一工件(或同時對幾個工件)所連續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藝過程。構成一個工序的主要特點是不改變加工物件、裝置和操作者,而且工序的內容是連續完成的。

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變、加工工具不變、切削用量不變的條件下所連續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制訂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必須確定該工件要經過幾道工序以及工序進行的先後順序,僅列出主要工序名稱及其加工順序的簡略工藝過程,稱為工藝路線。

工藝路線的擬定是制定工藝過程的總體佈局,主要任務是選擇各個表面的加工方法,確定各個表面的加工順序,以及整個工藝過程中工序數目的多少等。工藝路線擬定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擬定工藝路線的一般原則:

1、先加工基準面:零件在加工過程中,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應首先加工出來,以便儘快為後續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準。稱為「基準先行」。

2、劃分加工階段:加工質量要求高的表面,都劃分加工階段,一般可分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個階段。主要是為了保證加工質量;有利於合理使用裝置;便於安排熱處理工序;以及便於時發現毛坯缺陷等。

3、先面後孔:對於箱體、支架和連桿等零件應先加工平面後加工孔。這樣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證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而且對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帶來方便。

4、光整加工:主要表面的光整加工(如研磨、珩磨、精磨\滾壓加工等),應放在工藝路線最後階段進行,加工後的表面光潔度在ra0.8um以上,輕微的碰撞都會損壞表面,在日本、德國等國家,在光整加工後,都要用絨布進行保護,絕對不準用手或其它物件直接接觸工件,以免光整加工的表面,由於工序間的轉運和安裝而受到損傷。

擬定工藝路線的其他原則:

上述為工序安排的一般情況。有些具體情況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為了保證加工精度,粗、精加工最好分開進行。因為粗加工時,切削量大,工件所受切削力、夾緊力大,發熱量多,以及加工表面有較顯著的加工硬化現象,工件內部存在著較大的內應力,如果粗、粗加工連續進行,則精加工後的零件精度會因為應力的重新分佈而很快喪失。對於某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

在粗加工之後和精加工之前,還應安排低溫退火或時效處理工序來消除內應力。

(2)、合理地選用裝置。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餘量,並不要求有較高的加工精度,所以粗加工應在功率較大、精度不太高的機床上進行,精加工工序則要求用較高精度的機床加工。粗、精加工分別在不同的機床上加工,既能充分發揮裝置能力,又能延長精密機床的使用壽命。

(3)、在機械加工工藝路線中,常安排有熱處理工序。熱處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為改善金屬的切削加工效能,如退火、正火、調質等,一般安排在機械加工前進行。

為消除內應力,如時效處理、調質處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後,精加工之前進行。為了提高零件的機械效能,如滲碳、淬火、回火等,一般安排在機械加工之後進行。如熱處理後有較大的變形,還須安排最終加工工序

擬定零件的工藝過程時,由於零件的生產型別不同,所採用的加方法、機床裝置、工夾量具、毛坯及對工人的技術要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以上內容不知道是否能幫到你!!

機械製造工藝該怎麼做

5樓:科瑞哦咯

機械零配件及鋼結構製作。主要裝置有龍門刨床、龍門銑床、立式車床、座標鏜床、數控銑床、氬弧焊機、co2保護焊機、等離子切割機、卷板機、剪板機、自動切割機共計155臺,主要加工製作機械零配件,柔性防水套管,板式換熱器、篩選機、旋風分離器、烘乾車、各類銅鋁不鏽鋼、鋼結構焊接等各類產品。

6樓:

1、你說的這些工作正是機械加工工藝工程師的份兒內工作,感到很枯燥,很迷茫!是因為你並沒有真正的踏下心來,其實細究起來,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例如:在編制工藝卡片時,不是機械的照抄,而是細心體會該工序及工裝是否合理?

有無改進的餘地?自己如何設計出簡單易行的專用土工裝?---這裡邊學問大了,因為保證產品的質量不能靠人工,要靠專用工裝來保證,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2、 建議:利用現在的有利條件,空閒時琢磨對工裝進行小改小革,可先從簡單的開始設計,而且在未成功之前不要張揚,以留後路。這對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發展自己的前途方向方面,非常有利。

簡要分析下列零件結構工藝性.(機械製造基礎試題),請大家幫忙

7樓:匿名使用者

結構工藝尾分析,應該從是否能加工或是否方便加工考慮。

a)槽的寬度不一致,導致加工不方便,結構工藝性不好;

b)平面高度不一致,增加機床調整時間,

孔直徑不相同,增加換刀時間;

孔的鑽出部分不是垂直於孔軸線的平面,不利於鑽孔(這點其實經常遇到)所以結構工藝性不好。

8樓:匿名使用者

a)答案:階梯軸的加工工藝方案如下:

(1)鍛造比最大直徑稍大的圓柱毛坯;

(2)車兩端面;

(3)在兩端面打定位孔;

(4)車最大外圓直徑;

(5)車第二大直徑外圓;

。。。。根據有大到小的順序依次車其他外圓;

車退刀槽;倒兩端端倒角。

(b)先銑下端面;然後以下端面為定位基準銑上面兩個平臺;劃線鑽兩豎直孔即可。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9樓:

主要內容

1、產品特徵,質量標準。

2、原材料、輔助原料特徵及用於生產應符合的質量標準。

3、生產工藝流程。

4、主要工藝技術條件、半成品質量標準。

5、生產工藝主要工作要點。

6、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成品質量指標的檢查專案及次數。

7、工藝技術指標的檢查專案及次數。

8、專用器材特徵及質量標準。

形式企業所用工藝規程的具體格式雖不統一,但內容大同小異。一般來說,工藝規程的形式按其內容詳細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工藝過程卡

這是一種最簡單和最基本的工藝規程形式,它對零件製造全過程作出粗略的描述。卡片按零件編寫,標明零件加工路線、各工序採用的裝置和主要工裝以及工時定額。

工藝卡它一般是按零件的工藝階段分車間、分零件編寫,包括工藝過程卡的全部內容,只是更詳細地說明了零件的加工步驟。卡片上對毛坯性質、加工順序、各工序所需裝置、工藝裝備的要求、切削用量、檢驗工具及方法、工時定額都作出具體規定,有時還需附有零件草圖。

工序卡這是一種最詳細的工藝規程,它是以指導工人操作為目的的進行編制的,一般按零件分工序編號。卡片上包括本工序的工序草圖、裝夾方式、切削用量、檢驗工具、工藝裝備以及工時定額的詳細說明。

實際生產中應用什麼樣的工藝規程要視產品的生產型別和所加工的零部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單件小批生產的一般零件只編制工藝過程卡,內容比較簡單,個別關鍵零件可編制工藝卡;成批生產的一般零件多采用工藝卡片,對關鍵零件則需編制工序卡片。

在大批大量生產中的絕大多數零件,則要求有完整詳細的工藝規程檔案,往往需要為每一道工序編制工序卡片。

擴充套件資料

工藝規程設計

設計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應能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或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應使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率,使產品儘快投放市場。

(3)設法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準。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裝置和工藝裝置的規格、效能和現有的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制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手冊和有關標準。

(7)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資料等。

步驟內容:

(1)分析研究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

(2)確定毛坯。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面。

(4)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裝置。

(5)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6)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7)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工時定額。

在進行熱處理零件的結構工藝性設計時應注意什麼

在進行熱處理零件的結構工藝性設計時應注意保持壁厚均勻,不應有尖角,儘量對稱,考慮熱處理後的變形留有足夠的及去除脫碳層餘量等。熱處理零件結構工藝性。在設計零件結構時,不僅要考慮到其結構適合零件機構的需要,而且要考慮到加工和。熱處理過程中工藝的需要,特別是熱處理工藝,如果產生缺陷或報廢,將會造成很大的經...

軸類零件機械加工難保證的形位公差有哪些

1.軸類零件機械加工難保證的形位公差主要是圓柱度。因為影響軸類零件圓柱度的因素較多。2.其次是軸兩端的同軸度,或者徑向跳動值。特別在不是一次裝夾完成加工的情況。 關鍵問題是要看形位公差的精度等級的高低,和加工工藝裝置及方法的完善 齊全 先進性。 同心度,垂直度,平行度。一般軸類上機心卡雙頂車 就很容...

機械零件送去加工的時候用的什麼圖?我用PROE畫了零件圖,直接給他們零件圖能加工麼

首先,標準的機械製圖的零件圖應該是二維圖,而且需要標註相關的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表面粗糙度,技術要求,等。這個叫設計圖紙 其次,需要的是轉化過程,就是將設計圖轉化成工藝圖紙,從下料,加工,檢驗,甚至裝配都需要分理清楚,你直接給三維圖的話只能是看外形,但是如果你說的是加工中心程式設計的話倒是可以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