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針是誰發明的,避雷針是誰發明

時間 2022-03-05 04:55:05

1樓:心靈的懺悔

大部分書刊都認為是美國學者本傑明·富蘭克林最先發明的.

實際上,避雷針在我國出現最早.據《穀梁傳》《左傳》《淮南子》等著作記載,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即出現了為防止雷擊而在建築物上安裝「避雷室」.宋朝以來,許多建築物都有不同形式的「雷公柱」.廣西真武閣四柱不落地,德慶縣文廟四柱不頂天,都是古代建築師為使廳堂的人有地方避開雷擊,消除了電學上所稱「跨步電壓」的危險.

2023年,法國人馬卡連在遊歷我國後,寫了一部書,名叫《中國新事》,他在書中寫道:「……屋頂的四角都被雕飾成龍頭的形狀,仰著頭,張著嘴.在這些怪物的舌頭上有一根金屬蕊子,這金屬蕊子的末端一直通到地裡,如果有雷打在房屋上,它就會順著舌頭跑到地裡,不會產生任何危險.」這說明我國的避雷針已經同現代的避雷針原理相同.從時間上看,2023年馬卡連來中國遊歷,本身已比富蘭克林的實驗早了64年,那麼避雷針的出現最早的應屬中國.如果以避雷裝置出現的時間而論,中國在南北朝就已經有了.

2樓:老實話好聽

多數人認為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大約在2023年。

3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避雷針是誰發明

4樓:公考客棧店小二

公務員常識判斷,避雷針是誰發明的?難倒了學霸

5樓:淺漠軒

富蘭克林。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2023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繫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銀鑰匙。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

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

避雷針的原理:

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雲層時,避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於避雷針針頭是尖的,所以靜電感應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

這樣,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雲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由於它較尖,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板正對面積很小,電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

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電荷,所以,當雲層上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雲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成為導體。這樣,帶電雲層與避雷針形成通路,而避雷針又是接地的,避雷針就可以把雲層上的電荷匯入大地,使其不對高層建築構成危險,保證了它的安全。

6樓:汽車影老師

避雷針是由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富蘭克林在研究閃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的一致性時,他就從兩者的類比中作出過這樣的推測:既然人工產生的電能被尖端吸收,那麼閃電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設計了風箏實驗,而風箏實驗的成功反過來又證實了他的推測。

他由此設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種尖端裝置,就有可能把雷電引入地下。

富蘭克林把一根數米長的細鐵棒固定在高大建築物的頂端,在鐵棒與建築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然後用一根導線與鐵棒底端連線。再將導線引入地下。

富蘭克林把這種避雷裝置稱為避雷針。經過試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

避雷針工作原理:

避雷針的防雷作用是它能把閃電從保護物上方引向自己並安全地通過自己洩入大地,因此,其引雷效能和洩流效能是至關重要的。避雷針的引雷效能已有實驗和理論分析如下:

其中簡化包絡線是一條拋物線,此線即為在正、負雷雨雲下該避雷針的50%擊針擊地平均分界線。小圈為空中各點實驗放電統計資料,表示模擬實驗下行先導的針尖位置,黑圈表示百分之百擊針,白圈表示百分之百擊地,黑白各半表示50%擊針及擊地。

雷擊避雷針和地的放電強度與雷電極的極性有關:當雷的極性為正時,雷對避雷針的放電強度高於雷對地;當雷的極性為負時,雷對避雷針的放電強度略低於雷對地。所以在同樣電壓下雷電極對針的放電距離r與雷電極對地的放電距離h是不同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避雷針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科學家。18世紀以前,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富蘭克林經過反覆思考,認為雷電可能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於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但沒被認同。他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2023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

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

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

「我被電擊了!」後來,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為了防止雷電的危害,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

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杆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裡。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2023年,避雷針開始應用。

8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2023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繫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銅鑰匙。

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

此次試驗後,富蘭克林認為,如果將一根金屬棒安置在建築物質頂部,並且以金屬線細連線到地面,那麼所有接近建築物的閃電都會被引導至地面,而不至於損壞建築物。

9樓:情感心情雜談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富蘭克林證明了閃電是自然現象,發明了避雷針

10樓:16路複線

雷公 因為他得先保證放雷的時候別劈到自己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12樓:庚暢睦向彤

大部分書刊都認為是美國學者本傑明·富蘭克林最先發明的.

實際上,避雷針在我國出現最早.據《穀梁傳》《左傳》《淮南子》等著作記載,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即出現了為防止雷擊而在建築物上安裝「避雷室」.宋朝以來,許多建築物都有不同形式的「雷公柱」.廣西真武閣四柱不落地,德慶縣文廟四柱不頂天,都是古代建築師為使廳堂的人有地方避開雷擊,消除了電學上所稱「跨步電壓」的危險.

2023年,法國人馬卡連在遊歷我國後,寫了一部書,名叫《中國新事》,他在書中寫道:「……屋頂的四角都被雕飾成龍頭的形狀,仰著頭,張著嘴.在這些怪物的舌頭上有一根金屬蕊子,這金屬蕊子的末端一直通到地裡,如果有雷打在房屋上,它就會順著舌頭跑到地裡,不會產生任何危險.」這說明我國的避雷針已經同現代的避雷針原理相同.從時間上看,2023年馬卡連來中國遊歷,本身已比富蘭克林的實驗早了64年,那麼避雷針的出現最早的應屬中國.如果以避雷裝置出現的時間而論,中國在南北朝就已經有了.

13樓:

避雷針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科學家。18世紀以前,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富蘭克林經過反覆思考,認為雷電可能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於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但沒被認同。他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2023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

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

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

「我被電擊了!」後來,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為了防止雷電的危害,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

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杆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裡。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2023年,避雷針開始應用。

14樓:稅靜姬凝雲

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為了防止雷電的危害,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

15樓:考耘帛貝

富蘭克林

現代避雷針是

美國科學家

富蘭克林

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2023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繫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銀鑰匙。

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求採納

16樓:晏浩涆檀博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2023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繫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銅鑰匙。

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

此次試驗後,富蘭克林認為,如果將一根金屬棒安置在建築物質頂部,並且以金屬線細連線到地面,那麼所有接近建築物的閃電都會被引導至地面,而不至於損壞建築物。

17樓:童毅夷君昊

現代避雷針美科

家富蘭克林發明

富蘭克林認

閃電种放電現象證明點

1752

7月雷雨

冒著雷擊

危險繫著

金屬導線

風箏放飛進雷雨雲

金屬線末端拴

串銅鑰匙

雷電發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迸

串電火花手麻木

幸虧傳閃電比較弱

富蘭克林沒

受傷試驗

富蘭克林認

根金屬棒安置

建築物質頂部

並且金屬線細連線面所

接近建築物

閃電都引導至

面至於損壞建築物

18樓:閭曉士之雙

避雷針,或稱引雷針、可以稱為避雷導線,也可以稱富蘭克林針(命名自發明者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姓名)。是一種用於牽制閃電的電擊到地面的裝置,它是一種能截引閃電,將閃電的電流匯入地下裝置,並能在一定的面積範圍內保護地面建築物或電力裝置,使受電擊物備免受雷電破壞的金屬物裝置。常用的製造材料為銅。

歷史亞洲

中國唐代《炙轂子》一書在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漢朝時柏樑殿遭到火災,一位巫師建議,將一塊魚尾形狀的銅瓦放在層頂上,就可以防止雷電所引起的天火。屋頂上所設定的魚尾開頭的瓦飾,實際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認為是現代避雷針的雛形。

而早在這銅瓦以前,中國已經有了避雷針,一般以龍頭為裝飾,龍嘴裡有避雷針頭。

斯里蘭卡

某些最古老的避雷導線也可以在斯里南卡找到,好像追溯到一千年前的阿努拉德普勒(阿努拉達普拉)王國的地方可發現由銅製成金屬物安裝在每個建築物的高處點。

歐洲法國

法國旅行家卡勃里歐別·戴馬甘蘭2023年所著的《中國新事》一書中記有:中國屋脊頭尾兩端,都有一個仰起的龍頭,龍口吐出曲折的金屬舌頭,伸向天空,舌根連結一根細小的鐵絲,直通地下。這種奇妙的裝置,在發生雷電的時刻就能發揮避雷作用,避免雷電擊毀建築物;若雷電擊中了屋宇,電流就會從龍舌沿鐵線行至地底下,避免了雷電擊毀建築物。

這說明,中國古代建築上的避雷裝置,在大批量和結構上已和現代避雷針基本相似。

美洲美國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於2023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中所發明的。當時他是用了一個捕捉雷電的風箏實驗作試驗。此風箏實驗證實了他的推測理論,併發明瞭避雷針。

避雷針是什麼,什麼是避雷針

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雲層時,迅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於避雷針針頭是尖的,而靜電感應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 這樣,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 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雲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由於它較尖,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板正對面積很小,電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 ...

避雷針是引雷還是避雷,避雷針的作用是避雷還是引雷?

避雷針是引雷。避雷針又名防雷針 接閃杆,是用來保護建築物 高大樹木等避免雷擊的裝置。當雷雲放電接近地面時它使地面電場發生畸變。在避雷針的頂端,形成區域性電場集中的空間,以影響雷電先導放電的發展方向,引導雷電向避雷針放電,再通過接地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引入大地,從而使被保護物體免遭雷擊。之所以將避...

避雷針與避雷帶哪個好,避雷針和避雷帶有什麼區別?

避雷針也可以叫做接閃器,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它的主要作用。高層建築防雷的一般做法 屋頂敷設避雷帶,明裝或者暗裝的都有,重要裝置或者屋面上的金屬構件上方暗裝避雷針。超高層要考慮防雷側擊的問題,一般會沿建築物外圍敷設均壓環 這個一般30米以下的建築是不用考慮的 我覺得你家的樓屋頂肯定有鋼筋網,把這個跟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