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的起源,日曆的來歷?

時間 2022-03-26 17:35:02

1樓:匿名使用者

日曆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曆。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曆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

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於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檯曆」相似。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曆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曆,這些日.歷以後就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日曆的由來

2樓:匿名使用者

歷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於記載時間。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曆,每頁顯示一個月的叫月曆,每頁顯示全年的叫年曆。有多種形式,如掛曆、座檯曆、年曆卡等,近年又有電子日曆。

月曆常會配以影象作為裝飾,月份牌就是月曆的其中一種裝飾畫。

現在,以後我們每家必備的掛曆和檯曆就是由日曆發展來的,但是這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曆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說不清,只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2023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曆了。當時的日曆又稱皇曆,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

那時候的日曆與現在對於點兒相似。

各種日曆**(21張)

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准後,送史官存檔。史官再將日曆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曆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曆。

再往後,隨著日曆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曆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曆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3樓:緒寧公西真儀

年例,是粵西南茂名的獨特習俗。正月初二開始陸續有人過年例,意在年年有例歲歲有歌,以

農曆正月至

三月最為熱鬧。村村

鳴鑼醒獅,親朋匯聚,鄉俗繽紛,四野一片喜慶歡鬧。農村人管這段時期叫「年例春」。

在茂名市的電白、高州、化州、茂南、茂港及近鄰吳川等地的農村,至今仍沿襲著一種奇特的民間文化習俗——做「年例」。當地人把做「年例」看得比過年更重要,過年可以單間點,做「年例」則不能馬虎,必須大操大辦,熱熱鬧鬧,讓親戚朋友大吃大喝一餐。「

日曆的來歷?

4樓:拳王辣子雞

有閏年有平年

二月有28天丶29天

5樓:匿名使用者

歷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於記載時間。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曆,每頁顯示一個月的叫月曆,每頁顯示全年的叫年曆。有多種形式,如掛曆、座檯曆、年曆卡等,近年又有電子日曆。

月曆常會配以影象作為裝飾,月份牌就是月曆的其中一種裝飾畫。

現在,以後我們每家必備的掛曆和檯曆就是由日曆發展來的,但是這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曆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說不清,只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2023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曆了。當時的日曆又稱皇曆,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

那時候的日曆與現在對於點兒相似。

各種日曆**(21張)

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准後,送史官存檔。史官再將日曆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曆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曆。

再往後,隨著日曆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曆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曆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6樓:喜歡就喜歡

f h g x f zh sui f f f t d g f

日曆的來歷

7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傑貓

[標籤:標題]

篇一:年月日的由來

一、年月日的由來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

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迴歸年"。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迴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

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曆法上叫做"歷年"

農曆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週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穫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週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曆法的根據。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週,也就是一個朔望月。

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

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迴圈。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曆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

四、十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陰曆作為一種曆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

8樓:木之本巨蟹

日曆是有由《國史》轉變而來的

日曆的**和創始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日曆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說不清,只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2023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曆了. 當時的日曆又稱皇曆,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那時候的日曆與現在對於點兒相似.

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准後,送史官存檔.史官再將日曆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 以後,由於日曆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曆.

再往後,隨著日曆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曆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曆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10樓:來自棲霞樓聰慧過人的米老鼠

日曆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於記載日期等相關資訊。每頁顯示一日資訊的叫日曆,每頁顯示一個月資訊的叫月曆,每頁顯示全年資訊的叫年曆。有多種形式,如掛曆、座檯曆、年曆卡等,如今又有電子日曆。

日曆的由來是什麼?

1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萬年曆的由來,要追尋到遠古時代的西周。一名叫做萬年的樵夫,在一天上山砍柴休息時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想到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

萬年為此設計了一個「日晷儀」。可是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又失去了效用。萬年又受到崖邊泉水有節奏的規律的滴水聲的啟發,設計了一個五層的漏壺,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

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執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萬年帶著自制的日晷儀及水漏壺去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

祖乙大加讚賞,令萬年專心致志的研究時令。又經過了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曆終於完成了,他也因心力交瘁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祖乙深受感動,把太陽曆定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萬年曆」由此而來。

12樓:故人素衣

日曆,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那麼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1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人類最早認識的第一個時間單位不是年,也不是月,而是日。

在原始群居的漁獵時代,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黎明降於大地的光明和溫暖,以及日落帶來的黑暗與寒冷更影響人類的生存。太陽東昇西落,周而復始,迴圈出現。這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或這一次日落到下一次日落,這樣天然的時間變化週期,使人們逐漸產生了日的概念。

有了「日」這一概念之後,人們便開始計數日期。計數日期是古人同大自然作鬥爭的需要,也是認識史上合乎邏輯的發展。但是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條件下,要計算日子並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

正如前面已介紹過的那樣,傳說古人最初是用「結繩記日」以及「刻木記引」等方法來計算日子的。這些傳說反映了古人對日出日落最初期的直觀計數,並非臆測,即使在今天,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例如獨龍族和佤族)的習俗中,也還能夠找到類似的痕跡。

我國有據可考的最早的記日方法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干支表。幹,指天干。它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組成。

支,是地支,它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表示。一個天干配上一個地支。就組成一對干支。

如天干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按這樣順序組合,可得六十對干支,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選取某一天為開頭,以後的日子就都可以稱呼了。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它出現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代,不能不說是一大創造。

據史料記載,我國從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起就開始連續記日,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2023年)止,共2600多年,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長的記日資料。

干支還被用來記月,但時間不長就廢止了。用干支記年大約始於東漢初期,以後從未間斷過。直到今天,例如2023年,我國的日曆上還印有「癸亥年」字樣。

這就是說,公元2023年,農曆是癸亥年。

14樓:匿名使用者

歷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於記載時間。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曆,每頁顯示一個月的叫月曆,每頁顯示全年的叫年曆。有多種形式,如掛曆、座檯曆、年曆卡等,近年又有電子日曆。

月曆常會配以影象作為裝飾,月份牌就是月曆的其中一種裝飾畫。

現在,以後我們每家必備的掛曆和檯曆就是由日曆發展來的,但是這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曆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說不清,只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2023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曆了。當時的日曆又稱皇曆,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

那時候的日曆與現在對於點兒相似。

各種日曆**(21張)

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准後,送史官存檔。史官再將日曆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曆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曆。

再往後,隨著日曆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曆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曆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日曆的來歷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傑貓 標籤 標題 篇一 年月日的由來 一 年月日的由來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 4天 365.2422?日 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 迴歸年 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迴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

日曆的來歷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傑貓 標籤 標題 篇一 年月日的由來 一 年月日的由來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 4天 365.2422?日 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 迴歸年 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迴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

日曆方面的問題,手錶的日曆問題

老實貓 丁亥是天干地支,對應 甲乙丙丁 這十個裡的4 十二生肖裡的豬,就是4 12 49 如果是現在的日曆,1984年是甲子年 呵呵,我出生的年份喲 然後加上48就是你說的丁亥年了 手錶的日曆問題 懷念下巴 這個是常識問題,手錶沒有識別功能,但是手錶有調節功能,比如2月只有28號,那過了那天手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