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最基本的 是誰第乙個發現的,他是怎樣發現的

時間 2025-05-02 18:25:05

1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正確地推求圓周率的數值,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乙個重要課題。我國古代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研究也很早。在《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中就提出徑一週三的古率,定圓周率為三,即圓周長是直徑長的三倍。

此後,經過歷代數學家的相繼探索,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日益精確。西漢末年劉歆在為王莽設計製作圓形銅斛(一種量器)的過程中,發現直徑為。

一、圓周為三的古率過於粗略,經過進一步的推算,求得圓周率的數值為。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推算出的圓周率值為。三國時,數學家王蕃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為。

魏晉之際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創立了新的推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他設圓的半徑為1,把圓周六等分,作圓的內接正六邊形,用勾股定理求出這個內接正六邊形的周長;然後依次作內接十二邊形,二十四邊形……,至圓內接一百九十二邊形時,得出它的邊長和為,而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它的邊長就越接近圓的實際周長,所以此時圓周率的值為邊長除以2,其近似值為;並且說明這個數值比圓周率實際數值要小一些。在割圓術中,劉徽已經認識到了現代數學中的極限概念。

他所創立的割圓術,是探求圓周率數值的過程中的重大突破。後人為紀念劉徽的這一功績,把他求得的圓周率數值稱為「徽率」或稱「徽術」。

祖沖之認為自秦漢以至魏晉的數百年中研究圓周率成績最大的學者是劉徽,但並未達到精確的程度,於是他進一步精益鑽研,去探求更精確的數值。它研究和計算的結果,證明圓周率應該在和之間。他成為世界上第乙個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七位數字的人。

直到一千年後,這個記錄才被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法國數學家維葉特所打破。祖沖之提出的「密率」,也是直到一千年以後,才由德國 稱之為「安託尼茲率」,還有別有用心的人說祖沖之圓周率是在明朝末年西方數學傳入中國後偽造的。這是有意的捏造。

記載祖沖之對圓周率研究情況的古籍是成書於唐代的史書《隋書》,而現傳的《隋書》有元朝大德丙午年(西元1306年)的刊本,其中就有和其他現傳版本一樣的關於祖沖之圓周率的記載,事在明朝末年前三百餘年。而且還有不少明朝之前的數學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過祖沖之的圓周率,這些事實都證明了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方面卓越的成就。

2樓:匿名使用者

祖之衝,他是用車輪的周長和直徑去量取的。

圓周率是誰先發現的??

3樓:拋下思念

西漢末年,劉歆(約分元歲則晌前50年到西元23年)定圓周率為,到了東漢時代,張衡(西元78-139年)求得兩個比,一是92 29=,另乙個是10,約等於印度數學家羅笈多也曾定圓周率為10,但已遲於張衡500多年。)

到了三國時,魏人劉徽(西元263年)創立了求圓周率的準確值的原理,他用割圓術求得圓周率的前三位數字是π≈,稱為徽率。

到南北朝時代的祖沖之(西元429年—500年),他已推算出。

也就是π≈,他是世界上第乙個確定圓周率準確到7位小數的乎鋒人。祖沖之又提盯困出了用兩個分數表示π的近似值。即22 7及355 113,分別稱為π的約率和密度。

在祖沖之發現密率一千多年後,歐洲的安託尼茲(16世紀~17世紀)才重新發現了這個值。,9,祖沖之,2,祖沖之,2,祖沖之嘛,2,祖沖之唄,再後來是張衡。。。1,祖沖之,0,

4樓:麋鹿時往前走

圓周率是我國西漢末年(西元前50年到西元23年)劉歆發現的。

解開圓周率的是hpfykg組織根據「圓面積等於它直徑三分之芹巨集一平方的七枝液倍」和「圓的曲線周長6+2√3與直徑3的唯一乙個比」計算而來的唯一乙個比值π=

其餘的比值都是正n邊率。正n邊形的折線周長與對角線1的n個比計算出來的n個比值叫做正n邊嫌搭冊率。

圓周率是哪個人先發現的

5樓:科創

我們說祖沖之最先計算出精密的圓周率,是根據《隋書·律曆志》中的記載。那上面說:「古之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其術疏舛。

自劉歆、張衡、劉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設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

約率歷塵,圓徑七,週二十二。又設開差冪,開差立,兼以正圓參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

所著之書,名為《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 這一段話稍加說明,就極易清楚:我國歷史上首先用數學方法推算圓周率的,是漢代的大學者劉歆(公元二三年為王莽所殺),他的圓周率是3 1547.

張衡(公元七八年——公元一三九年)是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的周率是√10.劉徽(公元二六三年前後時人),他用割圓術來推算,即圓內畫一扒扮六邊形,逐漸增加邊數,這多邊形與圓會越來越接近,計算多邊形的邊,算到九十六邊形時,周率定為3 14.王蕃(公元二一九——公元二五七年)是14245=3 155,皮延宗(公元四四五年前後時人)的周率考查不出來。

據李儼的《中國算學史》中說,在祖沖之之前,還有一位何承天(公元三七○——四四七年),周率為22/7,即3 1428.這些周率都不精密。祖沖之(公元四二九——五○○年)是南北朝的劉宋時人,他算出的周率據肢此禪《隋書》中說,是小於3 1415927而大於3 1415926,可定為3 14159265,精密地說,是355/113,約略地說,是22/7.

西歐人算得這樣精密的,是在一千多年以後(公元一五七三年)的德國奧托(valentinus otto),但他也只算到小數點後的六位。

誰發現的圓周率??

6樓:麋鹿時往前走

圓周率不是誰發明的,而是形與數自然存在著的規律。誰能發現圓面積是它外切正方形面積的幾分之幾的規律,誰就能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是幾比幾的規律。

hpfykg組織現已發現:因為「圓面積是它外切正方形面積的九分之七」,所以「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就是6+2√3比3」。

人們在沒有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是6+2√3比3之前,一直都是借用(正6x2ⁿ邊形的周長與過中心點的對角線的比數給誤認為就是圓周長與直徑的比數(6+2√3)/3了。

所以發現圓周率π值6+2√3/3或的人是我國西漢的劉歆

圓周率是誰發現的?(緊急),圓周率是誰發現的?

西漢末年,劉歆 約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 定圓周率為3.1547,到了東漢時代,張衡 公元78 139年 求得兩個比,一是92 29 3.17241 另一個是10,約等於3.1622.印度數學家羅笈多也曾定圓周率為10,但已遲於張衡500多年.到了三國時,魏人劉徽 公元263年 創立了求圓周率的準...

為什麼圓周率是無理數,為什麼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

無理數是實數中不能精確地表示為兩個整數之比的數,即無限不迴圈小數。如圓周率 2的平方根等。下面的地址很詳細 哆嗒數學網 為什麼圓周率 是無理數?這裡講解一個簡短的證明。 13羽毛球 你知道有二個在數學世界上鼎鼎有名的超越數嗎。雖然它們也是無理數。一個是圓周率3.1415.另一個是自然對數的底 e 2...

電生磁是誰發現的,電生磁是誰第一個發現的

黙夕 奧斯特原理 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靜止電荷會激發電場,運動的電荷激發磁場,但是運動的電荷除了在其周圍激發磁場同時也會激發本身的電場,所以運動的電荷既有電場也有磁場。大家都知道運動是相對的,對於某人來說,一個相對靜止的電荷只激發電場 因為相對於他,電荷是靜止的 但相對於其他運動的人來說,這個電荷...